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曾國藩是儒家人物,當時有個英國顯要來訪,他陪客人談話一夜,喝茶嗑瓜子。等他離座站起來時,英國人發現瓜子殼圈出來兩個腳印,表示他坐在那兒幾個鐘頭,兩條腿沒動過!事實上這種坐法對人體非常健康。所以我一向不坐沙發的,偶爾到外頭必須坐沙發,坐了一下就很難受。坐沙發使人都變成了蝦子,歪斜著身體,開始會很舒服,坐久了精神愈來愈差。

  同樣的,我也勸人不要睡沙發床,睡到老來骨頭也會出毛病。中國老式的床是木板,上面鋪稻草。現在睡榻榻米,上面再鋪墊子,睡起來當然舒服多了。

  再說身邪行,身子的邪行非常多,講起來可以寫一本書。小乘很多戒律,就是防止身邪行的,例如吃飯前一定洗手,又如上完大號一定用水洗,不用草紙去揩,可是到了中國就改了。現代有抽水馬桶可以噴水清洗,又可以合於戒律了。這些小乘身邪行的戒律,不算重戒,是屬於攝威儀戒,修正生活習慣的。中國的《禮記》也說,「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威儀太多了,大部分的威儀,都是防止身邪行的。

  身邪行是有身邪行的果報,因此釋迦牟尼佛就教導大家,身不可有邪行。身邪行報是什麼?不健康,多病。兩千多年前,佛就非常注重衛生,現在看起來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在當時的印度,卻是很切中時弊的。這些行為的教育,在小乘經典中特別多。中國人一學起佛來,就看《金剛經》、銀剛經、銅剛經這些大經,所以就少知道佛的行為教育了。

  口邪行有口邪行的報。嘴巴有什麼邪行?例如咬指頭,有些人長大了還改不掉,真要命!這既不衛生,又容易手指變形。尤其女孩子,講話時把手指放在嘴邊,是種很難看的不好相貌。諸如此類的口邪行有很多,乃至現代人一邊說話一邊咬口香糖,也算沒有禮貌。又如在街上看見女性就吹口哨,也是口邪行。

  什麼是意邪行?是思想上的,例如創立一種什麼學說理論,本意並不邪,也是想濟世,但是後來走偏差了,反而為禍世間,這就是意邪行,也會有意邪行的果報。

  殺生的人,會有殺生的報。

  不與取就是盜,佛經上不用「盜」字,因為以佛法來看,世界上沒有那個不是強盜。個個是強盜小偷,都是不與取,就是沒有得人家同意就拿,就用,就吃。世界上沒有不侵占別人的人,兒女長大成人,還向父母親要錢用,就是侵占父母財物的行為。但是人類認為是當然的,真是奇怪,沒有哪一個應該給哪一個的。有人說人生用錢有三階段,當人兒女時,躺著向父母要錢,不給就躺在地上哭。長大了向先生、太太、兄弟、朋友拿錢,是站著要。到老了向兒女拿錢,那是要跪著拿的。

  邪淫有邪淫報,這裡不像其它的經典,絕對戒淫,而是給在家人開個方便之門,是邪淫才有果報,但人們還是讚嘆不邪淫是最好的品德。

  妄語,是說謊話。

  兩舌,我們常犯的,講話說過來說過去,有時並不想挑撥是非,偶然一不小心講了句話,就變成兩舌。惡口是罵人,像我就經常惡口。無義語,無聊不要緊的話。尤其女性們坐在一起,講了半天言不及義,當然男性也會犯的。貪嫉是貪心妒嫉。嗔惱,是怨恨惱怒別人。接下來的我們不一個一個講了,講下去成了講戒律,光是這一篇,半年都講不完。可是每一點你都要注意。又例如這個亂意,你打坐散亂也是有果報的。

  「以難化之人,心如猨猴,故以若干種法,制御其心,乃可調伏。」這個世界上人的心理像猴子一樣,難以教化(有這本經典之後,到了明朝吳承恩就寫了《西遊記》,把人心寫成了孫悟空)。所以釋迦牟尼佛用了種種辦法,讓眾生把這個心制下去,才好修道。

  「譬如象馬[忄+龍]悷不調,加諸楚毒,乃至徹骨,然後調伏。」比如不好的象和馬,不好駕御,要痛打它,打到皮開肉綻見到骨頭,才甘心受調伏。

  「如是剛強難化眾生,故以一切苦切之言,乃可入律。」世界上這些倔強難以教化的眾生,必須要把一切痛苦的果報遭遇告訴他,他才能慢慢走上軌道。律就是就道、規律。

  「彼諸菩薩聞說是已,皆曰:未曾有也。如世尊釋迦牟尼佛,隱其無量自在之力,乃以貧所樂法,度脫眾生。斯諸菩薩,亦能勞謙,以無量大悲,生是佛土。」這些上方世界來的菩薩們,聽了維摩居士這一番話,都大嘆從來沒聽過,釋迦牟尼佛真是難得,他已經成佛了,有無量大的神通之力,卻都用不出來,只好把自己弄得很苦,所以又出家,又苦行,又餓肚子才得道,都是做給眾生看的。同時又難得有諸位大菩薩,像是彌勒、文殊、觀音等等,都這麼勞苦謙虛(這些菩薩中,好多是早已成佛了的,為了要幫助釋迦牟尼佛,所以願意來到世間),發起無限的大悲心,才願意生到這個世界上來。

  你們諸位也是發了大悲心,才願意生到這個世界上來,又生了一點小悲心,才願意到這裡來坐著聽經。 維摩居士說如何學佛

  現在開始,維摩居士要講,在我們這個世界如何學佛。讀起來很淺,大家都懂,但是做起來很難。這裡的道理同東方世界的道德系統,有很大的關係。

  「維摩詰言:此土菩薩,於諸眾生大悲堅固,誠如所言。」這裡維摩居士先提出一個要點,在這個世界修行的大菩薩們,對於一切眾生的大悲心,是非常堅固的,這是真的。他肯定了香積佛國菩薩,對我們這個世界菩薩的讚嘆。「誠如所言」這四個字,後來變成了成語,就是出自《維摩詰經》。

  他只用大悲,沒有用大慈。慈和悲在現代的意義也是有區別的,慈是具有父性的愛,悲是母性的愛。所有的人都可以稱為菩薩,是因地上的菩薩,都具備當菩薩的資格。我們有志學佛的人,自然都是菩薩,對於一切眾生就要發大悲心,而且是非常堅固的大悲心,不要把發大悲心推給了菩薩。

  西方文化的愛心同大悲心差不多,與儒家講的仁字也差不多。老子就不用仁這個字,他對仁批評得很厲害,他用的是慈,所以慈、悲、仁、愛都是同一個道理。根據《維摩詰經》這裡的觀點,我們回想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哲學家,所有的教育家,第一步都是要人培養慈悲仁愛之心。

  「然其一世饒益眾生,多於彼國百千劫行。」但是這個世界的菩薩捨己為人(菩薩行不管你走的是什麼路線,不是一定要走宗教、社會、教育的路線)的行為,要比在其它清淨國土修行的功德還要大。

  「所以者何?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諸餘淨土之所無有。」什麼理由?這個娑婆世界有十善業道,十種善法,是佛教的基本,在其它的淨土是沒有的。在西方極樂世界,或東方藥師琉璃光淨土都沒有,因為用不著。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同十善業道相近,但是並不完全相同。

  說其它的淨土沒有,這話只說了一半,下品下生是不是要修?這是一個問題,須要思考。 十種善法的修持

  「何等為十?以布施攝貧窮,以淨戒攝毀禁,以忍辱攝嗔恚,以精進攝懈怠,以禪定攝亂意,以智慧攝愚痴,說除難法度八難者,以大乘法度樂小乘者,以諸善根濟無德者,常以四攝成就眾生,是為十。」他開始講有哪十種善業。首先是六度,然後還有四種。我們有同學正要寫論文,十善業道不是很好的題目嗎?你把它們和東方文化的關係搞清楚,就已經是非常大的題目了。講到東方與西方,有一個世界文化上非常有趣的現象,五大宗教的教主都是出自東方。耶穌一生中有好多年的行蹤成謎,現代有的學者提出證據,他那些年去了印度學佛。甚至有說在西藏達賴喇嘛的宮中有本經典,其中提到有位道友回去傳道,因為其它人反對,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你說這些資料是偽造的嗎?我想用不著吧!你說這講法是真的嗎?只能說事出有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