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不過,尤氏和焦大所說的“太爺”是賈代化,曹璽不是賈代化的原型人物,而只可能是其弟賈代善的原型人物。這就是說,小說作者不僅將曹璽、曹爾正的親兄弟關係改編成了堂兄弟關係,還顛倒了兩人的輩分,混淆了兩人的事跡。由於曹璽才是真正的“太爺”,因此曹璽才有過“從死人堆里背出來”的經歷。這一次經歷,也許就是發生在曹璽隨多爾袞平息姜瓖叛亂期間。
曾為康熙保母的曹璽之妻孫氏
據朱淡文考證,曹璽之妻孫氏生於清太宗天聰六年(1632年),死於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初,則孫氏存年七十四歲。順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玄燁誕生時,孫氏已二十三歲,這個年齡按規定是不能當乳母的,因此她很有可能是十五歲左右被選入宮中任女官,後來又被挑選去擔任玄燁的保母,教導其飲食、言語、行步和禮節等;康熙即位後,孫氏出宮,此時已三十歲,嫁給了曹璽作續弦夫人[16]。
由於孫氏當過康熙幼時的保母,康熙第三次南巡駐蹕江寧織造署時曾接見孫氏,並高興地說:“此吾家老人也。”隨後又賜“萱瑞堂”匾額。當時著名的官僚兼文人馮景和毛際可都羨為異數。由於孫氏身份特殊,她在曹家的地位十分尊崇,而孫氏又享高年,故她對曹家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孫氏的生平很容易令人聯想到小說中的賈母。本文第六章討論了賈母的年齡問題,作了兩個推論:如果以第三十九回所寫的賈母的年齡為準,那麼到第七十一回時她應該是“七旬之慶”,第一百一十回去世時“享年七十三歲”;也就是說,第三十九回時賈母年齡為67歲,故其生於1652年。如果以第七十一回和第一百一十回所寫的年齡為準,那麼第三十九回時賈母年齡應為77歲,故生於1642年。按第一個推論,賈母“享年七十三歲”,這個存年數與孫氏幾乎是一致的。按第二個推論,賈母是23歲時才嫁給了賈代善,這麼大的年齡才出嫁,很可能是因為賈母也入宮當過女官,年齡很大時才出宮結婚。由此看來,作者顯然是以孫氏為賈母的原型人物。
庶長子與嫡子的不和
上文談到,小說作者不僅將曹璽、曹爾正的親兄弟關係改編成了堂兄弟關係,還顛倒了兩人的輩分,混淆了兩人的事跡。在處理曹寅、曹宣兩人同父異母的兄弟關係時,則將庶長子與嫡子的關係變成了賈政、賈赦兩人親兄弟的關係,同時還顛倒了輩分。
曹璽有二子:長子曹寅,生於順治十五年(1658年),其生母乃明遺民顧景星之妹顧氏,為曹璽的婢妾[17];次子曹宣,生於康熙元年(1662年),為孫氏所生。為避康熙帝玄燁諱(玄、宣同音),曹宣後改名曹荃。曹寅是庶出,卻繼承了父親的職位;曹宣是嫡子,地位卻大大低於乃兄,這就自然造成了曹寅與孫氏、曹宣之間關係的不融洽。關於這一點,朱淡文之《紅樓夢論源》有詳細的分析。
小說並沒有寫到賈政和賈赦之間的衝突,但是兩兄弟的不和卻是很明顯的。兩兄弟雖然住在一個大院子裡,但平日裡基本上沒有什麼來往,逢年過節聚在一起也沒有什麼話可說。第七十五回寫到,賈府中秋開夜宴,賈赦說了一個譏諷“偏心”的笑話,令賈母很不受用。母親“偏心”可能是兄弟倆不和的重要原因,但是另一方面,賈政和賈赦兩人在個性、交遊、道德修為和審美情趣等方面大相逕庭,完全不是一類人。
《破譯紅樓時間密碼》
小結
將曹寅與賈政的家世做橫向比較,可以發現很多共同點。小說作者將曹寅的生平、交遊、個性和經濟狀況進行了藝術加工,創造了賈政這個小說人物形象;曹寅、曹宣兩兄弟的不和在作品中也得到藝術的反映。賈母這個人物形象來自於康熙的保母、曹寅的嫡母孫氏。
將曹寅的家世與前文推定的賈家人物譜系相比較,也可以發現很多不同點。例如,曹
璽大約生於1619年(曾保泉先生認為約出生於1629年較為合理[18]),而賈代善最晚出生於1639年;孫氏生於1632年,而賈母生於1642年;曹寅生於1658年,而賈政大約生於1669年;曹宣生於1662年,而賈赦生於1666年。各組人物年齡相差10歲左右,但是從輩分上來說,他們都是相互對應的。
《破譯紅樓時間密碼》
查證元春原型人物曹佳的生年
確證賈政的原型人物就是曹寅,對於理清小說人物和現實人物的關係,以及探討小說作者的身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紅樓夢》是一部具有濃厚自傳性質的長篇小說,既然賈政的原型人物是曹寅,那麼按照常理來說,賈寶玉的原型人物(作者本人)就是曹寅的兒子。
胡適先生在《紅樓夢考證》中首先認定小說作者就是曹寅的孫子、曹頫的兒子曹雪芹,接著又從“都是次子”、“先不襲爵”和“都是員外郎”三個共同點認定賈政就是曹頫。胡適先生的考證並不嚴密,下結論太輕率,但至少他認為賈寶玉的原型人物就是作者,賈政的原型人物就是作者的父親。
賈寶玉的原型人物究竟是誰?這是本文要解決的最大的一個問題。但是在考察作者問題之前,我們首先有必要對元春和探春的原型人物作一番細緻徹底的論證。
曹寅有二子二女。長子曹顒,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繼任江寧織造,五十三年底因進京染疾,五十四年(1715年)初病逝;次子珍兒,康熙五十年(1711年)三月夭殤。二女皆為王妃,長女曹佳於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嫁鑲紅旗平郡王納爾蘇(按,又稱訥爾蘇、訥爾素);次女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嫁康熙某侍衛。這兩門親事皆由康熙指婚。以上史實皆為學界不爭之論。元春的原型人物就是曹佳,這一點早已為眾多研究者指出。
小說第六十三回寫到,壽怡紅群芳開夜宴,探春行酒令時抽中一簽,主得貴婿,眾人笑說:“我們家已有了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第892頁)元春明明是“皇妃”,在這一回中卻變成了“王妃”,這是作者巧妙地透露了元春真實的身份。第五十五回和第五十八回所寫的“老太妃”在第九十五回中變成了“太后”,也是這個道理。
關於曹寅子女生平的史料相當匱乏,研究者對於他們的出生時間俱無定論。曾保泉先生在《曹雪芹與北京》一書中寫道:
曹寅生有二女,長女曹佳氏,嫁平郡王納爾蘇,這是學界不爭之論。問題是曹寅這位長女,即曹雪芹的大姑,生於何年,亦即是否是曹寅子女中年最長者。納爾蘇生於康熙二十九年(1690),曹佳氏生年當在同年或稍後。嫁納爾蘇為康熙四十五年(1706)(曾註:見《關於江寧織造曹家檔案史料》,“江寧織造曹寅奏謝復點巡鹽並奉女北上及請假葬親折”、“江寧織造曹寅奏王子迎娶情形折”),時納爾蘇十七歲,曹佳氏不會太小。此女為寅繼室李氏所生。[1]
根據《關於江寧織造曹家檔案史料》一書附錄的《關於訥爾蘇的世系及其生平簡歷的史料》,訥爾蘇生於康熙二十九年庚午九月十一日丑時[2](1690年10月12日),但是沒有記載嫡福晉(王妃)曹佳的出生時間。從清宗室結婚的實際程序來看,曹佳的出生時間一定是有過確切記載的,因為宗人府將請旨指婚之人的情況核實之後,第二步要將男女的生辰八字交付欽天監,選定八字相合者[3]。
曾為康熙保母的曹璽之妻孫氏
據朱淡文考證,曹璽之妻孫氏生於清太宗天聰六年(1632年),死於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初,則孫氏存年七十四歲。順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玄燁誕生時,孫氏已二十三歲,這個年齡按規定是不能當乳母的,因此她很有可能是十五歲左右被選入宮中任女官,後來又被挑選去擔任玄燁的保母,教導其飲食、言語、行步和禮節等;康熙即位後,孫氏出宮,此時已三十歲,嫁給了曹璽作續弦夫人[16]。
由於孫氏當過康熙幼時的保母,康熙第三次南巡駐蹕江寧織造署時曾接見孫氏,並高興地說:“此吾家老人也。”隨後又賜“萱瑞堂”匾額。當時著名的官僚兼文人馮景和毛際可都羨為異數。由於孫氏身份特殊,她在曹家的地位十分尊崇,而孫氏又享高年,故她對曹家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孫氏的生平很容易令人聯想到小說中的賈母。本文第六章討論了賈母的年齡問題,作了兩個推論:如果以第三十九回所寫的賈母的年齡為準,那麼到第七十一回時她應該是“七旬之慶”,第一百一十回去世時“享年七十三歲”;也就是說,第三十九回時賈母年齡為67歲,故其生於1652年。如果以第七十一回和第一百一十回所寫的年齡為準,那麼第三十九回時賈母年齡應為77歲,故生於1642年。按第一個推論,賈母“享年七十三歲”,這個存年數與孫氏幾乎是一致的。按第二個推論,賈母是23歲時才嫁給了賈代善,這麼大的年齡才出嫁,很可能是因為賈母也入宮當過女官,年齡很大時才出宮結婚。由此看來,作者顯然是以孫氏為賈母的原型人物。
庶長子與嫡子的不和
上文談到,小說作者不僅將曹璽、曹爾正的親兄弟關係改編成了堂兄弟關係,還顛倒了兩人的輩分,混淆了兩人的事跡。在處理曹寅、曹宣兩人同父異母的兄弟關係時,則將庶長子與嫡子的關係變成了賈政、賈赦兩人親兄弟的關係,同時還顛倒了輩分。
曹璽有二子:長子曹寅,生於順治十五年(1658年),其生母乃明遺民顧景星之妹顧氏,為曹璽的婢妾[17];次子曹宣,生於康熙元年(1662年),為孫氏所生。為避康熙帝玄燁諱(玄、宣同音),曹宣後改名曹荃。曹寅是庶出,卻繼承了父親的職位;曹宣是嫡子,地位卻大大低於乃兄,這就自然造成了曹寅與孫氏、曹宣之間關係的不融洽。關於這一點,朱淡文之《紅樓夢論源》有詳細的分析。
小說並沒有寫到賈政和賈赦之間的衝突,但是兩兄弟的不和卻是很明顯的。兩兄弟雖然住在一個大院子裡,但平日裡基本上沒有什麼來往,逢年過節聚在一起也沒有什麼話可說。第七十五回寫到,賈府中秋開夜宴,賈赦說了一個譏諷“偏心”的笑話,令賈母很不受用。母親“偏心”可能是兄弟倆不和的重要原因,但是另一方面,賈政和賈赦兩人在個性、交遊、道德修為和審美情趣等方面大相逕庭,完全不是一類人。
《破譯紅樓時間密碼》
小結
將曹寅與賈政的家世做橫向比較,可以發現很多共同點。小說作者將曹寅的生平、交遊、個性和經濟狀況進行了藝術加工,創造了賈政這個小說人物形象;曹寅、曹宣兩兄弟的不和在作品中也得到藝術的反映。賈母這個人物形象來自於康熙的保母、曹寅的嫡母孫氏。
將曹寅的家世與前文推定的賈家人物譜系相比較,也可以發現很多不同點。例如,曹
璽大約生於1619年(曾保泉先生認為約出生於1629年較為合理[18]),而賈代善最晚出生於1639年;孫氏生於1632年,而賈母生於1642年;曹寅生於1658年,而賈政大約生於1669年;曹宣生於1662年,而賈赦生於1666年。各組人物年齡相差10歲左右,但是從輩分上來說,他們都是相互對應的。
《破譯紅樓時間密碼》
查證元春原型人物曹佳的生年
確證賈政的原型人物就是曹寅,對於理清小說人物和現實人物的關係,以及探討小說作者的身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紅樓夢》是一部具有濃厚自傳性質的長篇小說,既然賈政的原型人物是曹寅,那麼按照常理來說,賈寶玉的原型人物(作者本人)就是曹寅的兒子。
胡適先生在《紅樓夢考證》中首先認定小說作者就是曹寅的孫子、曹頫的兒子曹雪芹,接著又從“都是次子”、“先不襲爵”和“都是員外郎”三個共同點認定賈政就是曹頫。胡適先生的考證並不嚴密,下結論太輕率,但至少他認為賈寶玉的原型人物就是作者,賈政的原型人物就是作者的父親。
賈寶玉的原型人物究竟是誰?這是本文要解決的最大的一個問題。但是在考察作者問題之前,我們首先有必要對元春和探春的原型人物作一番細緻徹底的論證。
曹寅有二子二女。長子曹顒,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繼任江寧織造,五十三年底因進京染疾,五十四年(1715年)初病逝;次子珍兒,康熙五十年(1711年)三月夭殤。二女皆為王妃,長女曹佳於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嫁鑲紅旗平郡王納爾蘇(按,又稱訥爾蘇、訥爾素);次女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嫁康熙某侍衛。這兩門親事皆由康熙指婚。以上史實皆為學界不爭之論。元春的原型人物就是曹佳,這一點早已為眾多研究者指出。
小說第六十三回寫到,壽怡紅群芳開夜宴,探春行酒令時抽中一簽,主得貴婿,眾人笑說:“我們家已有了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第892頁)元春明明是“皇妃”,在這一回中卻變成了“王妃”,這是作者巧妙地透露了元春真實的身份。第五十五回和第五十八回所寫的“老太妃”在第九十五回中變成了“太后”,也是這個道理。
關於曹寅子女生平的史料相當匱乏,研究者對於他們的出生時間俱無定論。曾保泉先生在《曹雪芹與北京》一書中寫道:
曹寅生有二女,長女曹佳氏,嫁平郡王納爾蘇,這是學界不爭之論。問題是曹寅這位長女,即曹雪芹的大姑,生於何年,亦即是否是曹寅子女中年最長者。納爾蘇生於康熙二十九年(1690),曹佳氏生年當在同年或稍後。嫁納爾蘇為康熙四十五年(1706)(曾註:見《關於江寧織造曹家檔案史料》,“江寧織造曹寅奏謝復點巡鹽並奉女北上及請假葬親折”、“江寧織造曹寅奏王子迎娶情形折”),時納爾蘇十七歲,曹佳氏不會太小。此女為寅繼室李氏所生。[1]
根據《關於江寧織造曹家檔案史料》一書附錄的《關於訥爾蘇的世系及其生平簡歷的史料》,訥爾蘇生於康熙二十九年庚午九月十一日丑時[2](1690年10月12日),但是沒有記載嫡福晉(王妃)曹佳的出生時間。從清宗室結婚的實際程序來看,曹佳的出生時間一定是有過確切記載的,因為宗人府將請旨指婚之人的情況核實之後,第二步要將男女的生辰八字交付欽天監,選定八字相合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