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不要看了《周易》的各種解說,就只在《周易》上轉圈子,我個人認為這樣毫無用處。近幾年來研究《易經》又是一窩蜂,在我看來,只這樣打圈子,研究死了也沒有用,對國家、對文化不會有貢獻。唯一的用途,退休的人沒有事做,鑽進去蠻舒服,要真正有用,要有科學精神,而不是以現代的自然科學硬套上去,這是我個人到今天為止,很深切的體會的。易學是高深的,欲真的把它變成為有用的,必須如此。沒有做到實用,還是抽象化的偏重在思想方面,換言之只是偏重於哲學方面,是虛玄的,實際無用。所以研究《易經》,千萬不要鑽牛角尖,古人也如此,《易經》的著作本身,是了不起,可是有沒有用?此身都不能飽,如此而已。除非把古人的書都看懂了,都記得,然後推開,再找本文,或者有一點用處。至於講道理,像宋朝以後理學家們講《易經》的道理,我素來不大注重,如剛才說的那一些,每一個爻辭拿出來解釋,都可以寫一本書,可是有什麼用?有時候還會誤人,作為一個文化工作者,乃至寫一點小東西,一個字都不敢亂寫,寫出來是快意,但是如果偏差了,那個後果就不堪設想,所以不敢輕易下筆。古人著書就這樣嚴謹,現在的人不管這些,發表了再說,後果如何不考慮,這是古今不同處。

  卦序的問題

  上次說到屯卦時,引發了《周易》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為什麼要這樣排?這是一個大問題,我是一直到現在認為還沒有得到最圓滿的答案。這裡在講下一個卦之前,必須先把《序卦傳》提出來討論討論,這個《序卦傳》,就是古文上常說到的孔子贊《易》--這個“贊”就是參贊,幫助《易經》的研究。--孔子贊《易》有“十翼”,就是孔子研究《易經》的十種著作,稱為“十翼”,包括《彖辭》(隨經分上下)、《彖辭》(隨經分上下)、《文言》、《繫辭》(上下傳)《說卦》、《序卦》、《雜卦》等十種著作。古人傳統的說法認為都是孔子作的,《序卦》就是卦的次序,這一篇很重要,但與象數的關係較少,和中國文化哲學思想的關係卻大了。過去大家都忽略了這一點。我之所以再三提到《周易》的卦序為何這樣排列,因為這是一個大問題,千古以來有不少人在研究,而在我認為那些答案的理由都不充分,同時我們也看過孔子對序卦的說法,也只講了《易經》的理,沒有講象數。孔子的《序卦傳》以人文思想講卦名的理,講為什麼叫“屯”?為什麼叫“蒙”?但要注意到,當伏羲畫八卦的時候,還沒有文字,那麼孔子所講的易理,對於為什麼這樣排列的理由,似乎也並不充分,所以這也是一個大問題。

  推開《周易》,對於邵康節的道家易那個系統,關於六十四卦的排列,我也很滿意。乾為天,天風女後,天山遁,一路排下來,非常有道理,可是《周易》不是照這個順序來的。《周易》的系統到底怎麼來的?並沒有解決,這個系統的基本問題沒有解決,拿來亂套學問,我認為不成其為學問,所以內心一直對《周易》認為是個問題。

  六十四卦在上古的排列,道家另有一個排列方法,可是我研究的結果,也不準確,但它的用法蠻對,它是把一年十二個月,配合十二辟卦,每卦代表一個月,一月三十天,六十四爻相配合,以每月初一的早晨配屯卦,晚上配蒙卦,初二的早上是需卦,晚上是訟卦,這樣依《周易》的卦序次序來配,六十四卦除了乾、坤、坎、離四卦不用,餘下六十卦,每日兩卦,依照《周易》的次序配下去,這是道家關於象數排列的方法。後世推測天文地理,未卜先知的方法,都是由這一套方法來的,用起來還是蠻對的。但是照道理,我還是不大同意。用起來代表天文一個星象的符號,變化行得通,理由可講不通。人類的文化都是這樣,如科學是講現實,現在發展到理論科學,就變成哲學了,哲學講理。反正事上對,理上不對,所以我常告訴大家,天下事常常有其事不知其理,有的時候又有其理而無其事,那就是經驗還沒有到,要事理合一才是真學問,所以卦序的問題值得大家研究。

  黑格爾的辯證歷史觀

  講到這裡,我們先討論一個三十年代很時髦的問題--黑格爾的辯證歷史觀。

  黑格爾的歷史哲學,亦即所謂的“辯證史觀”,以觀念,批判歷史的發展。在幾十年前,我們受他這個歷史哲學的影響很大,現在它在西方的影響還是很大。現在全世界,包括歐美各大學,在歷史系新開一門歷史哲學的課程,把黑格爾的這一歷史哲學,算作歷史哲學中一門參考的思想,還沒有完全認為它是正統。因為歷史哲學在世界人類學術思想文化上面,還是在剛開步走的階段,它的目的就是在探討有了天地萬物人類,為什麼人類歷史會鬧成這樣?比如歷史上有幾個大問題,政治上民主也好,君主也好,獨裁也好,自由也好,無政府主義也好,各種各樣都實行過,可是哪一種能使人類永遠的太平?沒有見到過。以上這些主義在理論上都對,但事實上都不對,這是一個哲學問題。又如經濟方面,為什麼貨幣有了以後,從貝殼到現在的鈔票,每一出來,一直只有貶值,永遠沒有漲回去的時候,這是什麼原因?這是歷史哲學上的經濟問題。人類社會為什麼不能太平?為什麼不能平等?現在回頭來看,歷史哲學我們早就有了,《易經》就說過,而且比別人講的好多了。可惜沒有一個人去發揮,如果有人能把西方的唯物史觀和我們的歷史哲學研究到真的內涵,然後對世界的經濟政治發展融會貫通了,應該可以寫一本很好的書,那就對人類思想影響太大了。

  現在再看我們的歷史觀,也可以說是孔子的歷史觀,包括了西方的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是心物一元,非常高明。但是要加以發揮,只憑古文,現在這個時代懂的人不會多,這一點是需要大家繼續努力的。

  孔子這裡說的是《周易》六十四卦的次序,為什麼要這樣排列?這是我們要深思的。

  孔子說創世紀的開始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

  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第一句話就很妙,“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很自然,中國人說話,這樣就夠了。以文化來比較,這就是中國文化的不同之處。我們強調我們的老祖宗,像孔子思想的高明之處,這裡就只說有了天地就有了萬物這麼一句話,沒有過問到宗教哲學,宗教哲學要討論到天地是誰造的?萬物又是誰造的?宗教家說有個主宰造的,可是中國人不講這一套。假如說有個主宰造天地萬物,那麼這位主宰又是誰造的?中國人不談這個永遠沒有結論的問題。過去人家說中國人沒有哲學,實際上不是沒有,而是非常高明,這等於佛學裡說的,釋迦牟尼講學說法,有四種方式,其中一種為“置答”,就是某一問題不需要討論,先放在一邊,孔子這裡的第一句話,就是置答的方式,不是不懂,第一句話就是從人文文化開始,這就是我們文化的特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