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李凌雲看他笑得開心,也有些好笑地回道:「我本就是在為你報仇啊。」他說著,有些無可奈何地按著李登宵的肩膀。
「我原來還想不通,以為只要把你救出來,後來發現,只要我們勢力一日比李連城小,你就一日不安全。登宵,你是知道我的,若不是形勢逼人,我其實並不樂意這江山權勢,只想作個逍遙王孫……」李登宵聽了,輕輕地喊了一聲:「二哥……我真對不住你。」李凌雲搖搖頭,「傻弟弟,我只認你這麽一個弟弟。你在別人面前都要強,就在我面前還有個弟弟的樣子,我若是不管你——」即便他知道這個弟弟與他並非血親,而是正宮私通外戚所生,仍執意瞞下一切。
李登宵反手握著李凌雲的手,覺得心頭暖和,這些日子受到的種種委屈現在全部湧出,只想對著這個哥哥好好傾訴一番,最終仍是咬咬牙忍下了,心中暗下決心,「二哥,我和你一起帶兵。」李凌雲聽了,眉頭微皺,「他們現在都以為你死了。你現在光明正大地站在我旁邊,只是因為青州沒幾個見過你的,加上這台子建得高,別人看不真切,若是帶兵殺敵,如何能……」李登宵低下頭,從袖子裡面摸出一個花紋古樸的銀面具戴上:「我特意找人打的。」李凌雲沉默良久,才大力地撫摸了一下李登宵的頭,「除非你答應我,作戰的時候就跟在我身邊一起衝殺,好有個照應,你不能走遠了。」李登宵點著頭,「行。可除了最後一戰!我要一直打到城樓之下,第一個衝進宮門,這是我跟他兩個人的恩怨,我要親自殺了他。」李凌雲沒有再多說什麽,把戴著面具的李登宵拉在他身邊,緊緊靠著,朝著十萬大軍大喊道:「從今日開始,我若不在,你們便聽他號令、護他周全,違令者,軍法處置!」大軍應諾,無有不從,呼聲震天。
李凌雲雙手一揮,喊聲立止。
「就地整裝,一個時辰後出發!」
李凌雲說著,轉身拉過李登宵的手,急匆匆地拉著他下了觀武台。
李登宵一手按著自己臉上的面具,一邊奇怪地問:「哥,去幹嘛,跑什麽呢?」李凌雲聽到這句,索性一個提氣縱身,拉著李登宵在半空中一個騰越,在玉階木柱上輕點,施展身法,走壁飛檐,跑得更快了。
李凌雲一邊將被風吹亂的鬢髮挽在耳後,一邊笑著說:「登宵,等著,我給你個好禮物。」李登宵有些好笑地聽著,卻因而起步晚了一步,無法跟上李凌雲的身法,只能任他半拉半扯著走。
眨眼工夫,兩人就奔到青州王府。李凌雲輕巧地帶著李登宵翻過矮牆,一路拉到了李凌雲住的主廂房。
李登宵有些好笑地說:「哥,沒想到王府是這麽容易出入的地方,萬一你晚上招來了賊,是不是也能像這樣如入無人之地?」李凌雲笑罵道:「普天之下,還有誰能有我們登宵這樣俊俏的功夫呢?我的王府哪次不是由你翻來翻去,我就翻了這一次,你倒來說我了。」李登宵想起兩人少年時無憂無慮的歲月,也是笑得一臉暢懷,只見李凌雲推開門,在房中翻騰一會兒,拿出一物走了出來,交到李登宵手上。
李登宵解開那包裹著的紫色麻紡布,露出裡面的一把長劍。
那劍並沒有護手,顯然是古劍的樣子——不久以前,李登宵也曾有一把沒有護手的古劍。
李登宵愣了一會兒,才勉強擠出一抹笑,「二哥,這是什麽劍?」李凌雲嘆著氣,用手撫在李登宵的手上,用李登宵的手握著,拔開劍鞘,森寒劍氣撲面而來,「我知道你以前有一把七星龍淵,這把劍不比他的劍差呢。」李登宵有些惘然地看著劍鋒上的兩個古篆:「泰阿劍?我聽說,當年晉國圍困楚國整整三年,為的就是這把泰阿劍……」手中的劍,發出清越的劍鳴。
以前那個人把七星龍淵劍交到自己手上的時候,似乎說過:「李登宵,只有這把劍,才配得上你。」一個人,一生一世,可以有很多衣服,可以有很多兄弟,也可以娶很多妻妾,遊走花叢,可身上卻只能佩一把劍。
只有一把。
李登宵搖搖頭,終於還是嘆了口氣,將劍還入劍鞘之中,雙手交還,「算了,我還是不要了。」————————
李凌雲也不生氣,只是將劍仔細地別在李登宵的腰上,勸著:「用不用到時再說,只是帶著。你帶著,我才放心讓你去跟別人拼命。」李登宵又想了一會兒,一眼看到李凌雲腰側上別的那把通體烏黑的劍,臉上又慢慢浮起孩子般的笑,「二哥,我要你那一把。」李凌雲好笑地看著自己腰上的劍,取了下來,「傻弟弟,我這把劍殺不死人。」李登宵聞言一愣,扶著那把劍通體漆黑的劍鞘,問道:「什麽——殺不死人?」李凌雲笑了,再次撫上李登宵的頭,寵溺地揉著。
「這是湛瀘劍。」李凌雲說著,拔劍出鞘,「君有道,劍在側,國興旺;君無道,劍飛棄,國破敗。」李凌雲說著,將湛瀘劍虛挽了一個劍花,又回歸鞘中:「想當年歐冶子鑄成此劍時,撫劍落淚,因為終於鑄出一把不帶絲毫殺氣的兵器。寶劍越利,越容易自傷,如果你和他少幾分鋒芒,也不至於……唉。」李登宵看了看那把湛瀘劍,終於釋然般輕輕笑了起來:「果然是適合二哥呢。」李凌雲笑著搖搖頭,「我知道你想說什麽。他天資聰慧、狠絕果斷,也是適合當皇帝的人。不過是道不同罷了。」李登宵側過臉去,看不清臉上的表情,嘴裡卻吐出嗤笑的言語,「道之以法,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二哥以仁治國的治國之道,不知道要比他高出多少了。」李凌雲聽了,只是一笑,將湛瀘劍重新別回腰側:「不顧繁文縟節,不管俗世教條,倒也是輕鬆自在,順應本心,我有時候倒是很羨慕李連城。」李登宵渾然不覺李凌雲話里深意,只是一邊朝門外走去,一邊嗤笑著道:「我們現在哪裡還有半點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樣子。我們現在可是在造反啊!二哥!」李凌雲笑著,快步跟了上去,心中轉過一個念頭:造反又如何?他信奉了一世的儒家禮教,君臣父子,三綱五常,哪裡比得上這個寶貝弟弟的一根指頭……御書房內。
李連城左手持白,右手持黑,續著一盤星河殘譜,左右互弈。
相思斷、穿象眼、鬼頭刀、舞劍劫、萬年劫、天下劫、天王山、無憂劫,種種應手層出不窮,黑白兩字膠著不下,層層作劫,由角向邊至腹,直至下滿最後一個空眼,亦是難分輸贏。
御書房內,微風吹過,紗簾半起,如煙中霧裡,將李連城如玉丰姿襯得更加神采飄逸。
李連城輕嘆了一聲,伸袖一拂,只聽到白玉和瑪瑙製成的黑白二色棋子紛紛跌落在地,好一陣清脆聲響。
嚴閭卿在旁邊守候,待得李連城一局下完,才躬身上前。
李連城問:「如何?」
嚴閭卿稟退左右,上前一步道:「李凌雲兵分三路,主力朝向許州正城門,兩翼夾擊,勢如破竹。短短數日,已攻克了許州、梅州。現正一路南向,聲勢不可小覷。」李連城微微頷首,「若是倉促之下派軍支援,久徙則兵疲,久戰則糧缺,不如讓他們都退回城郊,集於京城之下,稍待休息。叛軍每占一郡,必分一份兵力據守,到城下之時,便是他們久徙久戰之日,以逸待勞,便能一舉擊破。」嚴閭卿恭敬回道:「皇上英明。許州、梅州早已按照王命撤出,僅留殘兵老卒守城,正朝京城趕來,料想並無損傷。」李連城笑著按著太陽穴,「你這個傢伙,什麽時候和唐演一樣學會吹牛拍馬的……對了,可有人和李凌雲並肩同戰?」「據探子回報,確有一人神勇非常,時常以一擋百,和李凌雲合手的時候,無人可阻其鋒芒。大概就是三王爺吧。」李連城聽到這個消息,狹長斜挑的鳳目微微半閉著,眼睫輕顫,不知道在想些什麽,良久才說:「傳令下去,叫他們守城的人多留一下,再裝得像一些,不要讓別人以為是空城,我勢必將他引至城下。」嚴閭卿有些擔憂地問了一句:「皇上,此時三王爺與您勢如水火,便是相聚,如何能不拔劍相向,臣……」「我只知道,再見不著他,我會瘋的……」
————————
軍帳里,李登宵對著一簇明滅不定的豆火,看著地圖,修長的手指在皮革上滑過。燭火黯淡,照得臉頰更為削瘦,微微緊鎖著眉頭,嘴角輕抿,看上去無比凝重。
此時李凌雲掀簾而進,在帳門前朗聲說:「李登宵,快來看看,我帶了誰來看你!」李登宵聞言一愣,向他望去,只見李凌雲一身銀質鎧甲還沒有卸下,一頭如墨長發束在束髮銀翅冠里,露出如刀裁一般的鬢角,站在帳門前,含笑側過身去,讓出身後一個嬌小的身影。
李登宵又驚又喜,不由叫了一聲:「小琉!」
「我原來還想不通,以為只要把你救出來,後來發現,只要我們勢力一日比李連城小,你就一日不安全。登宵,你是知道我的,若不是形勢逼人,我其實並不樂意這江山權勢,只想作個逍遙王孫……」李登宵聽了,輕輕地喊了一聲:「二哥……我真對不住你。」李凌雲搖搖頭,「傻弟弟,我只認你這麽一個弟弟。你在別人面前都要強,就在我面前還有個弟弟的樣子,我若是不管你——」即便他知道這個弟弟與他並非血親,而是正宮私通外戚所生,仍執意瞞下一切。
李登宵反手握著李凌雲的手,覺得心頭暖和,這些日子受到的種種委屈現在全部湧出,只想對著這個哥哥好好傾訴一番,最終仍是咬咬牙忍下了,心中暗下決心,「二哥,我和你一起帶兵。」李凌雲聽了,眉頭微皺,「他們現在都以為你死了。你現在光明正大地站在我旁邊,只是因為青州沒幾個見過你的,加上這台子建得高,別人看不真切,若是帶兵殺敵,如何能……」李登宵低下頭,從袖子裡面摸出一個花紋古樸的銀面具戴上:「我特意找人打的。」李凌雲沉默良久,才大力地撫摸了一下李登宵的頭,「除非你答應我,作戰的時候就跟在我身邊一起衝殺,好有個照應,你不能走遠了。」李登宵點著頭,「行。可除了最後一戰!我要一直打到城樓之下,第一個衝進宮門,這是我跟他兩個人的恩怨,我要親自殺了他。」李凌雲沒有再多說什麽,把戴著面具的李登宵拉在他身邊,緊緊靠著,朝著十萬大軍大喊道:「從今日開始,我若不在,你們便聽他號令、護他周全,違令者,軍法處置!」大軍應諾,無有不從,呼聲震天。
李凌雲雙手一揮,喊聲立止。
「就地整裝,一個時辰後出發!」
李凌雲說著,轉身拉過李登宵的手,急匆匆地拉著他下了觀武台。
李登宵一手按著自己臉上的面具,一邊奇怪地問:「哥,去幹嘛,跑什麽呢?」李凌雲聽到這句,索性一個提氣縱身,拉著李登宵在半空中一個騰越,在玉階木柱上輕點,施展身法,走壁飛檐,跑得更快了。
李凌雲一邊將被風吹亂的鬢髮挽在耳後,一邊笑著說:「登宵,等著,我給你個好禮物。」李登宵有些好笑地聽著,卻因而起步晚了一步,無法跟上李凌雲的身法,只能任他半拉半扯著走。
眨眼工夫,兩人就奔到青州王府。李凌雲輕巧地帶著李登宵翻過矮牆,一路拉到了李凌雲住的主廂房。
李登宵有些好笑地說:「哥,沒想到王府是這麽容易出入的地方,萬一你晚上招來了賊,是不是也能像這樣如入無人之地?」李凌雲笑罵道:「普天之下,還有誰能有我們登宵這樣俊俏的功夫呢?我的王府哪次不是由你翻來翻去,我就翻了這一次,你倒來說我了。」李登宵想起兩人少年時無憂無慮的歲月,也是笑得一臉暢懷,只見李凌雲推開門,在房中翻騰一會兒,拿出一物走了出來,交到李登宵手上。
李登宵解開那包裹著的紫色麻紡布,露出裡面的一把長劍。
那劍並沒有護手,顯然是古劍的樣子——不久以前,李登宵也曾有一把沒有護手的古劍。
李登宵愣了一會兒,才勉強擠出一抹笑,「二哥,這是什麽劍?」李凌雲嘆著氣,用手撫在李登宵的手上,用李登宵的手握著,拔開劍鞘,森寒劍氣撲面而來,「我知道你以前有一把七星龍淵,這把劍不比他的劍差呢。」李登宵有些惘然地看著劍鋒上的兩個古篆:「泰阿劍?我聽說,當年晉國圍困楚國整整三年,為的就是這把泰阿劍……」手中的劍,發出清越的劍鳴。
以前那個人把七星龍淵劍交到自己手上的時候,似乎說過:「李登宵,只有這把劍,才配得上你。」一個人,一生一世,可以有很多衣服,可以有很多兄弟,也可以娶很多妻妾,遊走花叢,可身上卻只能佩一把劍。
只有一把。
李登宵搖搖頭,終於還是嘆了口氣,將劍還入劍鞘之中,雙手交還,「算了,我還是不要了。」————————
李凌雲也不生氣,只是將劍仔細地別在李登宵的腰上,勸著:「用不用到時再說,只是帶著。你帶著,我才放心讓你去跟別人拼命。」李登宵又想了一會兒,一眼看到李凌雲腰側上別的那把通體烏黑的劍,臉上又慢慢浮起孩子般的笑,「二哥,我要你那一把。」李凌雲好笑地看著自己腰上的劍,取了下來,「傻弟弟,我這把劍殺不死人。」李登宵聞言一愣,扶著那把劍通體漆黑的劍鞘,問道:「什麽——殺不死人?」李凌雲笑了,再次撫上李登宵的頭,寵溺地揉著。
「這是湛瀘劍。」李凌雲說著,拔劍出鞘,「君有道,劍在側,國興旺;君無道,劍飛棄,國破敗。」李凌雲說著,將湛瀘劍虛挽了一個劍花,又回歸鞘中:「想當年歐冶子鑄成此劍時,撫劍落淚,因為終於鑄出一把不帶絲毫殺氣的兵器。寶劍越利,越容易自傷,如果你和他少幾分鋒芒,也不至於……唉。」李登宵看了看那把湛瀘劍,終於釋然般輕輕笑了起來:「果然是適合二哥呢。」李凌雲笑著搖搖頭,「我知道你想說什麽。他天資聰慧、狠絕果斷,也是適合當皇帝的人。不過是道不同罷了。」李登宵側過臉去,看不清臉上的表情,嘴裡卻吐出嗤笑的言語,「道之以法,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二哥以仁治國的治國之道,不知道要比他高出多少了。」李凌雲聽了,只是一笑,將湛瀘劍重新別回腰側:「不顧繁文縟節,不管俗世教條,倒也是輕鬆自在,順應本心,我有時候倒是很羨慕李連城。」李登宵渾然不覺李凌雲話里深意,只是一邊朝門外走去,一邊嗤笑著道:「我們現在哪裡還有半點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樣子。我們現在可是在造反啊!二哥!」李凌雲笑著,快步跟了上去,心中轉過一個念頭:造反又如何?他信奉了一世的儒家禮教,君臣父子,三綱五常,哪裡比得上這個寶貝弟弟的一根指頭……御書房內。
李連城左手持白,右手持黑,續著一盤星河殘譜,左右互弈。
相思斷、穿象眼、鬼頭刀、舞劍劫、萬年劫、天下劫、天王山、無憂劫,種種應手層出不窮,黑白兩字膠著不下,層層作劫,由角向邊至腹,直至下滿最後一個空眼,亦是難分輸贏。
御書房內,微風吹過,紗簾半起,如煙中霧裡,將李連城如玉丰姿襯得更加神采飄逸。
李連城輕嘆了一聲,伸袖一拂,只聽到白玉和瑪瑙製成的黑白二色棋子紛紛跌落在地,好一陣清脆聲響。
嚴閭卿在旁邊守候,待得李連城一局下完,才躬身上前。
李連城問:「如何?」
嚴閭卿稟退左右,上前一步道:「李凌雲兵分三路,主力朝向許州正城門,兩翼夾擊,勢如破竹。短短數日,已攻克了許州、梅州。現正一路南向,聲勢不可小覷。」李連城微微頷首,「若是倉促之下派軍支援,久徙則兵疲,久戰則糧缺,不如讓他們都退回城郊,集於京城之下,稍待休息。叛軍每占一郡,必分一份兵力據守,到城下之時,便是他們久徙久戰之日,以逸待勞,便能一舉擊破。」嚴閭卿恭敬回道:「皇上英明。許州、梅州早已按照王命撤出,僅留殘兵老卒守城,正朝京城趕來,料想並無損傷。」李連城笑著按著太陽穴,「你這個傢伙,什麽時候和唐演一樣學會吹牛拍馬的……對了,可有人和李凌雲並肩同戰?」「據探子回報,確有一人神勇非常,時常以一擋百,和李凌雲合手的時候,無人可阻其鋒芒。大概就是三王爺吧。」李連城聽到這個消息,狹長斜挑的鳳目微微半閉著,眼睫輕顫,不知道在想些什麽,良久才說:「傳令下去,叫他們守城的人多留一下,再裝得像一些,不要讓別人以為是空城,我勢必將他引至城下。」嚴閭卿有些擔憂地問了一句:「皇上,此時三王爺與您勢如水火,便是相聚,如何能不拔劍相向,臣……」「我只知道,再見不著他,我會瘋的……」
————————
軍帳里,李登宵對著一簇明滅不定的豆火,看著地圖,修長的手指在皮革上滑過。燭火黯淡,照得臉頰更為削瘦,微微緊鎖著眉頭,嘴角輕抿,看上去無比凝重。
此時李凌雲掀簾而進,在帳門前朗聲說:「李登宵,快來看看,我帶了誰來看你!」李登宵聞言一愣,向他望去,只見李凌雲一身銀質鎧甲還沒有卸下,一頭如墨長發束在束髮銀翅冠里,露出如刀裁一般的鬢角,站在帳門前,含笑側過身去,讓出身後一個嬌小的身影。
李登宵又驚又喜,不由叫了一聲:「小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