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柳鈞忙起身來走到玄宗面前,玄宗伸手拉著柳鈞的手拍了拍哈哈笑道:「好小子,你挺不錯啊,小小年紀便替朕衝鋒陷陣了,十一歲便上陣殺敵,古往今來誰能比的上。假以時日,我大唐豈非要出一個震鑠古今的一代名將了。八姨啊,你生的好兒子啊。」

  秦國夫人忙起身笑道:「陛下可萬不要這麼誇獎,他才立了多大的功勞,當得起陛下如此褒獎?」

  楊貴妃微笑開口道:「八姐,這還不值得褒獎麼?別人家的孩子十一歲還在纏著爹娘撒嬌打歡,咱們家的柳鈞便已經上戰場殺敵了,叫我說,值得大誇特夸呢。」

  玄宗呵呵笑道:「貴妃說的是呢,絕對值得誇讚。甘羅十二歲為相,柳鈞十一歲為將,完全可以媲美不落下風呢。」

  秦國夫人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眼中滿是疼愛看著柳鈞。柳鈞倒是一直很扭捏,紅著臉道:「陛下和貴妃姨娘如此誇讚鈞兒,鈞兒確實不敢當。這一切都是義父的教導之功,鈞兒只是跟在義父身邊為朝廷盡些綿薄之力罷了,可當不起這誇讚,陛下要是誇獎,該誇獎我義父才是。他也才十九歲而已,本事比鈞兒可大的太多了。」

  玄宗哈哈大笑道:「好小子,能不自滿自大,不忘他人教導之恩,倒是個仁義之人。你說的不錯,王源確實很好,朕對他的表現非常的意外。不得不說,國忠的眼力很好。當初推薦他去劍南同南詔作戰,朕其實心裡是不太放心的,但事實證明,朕錯了。王源文武雙全,假以時日的歷練,當可為我大唐之棟樑。」

  楊國忠微笑拱手道:「要說眼力,那是陛下的眼力好才是,當初從市井之中提拔王源為翰林學士,不少人還頗有微詞。若不是陛下的眼力好,焉能有王源的今日。」

  玄宗呵呵大笑,雖明知楊國忠是在說拍馬屁,但還是覺得心中甚是舒坦。

  笑聲停歇之後,玄宗輕嘆一聲,終於沉聲問道:「你們給朕帶回了些不好的消息是麼?說吧,朕想知道是怎麼回事。」

  楊國忠咳嗽一聲道:「陛下,確實是壞消息,王鉷和羅希奭在劍南巡查吐蕃邊境時遭遇吐蕃人的襲擊,二人都罹難了。隨行兩百南衙禁衛除了七名禁衛僥倖逃脫之外,也都盡數被吐蕃人殺了。柳鈞此次回京,便是奉劍南節度使王源之命護送這七名禁衛安全回京的。」

  玄宗雖早就聽到了這樣的消息,但現在親耳聽楊國忠稟報,還是非常的憤怒,臉上的皺紋抖動著,壓抑著心中的憤怒。

  「吐蕃人如此猖狂,邊境之地竟然任其縱橫麼?欽差的安危,劍南節度使王源為何不嚴加保護?王源讓朕有些失望了。」玄宗皺眉沉聲道。

  「陛下息怒,王源自知保護欽差不力,讓柳鈞攜來請罪的奏摺,請陛下過目。」楊國忠從袖筒中取出奏摺來。

  「他為何不親自來京?怕朕當面訓斥他麼?」玄宗不接奏摺,冷聲道。

  柳鈞急著要開口說話,被秦國夫人同嚴厲的眼神阻止,但見楊國忠嘆息一聲道:「陛下既然發問,臣便直說了吧,王源並非不想來,而是身受重傷臥病在床無法移動。」

  「身受重傷?」玄宗驚訝道。一旁的貴妃也驚訝的張著小嘴看著楊國忠。

  「是,本來王源並不想將此事告知朝廷,還是剛才我逼問柳鈞,柳鈞才告訴我實情的。我也覺得出了這麼大的事情,王源不親自來京稟報緣由領受責罰是很不應該的,但原來他是受了重傷,差點性命不保,所以才讓柳鈞攜帶奏摺前來。」楊國忠輕聲道。

  玄宗將目光轉向柳鈞道:「王源如何身受重傷了?發生了何事?是打南詔時受的傷麼?」

  柳鈞忙道:「啟稟陛下,義父不是打南詔時受的傷,而是在兩位欽差抵達成都宣旨的第二天遭遇到了刺客的襲擊。十幾名刺客在成都散花樓趁著義父賞月的時候闖入行刺,義父身受重傷,差點死在刺客手裡。」

  玄宗皺眉道:「那裡來的刺客?」

  柳鈞道:「事後查明是爨氏蠻族豢養的蠻族武士,因對義父滅爨氏一族之事懷恨在心,於是混入成都城中伺機行刺。義父胸腹受傷,還中了他們的毒,幸而得妙手神醫救治,才保住了一條命。現在雖然漸漸康復,但卻依舊無法下床行走。臨行前義父叫我不要將此事告知左相和陛下,怕引起陛下和左相的不快。但剛才伯父責問我為何義父不親自來京時,我不得不說出實情來。」

  玄宗怒道:「好個南詔蠻族,這時候了還在作惡,當真可惡之極。朕還打算同意他們的和議條款,早知如此,王源便不該同他們和議,將太和城一舉拿下,將這些蠻子統統趕到山林去才好。」

  楊國忠忙道:「陛下息怒,此事和閣羅鳳沒關係,是爨崇道手下的爨氏餘孽。當日在嶲州城外,王源使反間之計將爨崇道和他手下的九千兵馬盡數殲滅,爨崇道也死在王源手裡。爨崇道族人尚有存活,故而前來刺殺尋仇的,那可不是閣羅鳳的錯。」

  玄宗沉默片刻,開口道:「王源傷勢已然無礙否?」

  柳鈞忙道:「義父正在恢復,義父要為兩位欽差被殺之事請罪,但其實我知道其中的原因,義父並非沒有保護好兩位欽差,完全是因為發生了意外之故。」

  玄宗道:「你說說。」

  柳鈞道:「本來義父命劍南軍兵馬使率兩千兵馬隨同兩位欽差巡邊,肩負保護之責的。因為打完南詔之後,我劍南三萬多大軍盡數留在姚州休整,而且也是為了監視南詔國是否會反覆,所以成都城中只有數千兵馬。義父為了保護兩位欽差幾乎將城中的一半兵馬調去保護,這已經做到極為重視了。不是我多嘴,我劍南很多將領和官員都認為,若不是城中一下子少了兩千兵馬,導致兵力捉襟見肘,才被刺客以可乘之機。說起來,不是義父保護不利,而是兩位欽差的到來害的義父被刺客找到了機會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