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寶玉深秋時,就已經撒手出家了,直到現在也沒找到,只留薛家姑娘一人苦心撫育才出生的兒子。賈家探春姑娘之前被嫁入了一王府做側室,雖諸多不如意,多少保住了性命。原寧國府的那個小姑娘也出家了。兩府中丫鬟比之以前,本就不多了,這剩下的,除了個別贖身出去的,多是發賣。”廖知拙簡單說了具體情況,又補充說道,“皇帝出手,本是針對其他有錢有勢的幾家,但擋不住賈家和他們是老親,且行事多無顧忌,傷天害理之事也沾了不少,所以才有落了這等結局。”

  林黛玉自是唏噓不已,想到當時玩樂的姐妹們各自飄零,不免落了一番淚。

  廖知拙細細勸慰了番,還提到若有機會,會替她幫扶落難人一把。彼此又說了不少話,兩人均明白了對方想法,各自放下心來。

  於是匆匆又過了十多日,戰事開始加急,許伯槐急令他押運一批武/器趕赴前線。

  二人執手送別,林黛玉又送了廖知拙一個香囊,廖知拙已經知道,這香囊怕是和上次一樣,裡面並無濃烈的芳草,只是幾樣醒神的普通藥材,除了這個,還有就是一道平安符。他珍重收到懷裡,便飛身上馬,奔赴前線。

  二人未曾料到,再次相見之時,已是一年之後,長女采采都已經呱呱墜地,父女兩人匆匆見一面,又是長達兩年的離別。待他們回到姑蘇老家定居時,阿童已經四歲,采采已是三歲,全家才終得團圓。

  ☆、後記

  覆育朝正史記載:

  庚子年臘月,覆育王朝中宗暴病而亡,隨侍嬪妃柔妃忠烈殉葬。皇后以先帝未立太子、十二皇子乃嫡子為由,力請繼承大統。太后以新帝年僅十二,無力執掌朝綱,垂簾聽政。後又任命先皇之弟,忠王叔為護國大將軍,鎮壓反賊。

  野史中卻寫道:柔妃,原名呂瑛,小名瑛娘,揚州漢女,父曾任翰林院編修,因美貌天下無雙被選入宮中,後父親病亡。瑛娘因性情柔和深受中宗喜愛,常常隨侍左右。中宗暴病而亡之時,只柔妃一人在場。之後皇后匆忙趕到,指責柔妃祖父本是被太/宗因文字獄被殺的書生,其父改名換姓考取功名,又把女兒送入宮中,實乃居心叵測,故意用陰謀害死了皇帝。柔妃不與其爭辯,為證清白,碰壁而亡。

  華夏史載:

  臘月二十三,覆育王朝中宗暴斃,京中大亂,天下群豪競起,紛紛響應漢王。第二年春,漢軍以先進大炮、火/槍突破榮將軍陣線,榮將軍命部下歸順漢王,並言說:天下大勢盡歸漢。之後,榮將軍拔劍吻頸而亡,臨死前遺言:先帝對自己有恩,不可不報,死得其所,不得為自己詰責他人。

  夏秋之交,漢軍進入京城,漢王許伯槐入駐皇城,於新年稱帝,史稱聖武大帝,改國號華夏。

  華夏元年春,中原各省叛亂平定,百姓歸於平靜。後派精兵平定邊疆禍亂。華夏二年秋,全國戰亂解除。當年羅斯國賊心未死,趁著國內戰亂之際入侵北方邊境。聖武大帝選派神威將軍廖知拙出兵鎮守邊關。神威將軍勇武異常,四戰四勝,拒敵於國門之外,後又率軍驅逐數千里,重新劃定邊界。

  ☆、安居(捉蟲)

  華夏三年春,戰火已經過去兩年多,硝煙早已湮滅。

  亡者已逝,當時撕心裂肺的疼痛,如今,或被刻意遺忘,或如跗骨之蛆,只在午夜夢回時令人驚痛。

  白天,活著的人還要勞碌,為著以後的生存。

  幸而這是個不錯的時代。

  暫不提其他,只說官家下令,減免了大半個國家的賦稅。還給孤寡老人、失祜孤童以幫扶安置。而建國之戰所陣亡的將士,除了給足了撫恤金,還對家屬另有優待。

  一個沒落的帝國,如今好似煥發出新的生機。許多新的變化逐漸出現,或即將出現!

  一開始,百姓雖抱著看熱鬧的心態,看待國家頒發的一條條新規、新政。但過了兩年,逐漸顯現的成效開始讓他們驚喜,希望就此而生。

  姑蘇還是那個姑蘇,當初毀壞的城牆又重建了。幸而城內並未遭受大的劫難,如今又恢復了曾經歌舞昇平的模樣。

  只是曾經唱評彈的酒樓,成了學子、鄉紳談論時政的地方。曾經的風花雪月地,卻消弭了胭脂水粉的香味,門前冷落起來。

  -

  這日是四月十八日,北極紫薇大帝聖誕,林黛玉應了林幼瓊的邀約,帶孩子去玄妙觀遊玩。

  自從在兩年前回到姑蘇,她就一邊照料孩子,一邊在姑蘇女學任教。

  她如今早已是名聲在外的女先生,很受人敬重。

  當初官家有意聘她為院長,只因她精力有限,且更愛教學而非教務,所以推辭了。

  這日她恰好沒課,索性就乘坐小轎帶著阿童和采采各處遊玩一番。

  當轎子在飄香樓前停下,紫鵑、雪雁上前撩開帘子,想先將兩個孩子抱下來。

  “鵑姨快讓開,我不要抱,我要自己走!”阿童已經四五歲了,常聽娘說起父親的勇武,所以堅決不讓別人抱,吃飯、穿衣,所有能自己做的都要自己去做。

  紫鵑也已成婚,對孩子的耐心更足了,她點頭笑著說:“這裡人多,我不抱你,但要拉著手,好不好?”

  阿童想了一下,點頭應了。

  阿童下了車,采采才緩緩走了出來。

  她像極黛玉,兩個包包頭上纏著兩個小巧精緻的銀鈴鐺,走起路來卻沒有一絲聲響。她乖巧地窩在雪雁的懷裡,但上半身仍盡力挺直了,不經意地打量周圍人物,卻不漏出一絲異樣的神色。

  林黛玉最後才下了轎子。她如今成了婦人,卻比少女時期另有一番迷人的風采。

  如果說那時是美貌驚人的九天仙女,如今不但有如仙的美貌、如蘭的氣質,更被歲月添上的一股子從容、灑脫勁兒,更令人可羨、可敬。

  他們一行人才走進樓內,就看到林幼瓊早早等在一旁。

  她兩步走過來,抱起采采,親昵地點著她的頭說道:“我的心肝寶貝,你可來了,快讓姑姑看看長高了麼?”

  然後她又朝一旁含笑看著的黛玉說道:“玉姐姐,你太難請了,總是忙。我想采采了,也只能去你家裡一趟。讓她去我家住一段日子如何?她哥哥們也想她了!”

  林黛玉一邊往樓上廂房走,正想回她,就聽采采稚嫩的聲音:“瓊姑姑,我不離開娘,我要······”采采扭頭看了眼阿童,接著說道,“我和哥哥,還要替爹爹,看著娘,嗯,我們答應了爹爹的!”她還重重點點頭。

  “你看,不是我攔著不讓她去,是她不願意。你也知道,他們只聽他們父親的!”林黛玉無奈地笑了下,“這兩個自打出生,都是我照料的,可如今竟更聽不曾見面的父親的話!”

  林幼瓊哈哈大笑:“廖大哥哥領兵打仗,自是比你這教書先生更令人神往。我家那兩個也喜歡廖大哥,嘿嘿,他們父親還很吃醋呢,總是恨聲念叨,百無一用是書生!”

  二人說說笑笑,就來到了門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