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眼看已到晌午,貢院裡仍然緊閉著門,主考陳循面前放著張皓文他們三人的文章,這幾天裡,他已經把他們的第一篇八股讀了好幾遍了,張皓文的文章才華橫溢,丘洵的老練通達,邢恕的則條理清楚,議論嚴謹,用詞精到,這樣的人才若是不能被選為舉人,那他這個主考官真是白千里迢迢跑到廣州一趟了!他越想越不是滋味,吩咐手下請來巡撫艾廣,剛想開口和他商議此事,艾廣卻滿面喜色,對他道:“陳大人,您一直掛念著的那三名士子,今早都已經平安歸來了!”
“當真?!”陳循站起身來,激動的問道:“他們可都安然無恙嗎?”
艾廣笑著點了點頭,隨即又嘆氣道:“唉,他們是為了躲避賊人的追殺逃出廣州的,可惜一時迷了路,未能及時趕回來參加最後一場考試,真是遺憾吶!陳大人,我從未曾出任過考官,不知道這樣的事情,還有沒有補救的可能呢?”
陳循也在努力思索,他身旁一名請來判卷的屬官見狀,在一旁道:“大人,我看此事也不難嘛,他們只是誤了最後一場策論,這策論本來就不太影響最後名次的擇定,只是走走形式罷了。如今他們既然都在府衙之中,那就單獨設一場,讓他們再做一篇文章不就成了?”
“嗯,你說得有理,可是策論的題目如今已經傳了出去,若是讓他們再做,豈不是有失公允?”艾廣沉吟道:“鄉試可和童子試不一樣,向來管理嚴格,參加的士子有不少在各府都已經小有名氣,若是其中任何環節又讓人詬病之處,我和陳大人恐怕都難以自保,這次鄉試的結果也會作廢的。”
“這個,我倒是有個辦法,”陳循想了一會兒,對眾人道:“如今鄉試策論已經考完,他們自然很可能已經知道了題目,為了保證公平起見,就由我和艾大人一起重新擬定一個題目,將他們三人招進貢院,讓他們當場寫文章,如此一來,應該就不會有人詬病了吧?”
他又緊接著道:“鄉試過後,我打算把前十名的文章在發榜的時候一起貼在貢院門口,艾大人,這三名士子的文章您想必也讀過了,他們的文章一旦貼出去,還有誰會不服氣呢?!”
艾廣想了一想,也覺得張皓文這次鄉試不中十分可惜,便對陳循道:“好吧,不過我想,先把此事寫一本奏摺,上奏京師,將事情的緣由解釋清楚,你看如何?”
還有兩天就要放榜,事不宜遲,艾廣當即和陳循一起商量著寫好了奏章,又開始商量策論的題目。所謂策論,論的都是士子們對時事的看法。而這一年廣東鄉試的策論題目,取自於這年年初,皇帝派使者東渡日本,提出可以讓日本繼續來大明朝貢一事。這件事情和沿海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日本朝貢隊伍一來,廣州、瓊州許多家中的布行,也早早為之做起了準備。
說要重新出題容易,但要想出一個和之前的策論題十分接近,但又不同的題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陳循左思右想,很快想到,去年朝廷派多次下西洋的老內官鄭和再次出使海外,聽說最近就要回航,何不就以此為題讓他們做對答呢?和艾廣商議之後,他提起筆,在紙上仔仔細細,將鄭
和出海一事寫成三道問題,封好交給艾廣保存起來。
張皓文和丘洵、邢恕等在府衙之中,半天不見艾廣回來,心中難免有些忐忑。四下詢問,方才知道艾廣去貢院了,正當他們疑惑的時候,艾廣的隨從回到府衙,對張皓文他們道:“考官大人有旨,你們三人因故耽誤了鄉試的最後一場,甚是可惜,如今給你們個機會,讓你們把策論題補上,若是你們做得好,還是有被取中的機會的!”
這對於張皓文他們來說,自然是個意外的驚喜,他們趕緊隨著那人趕到了貢院門口,又被領到一間把守的密不通風的房間裡,坐下一看,眼前正是一段策論題目,和三道問題。張皓文他們匆匆趕回來,以為他們早就和舉人功名無緣了,誰也沒有費心思再去打聽最後一道策論考的什麼,如今一看題目竟然是他們在書院中多次議論過的出海之事,張皓文心中的意外甚至超過了高興,他略一思索,不慌不忙提起毛筆,在面前的紙上仔仔細細做起答來。
……
“什麼?他們被知府抓起來了?”孫皇后聽過王永祥的回報之後,著急的皺起了眉頭:“到底是怎麼回事,你快說來與我聽聽!”
王永祥轉著眼珠子,斟酌著到底該怎麼把過錯推到那幾個錦衣衛身上,思索片刻,他小心翼翼的開口道:“皇后娘娘您有所不知,奴婢一再勸告他們,說那個姓胡的詭計多端,肯定早就把太子送走了,可他們死活不相信呀,一定非要盯著胡瑄,結果鄉試還沒結束,胡瑄就跑到府衙告狀,說他們幾個綁了參加鄉試的士子,還有那幾人的書童作證……皇后娘娘您想想,正是廣東鄉試的時候,那幾人又沒去考試,怎能不讓人起疑呀!”
“好了好了,你別說了!”孫皇后聽的心煩意亂,揮了揮手。剛想把王永祥趕出去,他卻又開口道:“不過,小人一路探查,終於還是訪到了太子的下落!”
第86章 新舊更迭1
張皓文他們補考了這一場策論之後, 仍然要回到府衙協助審理當日的案件。這些京城來的錦衣衛沒想到竟然會栽到一個孩子手裡,事到如今, 他們才相信王永祥當日的斷言也有幾分道理, 只是可惜自己太過自信,才讓太子在他們眼皮子底下消失了。
“當真?!”陳循站起身來,激動的問道:“他們可都安然無恙嗎?”
艾廣笑著點了點頭,隨即又嘆氣道:“唉,他們是為了躲避賊人的追殺逃出廣州的,可惜一時迷了路,未能及時趕回來參加最後一場考試,真是遺憾吶!陳大人,我從未曾出任過考官,不知道這樣的事情,還有沒有補救的可能呢?”
陳循也在努力思索,他身旁一名請來判卷的屬官見狀,在一旁道:“大人,我看此事也不難嘛,他們只是誤了最後一場策論,這策論本來就不太影響最後名次的擇定,只是走走形式罷了。如今他們既然都在府衙之中,那就單獨設一場,讓他們再做一篇文章不就成了?”
“嗯,你說得有理,可是策論的題目如今已經傳了出去,若是讓他們再做,豈不是有失公允?”艾廣沉吟道:“鄉試可和童子試不一樣,向來管理嚴格,參加的士子有不少在各府都已經小有名氣,若是其中任何環節又讓人詬病之處,我和陳大人恐怕都難以自保,這次鄉試的結果也會作廢的。”
“這個,我倒是有個辦法,”陳循想了一會兒,對眾人道:“如今鄉試策論已經考完,他們自然很可能已經知道了題目,為了保證公平起見,就由我和艾大人一起重新擬定一個題目,將他們三人招進貢院,讓他們當場寫文章,如此一來,應該就不會有人詬病了吧?”
他又緊接著道:“鄉試過後,我打算把前十名的文章在發榜的時候一起貼在貢院門口,艾大人,這三名士子的文章您想必也讀過了,他們的文章一旦貼出去,還有誰會不服氣呢?!”
艾廣想了一想,也覺得張皓文這次鄉試不中十分可惜,便對陳循道:“好吧,不過我想,先把此事寫一本奏摺,上奏京師,將事情的緣由解釋清楚,你看如何?”
還有兩天就要放榜,事不宜遲,艾廣當即和陳循一起商量著寫好了奏章,又開始商量策論的題目。所謂策論,論的都是士子們對時事的看法。而這一年廣東鄉試的策論題目,取自於這年年初,皇帝派使者東渡日本,提出可以讓日本繼續來大明朝貢一事。這件事情和沿海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日本朝貢隊伍一來,廣州、瓊州許多家中的布行,也早早為之做起了準備。
說要重新出題容易,但要想出一個和之前的策論題十分接近,但又不同的題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陳循左思右想,很快想到,去年朝廷派多次下西洋的老內官鄭和再次出使海外,聽說最近就要回航,何不就以此為題讓他們做對答呢?和艾廣商議之後,他提起筆,在紙上仔仔細細,將鄭
和出海一事寫成三道問題,封好交給艾廣保存起來。
張皓文和丘洵、邢恕等在府衙之中,半天不見艾廣回來,心中難免有些忐忑。四下詢問,方才知道艾廣去貢院了,正當他們疑惑的時候,艾廣的隨從回到府衙,對張皓文他們道:“考官大人有旨,你們三人因故耽誤了鄉試的最後一場,甚是可惜,如今給你們個機會,讓你們把策論題補上,若是你們做得好,還是有被取中的機會的!”
這對於張皓文他們來說,自然是個意外的驚喜,他們趕緊隨著那人趕到了貢院門口,又被領到一間把守的密不通風的房間裡,坐下一看,眼前正是一段策論題目,和三道問題。張皓文他們匆匆趕回來,以為他們早就和舉人功名無緣了,誰也沒有費心思再去打聽最後一道策論考的什麼,如今一看題目竟然是他們在書院中多次議論過的出海之事,張皓文心中的意外甚至超過了高興,他略一思索,不慌不忙提起毛筆,在面前的紙上仔仔細細做起答來。
……
“什麼?他們被知府抓起來了?”孫皇后聽過王永祥的回報之後,著急的皺起了眉頭:“到底是怎麼回事,你快說來與我聽聽!”
王永祥轉著眼珠子,斟酌著到底該怎麼把過錯推到那幾個錦衣衛身上,思索片刻,他小心翼翼的開口道:“皇后娘娘您有所不知,奴婢一再勸告他們,說那個姓胡的詭計多端,肯定早就把太子送走了,可他們死活不相信呀,一定非要盯著胡瑄,結果鄉試還沒結束,胡瑄就跑到府衙告狀,說他們幾個綁了參加鄉試的士子,還有那幾人的書童作證……皇后娘娘您想想,正是廣東鄉試的時候,那幾人又沒去考試,怎能不讓人起疑呀!”
“好了好了,你別說了!”孫皇后聽的心煩意亂,揮了揮手。剛想把王永祥趕出去,他卻又開口道:“不過,小人一路探查,終於還是訪到了太子的下落!”
第86章 新舊更迭1
張皓文他們補考了這一場策論之後, 仍然要回到府衙協助審理當日的案件。這些京城來的錦衣衛沒想到竟然會栽到一個孩子手裡,事到如今, 他們才相信王永祥當日的斷言也有幾分道理, 只是可惜自己太過自信,才讓太子在他們眼皮子底下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