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易理的平淡與神秘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象曰:子克
家,剛柔接也。”
如果卜卦卜到這一爻動,大吉大利,是討老婆的好卦,不但討到好老婆,而且生得好兒子,將來大振家聲,前途無量,後福無窮,就是這樣好,這和上面第一爻剛剛相反。當然這一爻是陽爻,代表男性,前面四個陰爻,有四個女的等他,自然討到好老婆,就是這麼個道理。說《易經》是大學問,其實就像小孩玩耍,但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學問,都是小孩子在玩的。我發現一個道理,任何人的一生,沒有離開他幼年幻想的範圍,如周歲的小兒,在一堆玩具中,喜歡取刀,長大則為武人,或說這是迷信,但剝開迷信的外衣,其中有高深的學理,這是下意識地表現了他的稟性。總之,最高深的學理,都是小兒玩的,佛學裡對於世界上的學問,稱為“戲論”--兒戲之論。假使從這個觀點看《易經》,也只是“戲論”而已。所以我們研究學問,也並不需要“高推聖境”,對聖人的東西先把他崇拜起來,然後從那崇拜的路上,自己蒙蔽了自己的智慧,硬往那裡湊,就划不來。研究這些東西,頭腦科學,不崇拜古人,也不輕視古人,如蒙卦的包蒙,這裡內卦為坎卦,在後天卦里,離卦是陽性,坎卦是陰性,如以陽卦多陰而論,坎卦又為中男,前面又有許多陰爻在,包蒙就是陽爻被包在陰爻里,所以吉,子克家,因為是中男,《彖辭》是解釋“子克家”這句話,因為是剛柔相接,陰陽相合。另一說,交互卦的接法,這一陽爻與上兩交接,變為震卦,是長子。
秋胡戲妻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象曰:勿用取女,行
不順也。”
說到這一爻,想起古人中一位大家了,就是宋代有名的朱熹朱夫子,那是不得了的人物,在專制時代,如果像我這樣隨便批評朱熹,就早應該殺頭了。在明朝以後正式規定考功名要以朱熹的註解為標準。朱熹研究一輩子《易經》,他對這一爻的解釋妙得很。他說,如果卜到這個卦,不可以討太太,至於“見金夫”,他說是秋胡戲妻的那個樣子,這個女人的後面有一個情人,就是她的前夫,真不知朱熹這個話從何說起?何以叫作“見金夫”?套用起來,牽強附會的多了。我們知道坎是西方之卦,西方屬金,夫是由第一爻是陰性,陰性的後面是陽性這裡來的,所以從後面跟了一個男人,這樣的太太去娶她幹什麼?這個男人是西北人,或者是她西邊的鄰居,像這樣的解釋還可以勉強上去,一定說拿了黃金做情人,在法律上罪證不足,該是不起訴處分,這種解釋是不成為理由的。“不有躬”如果勉強討這個太太,連命都不能保住,躬者就是身體,命都保不了,無攸利,沒有什麼好處。
這個解釋不知說些什麼?明明是山下有水叫作蒙卦,卻出來那麼多的故事,每一爻都不同,每爻來編一個不同的故事,看看蠻有味道。宋朝一個儒家楊萬里,也是一個詩人,就用歷史的事情來解釋《易經》,看來也蠻好玩(楊萬里字誠齋,著有《誠齋易傳》二十卷)。
《彖辭》的“勿用取女”這句話,是說這一爻隨便怎麼走都不順,坎坷很多……
“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為什麼是困蒙?時間不同,位置不同,一個程序一個程序來,六爻的變動,就告訴我們一個人生,所以到了六四,困蒙,受困了,上下都不好,都是陰氣,等於山水之間在起濛霧了,萬事不通,都不好。所以《彖辭》說,困蒙這一爻是不對的,因為陰陽不能調和均衡,上面的老陽夠不到,下面的陽爻也隔開了。
“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上面看到各爻,先受刑罰,後又娶太太生兒子,在中間還有個女人,還有姘頭,還有走不通的路,到這裡生出孩子來了。這一卦有利於年輕人,大吉大利。但要注意,老頭碰到這一卦,不大對頭,因為不童蒙了,要童蒙才吉。《彖辭》的解釋,童蒙之吉,是順利得很,因為這一爻動,陰變陽,上卦就變成龔卦了,所以順以巽。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當土匪去搶別人不行,別人當土匪去防禦他則有利,如果打仗,主動去攻擊不行,只能防禦攻擊。別人來打擊,他必敗,去打擊別人也會失敗。是這樣的現象要安靜不動,要防禦,不能攻擊。《彖辭》解釋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上下順,在象上防禦的工事都做好了。
現在迴轉來檢查,蒙卦的《彖辭》和《彖辭》有矛盾,並不完全一致,六爻的解釋有那麼多不同的東西,不成系統地湊攏來,所以我們須知《易經》在最古老的時候,是沒有這些詞句的,就只是一橫為陽爻、兩橫為陰爻的圖案,用來卜卦。上古的人文文化不發達,欲想求知不可知的一面,用這占卜方法,流傳久了,宗教迷信就成為人類文化的起源,人類任何文化都是這種宗教迷信--現代稱為神秘學為起源。中國到了夏、商、周三代以後,形成了人類文化,把這套東西拿來作如此解釋,這是研究學術的一個路線。
需卦
第三卦需卦,第一卦是水雷屯,現在上卦是水,還沒有動,下面乾卦,水天是需卦。需字,用卦名本身的這個需字,來研究說文,上面在下雨,下面是一個而字,古代的象形字,“需”上面雨下來了,下面也在下雨,一層一層的雨下來,就像這需字一樣,為什麼叫需?人類於日光、空氣、水,一樣缺不了,當然需要,需的文字本身,就是這樣解釋,尤其農業社會,有形的東西,水最重要,可是這個卦名,是誰替它定的,則不知道。甚至卦名是在哪一個時代定出來的,也是問題,這是我們要注意的。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乾、坤兩卦的“元、亨、利、貞”四個字,到了後面的卦,“元”字都去掉了,最好的是“亨、利、貞”三個字,乃至有的卦,只有其中兩個字或一個字,這個卦還和屯卦一樣有“亨、利、貞”三個字,那麼“有孚”的意義是什麼?古人講易理的解釋“孚者信也。”有信,言而有信,古人這個解釋不通。所謂“孚信”,孚字原來就是“老母雞孵小雞”的意思,孚字上面是雞爪,下面一個兒子,小雞快出來了,為有孚,有信用了,所以後人借用這個字,意思就是信,後來又加卵為孵了。“光亨”光當然亨通,光一亮,什麼都看見了。“貞吉”正就大吉,有利沒有利?有限度的利,要過河,過黃河,過長江,出海過海洋有利,假使組織航運公司,卜到這個卦會發財,做交通事業也會發財。為什麼這樣說?外卦是水,水在外面,天在內(這個天是抽象的),那麼水就有利了。
“象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
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象曰:子克
家,剛柔接也。”
如果卜卦卜到這一爻動,大吉大利,是討老婆的好卦,不但討到好老婆,而且生得好兒子,將來大振家聲,前途無量,後福無窮,就是這樣好,這和上面第一爻剛剛相反。當然這一爻是陽爻,代表男性,前面四個陰爻,有四個女的等他,自然討到好老婆,就是這麼個道理。說《易經》是大學問,其實就像小孩玩耍,但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學問,都是小孩子在玩的。我發現一個道理,任何人的一生,沒有離開他幼年幻想的範圍,如周歲的小兒,在一堆玩具中,喜歡取刀,長大則為武人,或說這是迷信,但剝開迷信的外衣,其中有高深的學理,這是下意識地表現了他的稟性。總之,最高深的學理,都是小兒玩的,佛學裡對於世界上的學問,稱為“戲論”--兒戲之論。假使從這個觀點看《易經》,也只是“戲論”而已。所以我們研究學問,也並不需要“高推聖境”,對聖人的東西先把他崇拜起來,然後從那崇拜的路上,自己蒙蔽了自己的智慧,硬往那裡湊,就划不來。研究這些東西,頭腦科學,不崇拜古人,也不輕視古人,如蒙卦的包蒙,這裡內卦為坎卦,在後天卦里,離卦是陽性,坎卦是陰性,如以陽卦多陰而論,坎卦又為中男,前面又有許多陰爻在,包蒙就是陽爻被包在陰爻里,所以吉,子克家,因為是中男,《彖辭》是解釋“子克家”這句話,因為是剛柔相接,陰陽相合。另一說,交互卦的接法,這一陽爻與上兩交接,變為震卦,是長子。
秋胡戲妻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象曰:勿用取女,行
不順也。”
說到這一爻,想起古人中一位大家了,就是宋代有名的朱熹朱夫子,那是不得了的人物,在專制時代,如果像我這樣隨便批評朱熹,就早應該殺頭了。在明朝以後正式規定考功名要以朱熹的註解為標準。朱熹研究一輩子《易經》,他對這一爻的解釋妙得很。他說,如果卜到這個卦,不可以討太太,至於“見金夫”,他說是秋胡戲妻的那個樣子,這個女人的後面有一個情人,就是她的前夫,真不知朱熹這個話從何說起?何以叫作“見金夫”?套用起來,牽強附會的多了。我們知道坎是西方之卦,西方屬金,夫是由第一爻是陰性,陰性的後面是陽性這裡來的,所以從後面跟了一個男人,這樣的太太去娶她幹什麼?這個男人是西北人,或者是她西邊的鄰居,像這樣的解釋還可以勉強上去,一定說拿了黃金做情人,在法律上罪證不足,該是不起訴處分,這種解釋是不成為理由的。“不有躬”如果勉強討這個太太,連命都不能保住,躬者就是身體,命都保不了,無攸利,沒有什麼好處。
這個解釋不知說些什麼?明明是山下有水叫作蒙卦,卻出來那麼多的故事,每一爻都不同,每爻來編一個不同的故事,看看蠻有味道。宋朝一個儒家楊萬里,也是一個詩人,就用歷史的事情來解釋《易經》,看來也蠻好玩(楊萬里字誠齋,著有《誠齋易傳》二十卷)。
《彖辭》的“勿用取女”這句話,是說這一爻隨便怎麼走都不順,坎坷很多……
“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為什麼是困蒙?時間不同,位置不同,一個程序一個程序來,六爻的變動,就告訴我們一個人生,所以到了六四,困蒙,受困了,上下都不好,都是陰氣,等於山水之間在起濛霧了,萬事不通,都不好。所以《彖辭》說,困蒙這一爻是不對的,因為陰陽不能調和均衡,上面的老陽夠不到,下面的陽爻也隔開了。
“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上面看到各爻,先受刑罰,後又娶太太生兒子,在中間還有個女人,還有姘頭,還有走不通的路,到這裡生出孩子來了。這一卦有利於年輕人,大吉大利。但要注意,老頭碰到這一卦,不大對頭,因為不童蒙了,要童蒙才吉。《彖辭》的解釋,童蒙之吉,是順利得很,因為這一爻動,陰變陽,上卦就變成龔卦了,所以順以巽。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當土匪去搶別人不行,別人當土匪去防禦他則有利,如果打仗,主動去攻擊不行,只能防禦攻擊。別人來打擊,他必敗,去打擊別人也會失敗。是這樣的現象要安靜不動,要防禦,不能攻擊。《彖辭》解釋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上下順,在象上防禦的工事都做好了。
現在迴轉來檢查,蒙卦的《彖辭》和《彖辭》有矛盾,並不完全一致,六爻的解釋有那麼多不同的東西,不成系統地湊攏來,所以我們須知《易經》在最古老的時候,是沒有這些詞句的,就只是一橫為陽爻、兩橫為陰爻的圖案,用來卜卦。上古的人文文化不發達,欲想求知不可知的一面,用這占卜方法,流傳久了,宗教迷信就成為人類文化的起源,人類任何文化都是這種宗教迷信--現代稱為神秘學為起源。中國到了夏、商、周三代以後,形成了人類文化,把這套東西拿來作如此解釋,這是研究學術的一個路線。
需卦
第三卦需卦,第一卦是水雷屯,現在上卦是水,還沒有動,下面乾卦,水天是需卦。需字,用卦名本身的這個需字,來研究說文,上面在下雨,下面是一個而字,古代的象形字,“需”上面雨下來了,下面也在下雨,一層一層的雨下來,就像這需字一樣,為什麼叫需?人類於日光、空氣、水,一樣缺不了,當然需要,需的文字本身,就是這樣解釋,尤其農業社會,有形的東西,水最重要,可是這個卦名,是誰替它定的,則不知道。甚至卦名是在哪一個時代定出來的,也是問題,這是我們要注意的。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乾、坤兩卦的“元、亨、利、貞”四個字,到了後面的卦,“元”字都去掉了,最好的是“亨、利、貞”三個字,乃至有的卦,只有其中兩個字或一個字,這個卦還和屯卦一樣有“亨、利、貞”三個字,那麼“有孚”的意義是什麼?古人講易理的解釋“孚者信也。”有信,言而有信,古人這個解釋不通。所謂“孚信”,孚字原來就是“老母雞孵小雞”的意思,孚字上面是雞爪,下面一個兒子,小雞快出來了,為有孚,有信用了,所以後人借用這個字,意思就是信,後來又加卵為孵了。“光亨”光當然亨通,光一亮,什麼都看見了。“貞吉”正就大吉,有利沒有利?有限度的利,要過河,過黃河,過長江,出海過海洋有利,假使組織航運公司,卜到這個卦會發財,做交通事業也會發財。為什麼這樣說?外卦是水,水在外面,天在內(這個天是抽象的),那麼水就有利了。
“象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
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