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瑁和李光弼從得到消息開始便在靈州城外翹首以盼,一直等到天黑時分,見到北方大道上一條長長的火龍蜿蜒而至的情形,李瑁激動的幾乎要掉淚了。

  「恭喜殿下,賀喜殿下。回紇人按照約定借兵了。雖然比約定的時間晚了幾日,但終究還是來了。」李光弼拱手笑道。

  李瑁興奮道:「同喜同喜,這下好了,十六萬大軍在手,我們便什麼都不怕了。」

  二人率親衛策馬上前,迎接抵達的回紇兵馬。回紇大軍的領軍將領是骨力裴羅的二兒子藥羅葛耳麻,此子性格暴烈驍勇善戰,是骨力裴羅的得力助手。如今在回紇部落任葉護之職,等同於骨力裴羅的左右手。骨力裴羅派他前來統帥回紇兵馬,足見對於回紇兵馬的控制權極為看重。

  眾人寒暄已畢,李瑁和李光弼迎接大軍進城安頓在早已準備好的軍營之中。十萬兵馬從天黑時開始進城,一連數個時辰源源不斷的湧入靈州城中,直到三更過半,才全部安頓消停了下來。

  李瑁一夜未睡,但他毫無困意。在靈州節度使衙門中宴請了藥羅葛耳麻極其屬從,賓主盡歡,氣氛融洽。為表誠意,在宴席之後,李瑁安排了幾名美貌的大唐女子陪侍藥羅葛耳麻。藥羅葛耳麻開心不已,連挑大指讚揚李瑁和李光弼待客殷勤,其意甚誠。

  在藥羅葛耳麻摟著幾名大唐女子回房折騰之後,李瑁和李光弼單獨商議起下一步的動作來。李瑁的住處,炭火紅紅巨燭高燒,溫暖如春。喝了酒加上心中的興奮勁讓李瑁滿臉紅光,眉飛色舞。

  「光弼啊,你說咱們下一步該如何進行?兵馬到手,我們已經有了足夠的實力。你覺得咱們是先攻長安再辦大事,還是先辦大事再攻長安?」李瑁笑眯眯的道。

  李光弼當然知道李瑁的心思,自從決定自立為帝之後,李瑁恨不得立刻便登基為帝。他這麼問其實是多此一舉,他當然是想立刻便宣布登基繼位的消息。

  「殿下,這兩件事一樣也不落下,同時進行便是。登基大事和整頓出兵都需要時間準備,臣會雙管齊下,兩邊都不耽誤。臣明日起便立刻派人趕製龍袍冠冕,命人準備登基大典的各項事宜。而軍中的起兵準備也要同時進行。明日起臣便一刻不得閒了。」李光弼呵呵笑道。

  李瑁連連點頭道:「甚好甚好。叫我說非常時期一切從簡。只是拜祭天地昭告四方便是,無需繁文縟節。將來回歸長安之後,有些事再補上也成。軍務之事倒是只能辛苦你了,我現在能仰仗的只有你,你要多費心了。」

  李光弼道:「臣份當所為。只可惜郭子儀不識時務,否則他倒是整軍作戰的好手,將來攻長安也可倚重,可惜了。」

  李瑁擺手道:「莫提他,這個人冥頑不化,實在不識時務。本來他如此冒犯於我,應該誅殺九族的,我已經法外開恩,給他留了個全屍了,他在泉下也該感到慶幸了。我相信你一人便可獨撐大局,待我登基之後,四方官員百姓定蜂擁而來,到時候你再挑選得力的官員協助於你。政務軍務的人才隨便你挑選。」

  李光弼笑道:「殿下說的甚是。臣定會將一切安排的妥妥噹噹的。」

  大唐天寶九年十一月十二日,靈州城八名風水道士一致認為的黃道吉日。今日吉神高照六辰值日,諸事大吉不避凶忌。就在今日,便是壽王李瑁選擇的登基之日。

  上午辰時,陽光普照,小小的靈州城中鐘鼓齊鳴禮樂悠揚,滿城百姓都擁到靈州府南門城樓之下,十幾萬兵馬齊列城下,放眼看去滿城旌旗招展,人山人海。

  辰時初刻,李瑁身著嶄新龍袍,在李光弼等人的陪同下緩步登上了城樓,面對全城數十萬軍民,宣讀詔書,拜祭天地,宣布即位為帝。

  詔曰:王者繼統承祧。所以嗣神器。順承天意,所以寧萬邦。顧歷代之通規。諒舊章而可法。先皇帝勤勞治國。宵旰臨朝。萬幾靡倦於躬親。四海方成於繁盛。念農民之疾苦。知戰士之辛勤。多壘盡平。生靈永逸。然天生淆亂。朝起逆臣。覬覦神器。天下紛亂。社稷頻危。值此存亡之際,朕受命於先皇,臨危繼統,挽狂瀾於既倒,受命於天,登臨大統。可大赦天下。云云恭惟先皇帝推誠損己。焦思勞神。念將士之忠勤。知戰伐之辛苦。衣糧祿賜。無非經手經心。土地官封。不惜酬功酬效。生靈是念。稼穡為憂。罷非理之差徭。去無名之侵耗。不貪錢貨。盡去奢華。減後宮冗食之人。停諸司不急之務。方岳止甘鮮之貢。殿庭碎珠玉之珍。獄訟無冤。刑戮不濫。凡開物務。盡立規繩。予小子纘紹丕基。恭稟遺訓。仰承法度。不敢踰違。更賴將相公卿。左右前後。恭遵先旨。同守成規。庶俾沖人。不墜鴻業。宣布遐邇。咸使聞知。

  詔書的內容無非便是對玄宗歌功頌德一番,同時表明自己繼位是受命於危難,得到玄宗的許可。在社稷危難之時出來拯救天下。同時說些冠冕客套的話語而已。

  繼位詔書之後,李瑁連下三道詔書,第一道改元至德,推尊玄宗為太上皇。第二道,詔令天下百官前來靈州侍奉新皇。第三道,授李光弼為討逆大將軍之職,並下達出兵長安的命令。

  隨後百官朝拜萬民跪伏,高呼萬歲,李瑁遂成大唐新帝。

  登基大典之後便是誓師大會,十幾萬兵馬接受李瑁的檢閱,之後李光弼發表了直搗長安光復京城長安的軍令,午後時分,號炮三聲響起,十六萬兵馬浩浩蕩蕩開拔,奔赴長安城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