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平康坊西南側,那是李林甫相府豪宅。李林甫躺在臥房的床上,頭上敷著毛巾,一動不動的閉著眼睛似睡非睡的聽著外邊的瓢潑大雨聲,不是眉頭皺起,讓燈光下的那張蒼老的臉更顯得蒼老了幾分。

  「相爺,刑部左侍郎盧錫安前來求見,見是不見?」相府老管家輕輕走近李林甫的房中,低聲稟報導。他知道相爺沒有睡著,自從王鉷和羅希奭的死訊傳來,相爺連續三天都是這個樣子,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每天纏綿於床榻之上,讓人極為憂心。

  李林甫睜開眼睛,猛地坐起身來,暈眩感覺讓他伸手扶額眯眼皺眉,老管家忙衝上前去扶住李林甫的身子,給他在背後墊上幾隻枕頭。

  「莫要管我,快去請盧錫安來見我。」李林甫閉目擺手道。

  老管家答應一聲忙匆匆出門去,片刻後門廊上響起腳步聲,房門門帘撩起,渾身濕透的刑部左侍郎盧錫安趨步上前跪地行禮,沉聲道:「盧錫安見過相國,相國身子可好些了?」

  盧錫安濕漉漉的袍袖揮起時,幾滴雨水灑在李林甫的臉上,李林甫毫不在意,臉上帶著微笑道:「快起來,快起來,怎地淋濕成這樣了。管家,快拿干布巾來給盧侍郎擦一擦,泡一杯熱茶讓盧侍郎暖一暖身子。雖是夏天,但淋了生雨很容易受風寒。」

  管家連忙上前來遞了干布巾來給盧錫安,又給盧錫安泡了一杯熱茶水。盧錫安連連道謝,胡亂的擦了擦頭臉上的雨水,坐在床榻旁的凳子上。

  李林甫看著盧錫安沉聲道:「事情如何了?」

  盧錫安拱手低聲道:「啟稟相國,卑職正是來稟報此事的。卑職剛剛從刑部大堂出來,一步也沒敢耽擱,便來相爺這裡了。」

  李林甫讚許的點點頭道:「辛苦了。」

  盧錫安道了謝,伸手從懷中掏出一個封牛皮信封,從裡邊掏出幾張紙張,起身雙手遞了過去。

  「這是卑職提審那七名跟隨王尚書和羅御史去劍南道,僥倖逃得性命的禁衛的口供。卑職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提審他們,錄了這份口供。」

  李林甫微微點頭,展開那封口供仔細的閱讀,半晌後皺眉道:「這份口供和楊國忠提供的口供內容一樣,那又有何用?」

  盧錫安忙道:「相國,內容可不一樣呢。三天前的那份口供和這份口供中相差了幾句話,而卑職認為,這幾句話才是關鍵之處。楊左相的那份口供當中卻隻字未提。」

  「哦?」李林甫愣了愣,忙低頭再看一遍手中的這張七人畫押確認的口供,忽然眉頭緊鎖道:「你是說這幾句話麼?『進入沙漠之中的當晚,半夜裡幾名嚮導忽然無故逃走,王尚書和羅御史決定立刻回頭,但因無法辨識方向而原地打轉,最終王尚書和羅御史決定跟隨逃走的嚮導腳印,以免迷失方向。』是這幾句嗎?」

  「後面還有。」盧錫安低聲道。

  「我等跟隨嚮導的足跡來到了一處綠洲,後來才知道是吐蕃國的邊城野牛城。我們正自慶幸得救,都下湖水洗澡喝水,此時突然有身著唐軍服飾的數十騎從湖邊飛馳而過沖入沙漠之中,緊接著便是吐蕃人衝殺而至。」李林甫很快找到了盧錫安所說的第二段多出的口供,並輕聲念了出來。

  屋外雨聲沙沙,但屋子裡卻顯得極為寂靜,燭火跳躍著,照著林甫扭曲的面孔和面頰上抖動的肌肉。

  「好厲害,好厲害的手段啊。」李林甫咬著牙道。

  盧錫安沉默不語,他知道相國的脾氣,李相國不喜歡多嘴的人。

  「嚮導逃走,那是為何?突然出現的唐軍是誰?遠在吐蕃野牛城哪來的我大唐兵馬?為何恰好在王鉷和羅希奭抵達之後出現?好一場精心設計的計謀。嚮導是安排好的,士兵是安排好的,時間也是算計好的,好厲害,真的好厲害,我李林甫也不禁佩服的五體投地了。」李林甫呵呵乾笑了起來,笑了幾聲後轉為咳嗽,咳嗽的佝僂著身子伏在被子上。

  「相國息怒,萬萬保重身子。」盧錫安忙上前低聲安慰,替李林甫輕撫後背。老管家上前端著一碗藥水給李林甫喝了幾口,李林甫喘息著恢復過來。

  「盧錫安,你做的很好。本相一直懷疑王鉷和羅希奭之死並不簡單,你的這份口供證明了本相的猜測。這是一場精心準備的借刀殺人之局,可惜王鉷和羅希奭兩人根本沒有察覺,竟然糊裡糊塗的闖入他人的圈套,怕是到死都沒明白是怎麼死的。」

  盧錫安低聲道:「相國打算如何處置此事?這個局是否是楊左相所設?」

  「他?」李林甫呵呵笑道:「楊國忠有這個本事麼?他除了靠裙帶之力靠著在陛下面前討好賣乖之外,還能有什麼本事?這個局必是王源所為。此人絕非善類,可惜老夫明白的太晚。或者說此人善於鑽營,梨花詩會之後,此人本就該死,李适之死了,他倒是攀上了楊國忠。直到如今,此人已成心腹大患,老夫對他也極為棘手了。」

  「眼下豈非正是個好機會除掉他麼?既然知道是他故意設局借刀殺人的話,相國難道不該藉此除了這個心腹大患麼?」盧錫安道。

  「錫安,老夫很看重你,所以老夫給你很多的機會。想你入京時不過是個九品的禮部主事,是老夫提拔你進了御史台,一步步的從殿中丞到刑部侍郎,這幾年你也沒讓老夫失望。但你始終有一個毛病,便是遇事考慮不周密,這也是老夫一直沒舉薦你獨當一面的原因。眼下之事你又考慮不周了你,即便此事為王源所為,這也之事揣測,這口供上可沒有王源的名字。除非是找到那幾名嚮導,那些嚮導親口承認是受王源指示半夜逃走。或是找到引誘吐蕃兵馬前去殺王鉷和羅希奭的那些唐軍士兵,讓他們親口承認是受王源指使那麼做的。但你想,此事有可能達成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