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林黛玉見她們吵嚷很是熱鬧,自己也不禁微微一笑,心中感嘆,自己自來喜清淨,不喜哄鬧,如今卻也變了,可竟也不討厭。於是她輕咳一聲道:“軍令如山,哪裡有你商討的餘地!三支將令,青鳶上前聽令,命你挑選分發全府上下的冬季裝備,今日內安排妥當。”青鳶冷臉上前,粗聲粗氣拉長腔調道:“末將聽令,保證完成任務!”大家聽她如此,大笑不已。想青鳶自來穩妥,偶爾逗趣,更顯得反差極大,竟令人捧腹大笑。此次,怕也是故意逗姑娘開心。
蘊珠樓內,大小丫鬟婆子,忙上忙下,步履匆匆間也帶著串串的笑聲,生機在這座塵封三年多的院子裡又重新煥發,好似空氣都甜蜜了幾分。
☆、日常一
如今正是十月中旬,冬天已然來臨,只這段時間天氣晴好,很是難得。林黛玉正坐在蘊珠樓的小花廳內看帳目,明亮而不刺眼的陽光透過玻璃花窗折射進來,顯出各種的形狀,她放下最後一本帳冊,悄悄打個秀氣的哈欠,慵懶地往美人榻上靠了靠,半閉著眼睛養會精神。
半睡半醒間,她感覺有人捏了下她的鼻子,立刻睜開眼,就見哥哥閒適地臨窗背對著自己。林黛玉佯裝生氣,冷哼一聲道:“這滿屋子裡敢捉弄我的也就是你了哥哥,你裝得再像,我也猜得出來!”
廖知拙哈哈一笑道:“誰讓你睡得這麼熟,我來了都不知道。好了好了,不要生氣,我有好東西賠你。”林黛玉轉怒為喜道:“什麼好東西,快拿出來看看!”
廖知拙抬手鼓掌兩下,就見兩個小廝抬了一個大箱子進來,他們放下東西,就退下了。廖知拙上前打開這個大箱子,只見裡邊竟是滿滿當當的書籍。
林黛玉歡喜地撲上前,一邊拿起翻開,一邊說道:“爹爹留下的書籍幾乎被我看了個遍,如今正無聊。哥哥那裡來的書籍,好像不少都是珍本,實在是難得!”
“有一個落魄的世家子,急用錢財,我正好幫了他一個忙,他說無以為抱,索性就將家中珍藏的書籍送於我。”廖知拙簡單說了一下情況,林黛玉自曉得他有一些話不便告訴自己,也不深究。她拿了本不捨得放下,但又想看看還有什麼,簡直忙極了。突然,她頓了下,還未說話,臉先紅了。
道是什麼,卻原來竟有一本《牡丹亭》夾在在這些書中,竟被她翻到了。她拿在手上,放下也不是,不放下也不是。索性冷靜了一下,翻了幾頁,穩了聲音,向廖知拙道:“哥哥,這書里還有這種書?”
廖知拙也正拿了本看著,湊近些一看,平和地說道:“這書看不得麼?妹妹怎麼想?”
林黛玉見哥哥又來考自己,略沉思了一下道:“世人多禁閨中讀此書,應是恐移了性情,反而對己身不利!”廖知拙笑著點頭,他知道如今雖有不少女眷讀書,不止是文史類,甚至還有戲曲、彈詞、小說等,但真大大方方拿出來說,還是為難了她。他也正想藉此機會,向黛玉表明自己的態度,讓她更自在隨性。
“自古以來就有不少女子才華成就不下於男兒,甚至尤過之,如卓文君、班昭、蔡文君、謝道韞、魚玄機、薛濤、李清照等。”
“是啊,但自秦以來幾千年,這些人也只是寥若星辰,卻是令人嘆息。”林黛玉聽廖知拙一一歷數,但想到跨越這麼久的時間長河,才這寥寥幾個,不得不遺憾。
廖知拙點頭接著說:“就女子讀書而言,現下,當屬最好的時期。為何這樣說?其一,書籍不再像以前一樣罕見而珍貴,不可多得。其二,如今世人並不完全贊同‘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古話,已經多少不合時宜。對女子而言,除了婦德、婦言、婦容、婦功,還需要有才華。我們今日不談這些要求是否真正合理,只這最後一條,就給了女子提升甚至成就自我的一條出路。”他不管黛玉心中如何震驚,他自小受到母親的影響,並不認為女子多讀書就是壞事。
“既然有了如此便利的條件,自然是能多讀書,就多讀書。當然,前提是還要考慮清楚兩個問題,其一,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其二,怎麼讀書?或者說讀那些書?這兩個問題緊密相連,只有弄清楚了,就不用擔心讀書走火入魔或移了性情!”
吳中多才女,甚至村姑野媼都能吟出兩句來,所以林黛玉心目中將才華看得很重,甚至好勝心強到希望壓過別人。只有書籍才能慰藉自己的靈魂,也只有吟詩才能抒發自己的郁情。當她聽到哥哥如此敞開來說,心中熨帖極了,好似這拿不到世面上的喜好終於得到了別人的認同與讚揚,自己的堅持不再是單薄無力的。
她認認真真地想了想,開口道:“自前朝往上數,不管什麼原因,世人多不認同女子讀書。男子讀書,可以從書中得到‘黃金屋’、‘千鍾粟’、‘顏如玉’,女子呢,女子也有自身的需求,寡淡的生活可以因為讀書得到豐富,豐沛的情感可以因為讀書得到派遣,洋溢的才華可以因為讀書到展示。男兒可以求萬古流芳,女子也願意流芳百世。只是不可說,不能說,不敢說,不明說而已。”
廖知拙微笑道:“叔叔自幼就教你讀書,恐怕也是明白這其中的道理。”林黛玉默默點頭。他又接著道:
“讀書除了對女子自身的有益外,還有更多的好處。比如,前秦有宣文君授《周官》、初漢有羲娥協父授《尚書》、漢中有班昭代兄寫《漢書》,這是在整個文化傳承方面,女子的貢獻也是不容忽視的。其次,人人都渴望子女成才,自也明白,如母親這樣的女性長輩在其中的作用。司馬光就曾說過‘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不可不深思也!”
林黛玉聽著廖知拙侃侃而談,不覺肅然起敬。她自不明白,廖知拙不只是受了母親的薰陶,更重要的是在南疆時也受過許伯槐的影響,那個人真可稱得上是千年不出世之奇才。
“其他的益處我們自不必多說,下面就要談到書哪些可讀、怎麼讀的問題。再說這個之前,先說一則奇聞。”廖知拙拿一書卷輕輕拍著自己的手心,想了下,講了起來:“大概是我母親青年時期,湯顯祖的《牡丹亭》刊印發行,一時間閨中女子多痴迷如狂,有內江一女子才色雙絕,讀了這書,定要嫁給湯顯祖,湯顯祖說自己年歲已大,她也不信,定要親眼看看,這一看卻萬念俱灰,投水而亡。同樣的,還有揚州一女子,給他寫信,信輾轉到湯顯祖手中時,那女子已相思成疾,香消玉殞。這豈不令人可笑可憐可嘆?”
林黛玉聽了,默然不語,反問道:“難道這書果真讀不得?”
廖知拙笑道:“男子也有讀書走火入魔的,難道也是讀不得?能不能讀,要看你怎麼讀,年齡幾何,性情如何,是否心中有自己的讀書準則,輕易不會走到邪路上去。故而不能因噎廢食,箇中取捨,當因人而斷。但凡是胸中藏萬卷的人,輕易不會走偏了去。”他走到桌前坐下,端起冷茶喝了一口,笑說道:“文史、詩詞、策論、傳奇、曲戲、遊記,都是優劣雜陳,只要心中自明,自不會多忌諱什麼,書當讀雜了才好!”
蘊珠樓內,大小丫鬟婆子,忙上忙下,步履匆匆間也帶著串串的笑聲,生機在這座塵封三年多的院子裡又重新煥發,好似空氣都甜蜜了幾分。
☆、日常一
如今正是十月中旬,冬天已然來臨,只這段時間天氣晴好,很是難得。林黛玉正坐在蘊珠樓的小花廳內看帳目,明亮而不刺眼的陽光透過玻璃花窗折射進來,顯出各種的形狀,她放下最後一本帳冊,悄悄打個秀氣的哈欠,慵懶地往美人榻上靠了靠,半閉著眼睛養會精神。
半睡半醒間,她感覺有人捏了下她的鼻子,立刻睜開眼,就見哥哥閒適地臨窗背對著自己。林黛玉佯裝生氣,冷哼一聲道:“這滿屋子裡敢捉弄我的也就是你了哥哥,你裝得再像,我也猜得出來!”
廖知拙哈哈一笑道:“誰讓你睡得這麼熟,我來了都不知道。好了好了,不要生氣,我有好東西賠你。”林黛玉轉怒為喜道:“什麼好東西,快拿出來看看!”
廖知拙抬手鼓掌兩下,就見兩個小廝抬了一個大箱子進來,他們放下東西,就退下了。廖知拙上前打開這個大箱子,只見裡邊竟是滿滿當當的書籍。
林黛玉歡喜地撲上前,一邊拿起翻開,一邊說道:“爹爹留下的書籍幾乎被我看了個遍,如今正無聊。哥哥那裡來的書籍,好像不少都是珍本,實在是難得!”
“有一個落魄的世家子,急用錢財,我正好幫了他一個忙,他說無以為抱,索性就將家中珍藏的書籍送於我。”廖知拙簡單說了一下情況,林黛玉自曉得他有一些話不便告訴自己,也不深究。她拿了本不捨得放下,但又想看看還有什麼,簡直忙極了。突然,她頓了下,還未說話,臉先紅了。
道是什麼,卻原來竟有一本《牡丹亭》夾在在這些書中,竟被她翻到了。她拿在手上,放下也不是,不放下也不是。索性冷靜了一下,翻了幾頁,穩了聲音,向廖知拙道:“哥哥,這書里還有這種書?”
廖知拙也正拿了本看著,湊近些一看,平和地說道:“這書看不得麼?妹妹怎麼想?”
林黛玉見哥哥又來考自己,略沉思了一下道:“世人多禁閨中讀此書,應是恐移了性情,反而對己身不利!”廖知拙笑著點頭,他知道如今雖有不少女眷讀書,不止是文史類,甚至還有戲曲、彈詞、小說等,但真大大方方拿出來說,還是為難了她。他也正想藉此機會,向黛玉表明自己的態度,讓她更自在隨性。
“自古以來就有不少女子才華成就不下於男兒,甚至尤過之,如卓文君、班昭、蔡文君、謝道韞、魚玄機、薛濤、李清照等。”
“是啊,但自秦以來幾千年,這些人也只是寥若星辰,卻是令人嘆息。”林黛玉聽廖知拙一一歷數,但想到跨越這麼久的時間長河,才這寥寥幾個,不得不遺憾。
廖知拙點頭接著說:“就女子讀書而言,現下,當屬最好的時期。為何這樣說?其一,書籍不再像以前一樣罕見而珍貴,不可多得。其二,如今世人並不完全贊同‘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古話,已經多少不合時宜。對女子而言,除了婦德、婦言、婦容、婦功,還需要有才華。我們今日不談這些要求是否真正合理,只這最後一條,就給了女子提升甚至成就自我的一條出路。”他不管黛玉心中如何震驚,他自小受到母親的影響,並不認為女子多讀書就是壞事。
“既然有了如此便利的條件,自然是能多讀書,就多讀書。當然,前提是還要考慮清楚兩個問題,其一,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其二,怎麼讀書?或者說讀那些書?這兩個問題緊密相連,只有弄清楚了,就不用擔心讀書走火入魔或移了性情!”
吳中多才女,甚至村姑野媼都能吟出兩句來,所以林黛玉心目中將才華看得很重,甚至好勝心強到希望壓過別人。只有書籍才能慰藉自己的靈魂,也只有吟詩才能抒發自己的郁情。當她聽到哥哥如此敞開來說,心中熨帖極了,好似這拿不到世面上的喜好終於得到了別人的認同與讚揚,自己的堅持不再是單薄無力的。
她認認真真地想了想,開口道:“自前朝往上數,不管什麼原因,世人多不認同女子讀書。男子讀書,可以從書中得到‘黃金屋’、‘千鍾粟’、‘顏如玉’,女子呢,女子也有自身的需求,寡淡的生活可以因為讀書得到豐富,豐沛的情感可以因為讀書得到派遣,洋溢的才華可以因為讀書到展示。男兒可以求萬古流芳,女子也願意流芳百世。只是不可說,不能說,不敢說,不明說而已。”
廖知拙微笑道:“叔叔自幼就教你讀書,恐怕也是明白這其中的道理。”林黛玉默默點頭。他又接著道:
“讀書除了對女子自身的有益外,還有更多的好處。比如,前秦有宣文君授《周官》、初漢有羲娥協父授《尚書》、漢中有班昭代兄寫《漢書》,這是在整個文化傳承方面,女子的貢獻也是不容忽視的。其次,人人都渴望子女成才,自也明白,如母親這樣的女性長輩在其中的作用。司馬光就曾說過‘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不可不深思也!”
林黛玉聽著廖知拙侃侃而談,不覺肅然起敬。她自不明白,廖知拙不只是受了母親的薰陶,更重要的是在南疆時也受過許伯槐的影響,那個人真可稱得上是千年不出世之奇才。
“其他的益處我們自不必多說,下面就要談到書哪些可讀、怎麼讀的問題。再說這個之前,先說一則奇聞。”廖知拙拿一書卷輕輕拍著自己的手心,想了下,講了起來:“大概是我母親青年時期,湯顯祖的《牡丹亭》刊印發行,一時間閨中女子多痴迷如狂,有內江一女子才色雙絕,讀了這書,定要嫁給湯顯祖,湯顯祖說自己年歲已大,她也不信,定要親眼看看,這一看卻萬念俱灰,投水而亡。同樣的,還有揚州一女子,給他寫信,信輾轉到湯顯祖手中時,那女子已相思成疾,香消玉殞。這豈不令人可笑可憐可嘆?”
林黛玉聽了,默然不語,反問道:“難道這書果真讀不得?”
廖知拙笑道:“男子也有讀書走火入魔的,難道也是讀不得?能不能讀,要看你怎麼讀,年齡幾何,性情如何,是否心中有自己的讀書準則,輕易不會走到邪路上去。故而不能因噎廢食,箇中取捨,當因人而斷。但凡是胸中藏萬卷的人,輕易不會走偏了去。”他走到桌前坐下,端起冷茶喝了一口,笑說道:“文史、詩詞、策論、傳奇、曲戲、遊記,都是優劣雜陳,只要心中自明,自不會多忌諱什麼,書當讀雜了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