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如今猛然想起,心中仍隱隱的不是滋味,要細細分辨,也分辨不得。但看著言笑晏晏的王妃等女眷,她也只能按下思緒,談笑應答。
正在林黛玉與人說笑之際,秀玉山西大營主帥房內,鎮南王世子一身戎裝端坐在堂上,麾下眾人三三兩兩湊在一起說話,所為何事?正是有一人提出如今北方天災人禍不斷,百姓流離失所,白蓮教興起,朝廷國庫虧空,正是起事的好時機。因此大家猛一聽到這話,都嚷吵起來,各抒己見。
許伯槐冷眼看著眾人的表情,見只是幾個小將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而其他人或老僧入定,或神情從容閒話,並不驚異,才放下心來。他抬手制止了眾人,道:“如今尚非最佳時機,一則北方即將進入寒冬,我方兵丁多不耐寒,二則,”他頓了一下,接著說道:“二則,我們還需等一個消息。”他沒明說等什麼消息如此重要,但眾人也都不曾多問,他們自是知道自己這個世子爺是真正的謀略精深,許多想不到的奇方異術,他都能弄來。
此話略過不提,眾人議事已畢,自是退下,只文仟禮和廖知拙二人才練兵回來,尚未就相關事宜向世子匯報,於是待其他人退出後,二人堂下行禮,歸座後,慢慢將近期練兵情況細細說了一遍。許伯槐邊聽邊用手指敲擊桌角,他向二人道:“如此這支精兵也算是練成了,見過血的和未見過血的終究會不一樣,屆時就需要你們在緊要關頭出奇制勝了。”二人應喏。
廖知拙退出主帥房後,來到自己的住所,換了常服,方騎馬出了軍營。自黛玉來了這裡,已經大半個月,也不知她是否適應,所以他快馬加鞭回到家中。下了馬,轉過儀門,才到三堂,正好看到黛玉坐在大堂上向外望。於是大步走進屋內,細細看了她幾眼,見她精神頗好,笑說道:“我這一走旬月,還擔心你不適應,如今看來尚可!”
林黛玉多日未見廖知拙,猛一瞧見,頗為驚喜,也笑回道:“哥哥走後,派人送來的藥丸子我收到了,服用這麼幾日,就感覺身體鬆散不少,夜裡睡得甚好,白日精神也好了許多,頗有奇效!”
廖知拙聽了,點頭不語,說起這藥丸子,來得很是不易,先是因這方子,他答應了那西南山寨三個條件,好不容易完成後,才得了這方子。誰知這方子歷經一千多年,一些奇珍藥材已然沒了影像,他一邊搜羅藥材,一邊請醫術高明者按這藥方調配。所以直到前些時日,才熬製出了這三瓶子的藥丸子,一瓶十粒,一日兩粒,也只夠服用半個月。但如果真有效果,後續自是能多熬製寫,吃兩三個月,停一個月,如此吃一兩年也就好了。
若說這是何藥,這藥名也奇怪叫安神養壽丸,安神自是明白,養壽一詞就頗令人驚異了。這還要從這病說起,人所得病症,多是有病症、有部位、有名稱,所以可以驗看、可以針對性地診治,但還有一些病是胎裡帶出來的,非是一髒一腑或外表、筋骨上的毛病。人看上去好好的,就是單薄憔悴,瑣瑣碎碎的病症不少,也都不是大病,說痛不很痛,治療又沒有明顯的效果,只是煎熬人得很,天長日久,於壽命就有礙了。再加上如果是女子,經歷孕育一事,更是難熬,不但比其他婦人多一重危險,所誕子息也可能會薄弱許多。
所以,當初廖知拙見到林黛玉,就知道她的問題所在,只是這事跟她說了反而無益,他當時記在心裡,四處遊歷時,多方尋訪,可巧終於讓他找到了一個針對性的古方。如今看來,這一番辛苦,不算白費。
二人瑣瑣碎碎說了一些閒話,林黛玉方告退了。
第二日,廖知拙知林黛玉應世子妃的邀約要去後山賞景,於是陪她先來到了鎮南王府。當時正巧世子和世子妃正陪著王妃說話,知道他們來了,便請二人一同面見。彼此拜見回禮之後,各自歸座。
林黛玉這次悄悄看了眼端坐著的鎮南王世子,只見他身著銀灰色的輕薄常服,頭戴玉冠,雙眼細長,兩鬢銀白,看容貌像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看神態又像是四十來歲的中年人,矛盾得很。和人說話時,也很柔和,禮賢下士,不言語時,又顯得威嚴不可冒犯。偶爾神情中有一絲飄忽,又好像他的心不在此。
林黛玉瞧了一眼就低下頭,不敢再看,她心中只覺得古怪得很。
王妃年近五十,年齡越大就越是小孩心性,她之前正向大兒子告狀:“你引的好頭,如今你弟弟也都二十來歲了,還是不願娶親。好,現在不娶,先定下不成麼,也不成。也好,現在不定,先收個側妃不成麼,還是不成。我一催,他們就搬出你來,打量我管不到你,也拿他們沒辦法嘍?”
“您也說他們二十來歲了,自是已經成人,既然成人,婚姻大事就隨他們自己主張吧。您空閒了,招這幾個小傢伙陪您鬧鬧,自在享清福,豈不更好?”世子果然將此事攔下了,王妃本想讓他向弟弟們施壓,如今卻不能了。她轉眼看到堂下的廖知拙、林黛玉兄妹二人,心思一動,說道:“你們我就不管了,我也看到拙兒了,定也和你們一樣。你們不管,玉兒這丫頭,總不能跟著你們苦等著吧?”王妃因大兒子沒站在自己一邊,哼了兩聲,像小孩子一樣,感覺沒面子,必要保牽拉媒成功一次不可,正好林黛玉趕到跟前。
林黛玉聽了這話,臉上微紅、心中卻一慌。不待她多想,世子妃就已上前安慰王妃道:“母妃您的眼光最好,可要細細挑選一個貌比潘安,才比子建的好兒郎,方配得玉兒妹妹這般的人品。”王妃哈哈大笑,說:“你這可為難我了,還需要細細挑選才好!”於是這個話題也就揭過了。
世子看他們婆媳二人說得正籠,就使了個眼色給廖知拙,廖知拙會意,起身向王妃稟報,說有事找世子商談,王妃自是擺手讓他們退了。
二人出了西花廳,方舒了口氣,相視一笑。許伯槐拍了拍廖知拙的肩膀道:“你年紀確也不小了,不如趁著這段時日,先把親事辦了,以後上了戰場,誰也不知是否有回來的一日,好歹留下子嗣,也是你為人子的孝心。”
廖知拙從未有娶親的打算,如今幾人三番五次說起,才不由得鄭重起來,只是一時間那裡找到合適的姑娘,而且他這一上戰場生死不知,又何必再招惹人傷心,所以他只是搖頭。許伯槐笑說道:“你若有心儀的,就趕回娶了回來,若沒有,也好辦,我給你說一個好的,必不能讓你就這樣上了戰場。”
廖知拙忙連連擺手,道:“王妃才催過你,你再來催我,何苦呢?”許伯槐哈哈大笑,方作罷了。
他們兩人離開後,王妃說話也累了,於是世子妃就和黛玉二人退了下來。二人穿過後花園出了小角門,沿著石階山路向後山走去。二人邊走邊閒聊,世子妃先向黛玉致歉:“母后年紀大了,看到年輕的姑娘小伙就想保媒,你別介意!”林黛玉自是說不敢。她又說道:“可算起來,玉兒妹妹你只比我小四歲,我五年前就已經嫁給了世子爺,如今孩子都有了兩個,你的終身大事也需好好考慮了。如今你們沒有長輩,此事不便出面,到可以交給我,我和王妃定給你找個稱心如意的。”
正在林黛玉與人說笑之際,秀玉山西大營主帥房內,鎮南王世子一身戎裝端坐在堂上,麾下眾人三三兩兩湊在一起說話,所為何事?正是有一人提出如今北方天災人禍不斷,百姓流離失所,白蓮教興起,朝廷國庫虧空,正是起事的好時機。因此大家猛一聽到這話,都嚷吵起來,各抒己見。
許伯槐冷眼看著眾人的表情,見只是幾個小將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而其他人或老僧入定,或神情從容閒話,並不驚異,才放下心來。他抬手制止了眾人,道:“如今尚非最佳時機,一則北方即將進入寒冬,我方兵丁多不耐寒,二則,”他頓了一下,接著說道:“二則,我們還需等一個消息。”他沒明說等什麼消息如此重要,但眾人也都不曾多問,他們自是知道自己這個世子爺是真正的謀略精深,許多想不到的奇方異術,他都能弄來。
此話略過不提,眾人議事已畢,自是退下,只文仟禮和廖知拙二人才練兵回來,尚未就相關事宜向世子匯報,於是待其他人退出後,二人堂下行禮,歸座後,慢慢將近期練兵情況細細說了一遍。許伯槐邊聽邊用手指敲擊桌角,他向二人道:“如此這支精兵也算是練成了,見過血的和未見過血的終究會不一樣,屆時就需要你們在緊要關頭出奇制勝了。”二人應喏。
廖知拙退出主帥房後,來到自己的住所,換了常服,方騎馬出了軍營。自黛玉來了這裡,已經大半個月,也不知她是否適應,所以他快馬加鞭回到家中。下了馬,轉過儀門,才到三堂,正好看到黛玉坐在大堂上向外望。於是大步走進屋內,細細看了她幾眼,見她精神頗好,笑說道:“我這一走旬月,還擔心你不適應,如今看來尚可!”
林黛玉多日未見廖知拙,猛一瞧見,頗為驚喜,也笑回道:“哥哥走後,派人送來的藥丸子我收到了,服用這麼幾日,就感覺身體鬆散不少,夜裡睡得甚好,白日精神也好了許多,頗有奇效!”
廖知拙聽了,點頭不語,說起這藥丸子,來得很是不易,先是因這方子,他答應了那西南山寨三個條件,好不容易完成後,才得了這方子。誰知這方子歷經一千多年,一些奇珍藥材已然沒了影像,他一邊搜羅藥材,一邊請醫術高明者按這藥方調配。所以直到前些時日,才熬製出了這三瓶子的藥丸子,一瓶十粒,一日兩粒,也只夠服用半個月。但如果真有效果,後續自是能多熬製寫,吃兩三個月,停一個月,如此吃一兩年也就好了。
若說這是何藥,這藥名也奇怪叫安神養壽丸,安神自是明白,養壽一詞就頗令人驚異了。這還要從這病說起,人所得病症,多是有病症、有部位、有名稱,所以可以驗看、可以針對性地診治,但還有一些病是胎裡帶出來的,非是一髒一腑或外表、筋骨上的毛病。人看上去好好的,就是單薄憔悴,瑣瑣碎碎的病症不少,也都不是大病,說痛不很痛,治療又沒有明顯的效果,只是煎熬人得很,天長日久,於壽命就有礙了。再加上如果是女子,經歷孕育一事,更是難熬,不但比其他婦人多一重危險,所誕子息也可能會薄弱許多。
所以,當初廖知拙見到林黛玉,就知道她的問題所在,只是這事跟她說了反而無益,他當時記在心裡,四處遊歷時,多方尋訪,可巧終於讓他找到了一個針對性的古方。如今看來,這一番辛苦,不算白費。
二人瑣瑣碎碎說了一些閒話,林黛玉方告退了。
第二日,廖知拙知林黛玉應世子妃的邀約要去後山賞景,於是陪她先來到了鎮南王府。當時正巧世子和世子妃正陪著王妃說話,知道他們來了,便請二人一同面見。彼此拜見回禮之後,各自歸座。
林黛玉這次悄悄看了眼端坐著的鎮南王世子,只見他身著銀灰色的輕薄常服,頭戴玉冠,雙眼細長,兩鬢銀白,看容貌像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看神態又像是四十來歲的中年人,矛盾得很。和人說話時,也很柔和,禮賢下士,不言語時,又顯得威嚴不可冒犯。偶爾神情中有一絲飄忽,又好像他的心不在此。
林黛玉瞧了一眼就低下頭,不敢再看,她心中只覺得古怪得很。
王妃年近五十,年齡越大就越是小孩心性,她之前正向大兒子告狀:“你引的好頭,如今你弟弟也都二十來歲了,還是不願娶親。好,現在不娶,先定下不成麼,也不成。也好,現在不定,先收個側妃不成麼,還是不成。我一催,他們就搬出你來,打量我管不到你,也拿他們沒辦法嘍?”
“您也說他們二十來歲了,自是已經成人,既然成人,婚姻大事就隨他們自己主張吧。您空閒了,招這幾個小傢伙陪您鬧鬧,自在享清福,豈不更好?”世子果然將此事攔下了,王妃本想讓他向弟弟們施壓,如今卻不能了。她轉眼看到堂下的廖知拙、林黛玉兄妹二人,心思一動,說道:“你們我就不管了,我也看到拙兒了,定也和你們一樣。你們不管,玉兒這丫頭,總不能跟著你們苦等著吧?”王妃因大兒子沒站在自己一邊,哼了兩聲,像小孩子一樣,感覺沒面子,必要保牽拉媒成功一次不可,正好林黛玉趕到跟前。
林黛玉聽了這話,臉上微紅、心中卻一慌。不待她多想,世子妃就已上前安慰王妃道:“母妃您的眼光最好,可要細細挑選一個貌比潘安,才比子建的好兒郎,方配得玉兒妹妹這般的人品。”王妃哈哈大笑,說:“你這可為難我了,還需要細細挑選才好!”於是這個話題也就揭過了。
世子看他們婆媳二人說得正籠,就使了個眼色給廖知拙,廖知拙會意,起身向王妃稟報,說有事找世子商談,王妃自是擺手讓他們退了。
二人出了西花廳,方舒了口氣,相視一笑。許伯槐拍了拍廖知拙的肩膀道:“你年紀確也不小了,不如趁著這段時日,先把親事辦了,以後上了戰場,誰也不知是否有回來的一日,好歹留下子嗣,也是你為人子的孝心。”
廖知拙從未有娶親的打算,如今幾人三番五次說起,才不由得鄭重起來,只是一時間那裡找到合適的姑娘,而且他這一上戰場生死不知,又何必再招惹人傷心,所以他只是搖頭。許伯槐笑說道:“你若有心儀的,就趕回娶了回來,若沒有,也好辦,我給你說一個好的,必不能讓你就這樣上了戰場。”
廖知拙忙連連擺手,道:“王妃才催過你,你再來催我,何苦呢?”許伯槐哈哈大笑,方作罷了。
他們兩人離開後,王妃說話也累了,於是世子妃就和黛玉二人退了下來。二人穿過後花園出了小角門,沿著石階山路向後山走去。二人邊走邊閒聊,世子妃先向黛玉致歉:“母后年紀大了,看到年輕的姑娘小伙就想保媒,你別介意!”林黛玉自是說不敢。她又說道:“可算起來,玉兒妹妹你只比我小四歲,我五年前就已經嫁給了世子爺,如今孩子都有了兩個,你的終身大事也需好好考慮了。如今你們沒有長輩,此事不便出面,到可以交給我,我和王妃定給你找個稱心如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