第118頁
義忠王則點了點頭,“若不能直指心事,可就愧對國師之名了。咱們,”義忠王咧嘴一笑,“可有日子沒見了。”
林海輕描淡寫道:“信沒少寫啊。”
“那也不如這樣見面說話來得痛快。”義忠王笑道,“明年年中或是下半年你可願意調任西南?”
林海坐在椅子上抱了個拳,“願聞其詳。”
“布政使是穩穩的,巡撫卻還要看看天時人和。”
隨後便是義忠王親口介紹如今忠順王老窩那邊的局勢。
話說當年,北靜王、忠順王與寧榮二位國公都是靠著西北戰功發達的。
然而無純論功勞甚至是名望,都是北靜王最高,寧榮二位國公居次,忠順王最差。若非忠順王身為宗室,還與~太~祖~爺關係很近,他們家也就是個侯爵的命。
從賈源賈演到賈代化與賈代善兄弟,這足足延續兩三代人的幾十年裡,忠順王府都是比不過寧榮國府的,哪怕忠順王有王爵有封地。
尤其是初代忠順王本事有但性格跋扈,把北靜王與寧榮二位國公得罪到家不說,在百官之間口碑也很“一般”。
可想而知,忠順王在西北的勢力被擠兌來擠兌去,最終忍不下去主動求去,轉頭跑到西南紮根,而西北的地盤則到了廣慶王手裡。
連著兩代廣慶王都是打仗不行,但搞經濟卻是把好手。忠順王府還想暗度陳倉,與廣慶王聯手,一文一武齊齊使力,把西北大營啃下一塊來——這個“啃下”,自然是收買拉攏西北軍的將領。
然而廣慶王腦袋瓜比忠順王好使,人家就能賺銀子,憑自己就能收買人手,何須非得與你忠順王府聯手?
無奈之下這一代的忠順王接受了肅端王遞來的橄欖枝,然後就是……這二位王爺“相好”了大半輩子。
反正義忠王這番話你這樣理解就成:廣慶王和忠順王不是一路人。西北大營有他坐鎮,也不會出現什麼“從西北急調精銳到西南壞你好事”之類的意外。
林海若有所思的模樣,全讓義忠王看在眼裡,片刻後他便繼續道,“至少聖上會讓新總兵與你一同上任。”
在忠順王的地盤上就空投一個光杆~司~令?那未免太看得起這一起要調往西南的一文一武了。
聖上和義忠王當然沒有這麼“冷酷殘忍無理取鬧”,義忠王又補充道,“正逢西北關外不消停,我會從西南調兵。”
話說到這裡已經夠了。
忠順王如今的封地就在西南,確切的說是雲南與貴州交界。
這位王爺之所以能在京城生活卻把小半個雲南加小半個貴州捏在手裡,靠的就是昔日那批跟著他從西北出來的將領——這些將領以及他們的後人都在西南逐漸紮下根來,尤其是幾十年下來兩省守軍的大部分中基層軍官皆出身於這個圈子,再加上王府原本的一萬多府衛……想也知道,捏緊了~兵~權,不愁沒有官員、士紳以及商賈屈服甚至是跑來討好逢迎,最後必然是相互勾結,沆瀣一氣。
所以幾位皇子派人到西南,剛到地頭就死了幾個,活下來的過了這麼久了也沒傳來多少消息。
不過聖上和義忠王顯然商量好,來一出釜底抽薪。
義忠王此時道:“關外的穆家把西南都快經營成第二個老窩了。”
其實義忠王對他解釋得越多,林海就越不好拒絕:因為到西南做官,的確風險很大。
不過呢,林海搓搓下巴:獲利也很豐厚啊。
不說非得整倒忠順王,哪怕給聖上和義忠王的計劃起到點輔助作用,他估計不用下一次外任,就能穩穩回京當尚書了。再熬些年頭,只怕入閣都有戲。
一個普通老百姓穿越後有機會名留青史,想想還真是有點小激動。現在目標還可以更高一點,追求一下自己在史書上的篇幅。
別說一直與林海十分熟悉的義忠王,就連世子都瞧出林海已然動心。
義忠王一胳膊又掄了過去,搭上林海的肩膀,“回頭我想法子把你閨女那個老師也弄到西南,給你打下手去。湖南和四川聖上也會安排人在省界處多盯著點。”
林海微微扭頭,然後就不由自主地睜大了眼睛:義忠王肩頭的數據猛地一跳,變成了百分之十九。
林海忍不住立即問,“心情好也能提升活性?”
“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頭一例,”小金道,“無法反駁。”
聽了小金所言,林海稍微仰起頭,正好對上義忠王視線,他由衷道,“有點厲害啊,我的王爺。”
商議已定,林海又跟義忠王閒扯了一會兒,才帶著老婆閨女打道回府。
話說王禪產後恢復得很好,不僅有壽元轉化成生命之力的功勞,還因為……她很年輕。
不過傷口表面癒合,內里還沒長好,所以現在夫妻倆還是處於蓋被純聊天的狀態,加上今日從義忠王府歸來,兩口子也的確有好些話要說。
林海正跟媳婦商量到時候調任令一出,到西南要預備些什麼的時候,就聽外面嘈雜的腳步聲與人聲。
片刻之後,本該在西屋裡住著的守夜丫頭艾綠輕敲房門,“老爺、太太,義忠王府長史到訪,”似乎艾綠也覺察出這麼說有些不妥,又改口道,“急事相求。”
這大晚上的,跑來相求,肯定不是啥小事兒。
夫妻倆匆匆穿上衣裳,林海倒沒阻止他媳婦:不讓她知道她肯定不安心。
父母一起出門,都沒讓搖籃里的小丫頭扁一扁嘴,皺一皺眉。
父母院子的動靜,足夠讓黛玉起身,換好衣裳扶著紫鵑往父親的外書房那邊走——林海的內外書房,他老婆和閨女都可以踏入。
黛玉在二門就見到了等在這裡的外宅管事,她跟著管事來到父親書房的隔壁。
她繼母王禪此時正坐在這裡,見黛玉到來,沖她招了招手。黛玉順勢坐在繼母身邊,二人一起默默聽著一牆之隔的書房裡動靜。
在這初冬時節,義忠王府派來的長史滿頭冷汗,還好說話算是利索,“林大人,我們王爺不對勁兒,還請您過去瞧瞧。”
林海一聽也震驚不已:幾個鐘頭之前還好好的,怎麼出事了?關鍵是小金這邊居然毫無反應!
明明義忠王歸來之後,安排在義忠王妃身上的標記已經回到了義忠王身上。
然而這個念頭剛剛升起,小金就給了回應,“抱歉,因為三皇子妃與七皇子的妾室接連懷孕,我達到了升級標準,升級過程中我對外界沒有感應,所以……”
林海很理解,“沒能及時提醒也沒關係。”只要沒耽誤大事兒。再瞟了眼帳戶里多出來的五年壽命,他就更不會計較了。
小金沉默了足足半分鐘,才再次發聲,“義忠王的狀態,像是受了詛咒,狀態不大好。”
林海吃了一驚,轉瞬之間卻又覺得情理之中:原著里馬道婆一通作法而是差點把寶玉和王熙鳳弄死了啊。
得了小金的初步診斷,林海便跟著義忠王的長史一起往王府趕。
老爺半夜出門,二表哥那邊……王禪嘆了口氣,更是憂心不已。
黛玉則小聲問:“母親今晚咱們還睡嗎?”
王禪揉了揉太陽穴,“老爺早上還得上朝,又沒帶著官服,所以我等著他就成了。大姑娘先回房歇歇去,明兒白天就要靠你了。”
黛玉也沒猶豫,點頭應了。
王禪出了月子重掌家務,依舊讓黛玉旁聽,還特地多考校她,多讓她出出主意——為了配合黛玉的時間,她把每日召見管事們的時間改到了下午。
在王禪看來,家中無大事的話,黛玉已經足能獨當一面。
話說林海跟著長史一路疾行,在義忠王府外的街口見到了等在此處的世子。
這個時候講究不了什麼禮數,接到“救星”的世子親自開路,把林海引進了王府……王爺的臥室。
王妃挺著大肚子,身子十分不便,等林海鬆開王爺的手腕,她才道,“說著說著話,忽然就腦袋一歪,我以為王爺累了,可王爺按在我肚子上的手也挪不開,再叫也不醒,我才知道出事了。”王妃雙目微紅,但依舊言語有條理,舉止有氣度。
林海點了點頭,便仔細端詳起義忠王:義忠王此時就跟睡著了一樣,但看外在根本看不出什麼異樣。
小金則在仔細解釋,“已經是比較嚴重的詛咒了。如果不及時破除,就是一睡不醒的節奏,到時候直接埋了就成。”
林海順著小金的話問,“能查到詛咒源嗎?”
“可以。”小金答道,“但很花費時間,您記得多吃一點。還有我升級了,具體內容我掃描完成再告訴您……貴妃今日似乎難產了,不過您不必擔心,她註定會母女均安的。”
林海輕描淡寫道:“信沒少寫啊。”
“那也不如這樣見面說話來得痛快。”義忠王笑道,“明年年中或是下半年你可願意調任西南?”
林海坐在椅子上抱了個拳,“願聞其詳。”
“布政使是穩穩的,巡撫卻還要看看天時人和。”
隨後便是義忠王親口介紹如今忠順王老窩那邊的局勢。
話說當年,北靜王、忠順王與寧榮二位國公都是靠著西北戰功發達的。
然而無純論功勞甚至是名望,都是北靜王最高,寧榮二位國公居次,忠順王最差。若非忠順王身為宗室,還與~太~祖~爺關係很近,他們家也就是個侯爵的命。
從賈源賈演到賈代化與賈代善兄弟,這足足延續兩三代人的幾十年裡,忠順王府都是比不過寧榮國府的,哪怕忠順王有王爵有封地。
尤其是初代忠順王本事有但性格跋扈,把北靜王與寧榮二位國公得罪到家不說,在百官之間口碑也很“一般”。
可想而知,忠順王在西北的勢力被擠兌來擠兌去,最終忍不下去主動求去,轉頭跑到西南紮根,而西北的地盤則到了廣慶王手裡。
連著兩代廣慶王都是打仗不行,但搞經濟卻是把好手。忠順王府還想暗度陳倉,與廣慶王聯手,一文一武齊齊使力,把西北大營啃下一塊來——這個“啃下”,自然是收買拉攏西北軍的將領。
然而廣慶王腦袋瓜比忠順王好使,人家就能賺銀子,憑自己就能收買人手,何須非得與你忠順王府聯手?
無奈之下這一代的忠順王接受了肅端王遞來的橄欖枝,然後就是……這二位王爺“相好”了大半輩子。
反正義忠王這番話你這樣理解就成:廣慶王和忠順王不是一路人。西北大營有他坐鎮,也不會出現什麼“從西北急調精銳到西南壞你好事”之類的意外。
林海若有所思的模樣,全讓義忠王看在眼裡,片刻後他便繼續道,“至少聖上會讓新總兵與你一同上任。”
在忠順王的地盤上就空投一個光杆~司~令?那未免太看得起這一起要調往西南的一文一武了。
聖上和義忠王當然沒有這麼“冷酷殘忍無理取鬧”,義忠王又補充道,“正逢西北關外不消停,我會從西南調兵。”
話說到這裡已經夠了。
忠順王如今的封地就在西南,確切的說是雲南與貴州交界。
這位王爺之所以能在京城生活卻把小半個雲南加小半個貴州捏在手裡,靠的就是昔日那批跟著他從西北出來的將領——這些將領以及他們的後人都在西南逐漸紮下根來,尤其是幾十年下來兩省守軍的大部分中基層軍官皆出身於這個圈子,再加上王府原本的一萬多府衛……想也知道,捏緊了~兵~權,不愁沒有官員、士紳以及商賈屈服甚至是跑來討好逢迎,最後必然是相互勾結,沆瀣一氣。
所以幾位皇子派人到西南,剛到地頭就死了幾個,活下來的過了這麼久了也沒傳來多少消息。
不過聖上和義忠王顯然商量好,來一出釜底抽薪。
義忠王此時道:“關外的穆家把西南都快經營成第二個老窩了。”
其實義忠王對他解釋得越多,林海就越不好拒絕:因為到西南做官,的確風險很大。
不過呢,林海搓搓下巴:獲利也很豐厚啊。
不說非得整倒忠順王,哪怕給聖上和義忠王的計劃起到點輔助作用,他估計不用下一次外任,就能穩穩回京當尚書了。再熬些年頭,只怕入閣都有戲。
一個普通老百姓穿越後有機會名留青史,想想還真是有點小激動。現在目標還可以更高一點,追求一下自己在史書上的篇幅。
別說一直與林海十分熟悉的義忠王,就連世子都瞧出林海已然動心。
義忠王一胳膊又掄了過去,搭上林海的肩膀,“回頭我想法子把你閨女那個老師也弄到西南,給你打下手去。湖南和四川聖上也會安排人在省界處多盯著點。”
林海微微扭頭,然後就不由自主地睜大了眼睛:義忠王肩頭的數據猛地一跳,變成了百分之十九。
林海忍不住立即問,“心情好也能提升活性?”
“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頭一例,”小金道,“無法反駁。”
聽了小金所言,林海稍微仰起頭,正好對上義忠王視線,他由衷道,“有點厲害啊,我的王爺。”
商議已定,林海又跟義忠王閒扯了一會兒,才帶著老婆閨女打道回府。
話說王禪產後恢復得很好,不僅有壽元轉化成生命之力的功勞,還因為……她很年輕。
不過傷口表面癒合,內里還沒長好,所以現在夫妻倆還是處於蓋被純聊天的狀態,加上今日從義忠王府歸來,兩口子也的確有好些話要說。
林海正跟媳婦商量到時候調任令一出,到西南要預備些什麼的時候,就聽外面嘈雜的腳步聲與人聲。
片刻之後,本該在西屋裡住著的守夜丫頭艾綠輕敲房門,“老爺、太太,義忠王府長史到訪,”似乎艾綠也覺察出這麼說有些不妥,又改口道,“急事相求。”
這大晚上的,跑來相求,肯定不是啥小事兒。
夫妻倆匆匆穿上衣裳,林海倒沒阻止他媳婦:不讓她知道她肯定不安心。
父母一起出門,都沒讓搖籃里的小丫頭扁一扁嘴,皺一皺眉。
父母院子的動靜,足夠讓黛玉起身,換好衣裳扶著紫鵑往父親的外書房那邊走——林海的內外書房,他老婆和閨女都可以踏入。
黛玉在二門就見到了等在這裡的外宅管事,她跟著管事來到父親書房的隔壁。
她繼母王禪此時正坐在這裡,見黛玉到來,沖她招了招手。黛玉順勢坐在繼母身邊,二人一起默默聽著一牆之隔的書房裡動靜。
在這初冬時節,義忠王府派來的長史滿頭冷汗,還好說話算是利索,“林大人,我們王爺不對勁兒,還請您過去瞧瞧。”
林海一聽也震驚不已:幾個鐘頭之前還好好的,怎麼出事了?關鍵是小金這邊居然毫無反應!
明明義忠王歸來之後,安排在義忠王妃身上的標記已經回到了義忠王身上。
然而這個念頭剛剛升起,小金就給了回應,“抱歉,因為三皇子妃與七皇子的妾室接連懷孕,我達到了升級標準,升級過程中我對外界沒有感應,所以……”
林海很理解,“沒能及時提醒也沒關係。”只要沒耽誤大事兒。再瞟了眼帳戶里多出來的五年壽命,他就更不會計較了。
小金沉默了足足半分鐘,才再次發聲,“義忠王的狀態,像是受了詛咒,狀態不大好。”
林海吃了一驚,轉瞬之間卻又覺得情理之中:原著里馬道婆一通作法而是差點把寶玉和王熙鳳弄死了啊。
得了小金的初步診斷,林海便跟著義忠王的長史一起往王府趕。
老爺半夜出門,二表哥那邊……王禪嘆了口氣,更是憂心不已。
黛玉則小聲問:“母親今晚咱們還睡嗎?”
王禪揉了揉太陽穴,“老爺早上還得上朝,又沒帶著官服,所以我等著他就成了。大姑娘先回房歇歇去,明兒白天就要靠你了。”
黛玉也沒猶豫,點頭應了。
王禪出了月子重掌家務,依舊讓黛玉旁聽,還特地多考校她,多讓她出出主意——為了配合黛玉的時間,她把每日召見管事們的時間改到了下午。
在王禪看來,家中無大事的話,黛玉已經足能獨當一面。
話說林海跟著長史一路疾行,在義忠王府外的街口見到了等在此處的世子。
這個時候講究不了什麼禮數,接到“救星”的世子親自開路,把林海引進了王府……王爺的臥室。
王妃挺著大肚子,身子十分不便,等林海鬆開王爺的手腕,她才道,“說著說著話,忽然就腦袋一歪,我以為王爺累了,可王爺按在我肚子上的手也挪不開,再叫也不醒,我才知道出事了。”王妃雙目微紅,但依舊言語有條理,舉止有氣度。
林海點了點頭,便仔細端詳起義忠王:義忠王此時就跟睡著了一樣,但看外在根本看不出什麼異樣。
小金則在仔細解釋,“已經是比較嚴重的詛咒了。如果不及時破除,就是一睡不醒的節奏,到時候直接埋了就成。”
林海順著小金的話問,“能查到詛咒源嗎?”
“可以。”小金答道,“但很花費時間,您記得多吃一點。還有我升級了,具體內容我掃描完成再告訴您……貴妃今日似乎難產了,不過您不必擔心,她註定會母女均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