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馬兒也沒辦法反對這個不倫不類的名字,只能默默接受,王源翻身上馬,沿著圍牆緩緩來到門前,門前眾人見王源馴服了黑馬都很高興,聽到王源給馬兒起的名字又是莫名其妙,不知這火藥桶是為何物。

  次日清晨,王源早早起來,兩隻覺得兩條腿又酸又疼極為難受,知道這是昨天馴馬的後遺症,罵了幾句也沒招,洗漱吃了早飯之後牽出「火藥桶」騎上來去翰林學士院「上班」去。

  騎在馬上走在大街上的感覺爽的不行,聽著馬蹄在青石板街道上的噠噠聲,王源一路上嘴巴便沒有合過。進了大明宮到了翰林學士院,待眾夫子紛紛到來之後,王源找到了翰林學士首席承旨陸元機老夫子,偷偷向他告假。

  陸元機捋著白鬍子道:「告假麼?上午還打算找你談談詩文呢,彭夫子昨日作了一首詩,本想上午大伙兒聚聚論一論此詩呢。再說你進翰林院也不少日子了,我等還沒見你有新作問世,都想見識見識呢。」

  王源笑道:「確實有些急事,需要出宮一趟。要不明日再論詩如何?」

  陸元機道:「明日的話你也要拿出新作來給我們鑑賞鑑賞,我翰林學士院三日無詩示人,別人要說我們閒話的。」

  王源暗自好笑,為了告假也無暇多想,滿口答應下來。當下急匆匆出了宮,騎著馬疾奔回家,到了門口,黃三已經帶著昨天買的僕役中的七八人翹首以待。

  見王源回來,黃三忙道:「二郎,叫我們隨你辦事去,辦什麼事啊?這麼大陣仗?」

  王源道:「套上大車,將倉里的稻米搬上幾十袋上來,還有,你可知何處賣鍋?要大鍋。」

  黃三道:「要鍋作甚?」

  王源道:「問那麼多作甚?到了地方你不就知道了,鍋灶柴禾稻米,最好能買到些肉。」

  黃三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撓頭道:「南門張鐵匠家中肯定有鍋,柴禾在坊間倒也能買到,肉卻是難買了,東西市還沒開張,要在坊間尋一尋方知。」

  王源道:「你去找這些玩意兒,要十口大鍋,柴禾起碼要幾車,肉蛋也買個幾十斤,然後去西城門口找我。」

  黃三楞道:「二郎你這是要去施粥麼?」

  王源笑道:「算你還聰明,別磨蹭了,趕緊準備,我先帶著幾個人去找合適的地方。」

  黃三忙答應了,帶著四名僕役趕著大車出門,王源則帶著餘下一名男僕和兩名女僕急匆匆出了門,直奔西城門處而去。

  第167章 難民

  長安西城延平門外,數千百姓扶老攜幼拖兒帶女僵臥在城外大道兩旁。入春以來,突厥騎兵在長安正北的關內道發動十餘次劫掠行動,融雪之後的大地給了突厥人最佳的機動能力,邊關形勢緊迫,邊境城鎮豐州一度失守,損失慘重。

  雖然朔方、河東兩大節度使個擁有五萬餘重兵,但這十萬兵馬所防禦的面積也頗大,且治所云州和太原府距離邊境豐州也頗為遙遠。在豐州一帶,主要抗擊突厥的兵力不足萬餘,分屬安北、單于兩大都護府轄下。

  突厥人春季襲擾開始後,安北單于都護府雖然應對尚算迅速,但當突厥人的進攻迅雷不及掩耳,豐州一日便失,雖第三日便被唐軍奪回,但在這被占領的兩天時間裡,百姓們遭受了巨大的創傷。突厥士兵從來都是拿大唐百姓的首級當做軍功的,牛羊或可活命,百姓卻根本沒有活命的機會,故而豐州一破,百姓大舉往南逃往。

  當唐軍收復豐州之後,朔方河東兩節度曾派兵攔阻數萬百姓南逃,但仍有數千百姓家園被毀不願再受塗炭之苦,寧願背井離鄉往南逃,也不願再回到噩夢般的邊鎮安居了。

  數日前數千難民抵達長安城,朝廷並非不知道難民抵達的消息,只是朝廷之中對於難民的態度分為兩派,一派以王鉷楊慎矜等人為首,主張將難民遞解回鄉,不准他們在京城立足,以免擾亂京城治安。另一派則認為應該調查清楚,若這批難民確實家園被毀,何妨在京畿給他們安家落戶,否則趕他們回去也會鬧出事端,甚或是逼著他們投敵云云。

  兩派人各自爭執不休,這幫難民便被阻擋在延平門外,卻無人想到去關心難民的生計。他們在這件事上爭勝,卻忘了難民們一路南來饑寒交迫已經快要餓死了。

  王源在延平門內廣場下了馬,見眼前守城兵馬如臨大敵嚴陣以待,城門雖開著,但城門左近重兵防守,刀劍森森對著城外的難民,防止他們衝進來。

  王源帶著幾名僕人往城門口走去,拒馬攔截的城門洞口,一名守城軍官擺手攔住道:「站住,幾位是要出城麼?」

  王源拱手道:「是。」

  那軍官上下打量王源皺眉道:「城外全是難民,可不太平,閣下可要當心些。」

  王源道:「多謝提醒,我正是要去瞧瞧這些人的。」

  那軍官皺眉道:「又是去撿便宜買奴僕的,上邊已經下了命令,為防止難民之中藏有突厥細作,今日起一律不准以買賣奴僕說的理由放他們進城。勸你趕緊回去吧,別自找麻煩。」

  王源笑了笑道:「將軍放心,我不是來買奴僕的,只是去瞧瞧罷了。」

  軍官瞪眼道:「有什麼好瞧的?還不是一個鼻子兩個眼?走開走開。」

  王源想了想掏出翰林學士的進宮腰牌來遞上道:「通融一番如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