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陛下不容於臣,卻相信李光弼之言,臣也無話可說。確實臣之前對陛下有所不敬,臣的一些行為也讓陛下猜忌。但臣一番丹心如日月,陛下懷疑也好,不信也好,臣也沒法改變,但讓事實說話。臣此番兵臨城下,本可一舉攻破長安,但臣沒這麼做。因為臣兵臨長安城下的目的並非要攻入長安,威脅陛下。臣的目的只有一個,那便是清君側,除佞臣。臣要除了李光弼這個大唐的禍害,那樣陛下才會脫出此人的掌控。李光弼一死,臣便退兵,臣會全太上皇退位,臣會告訴天下人,臣擁戴陛下為大唐唯一的皇帝,天下唯一之主。陛下若對臣還有忌憚的話,臣可以退隱山林,不再擔任任何職務。臣平息了叛亂,誅殺了佞臣,平息了紛爭之後,臣的心事也了了,臣也對得起朝廷對我的恩典了,臣辭官歸隱也了無遺憾了。」

  「陛下,臣若不殺李光弼,臣是絕不會退兵的。臣不想攻城,除非臣不得不為之。臣已經剖白心跡,希望陛下也三思而行。臣恭候陛下決斷。微臣王源頓首叩拜,陛下萬歲萬萬歲。」

  李瑁呆呆的坐在那裡發愣,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

  ……

  傍晚時分,鄭秋山接到了李瑁召他入宮的旨意。鄭秋山連忙趕往興慶宮中,內侍告訴鄭秋山,陛下在容妃住處,請鄭秋山去容妃處見駕。

  容妃便是鄭秋山的女兒的封號,聽到陛下要在女兒的住處召見自己,鄭秋山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意味,他趕忙在內侍的引領下來到了後宮之中。

  容妃的住處是原楊玉環的居所,原本是雅靜素潔之所,但容妃搬進來後將原本的安歇擺設全部移除,連院子裡的幾株豐饒的牡丹花也全部連根刨去,栽上了容妃喜歡的花樹。廊柱亭閣也全部重新換了顏色,一處素雅之所此刻卻富麗堂皇金光燦燦,散發著一股逼人的豪奢之氣。

  鄭秋山進了西首的暖閣中等待著,不久後容妃來到了暖閣之中。按照規矩,鄭秋山先給自己的女兒跪拜請安,之後容妃才行父女之禮。

  「陛下正在沐浴,一會兒便來見爹爹。趁此機會,女兒來跟爹爹說說話。爹爹身子可好?娘親身子如何?」落座後,容妃笑盈盈的問道。

  鄭秋山撫須嘆道:「還是老樣子,腰酸背痛的老毛病,貴妃娘娘不用擔心。你娘也還是老樣子,就是想念你的緊。」

  容妃笑道:「改日請娘進宮來敘話便是。倒是爹爹,切莫過於操勞。朝中的事情能讓別人去做便讓別人去做便是,也不必爭的頭破血流的。」

  鄭秋山皺眉道:「你是不是聽說了什麼?爹爹何曾跟人爭的頭破血流了?」

  容妃嘆道:「爹爹何必瞞我,我難道不知麼?陛下明里暗裡也說過幾句,女兒可不是傻子。爹爹和李相國之間有些爭鬥,倒也不必隱瞞。」

  鄭秋山愣了愣道:「我爭也不是為了我自己,娘娘,你不知朝堂之兇險。我鄭家冒了巨大的風險才有今日,但在朝中立足有那麼容易麼?莫看我鄭家如今內外都有些地位,但若我今日不爭,他日便會很快被別人所排擠,甚至被趕出朝廷,這些事你又怎會明白。」

  容妃輕嘆道:「這些事女兒是不懂的,也不想知道。但現在的局勢兇險,難道不應該上下一心對外麼?城外十幾萬神策軍兵臨城下,陛下寢食難安,這時候爹爹還是不要再惹陛下煩心為好。」

  鄭秋山點頭道:「我自有分寸,娘娘放心便是。對了,你可知陛下召見我是為了何事麼?」

  容妃沉吟了片刻,擺了擺手。兩名宮女退出了門外之後,容妃才低聲道:「女兒先來見爹爹便是要跟爹爹說一聲,叫爹爹心裡有數。今日午後,陛下接到了城外王源送進來的一封信。那封信我也看了,大致意思是說,此次神策軍兵臨城下,是為了清君側殺佞臣,不是為了和陛下為難。信上說,只要陛下答應他的要求殺了佞臣,神策軍便會退兵。」

  鄭秋山愕然道:「清君側殺佞臣?誰是佞臣?是我麼?」

  容妃噗嗤笑了出來,道:「爹爹,你也太多心了,你和王源都不認識,他幹什麼要針對你?」

  鄭秋山鬆了口氣,沉聲道:「爹爹可不是多心。你不知道其中的內情。崔家的事情是我一手策劃,崔家的大小姐崔若瑂可已經是王源的妻室了,王源必是已經知道是我鄭家在背後策劃了此事,崔若瑂能放過我鄭家?王源也可能會為了崔家的事情報復我。所以我才緊張的很。」

  容妃嘆道:「爹爹,崔家的事情您做的可太狠了,當初女兒便覺得不妥。」

  鄭秋山怒道:「爹爹若不那麼做,你能當貴妃麼?我崔家能有今日麼?你倒是來怪爹爹。」

  容妃愣了半晌,低聲道:「女兒可並不想當這個貴妃。」

  鄭秋山忙低聲喝止道:「不要亂說話,傳出去我鄭家便全完了。」

  容妃嘆息一聲皺眉不語。鄭秋山道:「莫要多想,多想些手段讓陛下離不開你,將來若有了皇子,母憑子貴,你便熬出頭了。知道麼?」

  容妃蹙著眉頭一言不發。鄭秋山不想在這話題上多糾纏,低聲問道:「那佞臣不是我,難道是……李光弼麼?」

  容妃點頭道:「正是李相國。那王源信上說,若陛下能殺了李光弼的話,他便立刻撤兵,承認陛下為大唐天子,甚至願意辭官歸隱。他的目的便是要肅清朝著奸佞之臣,讓陛下能夠自主的執掌大唐事務。他說陛下被李相國誤導,認為他王源是叛賊,壞了他的名聲。所以他氣不過,才另舉太上皇復位且興兵討伐李光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