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邕一愣道:「杜甫?我怎不知?此人頗有才情,連李太白都和他有忘年之交,他怎到長安來了?」

  裴寬道:「還不是為了李林甫奏準的為國選賢的特別科舉考試麼。這個杜甫什麼都好,就是對功名放不下。八成又是為了這次國考而來。」

  李邕愕然道:「再怎樣也不能跟著李林甫跑到這裡來啊,這杜甫,當日我在北海見過他一次,對他印象挺好的,人也有些剛正,怎地這般糊塗了。」

  裴寬道:「那也怪不得他,他敢不聽李林甫的麼?剝奪科舉資格怎麼辦?罷了,今日有杜甫在,怕是要糟糕。」

  第43章 往事

  兩人在一旁嘀嘀咕咕,王源將這些話盡數聽在耳朵里,心中的驚訝難以形容。一是沒想到對方參與詩會的文士之中竟然有杜甫在,二是沒想到後世尊為詩聖的杜甫此刻還是個籍籍無名之輩,或者說只是有些小小的名氣,並非當世詩文大家的身份。

  而一想到自己一會兒將要和杜甫斗詩,王源心裡不知什麼滋味;面對將來的詩聖,雖然壓力很大,但承讓是不可能的,自己和杜甫一樣需要這一次機會。

  顏真卿一二三四說了幾條,無非是規則以及必須事前交代免得引起爭議的一些事情。鐺的一聲,銅鐘又響,那是顏真卿將這些該交代的都交代完了,這一聲銅鐘之聲便是召喚雙方參與詩會的才俊們前往中間的亭台上同台競技了。王源站起身來,整理衣服鞋帽跟著柳熏直梁思歸以及其他的左相府文士們緩緩走下亭階。

  身後李适之的聲音沉沉傳來:「各位,本人的榮辱和面子就看你們了,誰能今日奪魁,既能揚名京城,本相還會給他想像不到的獎賞和前程。」

  參與詩會的眾人陸續到達中間的大亭台中,進入亭中的第一件事便是朝端坐椅上的詩壇泰斗和夫子們鞠躬行禮,一一自報姓名,王維王昌齡高適顏真卿等人也都頷首回禮。

  王源自然特別留意誰是杜甫,當聽到杜甫自報姓名籍貫之時,王源趕忙細看那人的相貌,他看到的是一名身材瘦削、髮髻凌亂、面色憔悴的三十許人的中年人正恭謹的向著座上先生們鞠躬行禮。杜甫穿著簡單的洗的發白的布衣,雖然滿臉風塵落魄之色,但卻神色平靜沉穩。

  輪到宋楠上前行禮。王源恭謹長鞠一禮,口中道:「晚輩王源,長安縣永安坊人氏。」

  面前數人微微坐直了身子,齊刷刷將眼睛盯在王源身上,居於左側的高適皺眉道:「你便是寫出那梅花詩和人面桃花詩的王源?」

  王源恭謹道:「拙作粗鄙,讓前輩們見笑了。」

  王維一雙垂目一直在看著王源,在王源起身退下之前終於緩緩開口道:「那是很好的兩首詩詩,起碼可稱是最近一年的姣姣之作。今日你可要多努力了。」

  王源再施一禮,緩步走過,在一名婢女的引導之下,在第三排長几之後找到自己的位置,輕輕坐下。

  眾人均已落座,顏真卿再次起立,來到王維座前躬身低語數句,王維微微點頭,緩緩站起身來道:「諸位才士,承蒙兩位相國看得起,請老朽做了今日梨花詩會的評判之一,老朽甚是榮幸。這幾年老朽半官半隱於終南山上,甚少在京城居住,故不知長安詩壇新枝勃發才俊湧現,一下子出來這麼多後進俊彥,甚是覺得高興。」

  王維從開元二十三之後便一直處於一種半隱居的狀態,隱居的地點便是長安西南方的終南山中,雖然甚少出現在長安城中,但正因如此,他的名氣反倒更大,寫的山水詩更是越發的爐火純青無人能及了。

  「前日,高適兄和昌齡兄前去終南山老朽寒舍相聚,談及長安城最近湧現的詩壇新星,以及好幾首膾炙人口之作,老朽讀之甚為欣喜。我大唐最重文才,上至聖上下至百姓無不喜愛詩文,耄耋老者到三歲孩童,無不以舞文弄墨為榮。大唐詩歌乃是我大唐別於前朝之精粹所在,吾等均有責任提攜後進發揚光大,豈能坐視其沒落。鑑於此,老朽才同意來此參與詩會,無關輸贏高低,無關作詩者地位立場如何,只願我長安詩壇再出新葩,再有傳世之作誕生,便能讓老朽覺得此來值得了。」

  眾人自發的鼓起掌來,王維這番話站的高度明顯不同,站在一個詩壇前輩的立場上參與這次詩會,為的是提攜後進,發揚大唐國粹,這正是一種詩壇泰斗超脫於詩文本身之上的一種態度,比之單純的來評判詩文好壞高低高明了不知多少。而且他的話中也對兩位相國以詩文場地鬥法爭權的隱隱批評,只是隱匿於終南山日久,王維說話的方式也變得極為隱晦,這是隱居者們的通病。

  「既然評判團眾夫子要老朽先來為在座諸才士出一道詩題,老朽也不推辭。剛才老朽見到了一位故人,老朽少年時和她的一些事情也曾經傳得沸沸揚揚,眾人皆知許十六娘當年確實和老朽有過一段緣分,我知道座上很多人都想知道我和十六娘之間發生了什麼,換做老夫,也會對這樣的話題感興趣,你們說老夫說的是不是?」

  有人鬨笑起來,名人八卦的事情當然吸引眼球,這一點無論古今都是一樣,大唐王朝的人對八卦一樣的感興趣。

  王維也微笑道:「但大庭廣眾之下,我怎可拿這等事出來說,如確實想知道的,大可來終南山老朽的草廬,老朽可以私下裡滿足他的探究之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