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源沉聲道:「太上皇,安祿山起兵之後,東都京城接連丟失,太上皇被迫西幸。臣率軍於馬嵬坡迎接太上皇入蜀。這些事不知陛下還記不記得。」

  「朕當然記得啊,若非你出兵接朕入蜀,朕不知後果如何?你在此事上立下了大功,朕豈會忘記你救駕之功?」玄宗忙道。

  王源沉聲道:「功勞什麼的倒也罷了,太上皇既然記得以前的事,那麼想必也記得,臣迎陛下入蜀之後發生的事情吧。臣自問行為無有不當,或者有些冒犯天威之處,但那也是情急之中,並非針對太上皇。譬如那次當著陛下的面追殺房琯,便被人詬病為藐視太上皇。但其實太上皇知道臣為何那麼激動。」

  玄宗連連點頭道:「朕知道,朕沒怪你啊。」

  王源搖頭道:「太上皇沒怪我,那可不表示所有人都不怪我。從那時起,天下輿論沸然,說臣是權臣,橫行霸道,甚至說臣挾天子以令諸侯,限制太上皇的自由,逼迫太上皇做出不願意做出的決定。將臣活生生的說成是狼子野心之人。太上皇難道不知道麼?」

  玄宗愕然道:「這些事你又當什麼真?只要朕相信你,朝廷相信你,又管別人說什麼?」

  王源呵呵笑道:「太上皇說的輕鬆,臣卻背負了這麼多的罵名,心中又怎能釋懷?有人說臣要殺房琯是為了奪相國之位,那好,現在叛亂平息,臣便辭去相國之位,以為自己正名。但最嚴厲的指責便是,臣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話語。臣也要為自己正名。太上皇雖自願留在成都,明白人都知道這並非是臣強迫,然而這麼一來,不知有多少人又要說是臣限制了太上皇的自由,不准太上皇回京。反而坐實了他們之前對臣的所謂挾天子令諸侯的言論。故而,臣此次不得不送太上皇回京,這也是為臣正名之舉。臣不願背負著世人的謾罵和誣陷過日子,還請太上皇成全。」

  第1001章 視察

  玄宗愕然瞠目,半晌無語。顏真卿也是呆呆的無言以對。原來王源要太上皇回京竟然是因為這個理由。細想一想,這件事不無道理。關於王源的傳言一直沸沸揚揚,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傳言也一直沒消停。雖然王源從未做過澄清和解釋,但這在外人看來便是一種默認。其實在玄宗和許多大臣心中,對這種說法也是認可的。現在看來,王源並不是不在乎,而是無暇在乎。現在叛亂平息,王源要一件件的為自己正名了。站在王源的角度上,似乎無可厚非。

  「太上皇,相國所言極是啊。相國為我大唐平叛竭盡全力忍辱負重,天下人卻對相國百般詆毀。太上皇此次若不回京,不知道那些人又會如何的變本加厲。太上皇便是為了相國著想,也應該回京城去才是。否則大功臣遭受眾口誣陷,豈非對相國太不公平。」韋見素不失時機的輕聲插言。

  顏真卿終於明白了,這韋見素當初當著太上皇的面答應太上皇留在成都,只不過是權宜之言罷了。韋見素明看似搖擺不定,但其實他是站在王源一邊的。王源一回成都,他馬上便變卦了。顏真卿也覺得王源的理由似乎成立,但他卻又感覺到有些不對勁。所以他眉頭緊鎖,沉默思索。

  玄宗吁了口氣,皺眉開口道:「王源,你受的委屈朕都知道,但朕認為你其實無需如此在意。你王源一向是不在乎這些的,怎麼突然這麼計較這些外界的言語了?而且,朕實在是不想回京城去。要不這樣,朕下道詔書,告訴天下人,是朕自願留在成都,而非被迫留在成都。」

  王源呵呵笑道:「太上皇,你這是哄三歲孩兒麼?你下這道旨意,豈非是越描越黑,教天下人更加的懷疑臣限制了您的自由?太上皇,你難道不能為臣考慮考慮麼?就算臣求你一次,請您開恩。散花樓臣給你留著,您在京城住的不開心了,可以再回成都嘛。只要您回一趟京城,便打破了對臣的猜疑了。」

  「對對對,這主意好。太上皇就當去長安故地重遊一番,回頭再回到成都來,那便兩全其美了不是麼?」顏真卿眼睛一亮,連聲叫道。

  玄宗狠狠的瞪了顏真卿一眼,顏真卿嚇了一跳,不知道為何自己的話又讓玄宗不快。

  「王源,朕還是不想回京,你難道非要逼著朕回京麼?朕難道連留在成都的自由都沒有了麼?」玄宗開始耍無賴。

  王源淡淡道:「太上皇連為臣正名的舉動也不肯麼?臣只希望太上皇能回一趟京城而已。太上皇不是說臣是大唐功勳之臣麼?大唐功勳之臣的請求,太上皇便這麼不屑一顧麼?難道太上皇一點也不關心臣的難處麼?」

  玄宗衝口道:「你有難處,誰又來體諒朕的難處?朕不能回長安,朕一旦回到長安,朕怕是便活不成了。」

  「什麼?」

  「太上皇何出此言?」

  韋見素和顏真卿先後驚訝問道。

  玄宗自覺失言,面色訕訕,不知如何解釋。王源心中冷笑:這老狐狸果然是明白局勢的,他什麼都知道,什麼都明白。所謂成都的氣候好,可以讓他頤養天年這些理由,統統都是胡扯。他是了解李瑁的,他知道去京城沒好果子吃,所以他才死活不願去。同時他也知道,自己若歸京,會帶來不可預測的結果。

  「太上皇,您怎麼說出這樣的話來。怎地回京便活不成了?難道說……陛下會對您……」顏真卿驚駭問道。

  玄宗腦子飛速運轉,急中生智道:「你們想到哪裡去了,朕是說,朕這身子經受不住折騰。成都距京城千里之遙,而且均為顛簸難行的山道。這一去起碼月余,朕這把老骨頭定會交代在路上。王源啊,你也體諒體諒朕啊,朕已經折騰不起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