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李璽對她輕輕點頭,似乎下了一個重大決定,而她看了眼正對此渾然不知,只知對葉欒的到來歡呼雀躍的懷緒,心中繁緒萬千。
當晚,葉欒沒有留在禮部,也沒有回到沈府,而是打開了沈府旁邊那座真正屬於自己的屋子。她蜷在自己濕冷的床鋪里,對面打開的窗里流瀉了幾縷月光。
月籠長安,西邊的人們抬頭望見的也是同一輪月亮。
從長安出發,月色下連綿起伏的賀蘭山脈從未如此柔和靜謐。經過春風不度的玉門關,從西域腹地的且末河進入圖倫磧,他們花了半個多月的時間終於到達于闐鎮。吐蕃軍隊突然發兵占據蔥嶺後,便盤踞在當地一座名為喝盤陀的小鎮。內有藩鎮割據,外有賊邦入侵,西域各地此處都燃起戰爭的熊熊烈火。
劉則忍他們那群私兵投降安西大都護府後就被重新收編,有空閒便致力於小鎮上的墾荒勞作。而擅養士兵,反叛之心昭昭的節度使被遣返長安後,隴右各地的節度使變得極為小心,尤其自從沈綏回來後更不敢鬧出太大動靜。漸漸地,不只是西域,隴右道幾乎全部的管轄實權都歸為安西大都護府。
天降於斯人,委以重任。令其金戈鐵馬,背離家鄉。古往今來,打一場仗花費數年的從不在少數,有的國家會傾舉國之力換來一場足以保護疆土的勝利,即使此刻的周王朝虛空凋敝,在許多人眼裡再派兵打仗幾乎是強弩之末,但只有身處其中的將士才能明白,他們擁有絕對與前人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信念。
作者有話要說:
天降於斯人,委以重任。令其金戈鐵馬,背離家鄉。
第61章 胡天曉
每月初一乃望日,今朝又到了十月的第一天,秋意深濃,李璽照常在宣政殿接受朔日朝參。繪製著騰雲駕霧的雙龍在他身後的屏風上蜿蜒欲飛,葉欒久久看著龍的眼睛,和眼睛周圍層層疊疊皺起來的紋路,只覺其目眥欲裂,渾若一派惡相。
李璽緩緩合上牒狀,咽了口唾沫。這本戶部呈上來的牒狀里,寫明了今年關內道的糧食收成不容樂觀,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其中原因,緊急的戰事讓兵士遠征錯過了春耕秋收。特別是河北道的百姓深受回紇所擾,錢財與糧食具被俘掠一空,幾乎交不上賦稅。
他聽聞這些事實,第一反應便是不可相信,怎麼可能呢?長安城還如往年般歌舞繁華,錦繡成堆,怎麼看也不像是在衰落。他滿面難以置信,復問葉欒,“葉尚書,戶部尚書所說可屬實?”
葉欒垂眸,道:“陛下,我朝疆域遼闊,氣候與人文各不相同,您能看見的只是長安城這塊方方正正的土地罷了。愛戴國家的百姓們一直供養您在皇宮的優逸生活,您卻不相信他們的存在麼?”
戶部的事情要過問禮部,皇帝對這位臣子的信賴可見一斑,看似蒙受聖恩,卻又直言不諱差點惹得龍顏不悅。李璽除了怯懦,也是個心寬體胖的主,他根本不會把葉欒怎麼樣,更不想江山毀在他手裡。
已經升任為吏部尚書的周浣然站出來道:“關內道的糧食不足以供應前方戰事,不如從江南調來。江南一帶商賈雲集,向來富庶,陛下可以考慮徵收江南賦稅。”
李璽聽著感覺很有道理,點點頭要應下時,卻被身邊的懷緒阻止。他稚嫩的嗓音迴蕩在宮殿中,聽起來竟也十分有力,“江南水患,周尚書難道不知道嗎?江南道和劍南道的百姓行商都非常不容易,你徵收了他們的賦稅,他們不高興,反過來抹黑朝廷怎麼辦?”
李璽聽了哈哈大笑,把李懷緒抱了過來道:“朕這太子,這麼樣?將來可堪大任哪!”底下的人都把頭埋得很低很低,無人應和帝王這又一次無所謂的大笑。
這類實際問題,葉欒早就領著李懷緒在上課時探討過,沒想到現在就在殿堂上派起用場。注意到自己孩子注視葉欒的鋥亮眼神,李璽清了兩聲嗓道:“葉尚書對此有什麼看法嗎?”
“沈都護在安西四鎮大力發展農牧,士兵不操練不打仗時便下地墾荒,今年收成不算豐厚,但可以自解燃眉之急。至於稅務,臣以為從百姓身上搜刮取得,不如直接從亂黨逆臣及貪污官吏處入手。上繳來的錢財只經由陛下和戶部尚書,儘量減少經手人數,直接上繳國庫。”
“葉欒真狠,錢都要給他們沒了。”有官員舉起袍袖遮擋面部,與對面的人相視一笑,那完全就是看熱鬧幸災樂禍的笑。
袁明煥舉起腳尖重重踢了一下前面正說閒話的人的膝窩,那人話沒說完就險些栽下去。他回頭看了眼,居然還是大理寺的,自知理虧倒也不敢多言。
沈綏的對策很好解決了士兵用糧問題,但西域風土多險惡,完全不是長久之計。謝禹舟提議道:“漢朝抵禦匈奴時,也曾在河西墾荒拓土,種植作物,現今更是西域商人來往長安的必經之地。農請問戶部尚書,河西地區的四個州今年收成如何?”
戶部尚書臉上顯出欣慰來,道:“河西雖地廣人稀,但那裡的人民異常辛勞哪。今年的收成實在豐厚,甚至還有餘。”
謝禹舟恭敬一揖,主動請纓道:“將河西地區豐餘糧食徵集,臣請求親自護送糧草趕往安西大都護府。”
河西東起祁連山,西接玉門關,是連接西域與中原的咽喉要道。從河西運送糧草,可以大大減少在路上的損耗,絕對可行。就在李璽要允許時,李懷緒把腦袋一歪,道:“那姑姑怎麼辦?姑姑不會讓姑父走的。”
當晚,葉欒沒有留在禮部,也沒有回到沈府,而是打開了沈府旁邊那座真正屬於自己的屋子。她蜷在自己濕冷的床鋪里,對面打開的窗里流瀉了幾縷月光。
月籠長安,西邊的人們抬頭望見的也是同一輪月亮。
從長安出發,月色下連綿起伏的賀蘭山脈從未如此柔和靜謐。經過春風不度的玉門關,從西域腹地的且末河進入圖倫磧,他們花了半個多月的時間終於到達于闐鎮。吐蕃軍隊突然發兵占據蔥嶺後,便盤踞在當地一座名為喝盤陀的小鎮。內有藩鎮割據,外有賊邦入侵,西域各地此處都燃起戰爭的熊熊烈火。
劉則忍他們那群私兵投降安西大都護府後就被重新收編,有空閒便致力於小鎮上的墾荒勞作。而擅養士兵,反叛之心昭昭的節度使被遣返長安後,隴右各地的節度使變得極為小心,尤其自從沈綏回來後更不敢鬧出太大動靜。漸漸地,不只是西域,隴右道幾乎全部的管轄實權都歸為安西大都護府。
天降於斯人,委以重任。令其金戈鐵馬,背離家鄉。古往今來,打一場仗花費數年的從不在少數,有的國家會傾舉國之力換來一場足以保護疆土的勝利,即使此刻的周王朝虛空凋敝,在許多人眼裡再派兵打仗幾乎是強弩之末,但只有身處其中的將士才能明白,他們擁有絕對與前人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信念。
作者有話要說:
天降於斯人,委以重任。令其金戈鐵馬,背離家鄉。
第61章 胡天曉
每月初一乃望日,今朝又到了十月的第一天,秋意深濃,李璽照常在宣政殿接受朔日朝參。繪製著騰雲駕霧的雙龍在他身後的屏風上蜿蜒欲飛,葉欒久久看著龍的眼睛,和眼睛周圍層層疊疊皺起來的紋路,只覺其目眥欲裂,渾若一派惡相。
李璽緩緩合上牒狀,咽了口唾沫。這本戶部呈上來的牒狀里,寫明了今年關內道的糧食收成不容樂觀,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其中原因,緊急的戰事讓兵士遠征錯過了春耕秋收。特別是河北道的百姓深受回紇所擾,錢財與糧食具被俘掠一空,幾乎交不上賦稅。
他聽聞這些事實,第一反應便是不可相信,怎麼可能呢?長安城還如往年般歌舞繁華,錦繡成堆,怎麼看也不像是在衰落。他滿面難以置信,復問葉欒,“葉尚書,戶部尚書所說可屬實?”
葉欒垂眸,道:“陛下,我朝疆域遼闊,氣候與人文各不相同,您能看見的只是長安城這塊方方正正的土地罷了。愛戴國家的百姓們一直供養您在皇宮的優逸生活,您卻不相信他們的存在麼?”
戶部的事情要過問禮部,皇帝對這位臣子的信賴可見一斑,看似蒙受聖恩,卻又直言不諱差點惹得龍顏不悅。李璽除了怯懦,也是個心寬體胖的主,他根本不會把葉欒怎麼樣,更不想江山毀在他手裡。
已經升任為吏部尚書的周浣然站出來道:“關內道的糧食不足以供應前方戰事,不如從江南調來。江南一帶商賈雲集,向來富庶,陛下可以考慮徵收江南賦稅。”
李璽聽著感覺很有道理,點點頭要應下時,卻被身邊的懷緒阻止。他稚嫩的嗓音迴蕩在宮殿中,聽起來竟也十分有力,“江南水患,周尚書難道不知道嗎?江南道和劍南道的百姓行商都非常不容易,你徵收了他們的賦稅,他們不高興,反過來抹黑朝廷怎麼辦?”
李璽聽了哈哈大笑,把李懷緒抱了過來道:“朕這太子,這麼樣?將來可堪大任哪!”底下的人都把頭埋得很低很低,無人應和帝王這又一次無所謂的大笑。
這類實際問題,葉欒早就領著李懷緒在上課時探討過,沒想到現在就在殿堂上派起用場。注意到自己孩子注視葉欒的鋥亮眼神,李璽清了兩聲嗓道:“葉尚書對此有什麼看法嗎?”
“沈都護在安西四鎮大力發展農牧,士兵不操練不打仗時便下地墾荒,今年收成不算豐厚,但可以自解燃眉之急。至於稅務,臣以為從百姓身上搜刮取得,不如直接從亂黨逆臣及貪污官吏處入手。上繳來的錢財只經由陛下和戶部尚書,儘量減少經手人數,直接上繳國庫。”
“葉欒真狠,錢都要給他們沒了。”有官員舉起袍袖遮擋面部,與對面的人相視一笑,那完全就是看熱鬧幸災樂禍的笑。
袁明煥舉起腳尖重重踢了一下前面正說閒話的人的膝窩,那人話沒說完就險些栽下去。他回頭看了眼,居然還是大理寺的,自知理虧倒也不敢多言。
沈綏的對策很好解決了士兵用糧問題,但西域風土多險惡,完全不是長久之計。謝禹舟提議道:“漢朝抵禦匈奴時,也曾在河西墾荒拓土,種植作物,現今更是西域商人來往長安的必經之地。農請問戶部尚書,河西地區的四個州今年收成如何?”
戶部尚書臉上顯出欣慰來,道:“河西雖地廣人稀,但那裡的人民異常辛勞哪。今年的收成實在豐厚,甚至還有餘。”
謝禹舟恭敬一揖,主動請纓道:“將河西地區豐餘糧食徵集,臣請求親自護送糧草趕往安西大都護府。”
河西東起祁連山,西接玉門關,是連接西域與中原的咽喉要道。從河西運送糧草,可以大大減少在路上的損耗,絕對可行。就在李璽要允許時,李懷緒把腦袋一歪,道:“那姑姑怎麼辦?姑姑不會讓姑父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