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花式誇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二人在僕役的幫忙下上了馬車,這是他們祖孫二人第二次一同前往皇宮,但這兩次的心情大有不同。第一次,謝老爺子是激動的,他要在金鑾殿上替如沫正名,讓文武百官皆知她是謝家的子嗣。

  這一次,更多的是強作歡喜,心中思慮萬千。他們祖孫二人是一樣的心情。

  國醫府坐落於永安坊,離宮中內城六門的春明門最近,謝老爺子大朝一般都是走春明門。

  到了春明門,謝老爺子和謝如沫兵分兩路,謝如沫前往後宮,隨太后娘娘皇后娘娘一起到奉先殿祭拜。而謝老爺子則和百官一道在承天門前集合,等候武成帝的鑾駕,然後一起徒步行至太廟拜天地祭祖。

  宇文家的太廟位於東南方,步行大約需要兩刻鐘左右。古人都信風水,宇文家也不例外。太廟在東,是按照風水中「左祖右社」的都城規劃理念進行設計的。古代房子修建一般是坐北朝南,左祖右社,那麼太廟在東就對了,而且東南在「陰陽五行」的說法中是帶來生命之氣的方向。

  這話是方才在馬車上祖孫二人閒聊的時候,謝老爺子隨口告訴謝如沫的。

  一般來說太后帶著的女眷到奉先殿祭祖應該是武成帝的後宮妃嬪和皇室子孫們,因為秦先殿是皇室內部的太廟,三品及三品以上命婦能一起祭拜,乃是上頭給的殊榮。

  謝如沫一進宮,就有慈寧宮的小太監來迎她,然後從長樂門前往慈寧宮。

  大年初一的風雪有點大,謝如沫一邊走一邊擔憂謝老爺子那邊的情況。要步行至太廟呢,雖然太廟那邊離皇宮大門不遠,可對於謝老爺子來說步行過去就有點累人了。

  往年謝老爺子是直接不參加元旦大朝的,皇帝也體諒這些老臣的年邁,並不強制要求。但今年因為謝如沫會被傳召,謝老爺子不在一旁護著不放心,所以跟著遭那麼一遭罪。

  到了慈寧宮,裡面已經有人在和太后娘娘說話了,看穿著應是朝廷命婦,謝如沫並不意外。

  欒徽音隨信陽長公主進宮,在此地見到謝如沫真是太高興了,但這裡是宮中,不比在家隨意,所以她對謝如沫的到來僅是報以一笑。

  太后娘娘已經洗漱和著裝完畢,一身正服的她顯得威儀十足,但她和命婦們說話的神情卻很慈和。她見了謝如沫,招了招手讓她過來,「可憐的孩子,這些年受苦了,那起子人真是該殺!吃著朝廷的俸祿,卻絲毫不為百姓張目!證據都擺在了眼前,他們還能睜著眼睛說瞎話!也就是你身世曲折了,若你是普通小老百姓,豈不是求告無門?」

  謝如沫一愣,此話從何說起?這是謝如沫第二次見到太后娘娘,完全弄不懂這路數啊。

  她的反應落入衛老夫人眼中,她不禁好笑,這孩子忙得怕是沒時間去想之前在汝陰的那些事了吧?謝如沫的忙碌程度,她偶有耳聞。即使沒聽說也能想像得到,畢竟做為將來要接掌謝家的少主,能力肯定要出眾。而她又因為際遇的原因,沒在謝傅兩家之中長大,她缺失的東西太多,要在短時間補上,只能比別人更拼命。不過成果看起來很不錯,比起上一次見謝如沫時,如今的她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衛老夫人想起之前在汝陰第一次見到謝如沫時,是完全沒想到她有這般曲折的際遇,這才一年不到啊。

  如果謝如沫知道她的想法,一定會啞然失笑,覺得她這話太誇張了。或許她進步會有,但說到脫胎換骨,就過了。

  但她不知道,當局者迷,她身邊的人因為天天與她接觸,感覺不到她太大的變化,但衛老夫人這種和她許久未見的,感受就很直觀了。

  「皇后娘娘是看了小醫仙那幾齣折子戲有感——」

  在衛老夫人的提醒下,謝如沫才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說實話,她來到京城後,日子過得忙碌而充實,她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要處理的事情也多,時間太少,容不得她停下腳步沉溺於過往。

  謝如沫靦腆地笑笑,「如沫感謝太后娘娘的垂憐,但如沫並不覺得自已可憐。人生嘛,總會遇上一些困難和挫折,這是我們無法避免的。就像太后娘娘您這生中的三起三落,跨過了也就成了自已人生中寶貴的經驗。」

  太后點了點頭,「確實,你說得不錯,難為你小小年紀想得這樣通透。」

  謝如沫繼續說道,「而且慶幸的是,我們遇到一個明君,生長在河清海宴的大周朝中,官員之中縱然有老鼠屎,畢竟是少數,有皇上的明斷乾坤,這些人除非不冒頭,否則必將如魑魅魍魎一般,一攬無疑,自取滅亡。」

  太后樂了,「你這孩子,今兒小嘴是不是抹了蜜了,這樣甜。」

  「您看,民女如今能站在這,可不就是沾了您和皇上的福氣嘛。」

  在場的命婦想啊,謝如沫這番話說得可真好。

  可不是好嗎,花式誇讚法,謝如沫說話不多,卻將大周中最尊貴的兩人都誇了。

  太后這一生中,最最自得的便是這三起三落的人生經驗,每逢有人提起,少有不高興的。而皇上呢,謝如沫這是在誇他的政績啊,肯定恭維了他這幾十年的成就,還將官員中出現貪官污吏的污點自動給去除了。她的誇讚,可謂是撓到了皇上與太后的痒痒肉上。

  若是一般的姑娘家啊,得到誇讚啊,早就羞得不行了,哪會像她這樣,一派落落大方地恭維起太后皇帝來,臉上表情真摯,歌功頌德的話說得恰到好處,不會讓人覺得假,至少太后娘娘聽了就很高興。

  這樣的人挺適合娶回家做宗婦的,可惜,她是謝家少主,她的婚事必有許多的考量與衡量,不是他們想娶就能娶的。

  「太后娘娘,您常說我的嘴巧,可這謝家妹妹的嘴也很甜啊。」此時搭話的是英國公少夫人,

  「你們倆啊,都好都好。」

  就在這時,有小太監進來提醒太后娘娘吉時快到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