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答應陛下要重建兵馬和王源抗衡,但卻沒答應陛下要將城池和百姓拱手送給他人。說到底,王源之事乃是我大唐內務,卻也不用將城池百姓拱手送給胡人來解決此事。」郭子儀喝道。

  「幼稚,你來告訴我如何破解王源把持朝政挾持陛下之局?靠什麼?靠著你我手中那幾萬新募之兵?簡直笑話。慢說我們的兵馬難以與之抗衡,便是現在,連我們的糧餉命脈都扣在王源手中了,他要對付我們易如反掌。你說,你如何破局?」李光弼厲聲道。

  郭子儀沉吟半晌道:「或許我們一開始便是錯的,王源或許根本沒有二心,起碼目前為止,我沒看出來他做的哪一件事是為了他自己專權。殺房琯是因為房琯挪用軍糧,該殺。他任相國也是陛下親自宣旨任命的,聽說他還推辭不就……」

  「住口,你的意思是說,陛下在我們面前說謊是麼?陛下難道是要栽贓王源是麼?你怎能說出這等大逆不道之言?」李光弼氣急敗壞的道。

  「我沒說陛下刻意說王源的壞話,王源大權獨攬,確實有些過分。但他的所作所為卻是為了大唐著想,起碼他沒有做危害朝廷的事情。陛下他們那樣想,怕是有些反應過激。陛下是因為安祿山的前車之鑑,所以才對王源不放心。我這段時間思前想後,覺得定是如此。其實陛下根本不用擔心,王源不是安祿山,他不會做出安祿山的反叛之事。王源要有二心,他早就有機會了,為何他遲遲不發動?」郭子儀沉聲道。

  「你是不可救藥了。」李光弼怒喝道:「王源引而不發,一則可能是他沒準備好,二則他怕惹怒天下人,故而只把持朝政,並不謀權篡位。有時候,這種人比安祿山那種扯旗而反的人更為可恨。既要裝作一副忠君之相,乾的確實欺君霸權之事。讓皇權式微,帝星蒙塵,這是典型的偽君子的作為,最為可恨。」

  郭子儀皺眉搖頭道:「不,我並不這樣想。我不認為王源是這樣的人。」

  李光弼長嘆一聲道:「我不跟你鬥嘴,今日這件事木已成舟。前幾日我跟你說的那件事你也知曉,目前破局之法便是咱們二人齊心協力推舉壽王在靈州繼位登基,奉陛下為太上皇,這便是釜底抽薪之法。這樣一來,王源挾天子以令天下的圖謀便會落空,新皇極為,天下歸心,咱們奪回長安,便足以削弱王源的影響。王源手中無憑,便也不敢輕舉妄動了。你可明白這個道理?」

  郭子儀沉默不語。

  李光弼皺眉再道:「你怎麼這麼倔強,眼下局勢千鈞一髮,成大事不拘小節,你為了那兩座邊鎮城池便要置大局於不顧麼?我問你,現在回紇人若以十萬大軍趁機攻入我大唐,我們能抵擋麼?到時候丟的何止是豐州和受降城?這次借兵行動是一石數鳥之計,其一能助我們收復長安,奪回主動權。其二,有這十萬大軍在手,壽王繼位之後王源便不敢輕舉妄動。其三,借走十萬回紇兵馬,讓他們沒有餘力攻我大唐,豐州和受降城便是甜棗兒堵了他們的口,讓他們放棄其他的想法。這不是一石數鳥之計是什麼?」

  郭子儀還是沉默不語,靜靜的坐在那裡不出聲。

  李光弼急的跺腳,低聲道:「郭老弟,我好話歹話可都說盡了,你還是執迷不悟我便沒法子了。壽王因為你說要上奏朝廷公開此事都氣的要命,你若不回心轉意,怕是……怕是壽王不會饒你。」

  郭子儀緩緩抬頭道:「不會繞我?那是何意?」

  李光弼冷聲道:「破壞壽王大事者,殺之無赦。」

  郭子儀身子一抖,面露驚愕之色。

  李光弼輕聲道:「郭老弟,聽我的。去給壽王認個錯,保證忠心耿耿輔佐壽王登基。壽王都應承了我,待大局一定,你我有從龍輔佐之功,到時候你我任左右相國,共理朝政,振興我大唐,你說這不好麼?」

  郭子儀靜靜的看著李光弼道:「李大帥,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恕我不能違背自己的內心。我不能去和壽王殿下道歉,因為這件事我覺得我沒有錯。壽王要登基,這才是大逆不道之舉,陛下只是讓他來商議借兵之事,他卻藉機謀劃這樣的事情,你還在旁助他,你也是大逆不道之臣。你們想過在成都的陛下麼?陛下本指望我們能救他出來,攻下長安迎他回長安,但現在,壽王若一登基,怕是他連長安都回不去了。說王源是狼子野心,你們的所作所為比王源更加的卑鄙。奉勸你一句,李大帥,收手吧,現在收手還來得及。有了這十萬兵馬,加上我們的五六萬兵馬,我們奪回長安,迎接陛下回長安。這件事我也絕不會說出去的。」

  李光弼目露凶光,拂袖而起,冷聲淡淡道:「該說的我都已經說了,該做的我都已經做了,你還如此執迷不悟,我便沒有法子了。郭子儀,我敬你是個漢子,所以才來勸你,但你讓我太失望了。給你一晚上的時間好好想一想,若你還執迷不悟的話,休怪我不念交情了。」

  郭子儀露齒呵呵而笑道:「執迷不悟的是你,你卻來勸我。」

  李光弼冷聲啐了一口,起身大踏步朝門口行去,嘩啦一把拉開屋門,一股冷風再次席捲而來,吹得郭子儀打了個寒顫。下一刻,屋門關閉,李光弼的腳步聲遠去,屋子裡再次靜了下來。郭子儀頹然坐下,面露苦笑,悵然若失。

  ……

  十一月初六日,寧遠借兵會商之後的第四日,十萬回紇兵馬浩浩蕩蕩穿越豐州以南的沙漠戈壁南下。初十日,一路疾行的大軍抵達了靈州城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