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頁
「花間雪絳。」程千仞緩緩道:「還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嗎。」
***
陽春三月天。顧雪絳北上皇都述職。
隨他一同進城的,還有顧旗鐵騎精銳。騎手與馬匹身披鎧甲,泛著一片冷冽的銀光,黑色戰旗在春風中飄揚,像連綿起伏的海潮。
朝廷組織民眾夾道歡迎有功將領,長街人山人海,卻十分寂靜。沒有歡呼聲,只有節奏整齊的馬蹄、盔甲碰撞聲。
人們仰視他,或者不敢看他。
顧將軍騎著有異獸血統的高大戰馬,像一尊威嚴又冰冷的神像。血紅的朝陽在他背後升起,使他如沐金光。
昔乘匹馬去,今驅萬乘來。衣錦還鄉,睥睨萬千廣廈,威風極了。
顧雪絳努力回想離開皇都的那個黃昏,天氣是否也像今天一樣好,卻發現曾經深刻在心裡,以為永遠不會遺忘的記憶,不知何時已經模糊不清。
那些愛過他、恨過他的人,無邊的歡樂和仇怨,仿佛成了別人的故事。
而他的人生是從南淵學院開始的。醫館閣樓,程千仞送徐冉療傷,他坐在門口抽菸,窗外百花盛開春意爛漫,陽光透過雲層,清澈而明亮,像小鹿的眼睛。就像今天。
西南戰場與東川戰場停戰,使風雨飄搖的王朝得以喘息,顧雪絳倒是想一鼓作氣打下去,提兩位反王人頭交差,奈何軍部舊派聯合,搬出各種理由,出奇團結地上奏。這種關頭逼他回皇都,無非是要卸磨殺驢,搶他軍功。
他對此不甚在意,顧旗鐵騎日漸勢大,遭人忌憚已久,皇都的春天暖風醉人,他也很多年沒回去了。
即使回去不能改天換日,看看湖邊桃花,燒燒花間祖宅也很好。今非昔比,誰能不讓他燒呢。
他沒有去淮金湖,帶兵入駐皇都禁衛軍營地,一切奉詔行事。
當日便有宗族長輩拜訪,說他父親已經自盡,希望他回家上一炷香。不用他動手,總有許多人迫不及待向他示好,希望換取他的友誼或承諾。這就是皇都的規則。天道好輪迴,參與當年冤案的主謀或從犯,多年後一個也未得善終。
顧雪絳喃喃道:「我這樣記仇的人,以為今天會很痛快,原來沒什麼感覺。」
自首輔攝政,三司權力被削弱,新貴崛起,不可一世的四大世家逐漸退出權力中心。四國公府曾經的煊赫門庭已然草木凋敝。
副將:「將軍,您說什麼?」
顧雪絳點菸,悠悠吐出一口:「淮金湖畔桃千樹,前度顧郎今又來。」
副將聽不懂:「好詩!好詩!」
說是歸京述職,卻沒有人召他進宮,不論是皇宮還是朝辭宮。就在顧雪絳以為,自己被暫卸兵權,顧旗鐵騎被暫時閒置的時候,一封調任令到了。
彼時春花初謝,綠蔭繁茂,他正帶著手下兵將打牌喝酒,當即摔了酒罈子:「來得好!」
顧將軍披甲冑,跨戰馬,光明正大地打出戰旗,騎兵如鋼鐵洪流,一路向東,煙塵浩蕩。
他高調的作風,使這次軍部人事調動更加醒目。世人將此看作太子第一次參政的結果:調花間雪絳去朝光城,由顧旗鐵騎接替鎮東軍主力,逼安國公主離開鎮東軍,讓出最高指揮權。
事實上,最後一點是安國自己的決定:「刀既出鞘,當用則用。」
程千仞態度堅決,一定要在朝光城與顧雪絳完成交接,才肯啟程前往皇都。所幸顧雪絳來得很快,比所有人預想中更快。
春末夏初,天朗氣清。
程千仞與劍閣弟子、南淵學生、宗門修行者站在城頭等待。視線盡頭的地平線出現一面黑色戰旗,眨眼戰旗如雲,鐵騎如風逼近城門,一線沙塵升騰,緊隨其後。
清淡的日光下,顧雪絳一騎當先,披風高高飄揚。
眾人親眼看見這尊殺神,卻被他風姿所懾,心中不約而同升起隱約的念頭,這顆新生將星,必將在東川戰場大放光芒,闖下青史留名的功業,走向輝煌頂峰。
安國對身邊的溫樂道:「他曾是禁衛軍副統領,翻案時,他的舊部都希望他能回去。這些年又在神武軍中有了顧旗鐵騎,如果這一次,還能在鎮東軍站穩根腳……那麼論資歷、論功勳,軍部中年輕一輩將領,再無人能與他爭鋒。」
各州駐軍戰力不足,禁衛軍、神武軍、鎮東軍,是王朝最強的三支軍隊。
「現在你該知道我為什麼調徐冉去禁衛軍了。三軍軍務不同,軍紀作風各異,她應該趁現在多學點東西。現在有花間雪絳頂在明處,她的風頭不至於太惹眼。我也一樣會老會死,到時候這支軍隊能交給誰?我視她為鎮東軍的繼承者。」
溫樂怔怔聽著皇姐的話,不知該作何反應。
顧雪絳在城門外整兵,騎兵動作整齊劃一,戰號震天。
隨程千仞一聲令下,城門緩緩打開,顧雪絳擁兵入城。
今天是個大日子,徐冉卻坐在較為偏僻的角樓。
看到朋友這樣無限風光,任誰都會與有榮焉,心生萬丈豪情,但她沒有笑。
她想起還在學院時,刀術課先生說的話:水滿則溢,月盈則缺。圓滿就是走到頭了。
直到此刻,她才徹底明白。
就像如今的顧雪絳,正打起全部精神,展現冷酷名將、決裁者的風姿,手下兵將狂熱地崇拜、信任他,徐冉卻覺得他隨時可能倒下。
***
陽春三月天。顧雪絳北上皇都述職。
隨他一同進城的,還有顧旗鐵騎精銳。騎手與馬匹身披鎧甲,泛著一片冷冽的銀光,黑色戰旗在春風中飄揚,像連綿起伏的海潮。
朝廷組織民眾夾道歡迎有功將領,長街人山人海,卻十分寂靜。沒有歡呼聲,只有節奏整齊的馬蹄、盔甲碰撞聲。
人們仰視他,或者不敢看他。
顧將軍騎著有異獸血統的高大戰馬,像一尊威嚴又冰冷的神像。血紅的朝陽在他背後升起,使他如沐金光。
昔乘匹馬去,今驅萬乘來。衣錦還鄉,睥睨萬千廣廈,威風極了。
顧雪絳努力回想離開皇都的那個黃昏,天氣是否也像今天一樣好,卻發現曾經深刻在心裡,以為永遠不會遺忘的記憶,不知何時已經模糊不清。
那些愛過他、恨過他的人,無邊的歡樂和仇怨,仿佛成了別人的故事。
而他的人生是從南淵學院開始的。醫館閣樓,程千仞送徐冉療傷,他坐在門口抽菸,窗外百花盛開春意爛漫,陽光透過雲層,清澈而明亮,像小鹿的眼睛。就像今天。
西南戰場與東川戰場停戰,使風雨飄搖的王朝得以喘息,顧雪絳倒是想一鼓作氣打下去,提兩位反王人頭交差,奈何軍部舊派聯合,搬出各種理由,出奇團結地上奏。這種關頭逼他回皇都,無非是要卸磨殺驢,搶他軍功。
他對此不甚在意,顧旗鐵騎日漸勢大,遭人忌憚已久,皇都的春天暖風醉人,他也很多年沒回去了。
即使回去不能改天換日,看看湖邊桃花,燒燒花間祖宅也很好。今非昔比,誰能不讓他燒呢。
他沒有去淮金湖,帶兵入駐皇都禁衛軍營地,一切奉詔行事。
當日便有宗族長輩拜訪,說他父親已經自盡,希望他回家上一炷香。不用他動手,總有許多人迫不及待向他示好,希望換取他的友誼或承諾。這就是皇都的規則。天道好輪迴,參與當年冤案的主謀或從犯,多年後一個也未得善終。
顧雪絳喃喃道:「我這樣記仇的人,以為今天會很痛快,原來沒什麼感覺。」
自首輔攝政,三司權力被削弱,新貴崛起,不可一世的四大世家逐漸退出權力中心。四國公府曾經的煊赫門庭已然草木凋敝。
副將:「將軍,您說什麼?」
顧雪絳點菸,悠悠吐出一口:「淮金湖畔桃千樹,前度顧郎今又來。」
副將聽不懂:「好詩!好詩!」
說是歸京述職,卻沒有人召他進宮,不論是皇宮還是朝辭宮。就在顧雪絳以為,自己被暫卸兵權,顧旗鐵騎被暫時閒置的時候,一封調任令到了。
彼時春花初謝,綠蔭繁茂,他正帶著手下兵將打牌喝酒,當即摔了酒罈子:「來得好!」
顧將軍披甲冑,跨戰馬,光明正大地打出戰旗,騎兵如鋼鐵洪流,一路向東,煙塵浩蕩。
他高調的作風,使這次軍部人事調動更加醒目。世人將此看作太子第一次參政的結果:調花間雪絳去朝光城,由顧旗鐵騎接替鎮東軍主力,逼安國公主離開鎮東軍,讓出最高指揮權。
事實上,最後一點是安國自己的決定:「刀既出鞘,當用則用。」
程千仞態度堅決,一定要在朝光城與顧雪絳完成交接,才肯啟程前往皇都。所幸顧雪絳來得很快,比所有人預想中更快。
春末夏初,天朗氣清。
程千仞與劍閣弟子、南淵學生、宗門修行者站在城頭等待。視線盡頭的地平線出現一面黑色戰旗,眨眼戰旗如雲,鐵騎如風逼近城門,一線沙塵升騰,緊隨其後。
清淡的日光下,顧雪絳一騎當先,披風高高飄揚。
眾人親眼看見這尊殺神,卻被他風姿所懾,心中不約而同升起隱約的念頭,這顆新生將星,必將在東川戰場大放光芒,闖下青史留名的功業,走向輝煌頂峰。
安國對身邊的溫樂道:「他曾是禁衛軍副統領,翻案時,他的舊部都希望他能回去。這些年又在神武軍中有了顧旗鐵騎,如果這一次,還能在鎮東軍站穩根腳……那麼論資歷、論功勳,軍部中年輕一輩將領,再無人能與他爭鋒。」
各州駐軍戰力不足,禁衛軍、神武軍、鎮東軍,是王朝最強的三支軍隊。
「現在你該知道我為什麼調徐冉去禁衛軍了。三軍軍務不同,軍紀作風各異,她應該趁現在多學點東西。現在有花間雪絳頂在明處,她的風頭不至於太惹眼。我也一樣會老會死,到時候這支軍隊能交給誰?我視她為鎮東軍的繼承者。」
溫樂怔怔聽著皇姐的話,不知該作何反應。
顧雪絳在城門外整兵,騎兵動作整齊劃一,戰號震天。
隨程千仞一聲令下,城門緩緩打開,顧雪絳擁兵入城。
今天是個大日子,徐冉卻坐在較為偏僻的角樓。
看到朋友這樣無限風光,任誰都會與有榮焉,心生萬丈豪情,但她沒有笑。
她想起還在學院時,刀術課先生說的話:水滿則溢,月盈則缺。圓滿就是走到頭了。
直到此刻,她才徹底明白。
就像如今的顧雪絳,正打起全部精神,展現冷酷名將、決裁者的風姿,手下兵將狂熱地崇拜、信任他,徐冉卻覺得他隨時可能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