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頁
其實什麼都沒有變,顧二依然帶兵打仗,依然抽菸喝酒,非要說哪裡不一樣,大概只有林鹿離開他了吧。
***
林渡之坐在窗邊眺望。
黑塔的尖頂,由一整塊巨大琉璃打磨而成。銀色月光穿透輕薄光滑的屋頂,灑在他身上,使他仿佛煥發著淡淡光輝,而那些柔光富有某種溫度。
波旬看著這幅畫面,輕聲感嘆道:「真暖和啊。」
這裡很多年沒有暖和過了。
夜空湛藍,月似銀盤,七彩琉璃下,白衣佛子靜坐。
魔王開心地抖了抖雙翼,走上前去:「你在看什麼呀。」
林渡之沒有答,甚至沒有看他。
波旬不在意被冷漠對待,順他目光望去:「那株菩提樹,是我栽的,你喜歡嗎?」
雪域氣候惡劣,不適合菩提樹生長,但那樹汲取他的魔力維持生命,生在黑塔旁邊,長得鬱鬱蔥蔥,遮天蔽日。
菩提果吸引鳥類啄食,風雪中不飛喜鵲畫眉,只有巨大的黑色渡鴉,不分晝夜地環繞著巨木撲扇翅膀。
沒有人知道他們在這裡,除了那些渡鴉。
林渡之:「為什麼種菩提?」
「五百萬年前,有一隻金翅鳥落在我的塔頂上。雪域沒有食物,它飛不過去,快要力竭而死。它看著我,忽然口吐人言,請我種一株菩提樹。那時天地混沌,諸靈未開,它不請我種,還能請誰呢?我告訴它,它命不久矣,等不到菩提結果的那天。它說『願自我以後,其他生靈飽食無飢』。小小禽鳥,竟發宏願,我覺得有意思,想種便種了。」
林渡之神色微異:「一直到今天?」
「當然不是。無趣時我便去睡覺,經常一覺醒來,五六十年過去,大樹早被風雪摧折。倒了再種,種了又倒。」
歲月漫長,滄海桑田,死亡與新生交替,早就不是很多年前,金翅鳥請他種的那棵了。
林渡之沉默不語。
波旬道:「隨我來。」
黑塔沒有其他人或魔,他們的腳步聲在狹長走廊內迴響。這段時間異常安靜,足夠林渡之思考很多問題。牆壁兩側燈台燭火憧憧,魔王的影子顯格外高大。
這是一間布置簡陋的書房。
魔王點了燈,照亮書桌前未寫完的卷冊,還有那些層層疊疊的古舊書架。
林渡之問道:「你為什麼有佛經。」
他聲音平靜,仿佛已經知道答案,卻非要問出來不可。
「這不是佛經。你每一世的傳記,都是我寫的。」魔王笑笑,「我不喜歡寫自己,活得太久,一天和一萬年沒有區別。寫你更有意思。你說過什麼話,做過什麼事,我都替你記著。」
波旬打開琉璃窗,風雪灌入,吹得案前紙頁嘩嘩作響。幾隻黑色渡鴉飛進來,四下盤旋,叫聲嘶啞。
林渡之臉色微白。
禽鳥受黑塔魔力浸染,天長地久生出靈性,叼走魔王的札記。於是那些佛經故事散落人間,又被人口口相傳,重新演繹或添改。
多荒謬。黑塔就是浮屠,傳說中雲端之上的傳經之地。
波旬道:「那隻金翅鳥,是你的第一世。」
魔王與天地共生,與星辰為伴。人族觀察星象,用推演術之類的法門去卜算未來,他卻不需要,他對萬物規律、天地意志的體察出於直覺。
林渡之拾起案上被風翻動的卷冊:
「第九世佛子生於蓬萊仙島,乘船渡海,入世見人間諸苦,發宏願尋止苦之道、使眾生證悟。」
他一頁頁翻看,看對方如何寥寥數語記敘他的人生,最後一張墨跡尚新,應是前些天寫的。
「歷盡磨難,路遇魔王波旬,此為涅槃成佛前最後一道劫數……」
而此刻,無所不能的魔王,就站在他眼前,磨墨提筆,寫下故事的結局:
「受困浮屠塔,永世不得成佛。」
林渡之平靜地看著他,無悲無喜。
波旬被他目光激怒,冷笑道:
「你為了終止人間戰禍留在這裡,那些人卻不知道你的慈悲。你解救蒼生,可是誰能來救你呢?」
林渡之拍了拍他的頭,像剛撿到他時一樣。
魔王高高展開、充滿攻擊性的羽翼無意識收攏下去,少年面容露出天真神色:「成佛有什麼好,我也能給你最好的呀。」
自打那日,林渡之吃珍奇的靈草,用最柔軟精細的絲綢,魔王取玉液瓊漿,天材地寶供養他。
林渡之沒有異議,他不覺得自己是囚徒,自然擺不出生無可戀的姿態。
魔王卻一天比一天崩潰,因為大多數時候,對方不言不食。只在書房看書,或在窗邊看風景。
剔透的眼睛不再對他笑,纖長的手指不再摸他頭。更不會有人抱著他講故事了。他想林渡之留下,卻不想林渡之這樣對他。
那天佛子在書房寫字,窗外的渡鴉飛進來,低頭磨蹭他掌心,叼走他桌上紙頁,撲扇著翅膀飛遠了。
波旬嫉妒地瞪一眼那隻死鳥:「你儘管寫信。沒有人會來救你的。」
林渡之置若罔聞。
第116章 好春光不如夢一場
程千仞與顧雪絳上次見面, 在佛光山慈恩寺里。他們身陷重圍, 並肩作戰,那時顧雪絳還是紫衣公子打扮, 護在林渡之身前, 插科打諢, 笑罵群雄。
朝光城再見,顧將軍披堅執銳, 氣勢冷厲, 倒顯得程千仞平靜溫和。
***
林渡之坐在窗邊眺望。
黑塔的尖頂,由一整塊巨大琉璃打磨而成。銀色月光穿透輕薄光滑的屋頂,灑在他身上,使他仿佛煥發著淡淡光輝,而那些柔光富有某種溫度。
波旬看著這幅畫面,輕聲感嘆道:「真暖和啊。」
這裡很多年沒有暖和過了。
夜空湛藍,月似銀盤,七彩琉璃下,白衣佛子靜坐。
魔王開心地抖了抖雙翼,走上前去:「你在看什麼呀。」
林渡之沒有答,甚至沒有看他。
波旬不在意被冷漠對待,順他目光望去:「那株菩提樹,是我栽的,你喜歡嗎?」
雪域氣候惡劣,不適合菩提樹生長,但那樹汲取他的魔力維持生命,生在黑塔旁邊,長得鬱鬱蔥蔥,遮天蔽日。
菩提果吸引鳥類啄食,風雪中不飛喜鵲畫眉,只有巨大的黑色渡鴉,不分晝夜地環繞著巨木撲扇翅膀。
沒有人知道他們在這裡,除了那些渡鴉。
林渡之:「為什麼種菩提?」
「五百萬年前,有一隻金翅鳥落在我的塔頂上。雪域沒有食物,它飛不過去,快要力竭而死。它看著我,忽然口吐人言,請我種一株菩提樹。那時天地混沌,諸靈未開,它不請我種,還能請誰呢?我告訴它,它命不久矣,等不到菩提結果的那天。它說『願自我以後,其他生靈飽食無飢』。小小禽鳥,竟發宏願,我覺得有意思,想種便種了。」
林渡之神色微異:「一直到今天?」
「當然不是。無趣時我便去睡覺,經常一覺醒來,五六十年過去,大樹早被風雪摧折。倒了再種,種了又倒。」
歲月漫長,滄海桑田,死亡與新生交替,早就不是很多年前,金翅鳥請他種的那棵了。
林渡之沉默不語。
波旬道:「隨我來。」
黑塔沒有其他人或魔,他們的腳步聲在狹長走廊內迴響。這段時間異常安靜,足夠林渡之思考很多問題。牆壁兩側燈台燭火憧憧,魔王的影子顯格外高大。
這是一間布置簡陋的書房。
魔王點了燈,照亮書桌前未寫完的卷冊,還有那些層層疊疊的古舊書架。
林渡之問道:「你為什麼有佛經。」
他聲音平靜,仿佛已經知道答案,卻非要問出來不可。
「這不是佛經。你每一世的傳記,都是我寫的。」魔王笑笑,「我不喜歡寫自己,活得太久,一天和一萬年沒有區別。寫你更有意思。你說過什麼話,做過什麼事,我都替你記著。」
波旬打開琉璃窗,風雪灌入,吹得案前紙頁嘩嘩作響。幾隻黑色渡鴉飛進來,四下盤旋,叫聲嘶啞。
林渡之臉色微白。
禽鳥受黑塔魔力浸染,天長地久生出靈性,叼走魔王的札記。於是那些佛經故事散落人間,又被人口口相傳,重新演繹或添改。
多荒謬。黑塔就是浮屠,傳說中雲端之上的傳經之地。
波旬道:「那隻金翅鳥,是你的第一世。」
魔王與天地共生,與星辰為伴。人族觀察星象,用推演術之類的法門去卜算未來,他卻不需要,他對萬物規律、天地意志的體察出於直覺。
林渡之拾起案上被風翻動的卷冊:
「第九世佛子生於蓬萊仙島,乘船渡海,入世見人間諸苦,發宏願尋止苦之道、使眾生證悟。」
他一頁頁翻看,看對方如何寥寥數語記敘他的人生,最後一張墨跡尚新,應是前些天寫的。
「歷盡磨難,路遇魔王波旬,此為涅槃成佛前最後一道劫數……」
而此刻,無所不能的魔王,就站在他眼前,磨墨提筆,寫下故事的結局:
「受困浮屠塔,永世不得成佛。」
林渡之平靜地看著他,無悲無喜。
波旬被他目光激怒,冷笑道:
「你為了終止人間戰禍留在這裡,那些人卻不知道你的慈悲。你解救蒼生,可是誰能來救你呢?」
林渡之拍了拍他的頭,像剛撿到他時一樣。
魔王高高展開、充滿攻擊性的羽翼無意識收攏下去,少年面容露出天真神色:「成佛有什麼好,我也能給你最好的呀。」
自打那日,林渡之吃珍奇的靈草,用最柔軟精細的絲綢,魔王取玉液瓊漿,天材地寶供養他。
林渡之沒有異議,他不覺得自己是囚徒,自然擺不出生無可戀的姿態。
魔王卻一天比一天崩潰,因為大多數時候,對方不言不食。只在書房看書,或在窗邊看風景。
剔透的眼睛不再對他笑,纖長的手指不再摸他頭。更不會有人抱著他講故事了。他想林渡之留下,卻不想林渡之這樣對他。
那天佛子在書房寫字,窗外的渡鴉飛進來,低頭磨蹭他掌心,叼走他桌上紙頁,撲扇著翅膀飛遠了。
波旬嫉妒地瞪一眼那隻死鳥:「你儘管寫信。沒有人會來救你的。」
林渡之置若罔聞。
第116章 好春光不如夢一場
程千仞與顧雪絳上次見面, 在佛光山慈恩寺里。他們身陷重圍, 並肩作戰,那時顧雪絳還是紫衣公子打扮, 護在林渡之身前, 插科打諢, 笑罵群雄。
朝光城再見,顧將軍披堅執銳, 氣勢冷厲, 倒顯得程千仞平靜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