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曹三娘趕忙走了出來,先向林黛玉致歉:“知道你難得有空,也想見你一面,誰知這個小的,也眼巴巴地要跟來!”
曹三娘的小女兒才兩多,正是折騰人的時候。林黛玉擺手表示不在意,走上前抱著她,逗她玩了會兒。
三人如今都已嫁人為婦,自是孩子為重,酸甜苦辣也都圍繞著孩子來。所以她們就著孩子的話題閒聊了一會兒,就準備帶著她們去玄妙觀里逛逛。
幾人一邊閒逛,一邊回憶起燈節時來玩的情景。恍惚幾年已經過去,三人也各自嫁人生子,真可嘆歲月難留!
僕婦抱著孩子去看草編的小動物。林黛玉和曹三娘站在一旁看著他們,一邊閒話。
“廖大哥應快回來了吧,他這一走都三年多了,聽說那些強盜也已被趕跑了!”曹三娘問道。
“許是快了吧,他上次來信還是三個多月前,如今什麼情況也不清楚。”林黛玉皺了下眉頭,也疑惑,以前最遲也是兩個月來一次信,這次卻這麼久了。
曹三娘看著侍女懷裡的小女兒一驚一乍的笑臉,不自覺微笑了下。然後才說道:“想當初,我還私心傾慕廖大哥哥,可惜我終是膽怯,連表示一下也不敢。如今也是慶幸,若我是你,只怕天天都要擔驚受怕,這我可承受不來!”
林黛玉扭臉朝她笑了一下,說:“我也是怕,但日子終要過下去,且我也相信,他自會平安無恙。”
曹三娘點頭應道:“各人有各人的緣法,許不是最好的,卻是最適合自己的。我如今更明白,就我性子,平穩安樂的生活就是最大的福氣。所以,我雖羨慕你可以教書育人,卻也知道這非是我能做到的,只盼望你越做越好,讓更多女子擁有更大的勇氣和能力,能有更多選擇,選擇更好的生活。”
林黛玉看著她柔柔的目光,明白她的遺憾和祝福,鄭重點頭應了。
-
林黛玉回家後,又開始去女學授課。幸而學校距林宅不遠,只五里多遠的路,所以她就不曾住在校內。
這日黃昏,她正陪著阿童和采采吃晚膳,突然見一個小丫鬟匆匆跑過來說:“夫人,老爺回來了!”
林黛玉一愣,心中竟然慌亂起來,他走了這麼久,如今也不知是什麼樣子。
不待她多想,兩個小傢伙就跳下凳子,喊著:“爹爹回來了,爹爹回來了!”一邊喊著一邊往外跑。
林黛玉只能命人跟著,又命人準備好洗浴等事。自己漱了口,又審視了下髮飾和衣衫,見無差錯,方往外走去。
她才走到小院門口,就看到廖知拙一手抱著一個孩子,迎面走了進來。
兩人四目相對,竟覺得彼此都熟悉又陌生了許多。
采采毫不認生,難得露出孩子般欣喜若狂的表情,尖聲高叫:“娘娘,快看,爹爹,爹爹長鬍子啦!”
聽到這句話,林黛玉和廖知拙都笑了起來。
林黛玉將他們接下,勸他們說道:“爹爹趕了許久的路,累狠了,所以讓他先去梳洗休息,然後再來陪你們玩,好不好?”
兩個孩子雖然不舍,還是聽從了。
廖知拙看到兩個孩子眼裡的不舍,蹲下親了親他們的臉頰,說:“等會兒,我再接著給你們講故事!”兩個孩子這才歡呼起來。
林黛玉含笑看著他們,心中滿是溫馨。
她曾經怕他們父子之間陌生,就把廖知拙來信中的情況,編成故事講給他們聽。
後來廖知拙每次來信都還專門給他們兩個各寫一封,讓黛玉念給他們知道。林黛玉也還畫過他的肖像給他們看。
所以他們對這個未曾謀面的父親,一點兒也不陌生,甚至覺得比想像中的更好,更高大、更有力量,能輕鬆將他們舉高高。
於是許久未見的夫妻兩人,也不能訴說衷腸,只能先陪著兩個孩子玩。
直到二更時分,他們實在熬不住了,才睡下。
廖知拙將他們抱回他們的居室,返身回來,見黛玉坐在梳妝檯前,正卸下簪釵,於是走上前,替她取下。
“戰事已經完了,如今軍中是許將軍守著,我心愿已了,就辭了先回來。聖上已經知道,只是沒有明紙宣文,他讓我且回來團圓。還說近兩年,整個國家都需要先休養生息,其他以後再慮。”廖知拙輕輕說了近況,林黛玉也向他講述了自己的情況,雖然一些要事書信中已經提到過,但終不如面對面便宜。
二人興致頗高,一直聊到三更時分,這才睡下。
翌日一早,兩個精力無限的小傢伙,早早來到門前,雖有丫鬟將他們勸走了,但兩人終是不能再拖著不起,於是相視一笑,起床梳洗。
早膳時,林瑜捧著一個長匣子進來,說是親衛送來的,是老爺拉下的。
廖知拙一看這個匣子,笑著說:“對,我說有什麼忘記了,原來是這個,這正是我要的。”他接了過來,遞給林黛玉。
林黛玉不解,問:“什麼東西,這是給我的?”廖知拙點點頭。
於是她打開匣子一看,見是一捲軸書畫,更是一頭霧水。
待她展開一角,看到那上邊的亭台樓閣、眾女遊玩圖景,卻猛然起身,背著人輕拭了下眼淚,才摩挲著這畫卷,帶淚含笑說道:“竟是它,我還以為永遠都見不到了!”
廖知拙也長嘆一聲,說道:“當日我手下偷偷聯繫了探春姑娘,可她拒絕離開,寧願陪著忠王府一起淪亡。後來她一個丫鬟偷偷將這畫送來,說是要給你,還說如今賈家甚至各家姻親都死的死,亡的亡,活著的也是朝不顧夕。欲將這畫燒了,又覺得曾經的歡樂時光如夢似影,一絲兒影像也沒留下。若留著它,也沒有合適的人選,索性就請你保管。她還說,她一直懷念大觀園內那幾年無憂無慮的生活。”
林黛玉心中酸澀無比,對探春而言,那幾年怎會沒有幾樣糟心事,可到了還令她念念不忘。
姐妹雖無辜,卻出身這樣的人家,一針一線、一粥一飯,好似都沾染了冤魂的怨恨,竟都不能逃脫。
如今大嫂子李紈也亡故了,寶玉、湘雲不知所蹤,惜春,卻長伴青燈古佛,超脫紅塵。
薛寶釵帶著孩子在金陵郊外居住,林黛玉曾想施以援手,但見她另嫁,生活尚可,就不忍再多此一舉,反而令她難堪。於是只悄悄命人留了封信和銀兩,也就罷了。
她擦拭了眼淚,向廖知拙說道:“如今想來,若不是你,我怕是早就死了,不是那次,也定會是這次!”
廖知拙明白她的感激之情,攬著她的肩膀,像哄阿童和采采那樣,輕輕拍著低語道:“現實是,我們都活得好好的,而且,還會活很久很久。”
是啊,以後的日子還久著呢!
作者有話要說: 大家感覺結束得匆忙了,實際是我按大綱寫完了,剩餘的也沒什麼可寫的了。許多無需交待,也可以推測到,比如:
1、黛玉的身體狀況,一定是越來越好,所以健康、子嗣都不用說。
2、國家整體狀況是往好了發展,她以後會成為有名的教育家、文學家、詩人,哈哈,意/淫一下!
曹三娘的小女兒才兩多,正是折騰人的時候。林黛玉擺手表示不在意,走上前抱著她,逗她玩了會兒。
三人如今都已嫁人為婦,自是孩子為重,酸甜苦辣也都圍繞著孩子來。所以她們就著孩子的話題閒聊了一會兒,就準備帶著她們去玄妙觀里逛逛。
幾人一邊閒逛,一邊回憶起燈節時來玩的情景。恍惚幾年已經過去,三人也各自嫁人生子,真可嘆歲月難留!
僕婦抱著孩子去看草編的小動物。林黛玉和曹三娘站在一旁看著他們,一邊閒話。
“廖大哥應快回來了吧,他這一走都三年多了,聽說那些強盜也已被趕跑了!”曹三娘問道。
“許是快了吧,他上次來信還是三個多月前,如今什麼情況也不清楚。”林黛玉皺了下眉頭,也疑惑,以前最遲也是兩個月來一次信,這次卻這麼久了。
曹三娘看著侍女懷裡的小女兒一驚一乍的笑臉,不自覺微笑了下。然後才說道:“想當初,我還私心傾慕廖大哥哥,可惜我終是膽怯,連表示一下也不敢。如今也是慶幸,若我是你,只怕天天都要擔驚受怕,這我可承受不來!”
林黛玉扭臉朝她笑了一下,說:“我也是怕,但日子終要過下去,且我也相信,他自會平安無恙。”
曹三娘點頭應道:“各人有各人的緣法,許不是最好的,卻是最適合自己的。我如今更明白,就我性子,平穩安樂的生活就是最大的福氣。所以,我雖羨慕你可以教書育人,卻也知道這非是我能做到的,只盼望你越做越好,讓更多女子擁有更大的勇氣和能力,能有更多選擇,選擇更好的生活。”
林黛玉看著她柔柔的目光,明白她的遺憾和祝福,鄭重點頭應了。
-
林黛玉回家後,又開始去女學授課。幸而學校距林宅不遠,只五里多遠的路,所以她就不曾住在校內。
這日黃昏,她正陪著阿童和采采吃晚膳,突然見一個小丫鬟匆匆跑過來說:“夫人,老爺回來了!”
林黛玉一愣,心中竟然慌亂起來,他走了這麼久,如今也不知是什麼樣子。
不待她多想,兩個小傢伙就跳下凳子,喊著:“爹爹回來了,爹爹回來了!”一邊喊著一邊往外跑。
林黛玉只能命人跟著,又命人準備好洗浴等事。自己漱了口,又審視了下髮飾和衣衫,見無差錯,方往外走去。
她才走到小院門口,就看到廖知拙一手抱著一個孩子,迎面走了進來。
兩人四目相對,竟覺得彼此都熟悉又陌生了許多。
采采毫不認生,難得露出孩子般欣喜若狂的表情,尖聲高叫:“娘娘,快看,爹爹,爹爹長鬍子啦!”
聽到這句話,林黛玉和廖知拙都笑了起來。
林黛玉將他們接下,勸他們說道:“爹爹趕了許久的路,累狠了,所以讓他先去梳洗休息,然後再來陪你們玩,好不好?”
兩個孩子雖然不舍,還是聽從了。
廖知拙看到兩個孩子眼裡的不舍,蹲下親了親他們的臉頰,說:“等會兒,我再接著給你們講故事!”兩個孩子這才歡呼起來。
林黛玉含笑看著他們,心中滿是溫馨。
她曾經怕他們父子之間陌生,就把廖知拙來信中的情況,編成故事講給他們聽。
後來廖知拙每次來信都還專門給他們兩個各寫一封,讓黛玉念給他們知道。林黛玉也還畫過他的肖像給他們看。
所以他們對這個未曾謀面的父親,一點兒也不陌生,甚至覺得比想像中的更好,更高大、更有力量,能輕鬆將他們舉高高。
於是許久未見的夫妻兩人,也不能訴說衷腸,只能先陪著兩個孩子玩。
直到二更時分,他們實在熬不住了,才睡下。
廖知拙將他們抱回他們的居室,返身回來,見黛玉坐在梳妝檯前,正卸下簪釵,於是走上前,替她取下。
“戰事已經完了,如今軍中是許將軍守著,我心愿已了,就辭了先回來。聖上已經知道,只是沒有明紙宣文,他讓我且回來團圓。還說近兩年,整個國家都需要先休養生息,其他以後再慮。”廖知拙輕輕說了近況,林黛玉也向他講述了自己的情況,雖然一些要事書信中已經提到過,但終不如面對面便宜。
二人興致頗高,一直聊到三更時分,這才睡下。
翌日一早,兩個精力無限的小傢伙,早早來到門前,雖有丫鬟將他們勸走了,但兩人終是不能再拖著不起,於是相視一笑,起床梳洗。
早膳時,林瑜捧著一個長匣子進來,說是親衛送來的,是老爺拉下的。
廖知拙一看這個匣子,笑著說:“對,我說有什麼忘記了,原來是這個,這正是我要的。”他接了過來,遞給林黛玉。
林黛玉不解,問:“什麼東西,這是給我的?”廖知拙點點頭。
於是她打開匣子一看,見是一捲軸書畫,更是一頭霧水。
待她展開一角,看到那上邊的亭台樓閣、眾女遊玩圖景,卻猛然起身,背著人輕拭了下眼淚,才摩挲著這畫卷,帶淚含笑說道:“竟是它,我還以為永遠都見不到了!”
廖知拙也長嘆一聲,說道:“當日我手下偷偷聯繫了探春姑娘,可她拒絕離開,寧願陪著忠王府一起淪亡。後來她一個丫鬟偷偷將這畫送來,說是要給你,還說如今賈家甚至各家姻親都死的死,亡的亡,活著的也是朝不顧夕。欲將這畫燒了,又覺得曾經的歡樂時光如夢似影,一絲兒影像也沒留下。若留著它,也沒有合適的人選,索性就請你保管。她還說,她一直懷念大觀園內那幾年無憂無慮的生活。”
林黛玉心中酸澀無比,對探春而言,那幾年怎會沒有幾樣糟心事,可到了還令她念念不忘。
姐妹雖無辜,卻出身這樣的人家,一針一線、一粥一飯,好似都沾染了冤魂的怨恨,竟都不能逃脫。
如今大嫂子李紈也亡故了,寶玉、湘雲不知所蹤,惜春,卻長伴青燈古佛,超脫紅塵。
薛寶釵帶著孩子在金陵郊外居住,林黛玉曾想施以援手,但見她另嫁,生活尚可,就不忍再多此一舉,反而令她難堪。於是只悄悄命人留了封信和銀兩,也就罷了。
她擦拭了眼淚,向廖知拙說道:“如今想來,若不是你,我怕是早就死了,不是那次,也定會是這次!”
廖知拙明白她的感激之情,攬著她的肩膀,像哄阿童和采采那樣,輕輕拍著低語道:“現實是,我們都活得好好的,而且,還會活很久很久。”
是啊,以後的日子還久著呢!
作者有話要說: 大家感覺結束得匆忙了,實際是我按大綱寫完了,剩餘的也沒什麼可寫的了。許多無需交待,也可以推測到,比如:
1、黛玉的身體狀況,一定是越來越好,所以健康、子嗣都不用說。
2、國家整體狀況是往好了發展,她以後會成為有名的教育家、文學家、詩人,哈哈,意/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