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怪就怪他吧。他不智,面對李連城的那句三哥,自己欣喜若狂神魂顛倒;他不義,纏綿數日,而遺棄李凌雲於陣中生死不知。
李登宵可以不智,卻不能不義。他願意拋棄到手的一切,用調兵遣將的虎符換李凌雲的平安離去。
「你可知,你再往前,便是死路?」李連城不知何時跟在後面,離李登宵只有一步之遙,隱在黑暗裡,卻不再前進。
「我知道,演武場上殺氣如此之大。我怎麽不知道。」李登宵並沒有回頭,平靜回答道。
李連城聽了,輕輕拍拍手。
演武場上城樓中,埋伏的弓箭手同時現身,密密麻麻,圍成一圈,三千弓弩居高臨下,直指向李登宵——箭發之時,便是神仙,也無法脫身。
李連城說:「我已經下了命令,你再走三步,便是萬箭齊發,連我也撤回不了這命令,那時,你必死無疑。」李登宵說:「我知道。」
李連城嘆著氣,張開雙手,說:「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何苦呢?回來吧,李登宵,我發誓這一世、下一世、生生世世,都會好好待你,我們——會比誰都要快樂。」李登宵說:「我知道。」
他這樣說著,卻赤著腳,又往前走了一步,石板很涼,涼得刺骨。
李登宵說:「我知道我這樣是白白送命,既救不了二哥,也陪不了你。可是——我只能這樣做,我可以允許自己拿著虎符,喪身箭雨之下,卻無法允許自己放下二哥,和你一生廝守。」李登宵說:「李連城,我確實……愛你。」
他說著,走完最後一步。
李登宵站在那片被陽光照she著的光暈之下,張開雙手,迎風而立。風很大,把他身上那件寬大的外袍高高吹起,長長的髮絲在身後張狂地飛舞,李登宵讓陽光肆意地she在臉上。
頭頂,黑壓壓的一片箭雨,鋪天蓋地地落了下來。
京城。
城樓之下。
李凌雲拔劍而立,立於數萬士卒之間,三天的圍困,箭盡糧絕,疲乏欲死,但因主將不倒,軍隊也只得咬緊牙關,負隅頑抗。
十萬軍隊將那殘兵敗卒圍得鐵桶一般。李凌雲心下瞭然,三日之前,若非他當機立斷,以一招迴風劍在劍陣之中連攻七人,隨即騰身而起,在包圍圈形成之際,殺回軍中,率領一隊隊士兵輪流守在外圈,拼死頑抗,又哪裡熬得到三日之久?
即便如此——到如今,也已是極限了。
他畢竟不是神,少了左膀右臂,無法挽狂瀾於立倒,扶大廈於將傾,畢竟,獨力擎天力弗支……隨身攜帶的軍糧,還有最後一瓶酒,叫做醉紅塵,嘴很渴,乾裂得破皮出血,用乾燥的舌尖輕舔都會疼痛。
喝了酒,內力也許會順暢一些吧,說不定還有機會獨立殺出重圍,青山仍在,便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可惜,他不能喝,也不願意喝。
不能喝,是為了那些士卒,自己身懷武藝尚且如此,那些空有蠻力的人難熬之處更不必說,青州演武場上他曾發下宏願,共同殺敵,同生共死;不願喝,是為了那個說會回來的弟弟,自己只有這樣一罈絕世珍品,也許喝了這酒,登宵就再不會回來了。
他現在還好嗎?李連城欺負他了?還是重修舊好了?
如果是後者,那樣也好,雖然自己的領兵南下的大逆不道之舉,會變得荒誕可笑一如笑談,可是,只要他能幸福……啊,只要他能幸福。
做哥哥的,當然是希望弟弟好了。
哥哥嗎?兄弟嗎?可笑他庸碌無能,空負才情幾許,空懷凌雲之志,也不過是一個膽小的懦夫——登宵,只要你好。
一念還未轉完,聽到原本僵持不下的戰況,突然變得激烈起來,正北方向兵戈之聲大響。
他握緊手中湛瀘劍,只見原本的防線被敵軍硬生生衝出一道口子,殺了進來。
李凌雲眼中精光大盛,眼看著自己將士頃刻之間血染黃沙,伏屍斷臂,心上勃然大怒,口中一陣清嘯,拔劍上前。
湛瀘劍劍芒大熾,長劍所向,雖無血光,可硬生生將數百敵軍逼退一步,劍氣緩緩凝成龍型一般,騰越空中,無人能再搶進前去一步。
「住手!」
遠方一匹快騎趕來,一聲暴喝讓所有人手中都為之一頓。
「虎符在此!禁衛立刻放下兵器,後退百步!」那人眨眼之間便奔得近了,手中一物,陽光之下看得真切,不是虎符又是何物!
那十萬士卒見虎符親至,雖是心中疑慮,卻依然依言而行,轉眼之間便讓出一條大路,那騎馬的人勒住疾馳的快馬,放慢步子,任胯下坐騎慢慢走近,把身上風衣的帽兜除下,卻是左丞相趙不群。
李凌雲見了來人,大失所望,冷然喝道:「登宵現在何處?」趙不群翻身下馬,居然在李凌雲身前五步之處,單膝跪下,「請二王爺速隨微臣入宮,帝王之位已虛位以待。」李凌雲愕然喝道:「你可知你在說些什麽,登宵人呢?!」趙不群頭低著,看不清臉上表情,可話語卻清晰傳來:「王室血脈只存青州候一支,皇上和三王爺……已經,雙雙死於箭雨之下……」宣州演武場。
登宵站在那片溫暖的陽光之下,光線流淌在仰起的面頰上,風很大,青石板地上,是凍傷了腳的如水冰涼,迎面吹來的風,獵獵而生,把衣袍都吹了起來,登宵將雙手張開,不知道是想迎著風,還是想擁抱那場轟轟烈烈的箭雨。
戎馬生涯,百步穿楊,一生功名,成於箭,死於箭——死得其所,又豈敢怨尤……箭下落的速度,不知道為什麽,似乎有些慢了,緩慢地接近,慢得足夠自己聽到身後那聲悠長的嘆息。
隨即,幾聲急促的腳步聲響過,一雙溫柔的手,從後面緊緊地抱住自己。
那懷抱,很溫暖、很熟悉,屬於那個人的氣息,再次從容地將自己包圍起來。
心在極短的時間內,發出一聲悲慟的抽搐,幾乎在那雙手環上自己腰的一瞬,所有的故作堅強像是摧枯拉朽一般,被那霎時間的溫暖焚毀,一滴眼淚不聽使喚地落下,滴在那雙抱著自己的手上。
那個人把下巴擱在自己的脖頸間,溫暖的吐息就那樣清晰的打在自己臉上,他從背後抱著自己,和自己一同暴露在箭雨之下。
頭上黑壓壓的箭雨還在緩緩地降落,撕裂風聲,就算明知那是不可逆轉的終結,箭矢呼嘯的聲音也仍然在此刻連同恐懼一起淡去了。
箭矢下落得很慢,慢到足夠他悠哉地說完一句話。他對著自己的耳朵,緊緊地抱著自己,一字一字悠閒地說著,帶著莫名其妙的驕傲和滿足。
他說:「登宵,哭什麽……」
他的氣息是一杯毒藥,飲下時痛得甘之如飴;他的懷抱是一罈烈酒,喝下後醉得萬劫不復。
他問——哭什麽?登宵想,我哭什麽,難道你不知道……有的愛如同螢火,花開無聲,點綴微光;有的愛如同野火,轟轟烈烈,燃燒荒原;有些愛能夠白頭偕老,舉案齊眉;有些愛卻能夠不離不棄……生死相隨……箭矢從四面八方落下,穿胸而過,將二人緊緊相連,釘在一起。
此刻之後,天上地下。
再無一人能分得開他們……
「請二王爺即刻入宮,籌備登基大典……二王爺文治武功,我等先前各為其主時,亦是萬分佩服。何況適才皇上駕崩之時,王爺的湛瀘劍已顯露龍氣,確乃真命天子。」李凌雲聽了趙不群數番言語,仰天大笑,狀如瘋癲,悲慟之情溢於言表。
他慘笑道:「你們倒也變卦變得快,李連城死了,你另尋其主倒也是快人一等的嘛!」趙不群微微抬起頭,只見他面容也是慘白一片,顯然並不好過。
「我等雖為皇上之死萬分悲慟,唯願一死以報知遇之恩,可皇上曾下過詔書,若他去後,皇位便傳於二王爺,令我們四人好好輔佐。皇上說過,這皇位本來就是二王爺的,因此——因此在下要奉勸王爺一句,死者已去,哀莫能回,請王爺莫忘了祖上江山基業,得之不易!」李凌雲慢慢收了臉上瘋笑,慢慢溢出的是透到骨子裡的悲傷:「好個死者難回!好個祖上基業!你們倒好,痛痛快快地走了,只留下我一人——登宵,你不是說要回來喝了這罈酒的嗎,你怎麽拋下我走了,難道你忘了?」李凌雲微閉了眼睛,隱約還聽到那個高亢的聲音在耳邊喊著——哥!你放心……那罈酒歸我了,它跑不掉的!隱隱約約,縈繞耳間。
李凌雲微微握緊雙拳,大步往回走去,從行囊中找出一個白色細瓷的酒罈,抱在懷中,走到眾人之前,面朝著宣州方向,大力的撕下了罈口封皮。
瞬間,便是一陣濃郁到了極至的酒香蔓延而出。那酒香像是最輝煌的歲月、最燦爛的拔劍、最瘋狂的奔跑、最酣暢的宿醉、最纏綿的擁抱……一如最熱烈的愛情——生死依偎,生死相隨。
李登宵可以不智,卻不能不義。他願意拋棄到手的一切,用調兵遣將的虎符換李凌雲的平安離去。
「你可知,你再往前,便是死路?」李連城不知何時跟在後面,離李登宵只有一步之遙,隱在黑暗裡,卻不再前進。
「我知道,演武場上殺氣如此之大。我怎麽不知道。」李登宵並沒有回頭,平靜回答道。
李連城聽了,輕輕拍拍手。
演武場上城樓中,埋伏的弓箭手同時現身,密密麻麻,圍成一圈,三千弓弩居高臨下,直指向李登宵——箭發之時,便是神仙,也無法脫身。
李連城說:「我已經下了命令,你再走三步,便是萬箭齊發,連我也撤回不了這命令,那時,你必死無疑。」李登宵說:「我知道。」
李連城嘆著氣,張開雙手,說:「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何苦呢?回來吧,李登宵,我發誓這一世、下一世、生生世世,都會好好待你,我們——會比誰都要快樂。」李登宵說:「我知道。」
他這樣說著,卻赤著腳,又往前走了一步,石板很涼,涼得刺骨。
李登宵說:「我知道我這樣是白白送命,既救不了二哥,也陪不了你。可是——我只能這樣做,我可以允許自己拿著虎符,喪身箭雨之下,卻無法允許自己放下二哥,和你一生廝守。」李登宵說:「李連城,我確實……愛你。」
他說著,走完最後一步。
李登宵站在那片被陽光照she著的光暈之下,張開雙手,迎風而立。風很大,把他身上那件寬大的外袍高高吹起,長長的髮絲在身後張狂地飛舞,李登宵讓陽光肆意地she在臉上。
頭頂,黑壓壓的一片箭雨,鋪天蓋地地落了下來。
京城。
城樓之下。
李凌雲拔劍而立,立於數萬士卒之間,三天的圍困,箭盡糧絕,疲乏欲死,但因主將不倒,軍隊也只得咬緊牙關,負隅頑抗。
十萬軍隊將那殘兵敗卒圍得鐵桶一般。李凌雲心下瞭然,三日之前,若非他當機立斷,以一招迴風劍在劍陣之中連攻七人,隨即騰身而起,在包圍圈形成之際,殺回軍中,率領一隊隊士兵輪流守在外圈,拼死頑抗,又哪裡熬得到三日之久?
即便如此——到如今,也已是極限了。
他畢竟不是神,少了左膀右臂,無法挽狂瀾於立倒,扶大廈於將傾,畢竟,獨力擎天力弗支……隨身攜帶的軍糧,還有最後一瓶酒,叫做醉紅塵,嘴很渴,乾裂得破皮出血,用乾燥的舌尖輕舔都會疼痛。
喝了酒,內力也許會順暢一些吧,說不定還有機會獨立殺出重圍,青山仍在,便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可惜,他不能喝,也不願意喝。
不能喝,是為了那些士卒,自己身懷武藝尚且如此,那些空有蠻力的人難熬之處更不必說,青州演武場上他曾發下宏願,共同殺敵,同生共死;不願喝,是為了那個說會回來的弟弟,自己只有這樣一罈絕世珍品,也許喝了這酒,登宵就再不會回來了。
他現在還好嗎?李連城欺負他了?還是重修舊好了?
如果是後者,那樣也好,雖然自己的領兵南下的大逆不道之舉,會變得荒誕可笑一如笑談,可是,只要他能幸福……啊,只要他能幸福。
做哥哥的,當然是希望弟弟好了。
哥哥嗎?兄弟嗎?可笑他庸碌無能,空負才情幾許,空懷凌雲之志,也不過是一個膽小的懦夫——登宵,只要你好。
一念還未轉完,聽到原本僵持不下的戰況,突然變得激烈起來,正北方向兵戈之聲大響。
他握緊手中湛瀘劍,只見原本的防線被敵軍硬生生衝出一道口子,殺了進來。
李凌雲眼中精光大盛,眼看著自己將士頃刻之間血染黃沙,伏屍斷臂,心上勃然大怒,口中一陣清嘯,拔劍上前。
湛瀘劍劍芒大熾,長劍所向,雖無血光,可硬生生將數百敵軍逼退一步,劍氣緩緩凝成龍型一般,騰越空中,無人能再搶進前去一步。
「住手!」
遠方一匹快騎趕來,一聲暴喝讓所有人手中都為之一頓。
「虎符在此!禁衛立刻放下兵器,後退百步!」那人眨眼之間便奔得近了,手中一物,陽光之下看得真切,不是虎符又是何物!
那十萬士卒見虎符親至,雖是心中疑慮,卻依然依言而行,轉眼之間便讓出一條大路,那騎馬的人勒住疾馳的快馬,放慢步子,任胯下坐騎慢慢走近,把身上風衣的帽兜除下,卻是左丞相趙不群。
李凌雲見了來人,大失所望,冷然喝道:「登宵現在何處?」趙不群翻身下馬,居然在李凌雲身前五步之處,單膝跪下,「請二王爺速隨微臣入宮,帝王之位已虛位以待。」李凌雲愕然喝道:「你可知你在說些什麽,登宵人呢?!」趙不群頭低著,看不清臉上表情,可話語卻清晰傳來:「王室血脈只存青州候一支,皇上和三王爺……已經,雙雙死於箭雨之下……」宣州演武場。
登宵站在那片溫暖的陽光之下,光線流淌在仰起的面頰上,風很大,青石板地上,是凍傷了腳的如水冰涼,迎面吹來的風,獵獵而生,把衣袍都吹了起來,登宵將雙手張開,不知道是想迎著風,還是想擁抱那場轟轟烈烈的箭雨。
戎馬生涯,百步穿楊,一生功名,成於箭,死於箭——死得其所,又豈敢怨尤……箭下落的速度,不知道為什麽,似乎有些慢了,緩慢地接近,慢得足夠自己聽到身後那聲悠長的嘆息。
隨即,幾聲急促的腳步聲響過,一雙溫柔的手,從後面緊緊地抱住自己。
那懷抱,很溫暖、很熟悉,屬於那個人的氣息,再次從容地將自己包圍起來。
心在極短的時間內,發出一聲悲慟的抽搐,幾乎在那雙手環上自己腰的一瞬,所有的故作堅強像是摧枯拉朽一般,被那霎時間的溫暖焚毀,一滴眼淚不聽使喚地落下,滴在那雙抱著自己的手上。
那個人把下巴擱在自己的脖頸間,溫暖的吐息就那樣清晰的打在自己臉上,他從背後抱著自己,和自己一同暴露在箭雨之下。
頭上黑壓壓的箭雨還在緩緩地降落,撕裂風聲,就算明知那是不可逆轉的終結,箭矢呼嘯的聲音也仍然在此刻連同恐懼一起淡去了。
箭矢下落得很慢,慢到足夠他悠哉地說完一句話。他對著自己的耳朵,緊緊地抱著自己,一字一字悠閒地說著,帶著莫名其妙的驕傲和滿足。
他說:「登宵,哭什麽……」
他的氣息是一杯毒藥,飲下時痛得甘之如飴;他的懷抱是一罈烈酒,喝下後醉得萬劫不復。
他問——哭什麽?登宵想,我哭什麽,難道你不知道……有的愛如同螢火,花開無聲,點綴微光;有的愛如同野火,轟轟烈烈,燃燒荒原;有些愛能夠白頭偕老,舉案齊眉;有些愛卻能夠不離不棄……生死相隨……箭矢從四面八方落下,穿胸而過,將二人緊緊相連,釘在一起。
此刻之後,天上地下。
再無一人能分得開他們……
「請二王爺即刻入宮,籌備登基大典……二王爺文治武功,我等先前各為其主時,亦是萬分佩服。何況適才皇上駕崩之時,王爺的湛瀘劍已顯露龍氣,確乃真命天子。」李凌雲聽了趙不群數番言語,仰天大笑,狀如瘋癲,悲慟之情溢於言表。
他慘笑道:「你們倒也變卦變得快,李連城死了,你另尋其主倒也是快人一等的嘛!」趙不群微微抬起頭,只見他面容也是慘白一片,顯然並不好過。
「我等雖為皇上之死萬分悲慟,唯願一死以報知遇之恩,可皇上曾下過詔書,若他去後,皇位便傳於二王爺,令我們四人好好輔佐。皇上說過,這皇位本來就是二王爺的,因此——因此在下要奉勸王爺一句,死者已去,哀莫能回,請王爺莫忘了祖上江山基業,得之不易!」李凌雲慢慢收了臉上瘋笑,慢慢溢出的是透到骨子裡的悲傷:「好個死者難回!好個祖上基業!你們倒好,痛痛快快地走了,只留下我一人——登宵,你不是說要回來喝了這罈酒的嗎,你怎麽拋下我走了,難道你忘了?」李凌雲微閉了眼睛,隱約還聽到那個高亢的聲音在耳邊喊著——哥!你放心……那罈酒歸我了,它跑不掉的!隱隱約約,縈繞耳間。
李凌雲微微握緊雙拳,大步往回走去,從行囊中找出一個白色細瓷的酒罈,抱在懷中,走到眾人之前,面朝著宣州方向,大力的撕下了罈口封皮。
瞬間,便是一陣濃郁到了極至的酒香蔓延而出。那酒香像是最輝煌的歲月、最燦爛的拔劍、最瘋狂的奔跑、最酣暢的宿醉、最纏綿的擁抱……一如最熱烈的愛情——生死依偎,生死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