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光弼靠近羚羊城所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卻並非是羚羊城的攻城戰,而是鄂陵湖東羚羊城之北的一條大河。這條河既寬而深,突兀的從戈壁灘上奔騰而過,直衝向東。當地人將這座河流稱之為泥沙河,但這泥沙河其實便是一直往東奔騰到海的黃河的上游。黃河奔騰數千里入海,沿途無數支流匯入其中,但其源頭的便是從崑崙山上流下的大量融化的雪水匯入扎陵湖和鄂陵湖所致。

  雖然是源頭,但這條泥沙河河水湍急,河面不算很寬,但濁浪翻滾,水勢甚是猛烈。唐朝大軍可沒有隨軍攜帶船隻。戈壁灘上除了低矮的灌木和苔蘚之外便只有零星長成的形狀怪異只有兒臂粗的一些樹木,這些樹木根本不足以用來打造過河的船隻或者橋樑。

  而且,讓人絕望的是,沿著泥沙河的南岸,羚羊城的守軍建立了石頭箭塔,沿著南岸分布了五十餘座箭塔,封鎖住泥沙河中水流比較平緩的數里之地。若想從水流平緩的水面渡河,則必須接受被這數十座箭塔射擊的命運,但若不從此處過河,湍急的河水又讓大唐兵馬根本無法渡河。

  面對如此難題,李光弼無計可施,五萬大軍困在泥沙河北岸望河興嘆。一日後,王忠嗣率中軍趕到此處,見此情形也是愁眉不展。沿著河岸偵查了數十里遠,發現越往下遊河面越是寬闊,更是無法泅渡。若大軍從上游平緩處泅渡的話,卻又不得不承受對岸箭塔的洗禮。更重要的是,戰馬和投石車等重型物資無法運過河去,攻城也就無從談起了。

  本來一鼓作氣要拿下羚羊城的勁頭一下子戛然而止的冷卻下來,事情似乎陷入了僵局。王忠嗣緊急召集將領商議之後,不得已下令後勤兵馬從近兩百里外的積石山大營調運木材前來,他要在這座河上搭一座橋樑,以便大軍能夠抵達近在咫尺的羚羊城下。

  這麼做當然耗費大量的時間,大量的木材從兩百里外運來,時間上起碼要浪費十天。天氣越來越冷,越來越感覺到嚴寒的步步緊逼,但王忠嗣別無選擇,他只能等待後方建橋物資的抵達。

  王忠嗣沒有放棄,他決定將建橋攻下羚羊城的任務留給李光弼完成,自己則率三萬兵馬掉頭沿著鄂陵湖往西去往扎陵湖西北方,和哥舒翰的五萬右軍匯合,轉而攻擊石堡城。雖然路途遙遠,抵達石堡城需要三天時間,但總比困守不動要好的多。要完成一個月內解決戰鬥的想法,需要雙管齊下。

  不得不說,王忠嗣的應變能力是很強的,在這種情形下,做出這種選擇應該是最節省時間,最正確的作法。

  ……

  王忠嗣拿下多瑪城的當天晚上,王源回到了成都。吐蕃國北方的戰事已經開始,王源沒有絲毫的喘息時間,他需要立刻出兵攻擊野牛城。幸而,在離開劍南的這二十餘日時間裡,宋建功和柳鈞按照王源臨走時的要求已經將三萬劍南大軍從各處集結於雅州駐紮。

  王源來不及和家人團聚,於抵達成都的次日清晨便率親衛騎兵奔赴雅州。南詔國主閣羅鳳被孤零零的仍在了成都,混跡幾日後甚覺無趣,自行回歸南詔國而去。

  小小的雅州城中,一下子塞滿了數萬兵馬,讓這座州城一下子變得喧鬧不已。街道上滿是運輸物資的車輛,來回奔走的劍南軍步騎兵,城中瀰漫著一股大戰將至的緊張氣氛。

  王源抵達的當晚,立刻召集宋建功柳鈞劉德海魏光中等將領,下達了三日後必須出征的死命令。宋建功甚是鬱悶,這次出兵非同以往,這是往沙漠深處進軍,補給之物要帶足,因為除了隨軍攜帶的物資,之後根本無法補給。大帥急著要出征,這些補給在三天內要想做細做全,顯然是很難的一件事。

  但令下如山倒,宋建功也不得不驅使手下將領加快速度,準備出征。而王源則一頭扎進了柳鈞的騎兵軍營中,和柳鈞一起商討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那便是戰馬在沙漠中如何行軍打仗的問題。

  在王源看來,清水食物的補給不能算是最大的困難,完全可以隨軍帶足這些物資。之所以興師動眾帶著三萬大軍攻打野牛城的五千守軍,倒不是王源想以數量的優勢碾壓對手,而是此次進軍需要攜帶大量的物資,一萬兵馬會被用來承擔攜帶糧食物資帳篷的後勤之用。進入沙漠中的行軍方向問題也好解決,從雅州當地找尋百餘名當地經常進出沙漠的百姓為嚮導。有了這些嚮導,也不至於迷失方向找不到行軍的路線。

  在王源看來,最大的問題不是以上這些問題,而是如何能讓騎兵在沙漠上行進的問題,馬兒在沙漠中不是不能奔行,而是速度簡直太慢。除非像自己的坐騎那種寶馬,普通的戰馬在沙漠中走得比牛還慢。這對作戰和攜帶物資都很不利。這次作戰也許會和野牛城的駱駝騎兵展開沙漠上的激戰,若騎兵不能作戰,野牛城的五千駱駝騎兵會給大軍帶來極大的殺傷。為了拿下小小的野牛城付出太大的代價,王源是絕不願看到的。

  鑽研了兩天後,王源似乎找到了解決的辦法。王源認為駱駝在沙地中奔行自如,而戰馬在沙漠中行走緩慢的原因便在於他們腳掌的形狀和大小不同。於是在王源的提議下,軍中的馬官讓隨軍的鐵匠打造了駱駝蹄形的馬掌,給幾匹戰馬釘上後在沙地上試驗。事實證明,這種馬掌雖然看著彆扭,但在沙地上的行走效果很是不錯。於是乎,劍南軍五千騎兵立刻全部開始更換馬掌。一時間軍中爐火熊熊鐵錘聲聲,為了製作這數萬隻馬掌,兵士們和軍中鐵匠連夜忙活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