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哦。」李瑁鬆了口氣,這倒不是什麼大事。李瑁重新鑽進被窩裡打算繼續睡,這等事也范不著去過問。但很快,帳外再有人聲響起,李瑁聽的清清楚楚,那是李光弼的聲音。

  「李內侍,快去稟報陛下,就說臣有要事求見。」

  李進忠的聲音傳來:「李大帥,這大半夜的求見什麼?陛下剛才都被你們吵醒了一次了。」

  「廢什麼話。快去稟報,我說了有要事求見。」李光弼喝道。

  李瑁一骨碌爬起身來,在李進忠剛剛回頭稟報完畢時,他已經穿戴整齊出了內帳來到外間大帳之中。大帳中燈火通明,李光弼去全副武裝站在帳內,他的身旁數十名親衛押著四名五花大綁的人站在那裡。見李瑁出來,李光弼和眾親衛忙跪拜行禮。

  李瑁揉著眼睛道:「怎麼回事?李光弼,發生什麼事了?」

  李光弼沉聲道:「我值守士兵抓到了四名從永安渠偷出城的叛軍細作,臣剛才已經做了詢問,特來稟報陛下。請允許城先給陛下道喜了。」

  「道喜?何喜之有?」李瑁不解道。

  「給田將軍他們鬆綁。田將軍,你自己跟我大唐皇帝陛下說吧。」李光弼微笑道。

  士兵們迅速給四名五花大綁的叛軍細作鬆了綁,四人立刻跪下給李瑁磕頭。其中一名黑臉闊口身材高大的叛軍沉聲道:「罪人田承嗣叩見大唐聖主皇帝陛下。」

  「怎麼回事?」李瑁尚自沒弄明白。

  田承嗣立刻開始說明來意,滔滔不絕的說了盞茶功夫,李瑁臉上的神色從驚訝變成了驚喜,興奮之色難以抑制。

  「快,來人賜座上茶。田將軍原來是為此而來,朕要好好的聽你說說。」李瑁叫道。

  「陛下,罪臣不敢坐,罪臣的時間也有限,天亮之前必須趕回去,否則為史思明知曉,事情便敗露了。罪臣只希望皇帝陛下能給個答覆,罪臣剛才提出的條件,皇帝陛下和李光弼大帥能否應允。若是能應允這幾個條件,罪臣便可回去告知眾人,明日便按照計劃實行了。」田承嗣咽著吐沫道。

  李瑁看了李光弼一眼,李光弼會意,兩人走到內帳之中。李瑁低聲道:「你覺得如何?」

  李光弼微笑道:「陛下,這不是我們一開始便希望的麼?若能成事,長安便到手了,還能白得四五萬叛軍投誠,我軍實力大增啊。」

  「嗯……就怕有詐啊。萬一被他們坑一次,損失一些兵馬,豈非攻城無望?」李瑁道。

  李光弼呵呵笑道:「陛下多慮了,這田承嗣所言之事毫無破綻和漏洞,編也編不出這麼完善的理由來。據他所說,城中現在已經糧食告罄,百姓們也起了暴亂,這兩件事我們不都是得到消息了麼?白天城裡亂成一團,瞭望哨說城中似乎有多處打鬥,那不是民變是什麼?還有,昨日東南方封鎖糧道的騎兵擊潰了偷偷出城的三千叛軍,那不就是田承嗣口中說的要去運糧的兵馬麼?這兩件事都對上號了,足見田承嗣所言不假。可見城中現在已經危機四伏,史思明還執迷不悟,他手下的人自然不肯等死。咱們本來就是要封他為平陽王,讓他鎮守東北的,替代安祿山原來的位置的,現在給他兒子還不是一樣?」

  李瑁沉吟道:「你說的很對,既如此,咱們便應允了他,按照他所說的計劃配合行動便是。只是,朕昨日剛下旨命王源的兵馬趕來,是否要下旨讓王源的兵馬停止前來?」

  李光弼想了想道:「那倒是不必了,咱們拿下長安也需要休整,索性陛下下旨命王源的兵馬去攻潼關去。讓他啃了潼關這硬骨頭,之後臣休整完畢,再領軍去攻下洛陽,讓王源他們去清掃周邊的小城池。總之,大功勞不能讓他染指,叫天下人知道,沒有他王源,陛下一樣可以平息叛亂。讓天下人都明白,平叛並不是只有他王源才能做到,他的拖延只是另有企圖。」

  李瑁點頭道:「好,便這麼辦。打了潼關後,讓他撤回金州待命,不准他的兵馬踏入長安境內。哎,朕現在開始擔心,這廝手中這十多萬兵馬該怎麼應付了,朕有心要奪他兵權,又怕他造反。」

  李光弼撫須道:「不可操之過急,眼下要務便是一步步的平息叛亂,穩固陛下的皇位。待天下安定,再回頭收拾他不遲。」

  ……

  清晨清冷的薄霧尚未散去,史思明已經早早的起床,洗漱之後在親衛的伺候下披掛盔甲。史思明知道。今天是關鍵的一天,若今天唐軍依舊沒有攻城行動的話,若是王源的兵馬還未出現在長安西城外的話,那麼自己昨日的預測便是事實,李瑁調動不了王源的兵馬,而且唐軍也無力再發動攻城作戰了。

  然而,史思明剛剛披掛完畢,還沒來得及吃一口熱騰騰的早飯的時候,壞消息便傳到了皇城之中。城頭守將飛馬來報,唐軍營中正在整頓兵馬準備攻城了。

  史思明很是詫異,再三確定了王源的兵馬並非出現在京城左近的消息後,史思明將唐軍的行動定以為這是最後一次的嘗試。也就是說,只要頂住這一次的攻擊,唐軍必退。

  史思明立刻上馬,帶著貼身的親衛趕赴芳林門城樓。在一片雜亂的號令和嘈雜聲中,史思明登上了城牆。讓他意外的是,手下將領均已經齊刷刷的披掛完畢,正列隊在城牆上等候著他。其中竟然有昨日被自己打的皮開肉綻的史朝義以及前日挨了板子的田承嗣駱悅曹集等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