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什麼?他是王源?當今的王相國?那是率領神策軍未嘗一敗的王源?」城上城下一片錯愕之聲。除了少數已經知道王源身份的將士們之外,絕大多數揚州軍民根本不知道王源的身份。這一驚當真非同小可。

  「諸位,有請王相國訓誡。」崔道遠高聲道。

  「嘩!」城上城下爆發出驚雷般的掌聲和騷動聲。這個人果真是王源的話,那可真是了不得。這個人創造了無數的奇蹟,名聲響徹大唐南北,儘管褒貶不一,但說他是傳奇人物一點也不為過。

  吶喊聲中還夾雜著不少讓人側目的鶯聲燕語的嬌啼之聲,那是揚州各大青館之中的煙柳行業的從業人員。揚州最大最發達的娛樂行業莫過於揚州的青樓紅館。而王源之名在這些場所之中的流傳卻不是因為他的豐功偉績,而是王源曾經寫下的詩篇和填寫流傳的各種曲詞。王源的詩文曲詞在京城紅極一時。京城流行之際,揚州城也很快便開始流行起來。王源的詩文和曲詞被譜成各種曲調,成為揚州青館之中的一道風景。正因為王源不斷的創造著奇蹟,他的詩文曲詞才久唱不衰,最為炙熱。

  而這些正是王源在揚州青樓之中聞名的最大緣由。故而這些紅妓藝姬歌女舞姬們一聽到王源的名字,見到王源現身於揚州,激動之情溢於言表。滿臉小星星的嬌呼吶喊也不足為奇了。若王源知道他擁有者這麼一批擁躉們,不知作何感想。

  城樓上,王源拱手向崔道遠道謝,面帶微笑的踏前數步朝這城下軍民揮手。

  鼓聲響起,軍民們也安靜了下來,王源緩緩開口道:「諸位父老鄉親,揚州的將士們。沒錯,我便是王源。」

  「嘩!」

  城下喧嚷之聲又起,叫嚷之聲入山呼海嘯一般。王源雙手下壓,片刻後人群都靜了下來。

  「三天前,我崔家大小姐一起來到揚州,便是為了此次叛軍攻擊揚州之事而來。請原諒我無法率領我的神策軍及時趕到揚州幫助你們守城,因為神策軍還在剿滅另一股叛軍兵馬,要趕到揚州起碼也在一個月之後。但本人親自前來,便是要讓諸位明白,揚州城不容有失,揚州城必須要守住。因為這不僅干係到揚州的幾十萬父老鄉親的身家性命,更干係到江南之地的眾多州府和數千萬的百姓的性命。所以,王某不得不來,必須要來。」

  「此次叛軍的兵馬沿運河南下,數量有近八萬之眾,不得不說這是一場巨大的危機。我揚州守軍只有萬餘,加上午後抵達的崔翁從江南調集而來的五千援軍,我們的兵馬只有一萬五千人。以一萬五千人拒八萬之敵,形勢之嚴峻諸位應該心中都很清楚。但是,即便如此,我對守住揚州充滿了信心。」

  「很多人或許以為我在說大話,那麼本人跟你們說幾個真實的故事你們便知道我所言不虛。去年叛軍橫掃河北之地,占據了幾乎全部的河北之地的州府城池,但有一座城,在重兵圍剿之下卻安然無恙。相信你們很多人都已經聽說了。沒錯,那便是平原城。平原太守顏真卿,手下的兵馬不足一萬五千人,被叛軍五萬之眾圍困了八九個月。諸位想一想,被圍城八九個月是種什麼樣的情形?平原城的守軍數量能有多少?城防又能有多堅固?糧草物資又能有多少?然而正是在這種情形下,他們牢牢的守住了城池,保住了平原數萬百姓的性命,一直堅持到了我率軍去救了他們出來。他們靠的是什麼?靠的便是必勝的信念和眾志成城的死守之心。我們揚州的情形可比平原城好太多了,我們不愁糧草物資,還有江南的增援陸續到達,所以我們揚州軍民難道比不上平原城的軍民麼?」王源大聲道。

  「比得上,比得上。咱們不會輸給他們。」百姓們高聲叫喊著。

  王源微笑打著手勢,百姓們再次安靜了下來。

  「平原城的事例告訴我們,要有同仇敵愾眾志成城之心,此為守城的首要條件。本人再跟你們分享一下在劍南通州城下的那場大戰。那一戰叛軍元帥史思明率十八萬大軍攻蜀。本人率六萬兵馬拒守通州。十八萬對六萬,兵力不可謂不懸殊。然而那一戰我大軍損失不足八千,而叛軍十八萬大軍被我殲滅五萬人,不得不灰溜溜退回長安。那一戰之後,我大唐由守轉功,成功的遏制了叛軍的囂張之勢。那一戰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我來告訴你們,那一戰成功的秘訣便是計謀得當,耍的叛軍團團轉。不怕你們笑話我,那也是本人最為得意的一戰。那麼現在,本人就在揚州,本人腦子裡有千萬條對付叛軍的計謀,我要在揚州打出比通州更為精彩的戰役,因為有我在,叛軍休想戰勝我,永遠也別想。」

  「王相國,王相國。」

  「王大帥,王大帥。」

  軍民振臂高呼,大聲呼喊著王源的名字。這霸氣的宣言雖然有些口氣太大,也似乎太過自信。但此時此地,王源正是要利用自己往昔積累的聲威給揚州軍民吃個定心丸。雖然通州之戰可不是王源所說的那般,那是和高仙芝協力調度,並且運用手中的全部家當死戰而勝,但王源不願那麼說。忽悠也是一種激勵。

  「這是本人認為揚州必能守住的兩大條件,其一便是眾志成城,其二便是我王源坐鎮。兩個條件都滿足了,有何理由失敗?你們說是不是。」王源大聲笑道。

  「對,必勝!必勝!必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