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故曰,魂之與魄,互為室宅”,上面理論講完了,這個理論是解釋《參同契》原文,魂跟魄兩個互相為室宅。其實日月天體的現象懂了,我們的性跟命,精神跟生命的作用也是一個原理。他說“後天兩物,雖分性命,其實祖性,全寄於命”,結論是拿太陽、月亮比喻我們的生命。生命主要是性跟命兩個東西,等於天體有了宇宙以後,有個太陽,有個月亮。這個天體,佛早就說過,像太陽、月亮這樣的系統,在虛空里不止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無量無邊,數量太多了。等於道家所講,我們這個宇宙也是一個生命,如果拿這個太陽系統來講,我們人只不過是這宇宙生命的寄生蟲而已。這個宇宙很妙的,重重無盡,所以《華嚴經》講“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我們這個肉體是地球上的寄生蟲,我們肉體內部也有很多的寄生蟲。《金剛經》說度一切眾生皆入涅槃,有個道家解釋為度盡我們身上的眾生。你不要站在佛家立場就罵這是外道,我這個人內呀外呀弄不清楚,看看還是有理由,反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後天的兩物,我們身體上就有太陽、月亮。這裡面又分很多,眼睛是太陽,耳朵是月亮;頭腦是太陽,丹田下部是月亮,那多了!所以道家難弄,他兩個眼睛、耳朵又分左是太陽,右是月亮,左屬陽,右屬陰。我們的氣血,左邊管氣,右邊管血。男的屬陽,女的屬陰,所以女陰血多,但陽氣不夠;男屬陽,氣多氣大,蠻牛一樣,但血不夠。所以當歸補血應該男人吃,高麗參補氣該女性吃,這個中間的差別很大,很細。我們大概介紹了這些,將來你們看道書曉得講些什麼,尤其是不了義的道書,雖不究竟也是道書,你不能說不對,因為他只講了那一點的工夫,後面不知道。像《參同契》這一種道書,的確是非常高的。

  所以性、命這兩個東西是一體的,就是一元論的,也可以叫做二元一體論的,精神跟物質是一體的兩面,等於手心、手背。一體叫什麼?叫做祖性,不只包括我們這個生命,是與山河大地萬物共有的整體,是佛家唯識中的第八阿賴耶識。“阿賴耶”是梵文,道家叫做祖性,原始的本性。有了這個生命以後,“全寄於命”,本性不要向外找,它就在本身生命之中。

  第七十二講

  陰陽的變化——情

  元神 元炁 元精——性

  脈輪似電纜

  祖竅在哪裡

  丘長春的《青天歌》

  認清主與臣

  不動不搖

  陰陽的變化 ——情

  剛才講到先天祖性,到底在哪裡呢?“全寄於命”,全在我們現有生命中。“蓋一落陰陽,莫非命也”,一旦有了這個有形生命,就落在陰陽中分成兩層了。性也無所謂叫性,就是命,命中有性,只要修這個命功就行了。“且命元更轉為情,蓋陰陽之變合,莫非情也。”這又三個轉折了,一旦變成這個後天生命,性在命中,在這個現有的命中,命在哪裡?我們也找不到,現在用的是情、思想,七情六慾這個情,在佛家來講就是妄念、妄想等等。我們有了後天以後,性在這個命中,命又轉變了,變成情的作用。所以我們的思想不停,妄念不停,甚至於我們身心陰陽反覆的變化,都是情的作用。譬如說精神疲倦,陰境界來了;精神好了醒了,陽境界來了。歡喜的、高興的心境,腦子清楚、無煩無憂是陽境界;有煩惱有憂愁,喜怒哀樂發動了就是陰境界。這些“陰陽變合,莫非情也”,就是我們現在三個轉折,三個變化。

  “惟其性寄於命,故離中元精,坎中元炁,總謂之命。”我們先天的本性,同後天有形的生命合一,先天的性也在命中,所以說是性命合一。我們的肉體是個殼子,像是電器中陰陽兩條電線接起來,才能發光起作用。在我們這個生命上,“離中元精,坎中元炁”——“元炁”不是呼吸之氣,所以我常說,你們打坐等於充電,不用做什麼工夫,它自然就在充電,充的是這個“元炁”。至於離中的“元精”,也就是我們一點靈知之性。你到了那一步,元精淨化,氣脈自然會動,自然打開了,不需要你忙來忙去搞氣脈。“離中元精,坎中元炁”這兩個代號我們曉得了,合攏來就是我們現在的生命,“總謂之命”。但是我們把握不住,因為被七情六慾這個思想妄想牽引住了。

  “惟其命轉為情,故曰,日中木魂,月中金魄,總謂之情。”這個生命一變以後,後天的用又變了,就只有思想、情緒。本性原來用太陽做代表,那個木魂就是肝臟這一部分,很重要,肝是管血的。“月中金魄”在生理上是什麼呢?金魄是屬於肺的,呼吸的這一部分也很重要,這是有形的有形,都是因為氣血的變動而顯現。後天所有的作用離不開氣血的作用,而氣血作用配合上先天之性,變成後天生命當中的這個思想,總合起來都叫做情。

  元神 元炁 元精——性

  這裡有個大問題來了,這些都是理論,這個性命之性在哪裡呢?“只有祖竅中,一點元神,方是本來真性。”關於祖竅,道家的討論很多,我們後天生命,本性就在上面。這些情緒儘管鬧,氣血儘管動,但後面有一個老闆,那是我們生命的根本,也就是性。這個性沒有離開過肉體,它住在一個祖竅里。所以,在我們後天生命不叫它性,道家叫做元神,它有三個名稱:元精、元炁、元神。這點元神才是本來真性,就是先天的明心見性的性,也就是莊子講的那個“與天地同根,萬物一體”。可是在我們身上它在哪裡呢?就在祖竅里,“方是本來真性”。

  我們的生命,“元神為君”,元神是老闆是皇帝、總統、主宰。“安一點於竅內,來去總不出門”,它就在我們身體祖竅里,但是它同天地同宇宙相通的,儘管通電來來去去,可是它沒有離開過我們身體,沒有離開過祖竅。所以他解釋《參同契》原文兩句話,“豈非性主處內,立置鄞鄂乎”,就是這個道理,他解釋得很明白。

  現在我們曉得,道家講有一個祖竅,佛家顯教沒有這些玩意,西藏的密教有沒有提到這個呢?有提到,這個名稱叫“生法宮”,在海底,是印度來的,也是印度一切瑜珈術各派同佛家共修的。譬如中國的道家把肚臍下面看得牢牢的,就叫做守下丹田,有沒有理由呢?也有理由。在藏密裡頭,丹田這一部分是臍輪,密宗是不肯講的,認為是不傳之密,不像我這樣說出來。其實我認為這些都是渣子,真東西還不是這些,所以我不在乎。一般學密的人認為那個是寶貝,千古不傳,密宗還有一個代名辭叫“化輪”,化生歸一。老實講,所謂化輪,我們欲界中的人,都是從下部化生出來,所以精蟲卵髒都在這裡。

  脈輪似電纜

  這個所謂脈輪就像電纜,我們身體上電纜很多,包括神經系統從臍輪上來,就是密宗說的心輪,心輪又叫法輪,也有好多脈,道家叫這個為“絳宮”,當然是紅色的宮殿,裡頭有神。所以中國、外國這一套東西都差不多,各有各的名堂,各有各的長處,各有各的心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