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誰願意留下來保護百姓?護送百姓慢慢前行?」王源問道。

  眾人無人出聲,誰也不願留下來幹這個差事。王源的目光在眾親衛將領臉上掃射,看到趙青時,趙青忙擺手道:「大帥,我可不是不願意,我只是覺得自己不勝任。我的脾氣急躁,可沒這個耐心。再說攻城戰沒了我恐也不成。」

  「沒了你還有我呢,為何不成?」譚平插嘴道。

  趙青怒視譚平一眼道:「那你為何不留下來?」

  譚平翻著白眼道:「我和你一樣是急躁脾氣,你不勝任,我也不勝任。」

  趙青道:「那不就得了,我們兩個都不勝任。」

  王源皺眉掃視一圈,除了譚平和趙青,其他人恐難以獨當一面,這二人不願意留下來接受此事,倒是棘手之事。難不成要下死命令不成?

  「二郎,我留下來吧,給我一百名士兵,我留下護送百姓們慢慢走便是。」公孫蘭忽然出聲道。

  王源愕然道:「你?」

  公孫蘭笑道:「是啊,我不成麼?此事也是因我而起的,我若不勸你帶上百姓一起走,也沒有這個難題了。所以理應由我來護送百姓。」

  王源皺眉不語,一旁的李欣兒咬牙開口道:「還是讓我來護送吧,攻城之時表姐需要助二郎一臂之力,不能少了你。我正好肩膀使不得力,跟在後面慢慢的護送百姓,也算是盡一份力了。」

  「我也願意留下幫著十二娘一起護送百姓。我也身上有傷,也幫不得二郎。」青雲兒輕聲道。

  「那我也留下幫著兩位姐姐。我傷勢也未痊癒,參加不得攻城作戰。」紫雲兒也忙道。

  王源心中感激不已,其實李欣兒的傷勢雖沒痊癒,但絕非不能騎馬殺敵。青雲兒和紫雲兒更是傷口早已好的七七八八。她們願意挺身而出,無非是為了替自己解決難題。攻城作戰自己少不了公孫蘭在側,所以她們願意替換公孫蘭讓她能夠協助自己攻城。說到底,這便是她們的賢惠通達之舉。

  但王源甚是猶豫,他知道這護送百姓的任務很艱難,看似沒什麼,但卻很可能成為一樁危險的差事。

  正猶豫不覺之時,李欣兒笑道:「就這麼定了,你不是擔心百姓們怕咱們丟下他們跑了,心裡害怕麼?我是你的夫人,我們留下來豈非更能安百姓之心?這可比其他將軍們留下來安定人心的效果更好。你給我們留下些兵馬,其餘的便不用操心了,總之一定安全將百姓們護送到達便是。你們擊敗了敵兵之後也趕緊來接應便是。就這麼定了,莫猶豫了,耽擱太多時間了,你們該準備上路了。」

  到這時,王源也沒什麼話好說,只能留下百名親衛護送。同時仔細的叮囑了一番三女,告訴她們一定遇事不能慌,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婆婆媽媽了好一會,才被李欣兒催促離開。

  兩千五百騎兵整裝上路,這一次不再有任何的牽掛,頂著烈日衝上官道。在眾百姓的目光之中,滾滾絕塵而去。

  ……

  一百多里外,烈日炙烤之下的大地上孤獨的矗立著一座小城,那便是河北道所屬平原郡的治所平原城。

  平原城原本是一處貧瘠的郡縣,百姓們生活的很是貧苦。但自從五年前來了一位新太守之後,這裡很快便換了面貌。這位新太守上任之後,著手整飭當地吏治、廢除苛捐雜稅、獎勵人才、整飭治安。並且親自率領百姓們屯田墾荒,挖渠疏河。僅僅三年時間,這座貧瘠的平原小城便政務清明,家家富足起來。

  這一位太守便是從京城外調而來的殿中侍御史顏真卿。當年他之所以被貶離京赴平原為太守,實則是因為得罪了李林甫和楊國忠。當時朝中李适之同李林甫爭權,朝臣紛紛各自站隊,而顏真卿卻不願同流合污,故而為兩方所排擠,不得不離京外任。但這樣一來反而給了顏真卿一個避而遠之施展才能的機會。短短三年,顏真卿便將平原郡治理的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得到上下一致認同。

  兩年前,顏真卿的好友,大唐當代名士,大詩人高適曾來平原城拜訪顏真卿。目睹了顏真卿治理之下的平原城的盛景之後,高適還曾寫了一首熱情洋溢的讚美詩送給顏真卿。

  詩曰:皇皇平原守,駟馬出關東。銀印垂腰下,天書在篋中。自承到官後,高枕揚清風。豪富已低首,逋逃還力農。

  在此之前,大唐上下官員百姓對顏真卿的印象也大多是停留在他是當今書法大家,是大唐的文壇名士,但對他的理政才能卻知之甚少。而來到平原郡後,顏真卿終於釋放了自己的才能,讓人刮目相看。

  但和顏真卿接觸的多的人還知道他的另一個特質,那便是堅持心中的想法,不為權勢所迫,絕不同流合污。這一點,當時的李适之李林甫楊國忠等人自然是深有體會,因為他們爭權奪利之時,顏真卿便不止一次的上書玄宗表達對他們的不滿。在那種時候,能夠上書陛下表達對這三人的不滿,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沒有巨大的膽識和勇氣,沒有內心中的強大是絕不可能做到的。而且,顏真卿的原則性很強,當初正是得知王源也和這些人攪合到一起之後,即便顏真卿內心之中對王源的詩作和書法深為佩服,但他還是毅然決然的和王源還詩斷交,根本沒有任何的猶豫。

  這便是顏真卿,一個內心有自己堅持和原則,鐵骨錚錚的大唐名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