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9頁
難說好壞的中等縣,當然了, 要不考慮黃河、淮河每年的肆虐、沱河的跟風,這裡還是不錯的。
永城位於河南、安徽、江蘇、山東四省的結合部,具體來說就是處在西北是商丘,西面是毫州,東北是徐州,正東是淮北,東南還有個宿州。可以說是一城通四省的交通樞紐。
永城的出名是因為漢高祖劉邦,在這裡留下了芒碭山斬蛇起義而被譽為是“漢興之地”。永城的歷史悠久,在商曾有記錄:“帝辛於十年(前1065年)九月率軍萬餘人征人方,十一月至次年二月,往返途經芒、酇及攸地之永境,內有攸地之永和酇邑、芒諸地。”
而正式得到永城的名字是出自隋煬帝。
大業六年三月,隋煬帝乘舟順汴河(通濟渠)南下,經過被淮河、汴河前兩年淹沒的多數城池時候,看到只有馬甫城安然無損。煬帝順口吟道:“五年水災毀多城,唯有馬甫是永城”。之後割了彭城、睢陽二郡之地置永城縣,治所馬甫仍在。
洪武元年十一月,把永城從開封府划去歸德府。
這樣的變化,對上任的新縣令孫傳庭關係不大。他在萬曆四十七年到任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腳丈量了永城縣流經的沱河、澮河,然後帶領百姓在每年六十天的冰封期出徭役。有了縣令大人連著三年在治河的第一線,當然也連著三年,讓這個本來就在淮河、汴河泛濫時候能保全的地方,也在黃河奪淮後的肆虐下脫逃出來了。
永城縣連著三年沒有受到水患的困擾。
這樣的成績,即便是上面再沒有人,縣令的出色政績也會體現在歸德府沒有遭災的縣城名單上。於是孫傳庭就這樣被調進京師了。
然後他就像是被幸運籠罩了的。
年輕的天子在領軍出征遼東的時候,記起他這個因成績進京、到吏部做驗封主事的七品小官,把他帶入大軍中作為文書兼考功郎使用。得知消息的孫傳庭在懵懂下,幾乎要歡呼跳躍起來。
孫傳庭跟著天子的中軍御帳移動,但接近遼陽的時候,他被天子派到了先鋒軍中,與領軍做先鋒的英國公世子同行。
在遼陽城南邊與建奴的第一仗,他親眼目睹英國公世子挑選誘敵的禁軍騎手,勉勵他們如何去引誘圍困在遼陽城下的建奴;然後他親眼目睹英國公世子指揮作戰,見追逐而來的百餘名建奴軍卒被炮擊,親眼目睹英國公世子命令半百之數的火炮只能發射一次,也親眼目睹定國公世子把被炸懵的建奴捆到騾子上,讓其回建奴大軍報信。
這樣的示範教學,在孫傳庭的腦海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這同他既往讀過的兵書,是完全不同的戰法。
及至天子到了前鋒軍中的表現,更讓孫傳庭佩服不己。少年天子居然臨危不懼、面不改色地指揮了對抗針對萬名建奴騎兵的作戰。而之後繼續向瀋陽開拔,並駐軍在遼瀋之間,讓他在萬般不解之下,也只是把疑惑裝在了心裡。
難道不應該加速行軍到瀋陽城下,與瀋陽的守軍一起行動,一舉擊潰圍城的建奴大軍嗎?
可跟著在當天下半夜裡出現的建奴襲營,孫傳庭躺在氈墊子的地鋪上,才知道大明的新式火炮轟鳴起來意味著什麼。那連綿不斷的火炮聲轟鳴,讓他在地上都躺不住。可他作為軍中的考功郎,太知道軍律意味著什麼了。之後他都是瞪眼到天明的。
然後跟著定國公世子去打掃戰場。那炸碎的人體、馬屍混合在一起,他勉強才撐住沒當著士兵的面再次嘔吐。實際上他是胃裡沒有東西能吐出來了。
昨天在遼陽城下,他就已經吐出了苦膽汁,然後晚膳只喝了清湯。他就是再喜歡兵部、再喜歡兵書、在歡喜自己能跟著天子出征,可頭一次就見識到這麼多的支離破碎的屍體,也是被震撼得食不下咽了。
但軍營四面的人馬屍體,他還是一一親自去點數了一遍,這是他的職責。他眼看著兵卒給那些還在流血、呻/吟的建奴補上送命的一刀,從初始的有些心下不忍、側臉迴避,到後來的麻木不仁,在一個清晨就完成了過度。
早膳後他才知道原來發現建奴襲營的是天子。是天子在夜間巡營的時候,嗅到西北風裡夾雜的腥膻味道,果斷開炮。炮彈爆炸的火光,照出了前來襲營的建奴馬軍。
三萬騎兵啊。
孫傳庭覺得白毛汗一下子遍布了全身,連褻衣都濕了。太可怕了啊,天子還在行營中呢。若不是天子及時發現了敵襲,他作為天亮後第一批去巡視夜間戰場的考功郎,都不敢想像等值夜的軍卒稍後一點兒發覺,會是怎樣的慘烈情景。
有不少的建奴騎兵倒在了四棱鋼錐的埋伏線上。但是也有建奴的騎兵跨越了那道埋伏線。只要炮兵沒有及時開炮,那四棱鋼錐就不能完全擋住夜襲的建奴。
他該慶幸陛下的鼻息靈敏麼?他該慶幸陛下會開炮麼?他該慶幸的太多了。
——原來在軍中,鼻子還有這樣的用途。孫傳庭在給好友的信中,鄭重地寫上了這句話。
在以後的領軍作戰中,孫傳庭對擁有雞鳴狗盜之徒本事的士兵,額外地予以重視。也只有知道天子靠嗅味發現夜襲之事的人明白他了。
在遼東跟著天子輾轉了小半年,在孫傳庭的眼前打開了另一個世界。他沒有跟著天子回京,而是繼續留在禁軍中,跟著英國公世子追擊四處逃命的建奴。
永城位於河南、安徽、江蘇、山東四省的結合部,具體來說就是處在西北是商丘,西面是毫州,東北是徐州,正東是淮北,東南還有個宿州。可以說是一城通四省的交通樞紐。
永城的出名是因為漢高祖劉邦,在這裡留下了芒碭山斬蛇起義而被譽為是“漢興之地”。永城的歷史悠久,在商曾有記錄:“帝辛於十年(前1065年)九月率軍萬餘人征人方,十一月至次年二月,往返途經芒、酇及攸地之永境,內有攸地之永和酇邑、芒諸地。”
而正式得到永城的名字是出自隋煬帝。
大業六年三月,隋煬帝乘舟順汴河(通濟渠)南下,經過被淮河、汴河前兩年淹沒的多數城池時候,看到只有馬甫城安然無損。煬帝順口吟道:“五年水災毀多城,唯有馬甫是永城”。之後割了彭城、睢陽二郡之地置永城縣,治所馬甫仍在。
洪武元年十一月,把永城從開封府划去歸德府。
這樣的變化,對上任的新縣令孫傳庭關係不大。他在萬曆四十七年到任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腳丈量了永城縣流經的沱河、澮河,然後帶領百姓在每年六十天的冰封期出徭役。有了縣令大人連著三年在治河的第一線,當然也連著三年,讓這個本來就在淮河、汴河泛濫時候能保全的地方,也在黃河奪淮後的肆虐下脫逃出來了。
永城縣連著三年沒有受到水患的困擾。
這樣的成績,即便是上面再沒有人,縣令的出色政績也會體現在歸德府沒有遭災的縣城名單上。於是孫傳庭就這樣被調進京師了。
然後他就像是被幸運籠罩了的。
年輕的天子在領軍出征遼東的時候,記起他這個因成績進京、到吏部做驗封主事的七品小官,把他帶入大軍中作為文書兼考功郎使用。得知消息的孫傳庭在懵懂下,幾乎要歡呼跳躍起來。
孫傳庭跟著天子的中軍御帳移動,但接近遼陽的時候,他被天子派到了先鋒軍中,與領軍做先鋒的英國公世子同行。
在遼陽城南邊與建奴的第一仗,他親眼目睹英國公世子挑選誘敵的禁軍騎手,勉勵他們如何去引誘圍困在遼陽城下的建奴;然後他親眼目睹英國公世子指揮作戰,見追逐而來的百餘名建奴軍卒被炮擊,親眼目睹英國公世子命令半百之數的火炮只能發射一次,也親眼目睹定國公世子把被炸懵的建奴捆到騾子上,讓其回建奴大軍報信。
這樣的示範教學,在孫傳庭的腦海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這同他既往讀過的兵書,是完全不同的戰法。
及至天子到了前鋒軍中的表現,更讓孫傳庭佩服不己。少年天子居然臨危不懼、面不改色地指揮了對抗針對萬名建奴騎兵的作戰。而之後繼續向瀋陽開拔,並駐軍在遼瀋之間,讓他在萬般不解之下,也只是把疑惑裝在了心裡。
難道不應該加速行軍到瀋陽城下,與瀋陽的守軍一起行動,一舉擊潰圍城的建奴大軍嗎?
可跟著在當天下半夜裡出現的建奴襲營,孫傳庭躺在氈墊子的地鋪上,才知道大明的新式火炮轟鳴起來意味著什麼。那連綿不斷的火炮聲轟鳴,讓他在地上都躺不住。可他作為軍中的考功郎,太知道軍律意味著什麼了。之後他都是瞪眼到天明的。
然後跟著定國公世子去打掃戰場。那炸碎的人體、馬屍混合在一起,他勉強才撐住沒當著士兵的面再次嘔吐。實際上他是胃裡沒有東西能吐出來了。
昨天在遼陽城下,他就已經吐出了苦膽汁,然後晚膳只喝了清湯。他就是再喜歡兵部、再喜歡兵書、在歡喜自己能跟著天子出征,可頭一次就見識到這麼多的支離破碎的屍體,也是被震撼得食不下咽了。
但軍營四面的人馬屍體,他還是一一親自去點數了一遍,這是他的職責。他眼看著兵卒給那些還在流血、呻/吟的建奴補上送命的一刀,從初始的有些心下不忍、側臉迴避,到後來的麻木不仁,在一個清晨就完成了過度。
早膳後他才知道原來發現建奴襲營的是天子。是天子在夜間巡營的時候,嗅到西北風裡夾雜的腥膻味道,果斷開炮。炮彈爆炸的火光,照出了前來襲營的建奴馬軍。
三萬騎兵啊。
孫傳庭覺得白毛汗一下子遍布了全身,連褻衣都濕了。太可怕了啊,天子還在行營中呢。若不是天子及時發現了敵襲,他作為天亮後第一批去巡視夜間戰場的考功郎,都不敢想像等值夜的軍卒稍後一點兒發覺,會是怎樣的慘烈情景。
有不少的建奴騎兵倒在了四棱鋼錐的埋伏線上。但是也有建奴的騎兵跨越了那道埋伏線。只要炮兵沒有及時開炮,那四棱鋼錐就不能完全擋住夜襲的建奴。
他該慶幸陛下的鼻息靈敏麼?他該慶幸陛下會開炮麼?他該慶幸的太多了。
——原來在軍中,鼻子還有這樣的用途。孫傳庭在給好友的信中,鄭重地寫上了這句話。
在以後的領軍作戰中,孫傳庭對擁有雞鳴狗盜之徒本事的士兵,額外地予以重視。也只有知道天子靠嗅味發現夜襲之事的人明白他了。
在遼東跟著天子輾轉了小半年,在孫傳庭的眼前打開了另一個世界。他沒有跟著天子回京,而是繼續留在禁軍中,跟著英國公世子追擊四處逃命的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