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二十四品偈頌

  富嫌千口猶伶仃  貧恨身存似□刑   何事莊生齊物了  一聲青磬萬緣醒

  「富嫌千口猶伶仃」,禪宗祖師有句話:「富嫌千口少,貧恨一身多」。說一個很有錢的家庭,有一百個兒子,每個兒子都有十來個孫子、傭人,所以全家有一千個丁口。因為財富太大,又養那麼多人,感覺人還是不夠用。一個人窮到極點,如果連一碗陽春麵都吃不起的時候,真恨這個身體活著都是多餘!這兩個是很強烈的對比。富嫌千口少,貧恨一身多。就拿這兩句話作比方,富嫌千口猶伶仃,也是這個意思,富貴人家千口的家庭,自己還認為人口太少了,很寂寞。

  「貧恨身存似□刑」,窮的時候,覺得這個身體活著是受刑,很痛苦。在這個貧富之間,我們可以看到,福報大了就是富貴功名、錢多地位高;但是天天都叫你忙,天天都叫你累,想睡五分鐘都很困難,沒有經過這個環境的不知道這個味道。也許有人會說,情願少睡五分鐘過過那個味道的癮。但是如果嘗夠了這種味道的人,再也不想回頭去試了,每天不是為自己活著的,不願意笑的時候也要笑,那個味道真難受啊!可是世界上的人,認為這個是福報,這是世間的福報,真是多福多壽多難受!

  相反的,窮的人在山裡住著,有一位禪師一個人住在茅蓬里,有人問他覺得怎麼樣?他說:「去年貧,猶有立錐之地」,還有站腳的地方。「今年貧,連錐也無」,連站腳的地方都沒有了,你看窮成什麼樣子!這是形容窮嗎?不是的,他是形容自己真正到達了空。換句話說,去年空還有個空的境界,今年空,連空境界都沒有了。

  空沒有了,你說是什麼東西?真是徹底的空了,就是形容這個。所以我們說,真覺得自己形體存在是受刑、受罪,還是有個東西在那裡。但是貧跟富是代表有福報的人及沒有福報的人,兩種人生活的現象是相對的兩頭。好看與不好看,漂亮與不漂亮,胖與瘦,長與短,都是相對的兩頭。世間法都是相對的,有好看就有不好看,有窮的時候就有富的時候。窮人的富是什麼呢?本來一塊錢都沒有,突然有了五十塊,那比有錢人突然中了馬票幾十萬的港幣還舒服!所以窮富是對比。有福報,沒有福報,都是對比,這是生滅的兩個現象,不究竟。

  「何事莊生齊物了」,莊子的齊物論,拿本體來看,一切都是平等,有錢有財富,最後也要死。窮的人最後也要死,死的味道都是一樣,誰都是一樣。一切萬有皆是齊物,大家坐在這裡,白的、黑的,胖的、瘦的,男的,女的,每個人不平等,但有一件事情很平等,今天夜裡四點鐘到六點鍾,大家都沉睡了,沉睡中,那個糊裡糊塗的境界很平等。有智慧也是那麼糊裡糊塗,沒有智慧也是那麼糊裡糊塗。有錢的也是那麼糊裡糊塗睡著,沒有錢的也是那麼糊裡糊塗睡著,這個是平等的。拿這個作比方來說,在本體上一切都是平等,這就是齊物。

  萬物是不齊的,不平等,有高低,五個指頭都不齊的,但是它變成一隻手的時候,通通是齊的,它就是一隻手。手跟腳也不平等,等到沒有手腳時,也沒有我了,也就齊了,就平等了,這是莊子的齊物論。我們了解了這個道理,福報也就無所謂大與不大。

  「一聲青磬萬緣醒」,真正的福報是什麼福報呢?清福,人間的清福。當我們真正煩惱痛苦到極點,當我們一切的痛苦煩惱無辦法解決的時候,跑到深山古廟,偶然聽到一聲「叮」,青磬一響,被它敲醒了,萬念皆空。那個時候啊,什麼都沒有,那真是大夢初醒,這個是大福報。所以金剛經告訴我們,所有的福報,都不如了解金剛經般若的解脫真義。般若解脫真義,就是我們給它的一句結論,一聲青磬萬緣醒,這個時候是真福報。

  中國的文學為什麼把木魚叫紅魚呢?因為廟子上的木魚多半漆成紅顏色,磬放久了,顏色都變成青銅色,所以叫做青磬,紅魚青磬,紅跟青是文學上的形容詞。

  第二十五品  化無所化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有教無類

  金剛經快要作整部的結論了,化無所化,什麼叫「化」?在唐以前,多半的佛經用這個「化」字。唐宋以後用「度人」。度也好,化也好,反正度也度不了,化也很難化。到元明時代,乾脆兩個字合起來,叫做度化。這個度化,實際上就是教育了。化也就是感化人,變化人。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

  這也是佛自己講,告訴須菩提,你認為怎麼樣?「汝等勿謂」,你們千萬不要講佛說過這個話,說過什麼話呢?「我當度眾生」,認為佛說過,要度一切眾生。

  你看佛是很妙的,你仔細把金剛經研究,他的一生許多事情,在金剛經里通通否認完了。說法四十九年,他在金剛經里卻說沒有說過一句話!這是他講的啊!這個金剛經擺在我們面前。他本來發願要度眾生,現在又否認了,嘿!你不要搞錯了,你們不要那麼想啊!你們千萬不要那麼想,認為我要度一切眾生。這是文字的解釋。

  【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

  「須菩提,莫作是念」,千萬不可以有這個觀念,上面已經講了,下面還要很肯定的重複,莫作是念,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好了,我們現在記住他的話,你不要磕頭說佛啊,你來度我。他老人家不承認,他現在很忙,在那裡入涅盤,你也莫作是念,不要這樣想。什麼理由呢?「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這個話嚴重了,剛才我們還用笑話的辦法來說,佛一切否認了,下面進一步告訴我們理由,聽得我們都有一點五里霧中了。什麼理由啊?世界上實實在在沒有一個眾生須要佛來度的。你注意啊!沒有一個人須要佛來度的,這是佛自己說的。

  「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拿禪宗里的話說,這叫做一個棺材兩個死漢,一個說你是被我度的,一個說我需要佛來度。大禪師們會說,這兩個都是沒有悟道的。佛也講嘛!第一,我沒有度過一個人,你不要有這個觀念。什麼理由呢?世界上沒有一個眾生須要佛來度的。這個文字擺在這裡,對不對?我們自己研究。還有,佛說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這個佛就不是佛了,而是個非常普通的人,因為這個佛已經是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人了。

  所以,我經常告訴大家,不要什麼頂禮啦!磕頭啦!好麻煩。我一生最怕這個事,碰到人家合掌,我現在都有點馬上出汗,很麻煩,還要答禮,乾脆像現在人眼睛一瞪,注目禮,很好嘛!意思到了就行了。如果說磕個頭,認為我是老師,該受這一拜的話,十八層地獄都不夠。不過不要緊,據說現在地獄裡頭還有地下室,那就該要下地獄的地下室去了。一個人如果自覺有道,足以為人師,如果有這一念的存在,他再有道也不值錢了。真正足以為人之師,真正足以度人,他必定已經證到空的境界了,何以會有自我崇高的觀念呢?絕對不會!因為他自己已經沒有這個觀念了;而是一切眾生,人我平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