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第五十一講
氣脈真通時的現象
入定後的變化
乾坤交 大還丹
不死之藥
采丹藥的方法
小心注意的事
氣脈真通時的現象
我們繼續看批註,這是很重要的。上次講到如何是真正的“坎離交會”,道家所謂結丹的現象。不管學佛學道、顯教密宗,我們要研究人的生命,超越現實,進而永恆掌握自己的生命,除了這個路線以外,沒有第二條路。也許我的觀念不一定對,希望大家注意,儘管表達方式不同,如佛教得定,密宗的各種成就,如果分類來說,都有它的道理。但是代表形而上的“性”和形而下的“命”,兩個真正地結合為一,返本還源,這個路線是必然而呆板的。這也就是身心結合,精神和生理混合為一的修煉。這等於說真理只有一個,沒有差別。道家用中國文化的術語,叫它做“坎離交會結金丹”。
由於道家與密宗的影響,現在很流行講氣脈,氣脈怎麼樣才是真正的通呢?就是前面說的三家會合。許多人是在身上搞感覺狀態,認為氣走到那裡,像蟲爬一樣,有股東西在動,或者發燒等等是氣脈通了,但都不是,那只能叫“凡氣通”。這個名稱是我創造的,意思就是感覺狀態,比普通感覺加強了一些,但不是真正的氣脈通。現在這一段很重要,是講氣脈真正通了,就是這個時候,乃至密宗講所謂中脈,也在這個時候通了。他把這個境界、工夫程序,都在這裡告訴了我們。
“初時神入炁中,寂然不動,似乎槁木死灰”,真正得定的那種情形,神進入炁里,像裝香腸一樣,把肉裝進來了。這是比喻,不是很妥當,只表示兩個東西混合了。這個神代表我們佛學所講的心,就是說思想、精神進到里了。是什麼呢?不是呼吸的氣,不要認為是天台宗的六妙門。拿儒家的觀念來講,打坐數息、隨息是治心,就是佛家的調心。因為我們的思想很亂,拿個東西給你把握住,這個不算“神入炁中”。當“神入炁中”時,外面呼吸完全停止了,氣脈完全通了。這時的現象是身體感覺沒有了,身體的障礙沒有了。我們現在都覺得有個我坐在那裡,有這個肉體,如果沒有感覺這個肉體,呼吸完全寧靜,一切的思想寂滅停止了,就連那個靈明知覺之性也清淨了,因為氣的凝住,神與氣兩個結合了,也就是“神入炁中”。
“寂然不動”,這個時候清淨寂然,佛家的說法是“空”,所有念頭一切清淨了,內外完全如如不動,這就叫做入定了。依佛家來講這是正定的一種,這個時候人的外形好像槁木死灰。所以修行用功不到這個程度,都不要談,那都是大家哄著玩!你恭維我,我恭維你,彼此交相騙,以為修道之人就是這麼兩句話,騙過去算了。
那麼,這個定要用多少時間才會到達呢?不知道!如果你的運氣好,應該說是你的善行功德夠,就不會遭遇挫折,一路就上來了。假定你的工夫到這個程度,但是善行功德不夠的話,還是要出毛病,各種所謂魔障、障礙會磨難你,所以修道人到這個時候屢成屢敗。經常到達這個境界還不算難,可是呢,破壞掉了又要再來,再來就是要築基,重新來過。再來比較快,但是你善行功德沒有的話,再度遭遇魔障而失敗,卻沒有機會再來了。這個要特別注意,這個地方是講工夫的實際境界。
入定後的變化
可是要特別提醒諸位,真正得定如槁木死灰,這個時候要注意了!外形看這個人瘦得不得了,枯槁了!你們可以參考《莊子》、《列子》,其中講到列子碰到一個人,本事很大能知過去未來,是得了道的。列子就帶他回來見老師壺子,那人一看壺子就走了,告訴列子說,你那個師父不行了,沒有幾天就要死了。列子就告訴壺子,壺子一笑說,我給他看的是一個境界,你明天再帶他來。第二次一看,那人說,現在你老師看到我有生氣了,有救了。第三次再帶他來看,那個人回頭就跑,下不了結論,跑掉了。所以,你看我們一般讀《莊子》、《列子》,都認為那些是假託比喻的話,其實講的都是真話,是實際的境界。不過沒有人有那些工夫,一般讀書人哪裡懂得!所以都認為是比喻。到這個境界——“似乎槁木死灰”,這幾個字要注意,外行人看到好像那人就要死了。
下面你注意啊!“久之生機復轉,一點真炁,希微隱約,滃然上升”,這個定不知要定多長時間,定久了以後,這就真叫氣脈通啦!這是再進一層的一陽來復,再進一層的活子時來了,這是真正的活子時。以道家的術語來講,這一陽來復,一個新的生命重新開始,所謂“生機復轉”。本來入定是槁木死灰,現在一點真氣,他形容“希微隱約”,這四個字並不是有現象,也並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也不是感覺得到的,是若有若無之間。這就沒有辦法了,要靠你的智慧,到那個時候自然會知道。
“滃然上升”,從哪裡上升?以現在流行的術語,有印度的瑜珈、密宗等等的翻譯,是所謂從海底。在道家古書說,一點真陽從虛無中來。虛無是莫名其妙的空洞之間,空到極點,靜到極點,從下面發上來。但是一說下面兩個字,你可能會抓到一個肚臍,或抓到一個海底了,那都不對的!不要抓個部位。海底、丹田當然有影響,但不是從這裡來,是要靜極而來的。老子講的“致虛極,守靜篤……夫物芸芸,各歸其根”,就是說要空到極點,靜到極點,才會歸根復命,恢復自己原有的生命。老子講得很簡單,幾句話一個原則,沒有講詳細的工夫。
這裡所說的,等於批註了老子那一段的工夫。這個時候,“一點真炁,希微隱約,滃然上升”,要注意啊!古文不是隨便引用,朱雲陽用這個“滃”字,不像現代人寫文章,隨意用字,寫古文一個字下得非常慎重。“滃然上升”有水蒸氣的意味,蒙蒙的這樣上來,就是密宗所謂得了拙火,慢慢一路自然衝上來。
“有如野馬塵埃之狀”,年輕同學注意啊!很抱歉,我發現許多年輕同學,不論你們有什麼學位,乃至博士可以教書了,中國字都認得了,可是不通。“野馬”不是指一匹馬,“野馬”是什麼呢?這是《莊子》第一篇《逍遙遊》所提出的名詞,“野馬也,塵埃也”。所謂“野馬”就是佛經上講的“陽焰”,就是太陽的光影。這個時候陽氣上升,萬一有人工夫到了這個程度,看到光影上升,不要認為這個就是陽氣!這是陽氣的投影,它的本身還不是這個。就像是你眼睛不舒服了,揉一下馬上所看到的現象,那個不算數的。所以說“如野馬塵埃之狀”。
“故曰,形體為灰土,狀若明窗塵”,所以他說外表這個時候定了,像槁木死灰,沒有什麼光華,“此為坎離始媾,大藥將產之法象”。要注意這個!這個叫做“坎離交媾”,也是形容這個童男童女,陰陽交媾,這是大藥將產時的現象。這個大藥就是金丹,自己本身生命中有的,經過自己的鍛鍊,恢復了,得了這個藥就長生不死。
氣脈真通時的現象
入定後的變化
乾坤交 大還丹
不死之藥
采丹藥的方法
小心注意的事
氣脈真通時的現象
我們繼續看批註,這是很重要的。上次講到如何是真正的“坎離交會”,道家所謂結丹的現象。不管學佛學道、顯教密宗,我們要研究人的生命,超越現實,進而永恆掌握自己的生命,除了這個路線以外,沒有第二條路。也許我的觀念不一定對,希望大家注意,儘管表達方式不同,如佛教得定,密宗的各種成就,如果分類來說,都有它的道理。但是代表形而上的“性”和形而下的“命”,兩個真正地結合為一,返本還源,這個路線是必然而呆板的。這也就是身心結合,精神和生理混合為一的修煉。這等於說真理只有一個,沒有差別。道家用中國文化的術語,叫它做“坎離交會結金丹”。
由於道家與密宗的影響,現在很流行講氣脈,氣脈怎麼樣才是真正的通呢?就是前面說的三家會合。許多人是在身上搞感覺狀態,認為氣走到那裡,像蟲爬一樣,有股東西在動,或者發燒等等是氣脈通了,但都不是,那只能叫“凡氣通”。這個名稱是我創造的,意思就是感覺狀態,比普通感覺加強了一些,但不是真正的氣脈通。現在這一段很重要,是講氣脈真正通了,就是這個時候,乃至密宗講所謂中脈,也在這個時候通了。他把這個境界、工夫程序,都在這裡告訴了我們。
“初時神入炁中,寂然不動,似乎槁木死灰”,真正得定的那種情形,神進入炁里,像裝香腸一樣,把肉裝進來了。這是比喻,不是很妥當,只表示兩個東西混合了。這個神代表我們佛學所講的心,就是說思想、精神進到里了。是什麼呢?不是呼吸的氣,不要認為是天台宗的六妙門。拿儒家的觀念來講,打坐數息、隨息是治心,就是佛家的調心。因為我們的思想很亂,拿個東西給你把握住,這個不算“神入炁中”。當“神入炁中”時,外面呼吸完全停止了,氣脈完全通了。這時的現象是身體感覺沒有了,身體的障礙沒有了。我們現在都覺得有個我坐在那裡,有這個肉體,如果沒有感覺這個肉體,呼吸完全寧靜,一切的思想寂滅停止了,就連那個靈明知覺之性也清淨了,因為氣的凝住,神與氣兩個結合了,也就是“神入炁中”。
“寂然不動”,這個時候清淨寂然,佛家的說法是“空”,所有念頭一切清淨了,內外完全如如不動,這就叫做入定了。依佛家來講這是正定的一種,這個時候人的外形好像槁木死灰。所以修行用功不到這個程度,都不要談,那都是大家哄著玩!你恭維我,我恭維你,彼此交相騙,以為修道之人就是這麼兩句話,騙過去算了。
那麼,這個定要用多少時間才會到達呢?不知道!如果你的運氣好,應該說是你的善行功德夠,就不會遭遇挫折,一路就上來了。假定你的工夫到這個程度,但是善行功德不夠的話,還是要出毛病,各種所謂魔障、障礙會磨難你,所以修道人到這個時候屢成屢敗。經常到達這個境界還不算難,可是呢,破壞掉了又要再來,再來就是要築基,重新來過。再來比較快,但是你善行功德沒有的話,再度遭遇魔障而失敗,卻沒有機會再來了。這個要特別注意,這個地方是講工夫的實際境界。
入定後的變化
可是要特別提醒諸位,真正得定如槁木死灰,這個時候要注意了!外形看這個人瘦得不得了,枯槁了!你們可以參考《莊子》、《列子》,其中講到列子碰到一個人,本事很大能知過去未來,是得了道的。列子就帶他回來見老師壺子,那人一看壺子就走了,告訴列子說,你那個師父不行了,沒有幾天就要死了。列子就告訴壺子,壺子一笑說,我給他看的是一個境界,你明天再帶他來。第二次一看,那人說,現在你老師看到我有生氣了,有救了。第三次再帶他來看,那個人回頭就跑,下不了結論,跑掉了。所以,你看我們一般讀《莊子》、《列子》,都認為那些是假託比喻的話,其實講的都是真話,是實際的境界。不過沒有人有那些工夫,一般讀書人哪裡懂得!所以都認為是比喻。到這個境界——“似乎槁木死灰”,這幾個字要注意,外行人看到好像那人就要死了。
下面你注意啊!“久之生機復轉,一點真炁,希微隱約,滃然上升”,這個定不知要定多長時間,定久了以後,這就真叫氣脈通啦!這是再進一層的一陽來復,再進一層的活子時來了,這是真正的活子時。以道家的術語來講,這一陽來復,一個新的生命重新開始,所謂“生機復轉”。本來入定是槁木死灰,現在一點真氣,他形容“希微隱約”,這四個字並不是有現象,也並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也不是感覺得到的,是若有若無之間。這就沒有辦法了,要靠你的智慧,到那個時候自然會知道。
“滃然上升”,從哪裡上升?以現在流行的術語,有印度的瑜珈、密宗等等的翻譯,是所謂從海底。在道家古書說,一點真陽從虛無中來。虛無是莫名其妙的空洞之間,空到極點,靜到極點,從下面發上來。但是一說下面兩個字,你可能會抓到一個肚臍,或抓到一個海底了,那都不對的!不要抓個部位。海底、丹田當然有影響,但不是從這裡來,是要靜極而來的。老子講的“致虛極,守靜篤……夫物芸芸,各歸其根”,就是說要空到極點,靜到極點,才會歸根復命,恢復自己原有的生命。老子講得很簡單,幾句話一個原則,沒有講詳細的工夫。
這裡所說的,等於批註了老子那一段的工夫。這個時候,“一點真炁,希微隱約,滃然上升”,要注意啊!古文不是隨便引用,朱雲陽用這個“滃”字,不像現代人寫文章,隨意用字,寫古文一個字下得非常慎重。“滃然上升”有水蒸氣的意味,蒙蒙的這樣上來,就是密宗所謂得了拙火,慢慢一路自然衝上來。
“有如野馬塵埃之狀”,年輕同學注意啊!很抱歉,我發現許多年輕同學,不論你們有什麼學位,乃至博士可以教書了,中國字都認得了,可是不通。“野馬”不是指一匹馬,“野馬”是什麼呢?這是《莊子》第一篇《逍遙遊》所提出的名詞,“野馬也,塵埃也”。所謂“野馬”就是佛經上講的“陽焰”,就是太陽的光影。這個時候陽氣上升,萬一有人工夫到了這個程度,看到光影上升,不要認為這個就是陽氣!這是陽氣的投影,它的本身還不是這個。就像是你眼睛不舒服了,揉一下馬上所看到的現象,那個不算數的。所以說“如野馬塵埃之狀”。
“故曰,形體為灰土,狀若明窗塵”,所以他說外表這個時候定了,像槁木死灰,沒有什麼光華,“此為坎離始媾,大藥將產之法象”。要注意這個!這個叫做“坎離交媾”,也是形容這個童男童女,陰陽交媾,這是大藥將產時的現象。這個大藥就是金丹,自己本身生命中有的,經過自己的鍛鍊,恢復了,得了這個藥就長生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