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我當時說:『因行獲罪,其罪確鑿;因言獲罪,或許有失公允;因思獲罪,還未曾聽聞。』萬霞山同門聽我如此一說,也就只將他褫奪道號,逐出宗門了。」
飛光輕聲說了句:「我不覺得你錯了。」
那老祖被他寬慰得一笑,但那笑意輕而快,如同風中燭火,倏地便滅了。
半晌之後,那老祖才低聲道:「再後來,那師侄自己創了宗門,聽說是叫無霞山,隱含欺師滅祖之意,也如萬霞山一般一代代傳承了下去。直等到數十年前,教中一行年輕弟子四處尋訪,查到無霞山這一代的掌教,竟折損數十名幼兒性命啟陣,我門中久等不至的青鸞,也拘在此人手中……飛光你說,雖是許多代之後釀成的血禍,我怎能不悔呢?」
「我當時收到傳音,便叫弟子在山下暫候,自己從萬霞山一路御劍,趕到拘你的洞窟外。那時忽有一名稚子攔在洞口,無論如何,不許我進去看他的靈獸……他說你剛剛睡著啦。」
「他還問我:『神仙老爺爺,你能借我一樣仙寶,幫我殺一個人嗎?』」
老祖接連說到此處,突然笑著看了飛光一眼:「飛光,你眼圈紅了。」
飛光自己卻不知道,眼睫顫了片刻,待眼前視物清楚了,才輕聲說:「只是覺得,聽著倒有幾分可愛。」
58
老祖聽得微微而笑:「你呀……」
他如此嘆過一嘆,又緩緩說起自己痛悔的舊事:「他問我要殺人的利器,自然與法度不合;我萬霞山要禱祝請來的靈獸,他認作自己的靈獸,更與法度相悖。但我若非我一時手軟,我那師侄也不至於成了無霞山創教老祖,一代代傳承邪陣惡法,惹出數百年後這場滔天血禍……我當時,實是覺得這稚子可憐。」
飛光腦海中,從方才起,就有零星記憶碎片紛沓而來,仿佛是殘損的那絲神識漸漸好轉,叫他已能想起一時半刻的景象……記起那人當初矮小而枯瘦,笑眼似弦月,執著如魔障,忽有一日興沖沖而來,衣襟染血,因自己弒師而大喜——
他隱約已知道,那人偶爾、偶爾是會有些可憐,還一味彎眉淺笑,總想讓旁人不知。
飛光於是啞聲回了句:「我知道。」
老祖瞥一眼飛光如今模樣,人就笑嘆一回:「我那時便想,我對師侄尚有不忍,若是獨獨苛待眼前稚兒,還修什麼人間正道?想了想去,一時腦熱,就將自己一擊之力煉入一道靈符,親手贈予了他。如此一來,縱有什麼殺孽,也是我那一擊之力所致,合該記在我身上,與這孩童無干。」
飛光忍不住回看了老祖一眼,心裡再次苦惱起來,不知要如何謝他當年舉手之恩,助他渡過今日的生死難關。
那老祖仿佛猜到他苦思之事,微微搖了搖頭,復續道:「但那首惡伏誅之後,你的去留也是一件難事。我忽想到天命儒門那位道友,他與野狐雖非命定之契,但我瞧著,也是一團和氣,沒瞧出不妥之處。我便一時突發奇想:我當年禱祝相邀的青鸞仙君,按卜算之兆,尊規重矩,與我性情相仿,若是青鸞仙君肯同他結契,既全了這孩童的心意,也能叫仙君伴他長大為人,教成謙謙君子,淡忘他師傅數年裡的指點。」
「若是仙君不願結契,也無妨。這稚兒沒有半分修為底蘊,我再將血池陣法破去七八分,你只要不願,稍稍一掙即能搏擊九天。」
「再後來,我果然看見你結了契。」
「飛光,我當時便有些好笑。心裡想著:這青鸞仙君雖是冷著一張臉,心軟起來,事事都肯應承。觀望清楚之後,我便把知情的那幾名弟子統統叫來,叮囑他們莫要將此事外傳,隨青鸞仙君四下遨遊也好,與人結契同行也好,我等只以修行為重。除非是天威如獄,執意差遣我等,又或是有朝一日,我有了天人五衰之兆……」
他每提起一事,飛光就多想起一事,好不容易才從紛紛記憶藩籬中掙脫出來,定了定神,沖眼前這人輕聲問:「你當年這般處置,如今想來,也會悔恨嗎?」
那老祖從未想到飛光會有這樣一問,苦笑片刻,斷然道:「我當年自以為還有四十年壽數,境界臻於圓滿,而我萬霞山數千年氣運,誓要挽人間狂瀾,何妨耽擱一些年光。萬一壽數將盡,我還未突破,就再築祭壇,請青鸞歸來相助便是,哪料得壽元盡時,諸事皆休……但我不悔。」
「飛光,我只是有些……不明白。」
「我那神通書卷問我,可有悔?」
「我處置師侄時,萬般謹慎,盡依法度而行,算得上俯仰無愧。但窺見他十幾代後的傳人,在世上釀成血禍,我為何會悔之不及?仔細算來,此罪與我何干?」
「我待你和那名稚兒,半點未依法度規章,因一言而贈符,因一念而抽身。明知你與人結契,與我突破境界有礙,我又為何只覺有趣,尚未悔恨?」
飛光隨他連番發問,眉宇越蹙越緊。
那老祖於是笑道:「飛光你說,依法度而行,我為何會悔?未依法度而行,我為何不悔?制定法度之後,我為何仍會有隨心之舉,將自己篤信的法度置之度外?你……你只怕也答不上來。」
「我後來便想,會不會是我的道錯了,人之道,是隨心而行,並不是依矩而行?」
飛光聽得一時怔忪,正想竭力寬慰幾句,就見那老祖竟然因心緒激盪,顯現出天人五衰的最後一兆,眼尾口鼻處都溢出些許血絲。
飛光輕聲說了句:「我不覺得你錯了。」
那老祖被他寬慰得一笑,但那笑意輕而快,如同風中燭火,倏地便滅了。
半晌之後,那老祖才低聲道:「再後來,那師侄自己創了宗門,聽說是叫無霞山,隱含欺師滅祖之意,也如萬霞山一般一代代傳承了下去。直等到數十年前,教中一行年輕弟子四處尋訪,查到無霞山這一代的掌教,竟折損數十名幼兒性命啟陣,我門中久等不至的青鸞,也拘在此人手中……飛光你說,雖是許多代之後釀成的血禍,我怎能不悔呢?」
「我當時收到傳音,便叫弟子在山下暫候,自己從萬霞山一路御劍,趕到拘你的洞窟外。那時忽有一名稚子攔在洞口,無論如何,不許我進去看他的靈獸……他說你剛剛睡著啦。」
「他還問我:『神仙老爺爺,你能借我一樣仙寶,幫我殺一個人嗎?』」
老祖接連說到此處,突然笑著看了飛光一眼:「飛光,你眼圈紅了。」
飛光自己卻不知道,眼睫顫了片刻,待眼前視物清楚了,才輕聲說:「只是覺得,聽著倒有幾分可愛。」
58
老祖聽得微微而笑:「你呀……」
他如此嘆過一嘆,又緩緩說起自己痛悔的舊事:「他問我要殺人的利器,自然與法度不合;我萬霞山要禱祝請來的靈獸,他認作自己的靈獸,更與法度相悖。但我若非我一時手軟,我那師侄也不至於成了無霞山創教老祖,一代代傳承邪陣惡法,惹出數百年後這場滔天血禍……我當時,實是覺得這稚子可憐。」
飛光腦海中,從方才起,就有零星記憶碎片紛沓而來,仿佛是殘損的那絲神識漸漸好轉,叫他已能想起一時半刻的景象……記起那人當初矮小而枯瘦,笑眼似弦月,執著如魔障,忽有一日興沖沖而來,衣襟染血,因自己弒師而大喜——
他隱約已知道,那人偶爾、偶爾是會有些可憐,還一味彎眉淺笑,總想讓旁人不知。
飛光於是啞聲回了句:「我知道。」
老祖瞥一眼飛光如今模樣,人就笑嘆一回:「我那時便想,我對師侄尚有不忍,若是獨獨苛待眼前稚兒,還修什麼人間正道?想了想去,一時腦熱,就將自己一擊之力煉入一道靈符,親手贈予了他。如此一來,縱有什麼殺孽,也是我那一擊之力所致,合該記在我身上,與這孩童無干。」
飛光忍不住回看了老祖一眼,心裡再次苦惱起來,不知要如何謝他當年舉手之恩,助他渡過今日的生死難關。
那老祖仿佛猜到他苦思之事,微微搖了搖頭,復續道:「但那首惡伏誅之後,你的去留也是一件難事。我忽想到天命儒門那位道友,他與野狐雖非命定之契,但我瞧著,也是一團和氣,沒瞧出不妥之處。我便一時突發奇想:我當年禱祝相邀的青鸞仙君,按卜算之兆,尊規重矩,與我性情相仿,若是青鸞仙君肯同他結契,既全了這孩童的心意,也能叫仙君伴他長大為人,教成謙謙君子,淡忘他師傅數年裡的指點。」
「若是仙君不願結契,也無妨。這稚兒沒有半分修為底蘊,我再將血池陣法破去七八分,你只要不願,稍稍一掙即能搏擊九天。」
「再後來,我果然看見你結了契。」
「飛光,我當時便有些好笑。心裡想著:這青鸞仙君雖是冷著一張臉,心軟起來,事事都肯應承。觀望清楚之後,我便把知情的那幾名弟子統統叫來,叮囑他們莫要將此事外傳,隨青鸞仙君四下遨遊也好,與人結契同行也好,我等只以修行為重。除非是天威如獄,執意差遣我等,又或是有朝一日,我有了天人五衰之兆……」
他每提起一事,飛光就多想起一事,好不容易才從紛紛記憶藩籬中掙脫出來,定了定神,沖眼前這人輕聲問:「你當年這般處置,如今想來,也會悔恨嗎?」
那老祖從未想到飛光會有這樣一問,苦笑片刻,斷然道:「我當年自以為還有四十年壽數,境界臻於圓滿,而我萬霞山數千年氣運,誓要挽人間狂瀾,何妨耽擱一些年光。萬一壽數將盡,我還未突破,就再築祭壇,請青鸞歸來相助便是,哪料得壽元盡時,諸事皆休……但我不悔。」
「飛光,我只是有些……不明白。」
「我那神通書卷問我,可有悔?」
「我處置師侄時,萬般謹慎,盡依法度而行,算得上俯仰無愧。但窺見他十幾代後的傳人,在世上釀成血禍,我為何會悔之不及?仔細算來,此罪與我何干?」
「我待你和那名稚兒,半點未依法度規章,因一言而贈符,因一念而抽身。明知你與人結契,與我突破境界有礙,我又為何只覺有趣,尚未悔恨?」
飛光隨他連番發問,眉宇越蹙越緊。
那老祖於是笑道:「飛光你說,依法度而行,我為何會悔?未依法度而行,我為何不悔?制定法度之後,我為何仍會有隨心之舉,將自己篤信的法度置之度外?你……你只怕也答不上來。」
「我後來便想,會不會是我的道錯了,人之道,是隨心而行,並不是依矩而行?」
飛光聽得一時怔忪,正想竭力寬慰幾句,就見那老祖竟然因心緒激盪,顯現出天人五衰的最後一兆,眼尾口鼻處都溢出些許血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