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當然,這一切寧初都是知道的。畢竟為了讓這件事情不動聲色地鬧大,她可沒少費功夫。
“是的。”寧王回答道,“他現在是太子府的師爺,名叫葉原,或許陛下曾經聽過他的名字。”
“沒聽過。”梁帝回答地很快,“不過你是怎麼知道的這些?”
“前幾日他曾來過兒臣這裡,並送了兒臣一件禮物。兒臣覺得此人的氣質很熟悉,便與他多聊了幾句,發現他和以前的雲琮有幾分相像,就試探了他的身份。果然,他最後抵賴不過,便承認了。”寧王娓娓道來。
“宣奕,是這樣嗎?”梁帝突然提高了聲量,不過這一句話,倒不是對現在跪下殿中的人說的。
簾幕輕動,側殿之中走出一個玄衣華服之人,嚴肅鎮靜的樣子正是當朝太子林宣奕。
“不知寧王殿下為何要這樣說,我是有一個叫做葉原的年輕師爺,不過很不幸地,他前段時間染了疾,不久便去世了。寧王殿下的算盤倒是打得好,想找一個死無對證的人來陷害我嗎?”宣奕說起這一段話來,卻是威嚴非常。
“葉原既是太子的師爺,那麼太子怎樣對他都行,不巧我最近身體也不適,不能將此人找來與太子對峙。只不過,臣弟實在是沒有必要拖出一個不必要的死人來為自己開脫,既然有人冒了他的名,不管是真是假,事後必定有些什麼隱情。”
“我剛剛聽你說的話,好像你與葉原相談甚歡啊,怎麼,現在給他安上這麼一個身份,是跟他鬧翻了嗎?”太子話語間有些嘲諷。
“當然不是。”寧王笑了笑,對陛下說道,“父皇,兒臣先前不知那支簪子為何會使您那樣生氣,不過兒臣還是需要解釋一下,那支簪子正是葉原留給臣的禮物。葉原之前是說過一些話,想讓兒臣與他合作,替他隱瞞身份,不過通過簪子一事,兒臣才猛然驚覺自己很有可能中了他人的套。”
“父皇,兒臣對寧王說的這些,一概不知。如果寧王只是拿這些若有若無的東西與我犯難,會不會顯得太無力了些。”太子仍然一副氣定神閒的無愧模樣。
“是挺無力的。”寧王冷笑了一聲,“請父皇宣劉合階太師,我要與他對峙。”
此話一出,太子第一次感到有些驚慌。
剛剛在簾幕後聽宣鈺提及葉原的時候,他還沒有那麼慌亂。畢竟葉原背叛了他這件事情他早就有所察覺,也早就想過怎麼應對。只要他們找不到葉原,這件事情就無法有個結果。
可是寧王現在這麼自信地提起劉合階卻是為何?
由於葉原之前一直想要將不利的因素推往劉合階的身上,所以在確定了葉原的身份之後,太子便沒再懷疑過劉合階。既然上次被寧王逃掉是葉原搞的鬼,那麼牽扯在其中的劉太師便很有可能是無辜的。
他一直是這樣想的。
但是現在他覺得他可能錯了。
另一種更有可能的可怕想法出現在了他的腦中。葉原更有可能是故意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以此來保障劉合階的安全,而事實上,劉合階確實如他所說,有很大的問題。
葉原可能覺得,比起讓太子信任他,讓太子信任劉合階要顯得簡單得多。
如果是這樣的話……
“劉太師,順昌十八年,你是否曾寄信出去?”殿中,寧王還在與劉合階做著對峙。
劉合階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梁帝,將滿臉的心虛表現地那樣明顯,太子都可以猜到他接下來要說的話。朝中很多人都知道劉太師雖然無權,但是名重,而且是太子的人。而太子也一直以為這樣一位一直伴著他的長者,是可以相信的。
是和寧初一樣,可以相信的。
結果到頭來,一個個地都在背叛他。
他有些惱火。
“陛下,微臣請翻張達舊案。”突然間,劉合階不知何時又牽扯了些人出來,太子有些哭笑不得。
“這些舊案,朕現在也懶得處理,你們左一句右一句的朕也不想聽。太子做錯了事,朕會斟酌著處理。”梁帝有些疲倦地說道。
他說的那樣簡單,又那樣冷靜,叫太子一時無言。
斟酌處理?怎麼斟酌?現在這麼一鬧,這些年來,他自己都不知道欠下多少爛債。
太子想了想他們剛才提及的那些人,有些人尚且想得起來,有些人竟要想好幾個彎才能明白曾經究竟發生過什麼。
這些年來,他一直以為得到了葉原是得到了一個臂膀,讓他在自己的權力之路上愈發順暢,而朝堂上下近些年來確實有了更多擁護他的勢力,大有一呼而天下應的態勢。可他卻從未想知過,葉原曾經貶謫過的那些人不過是暫時地撤離出了這個戰場,葉原幫他建立起的勢力實際上是那樣的不堪一擊。
太子不得不佩服,他幾乎在所有強勁的地方都埋下了致命的陷阱,那些所謂的高官顯臣,只需某個遠調而來的知縣太守便能輕易擊敗。
這真是像是葉原為他編織的美夢啊,只不過他現在才知道,這個夢生長在一個多麼荒涼的地方……
正在太子思考對策之時,忽然出現的一個身影讓他放棄了所有的想法,他死死地盯著那人的背影,一句話也不想說。
“是的。”寧王回答道,“他現在是太子府的師爺,名叫葉原,或許陛下曾經聽過他的名字。”
“沒聽過。”梁帝回答地很快,“不過你是怎麼知道的這些?”
“前幾日他曾來過兒臣這裡,並送了兒臣一件禮物。兒臣覺得此人的氣質很熟悉,便與他多聊了幾句,發現他和以前的雲琮有幾分相像,就試探了他的身份。果然,他最後抵賴不過,便承認了。”寧王娓娓道來。
“宣奕,是這樣嗎?”梁帝突然提高了聲量,不過這一句話,倒不是對現在跪下殿中的人說的。
簾幕輕動,側殿之中走出一個玄衣華服之人,嚴肅鎮靜的樣子正是當朝太子林宣奕。
“不知寧王殿下為何要這樣說,我是有一個叫做葉原的年輕師爺,不過很不幸地,他前段時間染了疾,不久便去世了。寧王殿下的算盤倒是打得好,想找一個死無對證的人來陷害我嗎?”宣奕說起這一段話來,卻是威嚴非常。
“葉原既是太子的師爺,那麼太子怎樣對他都行,不巧我最近身體也不適,不能將此人找來與太子對峙。只不過,臣弟實在是沒有必要拖出一個不必要的死人來為自己開脫,既然有人冒了他的名,不管是真是假,事後必定有些什麼隱情。”
“我剛剛聽你說的話,好像你與葉原相談甚歡啊,怎麼,現在給他安上這麼一個身份,是跟他鬧翻了嗎?”太子話語間有些嘲諷。
“當然不是。”寧王笑了笑,對陛下說道,“父皇,兒臣先前不知那支簪子為何會使您那樣生氣,不過兒臣還是需要解釋一下,那支簪子正是葉原留給臣的禮物。葉原之前是說過一些話,想讓兒臣與他合作,替他隱瞞身份,不過通過簪子一事,兒臣才猛然驚覺自己很有可能中了他人的套。”
“父皇,兒臣對寧王說的這些,一概不知。如果寧王只是拿這些若有若無的東西與我犯難,會不會顯得太無力了些。”太子仍然一副氣定神閒的無愧模樣。
“是挺無力的。”寧王冷笑了一聲,“請父皇宣劉合階太師,我要與他對峙。”
此話一出,太子第一次感到有些驚慌。
剛剛在簾幕後聽宣鈺提及葉原的時候,他還沒有那麼慌亂。畢竟葉原背叛了他這件事情他早就有所察覺,也早就想過怎麼應對。只要他們找不到葉原,這件事情就無法有個結果。
可是寧王現在這麼自信地提起劉合階卻是為何?
由於葉原之前一直想要將不利的因素推往劉合階的身上,所以在確定了葉原的身份之後,太子便沒再懷疑過劉合階。既然上次被寧王逃掉是葉原搞的鬼,那麼牽扯在其中的劉太師便很有可能是無辜的。
他一直是這樣想的。
但是現在他覺得他可能錯了。
另一種更有可能的可怕想法出現在了他的腦中。葉原更有可能是故意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以此來保障劉合階的安全,而事實上,劉合階確實如他所說,有很大的問題。
葉原可能覺得,比起讓太子信任他,讓太子信任劉合階要顯得簡單得多。
如果是這樣的話……
“劉太師,順昌十八年,你是否曾寄信出去?”殿中,寧王還在與劉合階做著對峙。
劉合階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梁帝,將滿臉的心虛表現地那樣明顯,太子都可以猜到他接下來要說的話。朝中很多人都知道劉太師雖然無權,但是名重,而且是太子的人。而太子也一直以為這樣一位一直伴著他的長者,是可以相信的。
是和寧初一樣,可以相信的。
結果到頭來,一個個地都在背叛他。
他有些惱火。
“陛下,微臣請翻張達舊案。”突然間,劉合階不知何時又牽扯了些人出來,太子有些哭笑不得。
“這些舊案,朕現在也懶得處理,你們左一句右一句的朕也不想聽。太子做錯了事,朕會斟酌著處理。”梁帝有些疲倦地說道。
他說的那樣簡單,又那樣冷靜,叫太子一時無言。
斟酌處理?怎麼斟酌?現在這麼一鬧,這些年來,他自己都不知道欠下多少爛債。
太子想了想他們剛才提及的那些人,有些人尚且想得起來,有些人竟要想好幾個彎才能明白曾經究竟發生過什麼。
這些年來,他一直以為得到了葉原是得到了一個臂膀,讓他在自己的權力之路上愈發順暢,而朝堂上下近些年來確實有了更多擁護他的勢力,大有一呼而天下應的態勢。可他卻從未想知過,葉原曾經貶謫過的那些人不過是暫時地撤離出了這個戰場,葉原幫他建立起的勢力實際上是那樣的不堪一擊。
太子不得不佩服,他幾乎在所有強勁的地方都埋下了致命的陷阱,那些所謂的高官顯臣,只需某個遠調而來的知縣太守便能輕易擊敗。
這真是像是葉原為他編織的美夢啊,只不過他現在才知道,這個夢生長在一個多麼荒涼的地方……
正在太子思考對策之時,忽然出現的一個身影讓他放棄了所有的想法,他死死地盯著那人的背影,一句話也不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