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為何時機未到?」安祿山已經忍無可忍了:「你已經不是第一次阻攔我的決定了,希望你這一次能讓我覺得你說的話是有道理的,否則,我絕不饒你。」

  第750章 時機

  「安帥莫要發怒,我只是說時機未到而已,並非阻撓安帥登基為帝,不過早幾天遲幾天的事兒,但當中卻有著巨大的差別。安帥不為帝何人為帝?」嚴莊沉聲道。

  安祿山面色稍霽,沉聲道:「你說來聽聽。」

  嚴莊道:「眼下我大軍高歌猛進連下洛陽長安,北地大片地域盡入安帥之手,此時若要登基為帝,倒也並非不可以。」

  「那你又來說什麼時機未到?」安祿山怒道。

  嚴莊道:「安帥聽屬下說來。此時登基為帝固然可以,但只能算是勉強為之,弊端不少,總結起來弊端有三。其一,長安雖下,但玄宗逃往巴蜀之地,依舊好端端的活著。只要玄宗活著,天下百姓便不會完全歸順安帥,因為他們還有盼頭,還希望李隆基能夠打回長安,恢復大唐江山。歷來前朝覆滅,新朝遺老遺少不願屈從者多不勝數,更何況李隆基還好端端的活著。要想天下歸心,就必須斬草除根,斷了他們的念想,他們便只能一心一意侍奉安帥了。」

  安祿山皺眉道:「不歸順於我便砍了他們的腦袋,哪來那麼多的事?」

  嚴莊嘆道:「安帥,這不是砍頭殺人的問題,這是是否名正言順的問題。李隆基活著,安帥登基的話,在天下人口中便是謀反篡位,安帥這個皇帝便是偽帝。所謂名不正言不順,安帥難道希望天下人說安帥這個皇帝是假的,真正的皇帝還活在巴蜀麼?」

  「這……」安祿山皺眉無語。

  「此為其一,其二便是,雖然安帥據有長安洛陽等大片中原之地,但要知道,大唐之土遼闊無垠,且不說西域之地,南方州府尚未征服,他們可還是效忠李隆基的。而且南方諸道州之地乃是魚米之地,大唐的一大半米糧財物都是南方之地供給的,安帥若不能奪取南方,怕是一大隱憂。南方人口眾多,不久便會募集出大量的兵馬,他們米糧充足,反倒是我們卻因為沒有南方州府的滋養而日漸拮据,到時候便是大麻煩了。」

  「這和我登基有什麼干係?你無非是想說要攻下南方之地,我登基之後也一樣可以進兵南方,這並不衝突啊。」安祿山皺眉道。

  「安帥,登基前和登基後那是大不同的,登基前安帥進軍的旗號是清君側肅奸佞。南方諸州府或許內心贊同安帥的作法,所以觀望遲疑。此時安帥進軍南方,或許會得到很多人的響應,不會遭遇激烈的反抗。而安帥一旦登基,那便是謀逆奪位。而李隆基未死,死忠之士便會於安帥為敵,到那時便是死戰之局。當然,若安帥認為此時我們手中的兵力能夠無視他們奪取南方之地,那屬下便無話可說了。」

  安祿山陷入深思之中,嚴莊說的情形其實也是他想過的問題。奪取長安和洛陽其實只是第一步,還有大片的大唐國土需要征服。而南方諸州府富得流油,若非必須先取長安洛陽的話,他定會揮軍南下奪取這些膏腴之地。然而他手中的兵力實在是不夠,南方諸州雖然沒有太多的兵馬駐守,但要拿下那些大片的地區還是需要大量的兵力,而他並沒有多少兵馬。最好是讓南方的州府迫於壓力主動投降,那麼便省的勞心勞力去兵發南方。而嚴莊所說的便是李隆基活著,南方州府不可能投降,自己一旦登基,他們便會開始組織兵馬對自己進行反攻,到那時確實棘手的很。問題的癥結其實還在第一條,李隆基沒死,這是最大的煩心事。

  「還有呢?你不是說還有第三條不妥之處麼?」安祿山的語氣緩和了不少。

  「第三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也是屬下要著重提醒安帥的一條。現在的局勢雖然於我有利,但安帥和諸位將軍可莫以為高枕無憂了。北方之地尚有朔方大部分地方在李光弼郭子儀手中,他們雖然只有數萬兵馬,但卻死守汾州,讓我軍難以寸進。而且就在長安西邊的巴蜀之地,王源手中還有十幾萬大軍,兵力幾乎於我大軍相當,這便是最大的隱憂了。臥榻之旁睡著一隻猛虎,不殺了這隻猛虎,如何能安心的坐天下?」

  安祿山的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這正是他最擔心的問題。王源手中的兵馬是心腹大患,只是他有時候不願意去想這個問題,提出來便是一樁煩心事。

  「安帥,此事登基既不能名正言順,而且會激起南方的反彈,跟有巴蜀之地的十幾萬朝廷兵馬虎視眈眈,這時機豈非糟糕的很。最好的解決之道便是安帥繼續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用兵,既讓南方州府保持觀望,又能剿滅心腹之患,到時候水到渠成,再登基為帝,是為上策。」嚴莊侃侃道。

  安祿山沉吟良久,看著面前的眾將領道:「諸位認為嚴先生的話是否有理?老史,你說真心話,我不要你說假話,此事干係重大。」

  史思明道:「安帥,嚴先生之言確實有些道理,若能剿滅王源,殺了李隆基在登基,那便完美了。朝廷兵馬現在只剩下王源的那十幾萬,滅了王源的兵馬天下便再無能抗我大軍之敵。到時候輕鬆收攏南方之地。當然,若安帥想現在登基也成,只是如嚴先生所言時機略有些瑕疵。」

  安祿山道:「你們都這麼認為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