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達到唯一精真以後,你在那個定的三摩地境界裡,對於生與滅的根本就很清楚了,某人要死了,會投胎變豬,或者會升天,對這些物理的變化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這些都是定中的境界,這個定並不是故意打坐才有的,你本來就在定中嘛!

  這時候你能“見諸十方,十二眾生”東南西北、東南角、東北角,西南角、西北角,上下一共是十方。

  一般我們都講六道,《楞嚴經》是講十二類眾生,若有色(有形有相的),若無色(沒有形象)都包括在裡面了。

  這時“雖未通其各命由緒”,雖然還不能完全看清一個人生命之來源,但已經能夠“見同生基”,能看到我們一切眾生的共同生命後面有個動力,已經能看清生命輪迴轉動的能源。

  這個生命能源“猶如野馬”野馬是引用《莊子》的,野馬不是一匹馬,是陽焰,虛幻的煙,好像有又好像沒有,所以莊子說“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拿現代比喻來講,好比說原子彈爆炸那個動力,好像有又好像沒有。但是一旦爆炸了,那個威力就大了,有聲音、有亮光、還有味道,你聞到還會死,色聲香味觸都有。佛經用了這些文學翻譯,現代的人,不把它當成野馬野狗才怪呢!

  講到“各命由緒”,給你們講個故事。大阿羅漢可以看到每個人生命八萬劫以前的事。有一次,有一個人向佛要求出家,舍利佛這些佛的大弟子們就在門口把他攔住了,吵了起來,不許他出家。佛在屋子裡打坐,問他們吵什麼,舍利弗說:“世尊啊,我們看了,這傢伙八萬劫來都沒有結佛緣,不能出家。”佛就笑了,“你們這些羅漢功夫修養只能看八萬劫,他八萬零一以前是條狗,同我結了緣。那時我是緣覺佛,已經涅槃了,人家給我立了塔,供舍利子。這時候,上面有人屙大便掉在這隻狗的尾巴上,它被驚跑了,尾巴一搖就把大便甩到了我的塔上,就是這麼個因緣,它就是可以出家了。”

  大便是狗最好吃的東西,所以那也是供養。

  生命的那個能源猶如陽焰一樣,它“它熠熠清擾”像閃電一樣,閃得很快,力量很大,很清,可是也很擾亂。 熠熠就是形容有亮光的,嘩嘩閃的意思。這個生命能源是“浮根塵究竟樞穴”。浮根塵就是我們這個生命,我們的眼耳鼻舌身五根。這個生命的中樞有個動力在動,這個動力,或者說這個行陰很厲害,這個東西不是思想。你打坐修到一念不生,或者念念清淨,你身上的任督二脈,十二經脈還在轉動,心臟還在跳動,這個作用就是行陰區宇,就是動能。

  這個中文翻譯得實在是太美了。翻譯這部經的人是宰相房融,被下放到廣東,就翻譯了般刺密帝帶來的這本經典。

  莊子之所以用野馬這個詞,也是有道理的,野馬這個東西是會亂跑的,塵埃也是用來形容野馬的。

  講到這裡有兩點需要注意。第一點,“為浮根塵究竟樞穴”,佛在這裡講得很隱晦,但很有道理。我們人類的整個生命在腦部,所以我在《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書中講,人參就像我們人一樣,它的倆個根根在土裡,兩隻腳從上面長出來,人參一千年會變成人形。對我們人來講,我們的土是頭頂上的虛空,兩個腳就是人參兩個叉子,所以我們一切都在這個腦部。下面男女生殖器是神經末梢,整個中樞神經在頭部。佛講那個動力,“為浮根塵究竟樞穴”用的非常高明,所以那個生命的動力與我們的腦子關係很大。究竟樞穴大概等於我們現在講的間腦,所以道家講靈魂是從頭頂上出去,但這個並不是肯定的。

  第二點是,對應行陰區宇也有十種魔障。前面講過色受想陰,每一陰都對應有十種岔路,十種魔障。有人說怕打坐,因為怕走火入魔。告訴你們,你不用功的話,魔還不屑來看你呢,這些魔障你不用功還出不來呢。就好像一個男孩子被女孩子看上,那還不容易呢!講到魔境,有四句重要的話: 不作聖心 名善境界,若作聖解 即受群邪。

  如果你自己認為那些境界沒什麼了不起,心裡不執著,就是好的:相反就是入魔了。這四句話是要點,佛講到每種魔境都要重複說一遍。所以我經常告訴你們,不管碰到什麼境界,都要記住《金剛經》上的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換句話說,你若用得好,對魔境不執著,不被它騙走,魔境是你進步的一種考驗,是一種好事情。等於我們做人、做事業,如果沒有艱難困苦你就不會有進步。受到艱難困苦,你仍然不被魔住,那你就超脫了。

  “若此清擾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習,如波瀾滅,化為澄水,名行陰盡。是人則能超眾生濁。觀其所由,幽隱妄想以為其本。”

  這個有動力的行陰很清,可是也很擾亂,它無形無相,可是又有一點形象,有一點影子,好象黑夜裡一點亮光,它似亮光又非亮光。如果這個根本源頭的性質不動了,好象沒有波浪的,永遠乾淨,一澄到底的水那樣,就是行陰盡了。這時候沒有呼吸了,很久才有一下,但不是死了。這時可以超越眾生濁了,他要發願來這個世界就可以來,不發願就可以不來,可以定在那個境界。

  “觀其所由,幽隱妄想以為其本”,這也是一念起的作用,這個念很難懂了,等作結論時再說。“幽”就是看不見的,“隱”就是人世間看不見的,這個妄想有這麼一個功能,看不見也摸不著。在這種境界定久了就可以解脫了。光理論懂了還不行,還要功夫到,上面講到行陰,其實想陰、行陰,識陰都講了,說到底,五陰就是一念,一個人如果能夠把自己一念五陰檢查出來,那就不得了啦。

  識陰解脫 超越命濁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陰盡者。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分生機,倏然隳裂,沉細綱紐,補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涅槃天,將大明悟。

  如雞後鳴,瞻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獲其同。精色不沉,發現幽秘。此則名為識陰區宇。

  若於群召已獲同中,銷磨六門,合開成就。見聞通鄰,互用清淨。十方世界及與身心,如吠琉璃,內外明澈。名識陰盡。 是人則能超越命濁。觀其所由,罔象虛無,顛倒妄想以為其本。(二○四頁)汝等存心。秉如來道。將此法門,於我滅後,傳示末世。普令眾生覺了斯義。無令見魔,自作沉孽。保綏哀救。銷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始成就,不遭歧路。(二○九頁)

  識陰區宇前的行陰盡現象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陰盡者。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分生機, 倏然隳裂,沉細綱紐,補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涅槃天,將大明悟。”

  這裡前面一樣的,你都還在那個定慧等持(平等保持)的三摩地境界,現在新的翻譯也叫三摩缽地。現在講到行陰盡了。其實呢,如果你真正懂了般若《心經》,“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你就知道,也無所謂盡與不盡,行陰也是本體的功能,重點是你要轉化它,就好象一個機器在轉動。所謂轉化就是把它停住,其實也不是停住,就是非常慢,靜態的意思。慢其實就是很快。好比說以物理學的原理來講,宇宙運行速度很快,可是我們感覺起來卻很慢。所以行陰儘是這麼個意思,當然無所謂盡與不盡,這裡之所以用“盡”這個字,是為了講話方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