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那麼《彖辭》的解釋,引用爻辭的履霜堅冰,是冬天陰氣開始凝結起來,開始是前因,至於後果,則“馴致其道,至堅冰也”。順著這個時間下去,就天寒地凍,地下要結冰的。如果卜卦,得到坤卦初爻,就知道以後還更艱難,但是假如作戰,在北方碰到這情形,就知黃河要結冰了,不需幾天就可渡河而過。在抗戰期間,我們國運昌隆,連續八年黃河沒有結冰,假使結了冰,的確有問題,日本人的馬隊一下子就過來了,日本人一直在等這個機會,可是上天保佑,抗戰八年中黃河就沒有結過冰。舉這個例子,就是說明同一個卦,看情形如何?可有利也可不利,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不要迷信,這是智慧的事情,全靠心靈偶然的判斷,如果加上主觀就不行了。
以前有一位善卜的人,占卜到他自己的一隻寶瓶在某月某日正午時會破碎得四分五裂,他就不信,在這一天把這隻寶瓶,安安穩穩放在桌子中間,自己則坐在桌旁守著,看這隻寶瓶如何破法。到了中午他的太太把飯做好了,叫他吃飯,叫了幾次他都不理,太太見他不聲不響不動,老盯著一個瓶子發呆,就故意開玩笑,欲驚醒他,拿了一條雞毛撣子向瓶上一敲:“你看這寶瓶幹什麼?”不小心把這寶瓶敲破了,於是他哦了一聲悟了,悟了什麼?忘記把自己算進去,就是沒有把主觀算進去,這是關於算卦的有名故事。但這故事中含有很高深的哲理,人處理任何事情,往往不是忘記了自己,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高,這是做人的修養、事情的處理要千萬注意的道理。所以懂《易經》的道理,就是懂做人的道理,因此可以知道儒家的孔孟思想,道家的老莊思想,都是從《易經》出來的,諸子百家也都是淵源於《易經》。
第八部分
不習無不利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這句爻辭很難解釋了,現在有兩個觀念,坤卦是代表地,地面有三個情形,直、方、大,這是毫不考慮的;但這還不夠的,坤卦也代表了月亮,剛才初爻的月亮,《參同契》說過在南方,是上弦月,而二爻這個時候的月亮,出來的時候,是直的上弦月。方是方位在南方,大是光大。“不習無不利”,習字古人說像飛鳥形,上面兩個翅膀,下面的太陽,也是一幅圖案畫,是練習的習。當初七、初八時的上弦月亮,在南方出來時候的直、方、大,用不著隨時看見是無不習,無不利是好的,因為有一半的光明。不習不利在卜卦而言是好的,在修養而言又不同了。另有一種解釋,《論語》上孔子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性相近是人剛生下來的本性是近於道的,習是後來的教育與習慣,人加上了後天的環境教育,越加得多,本性就離道越遠,用這個觀念來看“不習無不利”這句話,就可以看通了,即不加上後天的習氣,則大吉大利,是光明的。而《彖辭》的解釋,六二爻的動爻,是正對南方的方位,“不習無不利”則是因為“地道光也”,月亮已經出來了,大地是光明的現象。
無成有終的哲學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如果我們了解月亮是坤卦,《參同契》上提到:“十五乾體就,盛滿甲東方。”月亮全滿,自東方出來,這時候是“含章”。含章有兩種說法,古代在文學上始終把月亮和太陽,稱作金烏、玉兔,元曲乃至京劇中常有“玉兔升金烏墮”的句子。太陽為金烏,月亮為玉兔。神話的解釋,月亮中的黑影就是一個兔子,但古書上並不是說月亮里有個兔子,而是黑影的形態勾出來像一隻兔子,太陽里的黑點勾畫出來,則像一隻烏鴉一樣,所以名金烏。昆明的金馬、碧雞坊的那條街,每隔若干時間會發生一個現象,就是當太陽還沒有下去的時候,滿月已經出來了,站在這條街的中間,向一端看可以看到太陽,同一時間向另一端看,可以看到月亮,這是含章的第一個解釋。第二個解釋,我國古代對於月亮,和現代科學觀念一樣,認為月亮本身不能發光,是吸收了太陽的真光再放射出來的光明,所以說它裡面含章,章代表了光明和美麗。可貞是很正,六三為陰爻,不算得其中,是內卦的高峰,所以含章可貞,有光明現象。以卜卦來說,“或從王事”,如果一人為前途而卜,這個人將來可能很有前途,事業很大,乃至輔助一個人創業,如韓信、張良輔助漢高祖千古留名,但是無成,自己本身不會成功的,雖然不會成功,可有結果。這到底是怎麼的說法?假如在中學裡作文,學生寫了這種句子,老師一定批他不通,又無成,又有終,多矛盾。如果我們知道坤卦是代表月亮,由這個譬喻去看人事,就會很清楚。等年紀大了看《易經》很清楚,孔子的經驗,四十九歲再學《易》,加上許多人生經驗與知識,才能夠學通。像劉伯溫幫助朱元津打下了天下,最後他被同事毒死了,這是無成,可是千古留名,有終。推開了這些不談,今日為了國家民族,這八個字很可以拿來效法,要有“或從王事,無成有終”的精神,革命不一定要自己看到成功,成功不必在我。人生有兩條路,一條是現在的事業成就,一個是千秋的事業,像宋朝的三個大儒,朱熹、程頤、程顥等,官做得並不大,他們在學說上留名萬古,永遠有地位;反之,人若有房子,有鈔票財產,不見得是成功。由《彖辭》的解釋,也可以了解:“含章可貞,以時發也。”為什麼說它含章可貞,內在有光明呢?因為得其時,月亮到了每個月的十五得時了,所以卜卦算命,時不對,時間不屬於自己,不要強做,或從王事,是了解月亮是靠太陽的反映而發光的。
括囊無咎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古書上常有的文字,歷史上許多人,地位很高,諸如宰相、大臣,年紀大了,告老歸鄉以後,自稱“括囊無咎”,這並不是說括一批鈔票,自己口袋裡裝起來,不出毛病。中國有兩個字“囊”與“橐”,古代有口的布袋為囊,中間向兩頭都開口的布袋,背在肩上的為橐。括囊是口袋的口收緊,不是裝滿口袋,這是下半月二十三、四日的月亮,半個口袋,袋口收緊了,“無咎”不會出毛病,但是亦“無譽”,沒有人恭維,既不被人毀謗,亦得不到別人恭維。所以中國文化古代一般讀書人,講修養,講人生,自己做一輩子事業,最後退休了,晚年還鄉,檢討一下自己,沒有毛病,平安退回來了,往事不講,“英雄到老皆皈佛,宿將還山不論兵。”這個現象就是把自己嘴巴閉起來了--括囊,既無咎,亦無譽,那麼這樣括囊無咎,慎重到了極點,沒有害處。
黃裳元吉
“六五,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所謂“裳”,古代的服裝,長袍是外罩,上面長過膝蓋的是衣,下面所穿,和西藏人一樣,穿裙子稱作裳,後來才變成褲,那是自北方來的,因為北方天氣寒冷,穿裙不能保溫,受不了。黃裳,裳是下半截,那麼每月的下半,早晨起來看下弦月亮,是淡黃的,說的就是這個現象,並不必要多加解釋,可是中國古書上的解釋多了,中央戊己土為黃等等多得很,都有理由,都是了不起的解釋,但還是把它推開,還是從原書本身來解釋較妥當。乾卦九五爻時是好的,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坤卦到了六五爻亦好得很,黃裳元吉,《彖辭》的解釋,“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是文字的光華現象。
以前有一位善卜的人,占卜到他自己的一隻寶瓶在某月某日正午時會破碎得四分五裂,他就不信,在這一天把這隻寶瓶,安安穩穩放在桌子中間,自己則坐在桌旁守著,看這隻寶瓶如何破法。到了中午他的太太把飯做好了,叫他吃飯,叫了幾次他都不理,太太見他不聲不響不動,老盯著一個瓶子發呆,就故意開玩笑,欲驚醒他,拿了一條雞毛撣子向瓶上一敲:“你看這寶瓶幹什麼?”不小心把這寶瓶敲破了,於是他哦了一聲悟了,悟了什麼?忘記把自己算進去,就是沒有把主觀算進去,這是關於算卦的有名故事。但這故事中含有很高深的哲理,人處理任何事情,往往不是忘記了自己,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高,這是做人的修養、事情的處理要千萬注意的道理。所以懂《易經》的道理,就是懂做人的道理,因此可以知道儒家的孔孟思想,道家的老莊思想,都是從《易經》出來的,諸子百家也都是淵源於《易經》。
第八部分
不習無不利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這句爻辭很難解釋了,現在有兩個觀念,坤卦是代表地,地面有三個情形,直、方、大,這是毫不考慮的;但這還不夠的,坤卦也代表了月亮,剛才初爻的月亮,《參同契》說過在南方,是上弦月,而二爻這個時候的月亮,出來的時候,是直的上弦月。方是方位在南方,大是光大。“不習無不利”,習字古人說像飛鳥形,上面兩個翅膀,下面的太陽,也是一幅圖案畫,是練習的習。當初七、初八時的上弦月亮,在南方出來時候的直、方、大,用不著隨時看見是無不習,無不利是好的,因為有一半的光明。不習不利在卜卦而言是好的,在修養而言又不同了。另有一種解釋,《論語》上孔子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性相近是人剛生下來的本性是近於道的,習是後來的教育與習慣,人加上了後天的環境教育,越加得多,本性就離道越遠,用這個觀念來看“不習無不利”這句話,就可以看通了,即不加上後天的習氣,則大吉大利,是光明的。而《彖辭》的解釋,六二爻的動爻,是正對南方的方位,“不習無不利”則是因為“地道光也”,月亮已經出來了,大地是光明的現象。
無成有終的哲學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如果我們了解月亮是坤卦,《參同契》上提到:“十五乾體就,盛滿甲東方。”月亮全滿,自東方出來,這時候是“含章”。含章有兩種說法,古代在文學上始終把月亮和太陽,稱作金烏、玉兔,元曲乃至京劇中常有“玉兔升金烏墮”的句子。太陽為金烏,月亮為玉兔。神話的解釋,月亮中的黑影就是一個兔子,但古書上並不是說月亮里有個兔子,而是黑影的形態勾出來像一隻兔子,太陽里的黑點勾畫出來,則像一隻烏鴉一樣,所以名金烏。昆明的金馬、碧雞坊的那條街,每隔若干時間會發生一個現象,就是當太陽還沒有下去的時候,滿月已經出來了,站在這條街的中間,向一端看可以看到太陽,同一時間向另一端看,可以看到月亮,這是含章的第一個解釋。第二個解釋,我國古代對於月亮,和現代科學觀念一樣,認為月亮本身不能發光,是吸收了太陽的真光再放射出來的光明,所以說它裡面含章,章代表了光明和美麗。可貞是很正,六三為陰爻,不算得其中,是內卦的高峰,所以含章可貞,有光明現象。以卜卦來說,“或從王事”,如果一人為前途而卜,這個人將來可能很有前途,事業很大,乃至輔助一個人創業,如韓信、張良輔助漢高祖千古留名,但是無成,自己本身不會成功的,雖然不會成功,可有結果。這到底是怎麼的說法?假如在中學裡作文,學生寫了這種句子,老師一定批他不通,又無成,又有終,多矛盾。如果我們知道坤卦是代表月亮,由這個譬喻去看人事,就會很清楚。等年紀大了看《易經》很清楚,孔子的經驗,四十九歲再學《易》,加上許多人生經驗與知識,才能夠學通。像劉伯溫幫助朱元津打下了天下,最後他被同事毒死了,這是無成,可是千古留名,有終。推開了這些不談,今日為了國家民族,這八個字很可以拿來效法,要有“或從王事,無成有終”的精神,革命不一定要自己看到成功,成功不必在我。人生有兩條路,一條是現在的事業成就,一個是千秋的事業,像宋朝的三個大儒,朱熹、程頤、程顥等,官做得並不大,他們在學說上留名萬古,永遠有地位;反之,人若有房子,有鈔票財產,不見得是成功。由《彖辭》的解釋,也可以了解:“含章可貞,以時發也。”為什麼說它含章可貞,內在有光明呢?因為得其時,月亮到了每個月的十五得時了,所以卜卦算命,時不對,時間不屬於自己,不要強做,或從王事,是了解月亮是靠太陽的反映而發光的。
括囊無咎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古書上常有的文字,歷史上許多人,地位很高,諸如宰相、大臣,年紀大了,告老歸鄉以後,自稱“括囊無咎”,這並不是說括一批鈔票,自己口袋裡裝起來,不出毛病。中國有兩個字“囊”與“橐”,古代有口的布袋為囊,中間向兩頭都開口的布袋,背在肩上的為橐。括囊是口袋的口收緊,不是裝滿口袋,這是下半月二十三、四日的月亮,半個口袋,袋口收緊了,“無咎”不會出毛病,但是亦“無譽”,沒有人恭維,既不被人毀謗,亦得不到別人恭維。所以中國文化古代一般讀書人,講修養,講人生,自己做一輩子事業,最後退休了,晚年還鄉,檢討一下自己,沒有毛病,平安退回來了,往事不講,“英雄到老皆皈佛,宿將還山不論兵。”這個現象就是把自己嘴巴閉起來了--括囊,既無咎,亦無譽,那麼這樣括囊無咎,慎重到了極點,沒有害處。
黃裳元吉
“六五,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所謂“裳”,古代的服裝,長袍是外罩,上面長過膝蓋的是衣,下面所穿,和西藏人一樣,穿裙子稱作裳,後來才變成褲,那是自北方來的,因為北方天氣寒冷,穿裙不能保溫,受不了。黃裳,裳是下半截,那麼每月的下半,早晨起來看下弦月亮,是淡黃的,說的就是這個現象,並不必要多加解釋,可是中國古書上的解釋多了,中央戊己土為黃等等多得很,都有理由,都是了不起的解釋,但還是把它推開,還是從原書本身來解釋較妥當。乾卦九五爻時是好的,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坤卦到了六五爻亦好得很,黃裳元吉,《彖辭》的解釋,“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是文字的光華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