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推開卦與不卦的問題不說,只講這一段文字就有很多的人生哲學,這又是另一個觀念,所以做學問要有自己的智慧,東方文化的教育,不是教人認識一件事情而已。西方現在講啟發教育是最新的教育,其實我們中國人幾千年來都是這一套啟發教育,古今中外都是一樣,都是啟發的,沒有教人把知識灌進去的,這裡就啟發自己有很多人生哲學的道理。譬如“屯如囗如”,每個人的人生都是這四個字,人生的起步都很難,誰能夠知道自己的人生前途?每個人生都是處境艱難,而前途茫茫,不知所以。“乘馬班如”,得意的時候,風雲際會,“匪寇,婚媾”,到處都會上當、受騙、結合,所以“女子貞不孕”,人要像女人守貞節一樣,自己要站得正,有時候一等待,十年不嫁人,所以孔子說六二之難乘剛也,要至剛、至中、至正,從這些可以看到另一面的東西。
以後的卦研究起來,都是很麻煩的。xxxx
窮寇勿追 見機而作
“六三,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象曰:即
鹿無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這個卦講到這裡又不同了,又像武俠小說了。先就字面上解釋,“即”是半虛半實的字,鹿是頭上有角的獸,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有些後來的《易經》,說這個字是山麓的“麓”,說是山腳下的一排森林,好多家都在爭論這個字。虞,是古代的官名,虞人是農林部的管理員,近似現代美國的天然動物公園的園長,或農林畜牧廳長。這裡敘述的,等於一幅打獵的畫面,一隊獵人到了山邊有一排森林。我們中國武俠小說常寫道:“逢林不入,窮寇莫追。”追敵人追到樹林裡了,不要追進去,恐怕裡邊有埋伏。這裡是說打獵到了山腳的樹林邊,沒有山林管理員帶路,不能追進去。“君子幾”,有知識的人,碰到這種情形,自己要有智慧,要機警了,不要硬闖,鑽進去了說不定要送命。“幾”像電氣開關,一進一退,要在一念之間下判斷,所以要“舍”,不要進去了。“往吝”,如果進去了,一定倒楣。據我的研究,還是“鹿”字對,誰教我們加一個“林”在上面?就是打獵,看到一隻鹿,拼命追到山邊一個樹林中鑽進去了,何必加上一個“林”字,自找麻煩。“即”就是追趕,“即鹿”就是追趕鹿,趕到一個地方,像部隊作戰一樣,地區地形一點都不熟,沒有嚮導,結果這一隻鹿鑽到樹林裡了,這個情況更不利,與其這樣,就應該知機警惕,不如放棄它。這就告訴我們,在人生中看到一個獵物,本來可以拿到的,可是只差那麼一點點就拿不到,而這一機會跑掉了,情況不明,如果還拼命去抓,不必用《易經》的道理,試想它的後果,不要周公、文王、孔子,不必靠鬼神,一個有智慧的人就知道,勉強地前進,最後便很難說了。吝就是慳吝,不是好現象,艱難困苦都來了。
我們看這個卦象,前進是陰爻,黑暗的;退回來有陽爻,是光明,這就是孔子在乾卦中告訴我們的,人生最大的哲學是在“存亡”、‘“進退”、“得失”這六個字,一個最高明的人,就是在這六個字上做得最適當,整個歷史的演進也是在這個字之間,該進的時候進,該退的時候退,如果在這些地方搞不清楚,就太沒有智慧,太不懂人生,也太不懂做事了。照上面我們的觀念來看孔子的彖辭,便完全通了。“即鹿無虞,以從禽也”,就是打鹿沒有嚮導。“以從禽也”,飛的為禽,走的為獸,中國文字並不是呆板的,古文裡“禽”與“擒”有時候固然通用,但古人硬把這裡的“禽”字解釋為“擒”的意義,在此並不十分恰當的,禽就是禽。“以從禽也”,讓它飛掉,不是很簡單嗎?又何必著書立說、硬討論一番?為了這一個字,有幾百字的文章加以註解,可以拿博士學位,東抄西拉的,千古名言,由孔子說起,說到將來的世界,都抄上去了,這樣似乎教人不忍心不給他學位;但如果真給了他學位,又覺得對不起上帝,因為這些說法太不像話了,為什麼不好好做人,去找這麼一個東西去分析,這也太可憐了,像這樣的著作太多了。
這裡我認為“以從禽也”就是讓它飛了的意思,因為孔子說過“鳥獸不可以同群”,欲高飛的讓它高飛,欲奔走的給它奔走。我是一個人,既不想高飛遠走,只守住人的本位這麼做,這是孔子在《論語入上說過的,把那個觀念和這裡一配,就很平淡。“君子舍之,往吝窮也”,孔子說碰到這種情形,只好放棄,勉強的前進一定不好,結果弄到自己窮途末路。我們見到許多朋友做生意、做事業,往往因為不信邪,非要奮鬥不可,其實沒有道理的硬闖不叫作奮鬥,最後“往吝”,發生困難,困難以後,還不回頭,遂造成了窮途末路。
風雲聚會 萬事隨心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象曰:求而往,明也。”
六四爻到外卦來了,“乘馬班如”,已經解釋過了。“求婚媾,往吉,無不利。”這就是《易經》告訴我們,六爻是人生的六個階段,在某一階段遇到的現象要倒媚,在某一個環境裡會發了財。是得志?是倒媚?到了另一階段時,都有所改變而不同;如果到了天理、人情、國法都相合的情形下,便大吉大利了。乘馬班如這裡也是騎馬,而且班如,後面還有一群人跟著,這樣的派頭去求婚,一定成功,沒有不好的,因為到了這一爻,前面是陽爻,光明擺在前面,這個時候可不能退後了。那麼孔子在《彖辭》中說,“求而往明也”,前面是陽爻,光明在望,陰陽相合,所以有婚姻在動的現象。這是解釋這一爻的好處,最好用男女結婚來比方,如果以人事來比方,便是與長官意志相投,就是這種現象,無往而不利!不要呆板地看成只是結婚的現象,因為陰陽的相合,最好的比方,就是人生男女的結合。
練達人情與食古不化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這裡又是一個畫面,如作字面上講,“屯其膏”就是囤積原油。“小貞吉”不過不大發財,稍稍賺一點。“大貞凶”囤積多了犯法。假如在街上擺一個卜卦攤,作這樣的解釋也通,但真正研究《易經》則不是這樣。膏是脂膏,屯也可以說是囤積,也是草。屯卦本身就是草木萌芽的現象,草木到了第五爻,已經長大了,顯得又光滑又茁壯,但是還不是大成功,看《易經》要注意,凡大吉大利,一定有個貞字,要走正路,不走正路終於要亡的!天地間沒有真正的大吉大利。六十四卦都要人走正路,擺得正,走得正,則樣樣好,偏差了終歸出毛病,所以小吉中間還要貞--一正;但“大貞凶”,這裡問題又來了,難道大正就不對?什麼都死死板板的很正,像學理學的人,在這個時代,還是言行呆呆板板,矯枉過正,並不是好事,所以大貞則凶,也就是說人生要通達,不通達就不對了,演什麼角色就是什麼角色,於文化事業就是文化事業,做生意就是商人,不知道變則是大貞凶。所以《彖辭》說:“屯其膏,施未光也。”是說第五爻的陽爻,在外卦的正中,前後都是陰爻,還露不出頭,等十點火的膏脂,還囤積在那裡,還沒有放出光明來。這也是一個人生現象,好比上面被一個東西壓住廠,自己的理想、計劃,不能實現,或如一個幕僚長,有很好的抱負,可是他的長官硬是說不通,也只好“屯其膏”了。
以後的卦研究起來,都是很麻煩的。xxxx
窮寇勿追 見機而作
“六三,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象曰:即
鹿無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這個卦講到這裡又不同了,又像武俠小說了。先就字面上解釋,“即”是半虛半實的字,鹿是頭上有角的獸,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有些後來的《易經》,說這個字是山麓的“麓”,說是山腳下的一排森林,好多家都在爭論這個字。虞,是古代的官名,虞人是農林部的管理員,近似現代美國的天然動物公園的園長,或農林畜牧廳長。這裡敘述的,等於一幅打獵的畫面,一隊獵人到了山邊有一排森林。我們中國武俠小說常寫道:“逢林不入,窮寇莫追。”追敵人追到樹林裡了,不要追進去,恐怕裡邊有埋伏。這裡是說打獵到了山腳的樹林邊,沒有山林管理員帶路,不能追進去。“君子幾”,有知識的人,碰到這種情形,自己要有智慧,要機警了,不要硬闖,鑽進去了說不定要送命。“幾”像電氣開關,一進一退,要在一念之間下判斷,所以要“舍”,不要進去了。“往吝”,如果進去了,一定倒楣。據我的研究,還是“鹿”字對,誰教我們加一個“林”在上面?就是打獵,看到一隻鹿,拼命追到山邊一個樹林中鑽進去了,何必加上一個“林”字,自找麻煩。“即”就是追趕,“即鹿”就是追趕鹿,趕到一個地方,像部隊作戰一樣,地區地形一點都不熟,沒有嚮導,結果這一隻鹿鑽到樹林裡了,這個情況更不利,與其這樣,就應該知機警惕,不如放棄它。這就告訴我們,在人生中看到一個獵物,本來可以拿到的,可是只差那麼一點點就拿不到,而這一機會跑掉了,情況不明,如果還拼命去抓,不必用《易經》的道理,試想它的後果,不要周公、文王、孔子,不必靠鬼神,一個有智慧的人就知道,勉強地前進,最後便很難說了。吝就是慳吝,不是好現象,艱難困苦都來了。
我們看這個卦象,前進是陰爻,黑暗的;退回來有陽爻,是光明,這就是孔子在乾卦中告訴我們的,人生最大的哲學是在“存亡”、‘“進退”、“得失”這六個字,一個最高明的人,就是在這六個字上做得最適當,整個歷史的演進也是在這個字之間,該進的時候進,該退的時候退,如果在這些地方搞不清楚,就太沒有智慧,太不懂人生,也太不懂做事了。照上面我們的觀念來看孔子的彖辭,便完全通了。“即鹿無虞,以從禽也”,就是打鹿沒有嚮導。“以從禽也”,飛的為禽,走的為獸,中國文字並不是呆板的,古文裡“禽”與“擒”有時候固然通用,但古人硬把這裡的“禽”字解釋為“擒”的意義,在此並不十分恰當的,禽就是禽。“以從禽也”,讓它飛掉,不是很簡單嗎?又何必著書立說、硬討論一番?為了這一個字,有幾百字的文章加以註解,可以拿博士學位,東抄西拉的,千古名言,由孔子說起,說到將來的世界,都抄上去了,這樣似乎教人不忍心不給他學位;但如果真給了他學位,又覺得對不起上帝,因為這些說法太不像話了,為什麼不好好做人,去找這麼一個東西去分析,這也太可憐了,像這樣的著作太多了。
這裡我認為“以從禽也”就是讓它飛了的意思,因為孔子說過“鳥獸不可以同群”,欲高飛的讓它高飛,欲奔走的給它奔走。我是一個人,既不想高飛遠走,只守住人的本位這麼做,這是孔子在《論語入上說過的,把那個觀念和這裡一配,就很平淡。“君子舍之,往吝窮也”,孔子說碰到這種情形,只好放棄,勉強的前進一定不好,結果弄到自己窮途末路。我們見到許多朋友做生意、做事業,往往因為不信邪,非要奮鬥不可,其實沒有道理的硬闖不叫作奮鬥,最後“往吝”,發生困難,困難以後,還不回頭,遂造成了窮途末路。
風雲聚會 萬事隨心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象曰:求而往,明也。”
六四爻到外卦來了,“乘馬班如”,已經解釋過了。“求婚媾,往吉,無不利。”這就是《易經》告訴我們,六爻是人生的六個階段,在某一階段遇到的現象要倒媚,在某一個環境裡會發了財。是得志?是倒媚?到了另一階段時,都有所改變而不同;如果到了天理、人情、國法都相合的情形下,便大吉大利了。乘馬班如這裡也是騎馬,而且班如,後面還有一群人跟著,這樣的派頭去求婚,一定成功,沒有不好的,因為到了這一爻,前面是陽爻,光明擺在前面,這個時候可不能退後了。那麼孔子在《彖辭》中說,“求而往明也”,前面是陽爻,光明在望,陰陽相合,所以有婚姻在動的現象。這是解釋這一爻的好處,最好用男女結婚來比方,如果以人事來比方,便是與長官意志相投,就是這種現象,無往而不利!不要呆板地看成只是結婚的現象,因為陰陽的相合,最好的比方,就是人生男女的結合。
練達人情與食古不化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這裡又是一個畫面,如作字面上講,“屯其膏”就是囤積原油。“小貞吉”不過不大發財,稍稍賺一點。“大貞凶”囤積多了犯法。假如在街上擺一個卜卦攤,作這樣的解釋也通,但真正研究《易經》則不是這樣。膏是脂膏,屯也可以說是囤積,也是草。屯卦本身就是草木萌芽的現象,草木到了第五爻,已經長大了,顯得又光滑又茁壯,但是還不是大成功,看《易經》要注意,凡大吉大利,一定有個貞字,要走正路,不走正路終於要亡的!天地間沒有真正的大吉大利。六十四卦都要人走正路,擺得正,走得正,則樣樣好,偏差了終歸出毛病,所以小吉中間還要貞--一正;但“大貞凶”,這裡問題又來了,難道大正就不對?什麼都死死板板的很正,像學理學的人,在這個時代,還是言行呆呆板板,矯枉過正,並不是好事,所以大貞則凶,也就是說人生要通達,不通達就不對了,演什麼角色就是什麼角色,於文化事業就是文化事業,做生意就是商人,不知道變則是大貞凶。所以《彖辭》說:“屯其膏,施未光也。”是說第五爻的陽爻,在外卦的正中,前後都是陰爻,還露不出頭,等十點火的膏脂,還囤積在那裡,還沒有放出光明來。這也是一個人生現象,好比上面被一個東西壓住廠,自己的理想、計劃,不能實現,或如一個幕僚長,有很好的抱負,可是他的長官硬是說不通,也只好“屯其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