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一處一處問行蹤
指望著劫後重相逢
誰知道人面飄泊何處去
只有那桃花依舊笑春風…”
“李豫…”我叫他的名字,他停口看我,我又無語向他。
“我當時啐道亂彈,你辯稱此曲天下聞名,乃取自崔護七言絕句《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李豫靜靜牽我往院外去,他微糙指腹穿過我手,五指扣攏。“今年制舉策論共有千人,國子監判博陵才子博學宏詞文策甚高,只因此子年幼,未能列甲第之名賜與美官,國子監並尚書省請我以‘神童’之名嘉贊,我才知,你所識的崔護,正是這位博陵才子——博陵神童,崔護,崔殷功。”
“珍珠,你知人命知天命,為何不知你命?為何不要我帶上你,勝戰也好,敗逃也好,又怎會…怎會今日,人面不知何處…怎會,怎會,怎會?”
聲聲怎會,一心止水,化作翻湧,我無顏去答,更無顏,接他掌中玉釵。掙開,奔跑,我只願躲入軀殼,化為冰霜。
“我是要帶你去看看郭曖,還有,適兒。”他在身後幽嘆,澀聲。
郭曖…適兒…發濕衣濕,黃彤油傘移到頭頂,他清浚雙眼不知是雨是淚,濕潤霧蒙。
“那燕送郭曖去回紇,今日就走,適兒會去送他一程。”李豫帶我出門,他扶我上車時突如其來的爆竹聲驚得我一下坐倒車榻。
咚——咚咚——咚——
砰砰——磅磅——磅磅——砰砰
爆聲猛烈如雷,於平地響,於空中響;百子鞭炮響聲清脆如鐵,千頭百頭,無休無止;爆響無數,香焚一炷,火藥味隨風濃重,一路飄飄揚揚落下五彩紙屑。
“這是汾陽王府,郭曖和九瑾喜歡放爆竹,今日子儀是遂了他們心愿。”李豫與我坐進車裡,車縱駛東市,朱漆雕檐的汾陽王府就建在一街之隔的沈府對面,門前人頭攢動車馬如流,我們隨著大隊車馬緩緩向東。車窗里飄進幾片花炮崩碎時裹著的彩紙,我接起,粉紅色紙的花炮名為“遍地桃花”,淡黃色紙則稱“落英繽紛”,用金黃色則名“灑金鞭”,從前我們一家團聚過年時會從臘八放到十五,郭曖和九瑾最喜歡放花炮,瑾兒膽小,每每總躲在郭曖身後。
“適兒,你可認出?”李豫半掀簾,我們車停城門,一行眾人下車下馬,眾星捧月,四個孩子。
我認出,更不會認錯。李适繼承了他爹爹所有優點,長身、衿貴、沉靜,縱是初見,無可忽視。他手掀車簾,牽著車裡粉紅可愛的女孩兒下車並肩而立。那是瑾兒,她是那樣嬌美可人,她提裙奔向郭曖時回頭看自己的哥哥,李适微笑揮手,她發足飛奔。
“天下熙攘,只為是他。”我閉目平靜我心,李适,這個孩子,他才六歲,可他方才氣定之勢,早不是個孩童,而是一個少年,少年的大唐雍王。
遲遲,凝望,遲遲,別去。
“我想回去。”我睜眼,今日一切於我已是太多,沉荷不堪,我只想回去。
“不想看看他,面對面,看看適兒?”李豫捲簾又卷,放而不放,我惶然看那清俊孩子走向車來,遙遙歡笑——“想不想?珍珠,想不想?”李豫蓋我雙手,我指甲嵌入他手背,那青簾慢慢,密密,嚴嚴。
“別…”我咬住下唇,咽下一口腥甜。
“父王,孩兒來了,孩兒來見娘——”
我暮地眼前黯下,腥溢唇齒。
醒時頜下墊著棉巾,房中已掌燭火。李豫扶我坐靠,頜下棉巾落下時襟上一團暗紅明顯。“你吐了血,身體很差,我請太醫來診了,病勢尚不棘手,是我,逼你太甚。”
李豫離床去桌邊,返身時瓷碗輕聲擱到床頭柜上,我聞到藥味,微動搖頭。
“此藥苦口,內中,我摻了一劑,只為,忘盡你心中情。”
他對面坦然,我驚訝,怔怔,旋即明了。
“我曾誓言護我妻子周全,但我把你和瑾兒遺落亂世。我曾誓言可負天下人也不負你們兄妹,但我利用你,一次又一次。我還曾誓言絕不讓你受半點委屈,但我讓你為我儲君之位犧牲所有。我想補償,所以我納獨孤氏為良娣,希望有朝一日挽回你,做我獨孤妃。我想親近,卻在相州注下大錯,不但逼你離我更遠,還逼你帶了孩子,漂泊孤苦。”
“我想過很久,涼州我見你斷髮時心如死灰,後來我想通。我早立過誓言,李俶李豫,我此生絕不會放手兩樁,一是天下,一是你。河山萬里,權傾天下,我必得。只是縱橫天下那一日,我不要憶及往昔,難悔難追,我要你,要一個活生生的你,站在我身邊。所以,從前一切,你可以不原諒,但是要忘盡,你也可以不喜歡我,我喜歡你即可。所謂情深緣淺,那是不懂追求執著之人的託辭,我不信,我以我李豫之名起誓——我要你,我只要你,窮我河山萬里權傾天下,我只要你,珍珠…”他低頭湊下,眉心落吻。
我心碎成粉,“窮我河山萬里權傾天下,我只要你…”這句誓言曾在我墜落此間時縈繞不去,原來,是他印眉烙下。
“李豫,你要我留下,是麼?”我探手去摸瓷碗,溫熱半碗,褐沉沉的湯藥。
“是,我要留下你,不管用什麼方法。”李豫手撫我發,我赫然發現,及肩中發不知何時已變成烏雲長發,伸手摸去,鬟發中一支玉釵,那釵,曾是我們定情之物,他在桃樹下給我,而我沒接。
“你昏睡時我讓人給你駁了每縷頭髮,你大哥告訴我很多事,有些我並不能完全理解,比如何為中國,何為穿越。不過我相信一點,你是因這支玉釵而來,我要你帶上釵,何時何地都要帶上,如此,縱使千年,你走不了,生生世世都是我的。”
“我…”我端起碗,沒有勉強。
“想說什麼?珍珠,你在想什麼?可是恨我?怨我?”李豫把住我手,他手有微抖,把住遲疑,不定。
“別怪我,也不許恨我!”他終是下定決心。
“張妃要害你。”我抿下小口,這藥太苦,苦似黃連,串串漣漣,清淚閉眼滑下。
“我知道,我都知道。”李豫以額抵我,收攏我,抱緊我,“從前之事都是我錯,珍珠,迥兒都那麼大了,別恨我,跟我,回家…”
我閉目點頭,“對不起…對不起…”我向一生中的兩個男人說抱歉。
我向李豫說對不起,“忘盡心中情”,多悽美的名字,他是如此驕傲的一個人,為求我回家,他寄希望於藥物,盼抹去我所有愛恨記憶。
我向史朝義說對不起,他說“等我”,我恐怕,等不到了…“忘盡心中情,遺下愛與痴,珍珠,我們,從頭再來。”
第三十二章 忘盡心中情(三) 李豫番外一
忘盡心中情
遺下愛與痴
任笑聲送走舊愁
讓美酒洗清前事
四海家鄉是
何地我懶知
順意趨寸心自如
任腳走尺軀隨遇
難分醉醒玩世就容易
此中勝負只有天知
披散頭髮獨自行
得失唯我事
昨天種種夢
難望再有詩
就與他永久別離
未去想那非和是
未記起從前名字
--《忘盡心中情》
我一生中所做最卑微一樁,我要我的結髮妻子,忘記另一個占據她心的男人。
其實不懂,不信,不接受。
凡夫所在意一切我皆不介懷,普天下人不能得到一切我皆給予,為何她,不選我?
更何如——年少時鐘情,年長時廝守,待到苦盡,卻不能甘來,待到相濡,卻無法以沫,待到白首,卻要相離,為何!
站在武關道高高崖頂,她與他聲聲中墜落,我告訴自己,從今以後,再無人,再無人能傷我!
後來,我去了越王府,去看我與她的第三個孩子,李迥。
平生第二次,我的二弟李系,他對我失態發怒。
第一次,是倓死時,那夜我在酒醉中將他的女人認作珍珠。
這一次,她與郭子儀同墜深崖,但在最後一刻她將孩子拋回他手中。
兩次,都是為了她。
系點指向我,他咄咄逼問,甚至,怒叫我莫太過分。“郭子儀中的毒是仗內六閒慣使的毒,是不是?是你下的,是不是?你做什麼?想什麼!王兄,你莫太過分!”
我拂袖而去,慘笑不斷。
指望著劫後重相逢
誰知道人面飄泊何處去
只有那桃花依舊笑春風…”
“李豫…”我叫他的名字,他停口看我,我又無語向他。
“我當時啐道亂彈,你辯稱此曲天下聞名,乃取自崔護七言絕句《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李豫靜靜牽我往院外去,他微糙指腹穿過我手,五指扣攏。“今年制舉策論共有千人,國子監判博陵才子博學宏詞文策甚高,只因此子年幼,未能列甲第之名賜與美官,國子監並尚書省請我以‘神童’之名嘉贊,我才知,你所識的崔護,正是這位博陵才子——博陵神童,崔護,崔殷功。”
“珍珠,你知人命知天命,為何不知你命?為何不要我帶上你,勝戰也好,敗逃也好,又怎會…怎會今日,人面不知何處…怎會,怎會,怎會?”
聲聲怎會,一心止水,化作翻湧,我無顏去答,更無顏,接他掌中玉釵。掙開,奔跑,我只願躲入軀殼,化為冰霜。
“我是要帶你去看看郭曖,還有,適兒。”他在身後幽嘆,澀聲。
郭曖…適兒…發濕衣濕,黃彤油傘移到頭頂,他清浚雙眼不知是雨是淚,濕潤霧蒙。
“那燕送郭曖去回紇,今日就走,適兒會去送他一程。”李豫帶我出門,他扶我上車時突如其來的爆竹聲驚得我一下坐倒車榻。
咚——咚咚——咚——
砰砰——磅磅——磅磅——砰砰
爆聲猛烈如雷,於平地響,於空中響;百子鞭炮響聲清脆如鐵,千頭百頭,無休無止;爆響無數,香焚一炷,火藥味隨風濃重,一路飄飄揚揚落下五彩紙屑。
“這是汾陽王府,郭曖和九瑾喜歡放爆竹,今日子儀是遂了他們心愿。”李豫與我坐進車裡,車縱駛東市,朱漆雕檐的汾陽王府就建在一街之隔的沈府對面,門前人頭攢動車馬如流,我們隨著大隊車馬緩緩向東。車窗里飄進幾片花炮崩碎時裹著的彩紙,我接起,粉紅色紙的花炮名為“遍地桃花”,淡黃色紙則稱“落英繽紛”,用金黃色則名“灑金鞭”,從前我們一家團聚過年時會從臘八放到十五,郭曖和九瑾最喜歡放花炮,瑾兒膽小,每每總躲在郭曖身後。
“適兒,你可認出?”李豫半掀簾,我們車停城門,一行眾人下車下馬,眾星捧月,四個孩子。
我認出,更不會認錯。李适繼承了他爹爹所有優點,長身、衿貴、沉靜,縱是初見,無可忽視。他手掀車簾,牽著車裡粉紅可愛的女孩兒下車並肩而立。那是瑾兒,她是那樣嬌美可人,她提裙奔向郭曖時回頭看自己的哥哥,李适微笑揮手,她發足飛奔。
“天下熙攘,只為是他。”我閉目平靜我心,李适,這個孩子,他才六歲,可他方才氣定之勢,早不是個孩童,而是一個少年,少年的大唐雍王。
遲遲,凝望,遲遲,別去。
“我想回去。”我睜眼,今日一切於我已是太多,沉荷不堪,我只想回去。
“不想看看他,面對面,看看適兒?”李豫捲簾又卷,放而不放,我惶然看那清俊孩子走向車來,遙遙歡笑——“想不想?珍珠,想不想?”李豫蓋我雙手,我指甲嵌入他手背,那青簾慢慢,密密,嚴嚴。
“別…”我咬住下唇,咽下一口腥甜。
“父王,孩兒來了,孩兒來見娘——”
我暮地眼前黯下,腥溢唇齒。
醒時頜下墊著棉巾,房中已掌燭火。李豫扶我坐靠,頜下棉巾落下時襟上一團暗紅明顯。“你吐了血,身體很差,我請太醫來診了,病勢尚不棘手,是我,逼你太甚。”
李豫離床去桌邊,返身時瓷碗輕聲擱到床頭柜上,我聞到藥味,微動搖頭。
“此藥苦口,內中,我摻了一劑,只為,忘盡你心中情。”
他對面坦然,我驚訝,怔怔,旋即明了。
“我曾誓言護我妻子周全,但我把你和瑾兒遺落亂世。我曾誓言可負天下人也不負你們兄妹,但我利用你,一次又一次。我還曾誓言絕不讓你受半點委屈,但我讓你為我儲君之位犧牲所有。我想補償,所以我納獨孤氏為良娣,希望有朝一日挽回你,做我獨孤妃。我想親近,卻在相州注下大錯,不但逼你離我更遠,還逼你帶了孩子,漂泊孤苦。”
“我想過很久,涼州我見你斷髮時心如死灰,後來我想通。我早立過誓言,李俶李豫,我此生絕不會放手兩樁,一是天下,一是你。河山萬里,權傾天下,我必得。只是縱橫天下那一日,我不要憶及往昔,難悔難追,我要你,要一個活生生的你,站在我身邊。所以,從前一切,你可以不原諒,但是要忘盡,你也可以不喜歡我,我喜歡你即可。所謂情深緣淺,那是不懂追求執著之人的託辭,我不信,我以我李豫之名起誓——我要你,我只要你,窮我河山萬里權傾天下,我只要你,珍珠…”他低頭湊下,眉心落吻。
我心碎成粉,“窮我河山萬里權傾天下,我只要你…”這句誓言曾在我墜落此間時縈繞不去,原來,是他印眉烙下。
“李豫,你要我留下,是麼?”我探手去摸瓷碗,溫熱半碗,褐沉沉的湯藥。
“是,我要留下你,不管用什麼方法。”李豫手撫我發,我赫然發現,及肩中發不知何時已變成烏雲長發,伸手摸去,鬟發中一支玉釵,那釵,曾是我們定情之物,他在桃樹下給我,而我沒接。
“你昏睡時我讓人給你駁了每縷頭髮,你大哥告訴我很多事,有些我並不能完全理解,比如何為中國,何為穿越。不過我相信一點,你是因這支玉釵而來,我要你帶上釵,何時何地都要帶上,如此,縱使千年,你走不了,生生世世都是我的。”
“我…”我端起碗,沒有勉強。
“想說什麼?珍珠,你在想什麼?可是恨我?怨我?”李豫把住我手,他手有微抖,把住遲疑,不定。
“別怪我,也不許恨我!”他終是下定決心。
“張妃要害你。”我抿下小口,這藥太苦,苦似黃連,串串漣漣,清淚閉眼滑下。
“我知道,我都知道。”李豫以額抵我,收攏我,抱緊我,“從前之事都是我錯,珍珠,迥兒都那麼大了,別恨我,跟我,回家…”
我閉目點頭,“對不起…對不起…”我向一生中的兩個男人說抱歉。
我向李豫說對不起,“忘盡心中情”,多悽美的名字,他是如此驕傲的一個人,為求我回家,他寄希望於藥物,盼抹去我所有愛恨記憶。
我向史朝義說對不起,他說“等我”,我恐怕,等不到了…“忘盡心中情,遺下愛與痴,珍珠,我們,從頭再來。”
第三十二章 忘盡心中情(三) 李豫番外一
忘盡心中情
遺下愛與痴
任笑聲送走舊愁
讓美酒洗清前事
四海家鄉是
何地我懶知
順意趨寸心自如
任腳走尺軀隨遇
難分醉醒玩世就容易
此中勝負只有天知
披散頭髮獨自行
得失唯我事
昨天種種夢
難望再有詩
就與他永久別離
未去想那非和是
未記起從前名字
--《忘盡心中情》
我一生中所做最卑微一樁,我要我的結髮妻子,忘記另一個占據她心的男人。
其實不懂,不信,不接受。
凡夫所在意一切我皆不介懷,普天下人不能得到一切我皆給予,為何她,不選我?
更何如——年少時鐘情,年長時廝守,待到苦盡,卻不能甘來,待到相濡,卻無法以沫,待到白首,卻要相離,為何!
站在武關道高高崖頂,她與他聲聲中墜落,我告訴自己,從今以後,再無人,再無人能傷我!
後來,我去了越王府,去看我與她的第三個孩子,李迥。
平生第二次,我的二弟李系,他對我失態發怒。
第一次,是倓死時,那夜我在酒醉中將他的女人認作珍珠。
這一次,她與郭子儀同墜深崖,但在最後一刻她將孩子拋回他手中。
兩次,都是為了她。
系點指向我,他咄咄逼問,甚至,怒叫我莫太過分。“郭子儀中的毒是仗內六閒慣使的毒,是不是?是你下的,是不是?你做什麼?想什麼!王兄,你莫太過分!”
我拂袖而去,慘笑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