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玄宗點頭道:「相國所言有理,朕也不明白他說守不住是和緣由,王忠嗣何時變得如此膽怯懦弱了?朕很痛心。」

  李林甫一口氣說了不少話,有些喘息。頓了頓道:「老臣和楊左相當初提出討伐吐蕃的奏議,其實不完全是因為王鉷和羅希奭之事的報復。事實上老臣知道陛下心中一直對吐蕃國耿耿於懷。臣和楊左相想的是,若能此次拿下兩湖三城之地,並且在那裡守住,那便是在吐蕃人的腦門上釘下一顆釘子,成為我大唐探入吐蕃國腹地的橋頭堡。若陛下想滅了吐蕃國之時,有了這個橋頭堡作為踏板,便可長驅南下,踏平吐蕃國。所以,在老臣看來,占據兩湖三城之地是一步重要的棋子。即便陛下暫時不想踏平吐蕃,也可為後世子孫踏平吐蕃創造條件。」

  玄宗拍案道:「還是相國知朕之心,為大唐的未來著想。朕二十年前便立下宏願,要讓大唐的疆土西至崑崙山北到陰山下,但可惜朕的精力著實有限,時間也有限。但若能在朕垂暮之年看到踏平吐蕃的一天,將來也能歸天時笑對先皇和列祖列宗了。」

  楊國忠暗暗讚嘆李林甫的高明,李林甫果然是對陛下的心思洞察的清清楚楚,陛下愛聽什麼,不愛聽什麼他一清二楚。

  說白了,李林甫其實知道玄宗就是好大喜功,王忠嗣的評價一點都沒錯。但他還是要拿這件事往玄宗的心上撓,撓的玄宗心癢不已,這樣才能讓玄宗更加的認同自己的話。

  玄宗果然沒有辜負李林甫的一番苦心,主動的鑽進李林甫設下的陷阱里,大聲道:「來人,傳旨給王忠嗣,駁回他的請求,要求他一個月之內必須拿下石堡城,再不許以各種理由搪塞不前。」

  李林甫忙道:「陛下,切莫如此,這樣不好。」

  玄宗詫異道:「怎麼了?」

  第569章 助瀾

  李林甫欲言又止,玄宗皺眉道:「有話就說,你對朕難道還有什麼不可明言的麼?」

  李林甫咬咬牙似乎下定了決心,沉聲道:「陛下,老臣覺得,如此斷然拒絕王忠嗣的奏議有些不妥。畢竟王忠嗣也是朝中重臣,總要給他留些顏面。再說,強扭的瓜不甜,王忠嗣如果並無決心拿下石堡城,命他限期拿下石堡城似乎有威逼之意,臣恐王忠嗣心中會有想法。」

  玄宗皺眉道:「你到底是何意?朕倒要顧忌王忠嗣的想法麼?」

  李林甫皺眉道:「其實老臣是想說……這不僅是王忠嗣的事情……還關乎他人之事。陛下就算無需顧忌王忠嗣的想法,也要顧忌一下他人的想法。」

  楊國忠心中大動,心道:來了,李林甫果然時時忘不了一個人,他這是一步步的將火往另外一個人身上燒了。

  但聽玄宗問道:「朕需顧忌誰的想法。」

  李林甫在軟榻上挪動了一下身子,沉聲道:「王忠嗣的為人謹慎忠厚,臣認為,他似乎不太可能貿然寫下這封奏摺要求撤兵。老臣在想,王忠嗣是否是事前徵求了他人的意見,這才寫了這封奏摺。否則王忠嗣應該不會如此。」

  玄宗皺眉沉思片刻後面色變冷,沉聲道:「你是說王忠嗣事前徵求了太子的許可?」

  李林甫咂嘴道:「老臣只是妄測,未必有此事。」

  玄宗面沉如水,轉頭看著楊國忠道:「國忠,你認為呢?」

  楊國忠想躲卻也躲不掉,看了李林甫一眼,見李林甫面無表情垂目不語,心知若不附和李林甫之言,自己和李林甫之間目前的聯盟便會瞬間崩潰。而自己目前少不得和李林甫同進退,否則將王忠嗣趕出京城的計劃便將落空。

  「陛下,臣覺得李相國所言甚是有道理。王忠嗣和太子之間關係深厚,他們從小便一起長大,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王忠嗣也很敬重太子,這麼大的事情,我想王忠嗣不會自己拿主意,有可能事前跟太子知會了一聲也未可知。陛下就算不顧及王忠嗣的感受,也要顧及一下太子的感受。所以直接下旨申斥王忠嗣,似乎稍微欠妥了那麼一點點。」

  楊國忠的話雖然委婉含糊,但聽在玄宗耳中卻明白無比。玄宗並非不知王忠嗣和太子之間關係密切。玄宗對此一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不想太在意此事,那是因為他需要一些平衡之術。玄宗對太子的態度一直是不斷的打壓卻又不斷的撫慰,所謂恩威並施便是如此。既不讓太子跌落深淵,又不能讓他有非分之想。

  正因為如此,當年皇甫惟明被殺之後,他的隴右節度使的職務才會讓王忠嗣兼任。這便是換湯不換藥的平衡之法。既震懾了太子,又讓太子的實力並不至於太過削弱而導致一蹶不振。玄宗樂此不疲的一直這麼幹著。

  在他看來,王忠嗣和太子之間的關係其實也在自己掌控之中。數月前太子推薦王忠嗣入政事堂時,玄宗其實是明白太子的心思的,但他還是同意了他的舉薦。一來是因為李林甫病休,政事堂的事務確實需要人來處理。二來也是想看看太子是不是得意忘形了,是否又要冒出來玩些什麼花樣。一旦發覺太子得意忘形,玄宗便會再次的給予當頭一棒將之打下去,讓他明白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任何非分只想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而現在,如果王忠嗣真的先徵求了太子的許可然後再上奏自己,便等於是太子借王忠嗣之手對自己進行挑釁,所謂好大喜功的評語怕也是太子對自己的看法了。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