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這不是我個人的意見,這是七位評判共同的意見。」顏真卿補充道。

  李适之沉聲道:「另一首詩作如何呢?」

  「哦,另一首是右相之下的杜甫寫的一首,也算是應景之作,詩曰:樂極傷頭白,日長愛燭紅。相逢難袞袞,告別莫匆匆。但恐天河落,寧辭酒盞空。明朝牽世務,歌罷各西東。」

  眾人一陣騷動,眼光落在站在亭角處身材瘦削麵容滄桑的杜甫身上,杜甫不言不動站在那裡,面無表情。

  「好,這才叫詩呢,還有什麼好說的,比之前面這一首不知好了多少了。」李林甫撫掌大讚道。

  李适之鼻息煽動卻無法出聲,因為杜甫這首詩確實比韓煜的要好的多,遣詞用句都可見老練純熟,朗朗上口。雖寫離別,但卻離而不傷,更顯豁達。

  王維起身道:「這首詩不用多加評析,詩句詩意均屬上乘,這一點大家應該都有共識,故而我們認為,這第一道詩題,杜甫的這一首可為頭籌。」

  楊慎矜王鉷等人大聲向李林甫道賀,恭賀相國勝了一場。

  李林甫哈哈大笑起來,拱手對李适之道:「適之,承讓承讓了,你可叫你手下的那些才子們要加把勁了。杜甫,乾的不錯,回頭本相有賞。」

  杜甫面無表情拱手道:「謝李相國。」

  面對李林甫的奚落,李适之面色難看之極,杜甫的詩確實比韓四郎的要好,李适之自己也明白這一點。但李适之惱火的是本來自己並未寄期望於韓煜,而是將希望放在王源身上,這一下對王源不僅失望更是惱怒。

  李适之陰沉著臉開口道:「本人想看看王源的詩作,不知可否?」

  第47章 無題

  王鉷笑道:「李左相,你的那位坊丁才子的大作在廢紙簍中,你要看儘管去看便是,有何不可?莫非你質疑這幾位詩壇泰斗國學夫子評判不公麼?」

  眾人鬨笑出聲,李适之無言以對。

  忽聽顏真卿皺眉道:「對了,剛才好像沒看到王源的詩作呢,諸位先生你們看到了沒?我好像沒見著。」

  「老夫也沒見到。」王維皺眉道:「老夫開始還記著要特意瞧瞧他的詩作的,後來被那些烏七八糟的詩句氣糊塗了,就忘了此事了。」

  「我也沒見到。」王昌齡也愕然道。

  「難道這王源交了白卷,壓根沒寫麼?」高適皺眉道。

  眾人眼光四下尋找王源的身影,沒看到王源,卻發現在長几一角還有一張詩紙擺在上面,顏真卿指著那張紙道:「咦?那一張詩紙是誰的詩紙?上面好像寫了詩作的。」

  有人趕緊將那張詩紙遞過來,王維伸手接過,快速將上面的詩句讀了一遍,猛然站起身來瞪眼道:「王源呢?王源何在?」

  眾人盡皆愕然,顏真卿將王維手中詩作取過,眾評判湊在一起伸頭誦讀,頓時個個拍案叫絕。

  顏真卿嘆道:「第一場的勝者恐怕不是杜甫了,應該是王源的這一首了。」眾評判先生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李林甫變色道:「什麼?」

  李适之臉露驚喜也道:「什麼?」

  王維站起身來,親手將詩紙掛在廊下銅鐘之側道:「諸位自看。」眾人湊上前來觀看,但見詩紙上端端正正一筆一划寫著一首詩。「無題詩——代許十六娘而作: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

  短暫的沉默之後,座山眾人發出此起彼伏的驚嘆之聲。即便像李林甫這樣對文事半通不通的人也明白王源這首詩確實寫得盪氣迴腸,纏綿悱惻。

  此事以十六娘的角度切入,將十六娘黯然離去的情形描寫的極盡其意。中間以春蠶和蠟燭為比喻,似乎是十六娘在表達堅貞不渝至死不忘的相思之情,後面更是以蓬萊仙鄉這樣的地方比喻王維如今隱居終南山的現狀,雖隱晦,但人人都明白此意。詩中悱惻之意綿綿不斷,讀之令人神傷。

  「老夫不得不由衷嘆服,以十六娘之口寫出此詩,教老夫不能不動容。今日十六娘為我而來,可見十六娘對老夫難以忘情。王源此詩一出,老夫心中愧疚難當,難以排遣。」王維面色凝重,沉聲說道。

  「王兄莫要耿耿於懷,此詩是王源想像之作,未免大膽了些。不過單以詩而論,此詩實在寫的絕美無倫。」王昌齡嘆息道。

  「昌齡兄說的極是,摩詰兄何必當真心中耿耿,王源不知你當年之事,自然是憑著心中想像作詩。我讀此詩,忽然有了個想法,此詩音律極美,且又是寫男女之情,若是被李龜年配曲,請十六娘本人傳唱,再讓公孫大娘隨曲舞劍器,那可真是詩曲唱舞四絕了。」高適微笑道。

  此言一出,眾人悠然神往,若能真做到這般,那可真是人間仙樂了,但這是不可能的,許和子將去江南,公孫大娘渺然無蹤,李龜年倒是在京城,可惜譜了曲誰能去唱,誰能來舞。

  「你們也太貪心了,今日能欣賞到如此佳作已然難得,盈滿則虧,過猶不及,還是不要這麼追求盡善盡美為好。」王維嘆道。

  眾人點頭稱是,圍在詩紙邊指點議論不已,李适之滿臉笑容道:「此詩可為首場魁首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