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玄宗雖然憤怒,但他沒有失去思考的能力。此事無法得到驗證,即便是太子授意,王忠嗣也不會說的,只能靜觀其變,再做處置。

  「朕覺得未必如你們所言,而且就算王忠嗣徵求太子的意見再向朕上奏,這也是他的謹慎之舉。太子也未必給了他什麼建議。」玄宗沉聲道。

  「是是是,陛下聖明。臣等只是妄測而已,臣等該死。」李林甫和楊國忠一起告罪,玄宗態度如此冷靜是他們沒想到的。在這種情形之下,關於這個話題該就此打住,絕口不提了。

  「不過你們提醒的是,強扭的瓜不甜,王忠嗣不願攻擊石堡城,朕硬逼著他打,也未必有個好結果。但石堡城朕是一定要拿下的,這事兒該怎麼辦才好呢?」玄宗皺眉道。

  「陛下,隴右行軍司馬董延光給政事堂寫了一封奏摺,提出了攻擊石堡城的詳細計劃。臣覺得這個董延光對此事還是極為上心的。臣查了查董延光的履歷,此人在隴右同吐蕃人作戰二十年,大小戰役經歷無數,是個將才。」李林甫道。

  「哦?此人目前在王忠嗣的大軍之中麼?」玄宗問道。

  「正是,董延光率一萬兵馬任右路軍前鋒官。」

  玄宗皺眉道:「既然他有拿下石堡城的計劃,為何不向王忠嗣提出建議,卻來給政事堂上奏?」

  李林甫面不改色道:「董延光奏摺中解釋了原因,不是他想要逾矩,是因為王忠嗣拒絕任何人關於進軍石堡城的建議。下了軍令說誰要再提進軍石堡城便革職拿辦。軍中將領均不敢多言。董延光這才不得已給政事堂上了摺子。在董延光看來,石堡城唾手可得,他也不知道王忠嗣為何執意退兵不取石堡城,作為忠於朝廷的邊將,他這麼做並無不當。」

  玄宗冷笑道:「王忠嗣好大的威風,看來隴右軍和河西軍成了他的一言堂了。連朕都不敢拒絕天下人的建議,他倒是下了軍令杜絕悠悠之口了。這個董延光很不錯,敢於上奏,定是個敢說敢做的猛將。若你們認為他的進軍計劃並無不當的話,朕便下旨授權董延光帶兵攻下石堡城。王忠嗣不是不願意進攻麼?朕便讓別人替我攻下石堡城。」

  「這是個好辦法。」李林甫道:「不過王忠嗣若不配合也是不成,董延光手下只有一萬兵馬。」

  「那便讓王忠嗣撥給他所需兵馬,並且從旁協助。要是這都還扭捏不願,朕便要下旨免了他的軍職了。他難道不是朕的臣子不成?」

  「那該不會。陛下聖明。」李林甫吁了口氣沉聲道。

  玄宗高聲道:「立刻傳旨給王忠嗣和董延光,命董延光率軍攻下石堡城,王忠嗣從旁給予一切協助,不得有誤。一個月之內,朕要得到石堡城被攻下的捷報。」

  李林甫和楊國忠齊聲道:「臣等遵旨,陛下聖明。」

  興慶宮外,李林甫和楊國忠在宮門前分別。臨別之前,楊國忠躬身對軟椅上的李林甫行禮笑道:「相國真乃老而彌堅,國忠這一輩子也難望其項背了。」

  李林甫呵呵笑道:「為何出此言語?左相今日為何這麼誇讚老夫?」

  楊國忠道:「今日方見相國手段,國忠豈能不服。」

  「手段麼?老夫哪有什麼手段?」李林甫笑道。

  楊國忠嘆道:「國忠斗膽猜測一下,王忠嗣恐怕是回不來京城了。」

  李林甫呵呵笑道:「這豈非也是左相所望?難道左相希望他回到政事堂中和你吵得不可開交麼?」

  楊國忠搖頭道:「我當然不想。我只是驚嘆於相國的精密安排。這個董延光必是個重要的棋子,相國不知何時安插了這步棋,國忠佩服之極。」

  李林甫微微一嘆道:「左相,你又何必說些客套話,你我之間各知深淺。你的事我也知道不少,我的事你也未必不知。說白了,人在世上,只要有一口氣,總是要爭一爭鬥一斗的。老夫行將就土之人,也是要爭一爭鬥一斗的。老夫自己的生死其實無所謂,只怕老夫此時不爭,將來子孫後代被人屠戮乾淨,那老夫便後悔莫及了。國忠啊,你也是,你也要想一想以後的事情。陛下年事已高,一旦陛下歸天,你楊家子孫能否善終,可要多想一想。想明白了,可以來找老夫談一談說一說,老夫的相國府大門永遠為你敞開。」

  李林甫輕輕揮揮手,抬軟椅的僕役抬著他緩緩而去,楊國忠看著他的背影怔怔半晌,低聲道:「我楊家的事情卻不勞你費心了,你還是管好你自己的事為好,我楊釗的本事可不比你李林甫差,而且我的時間比你多太多。你如此激進對付太子,結果未必如你所想。」

  楊國忠招招手,僕役送來馬匹,楊國忠翻身上馬,揮鞭疾馳而去。

  第570章 家事(一)

  離家近兩個月的王源終于于十一月中回到成都,征程勞頓,事務繁雜,王源整個人處於一種興奮的疲憊之態,回到家中,眾妻妾見之均心疼不已。

  王源第一件事便是跑去將已經快滿百日的大小姐抱在懷裡,大小姐已經能在大床上爬來爬去,用手揪著王源的頭髮亂拉亂拽,拽的王源齜牙咧嘴卻滿臉笑容。眾妻妾在旁嬉笑不已。

  當晚,家宴其樂融融。眾妻妾眾星拱月一般圍桌而坐,聽王源談論出征野牛城的額事宜。當聽到在沙暴中差點全軍覆沒的那一段時,眾妻妾都齊齊拍著高聳的胸脯一片驚嘆之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