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六陰病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葛如沫嘆了口氣,她這病是典型的傷寒病。先前就說過,傷寒有六經傳變的規律,病邪由陽經傳陰經,由外入里,病情由輕轉重。若人體正氣不支,邪氣亢盛時也可不經陽經而直接侵犯陰經,此稱為直中三陰,其中以直中少陰為多。

  而這位姑娘先前得的病正是傷寒直中少陰的少陰寒化症。這病看起來症狀沒有傷寒侵犯陽經的症狀多,但卻極危險。傷寒論中,就記載有少陰六死症。

  而傷寒論只有在少陰病篇才講到了死症的問題,其他篇章沒有死症。可見少陰症腎陽衰微,正氣虛衰,是多麼嚴重而需要重視的病情。

  甚至後世醫家更是總結出了『少陰病要急溫,陽明要急下』的定律!少陰病是一個心腎陰陽俱衰而以腎陽虛衰為主的全身性正氣衰弱的證候,這個病見到苗頭就要積極的救治。如果等它少陰證的全部症狀都出現了,人體的正氣已經衰亡,再救治就困難的多。

  「大娘,幸虧你心疼女兒,早點送來看病,不然再晚點,就難說了。」

  葛如沫說完,便拿起毛筆蘸了墨。她這話可不是危言聳聽,她以前身邊就發生過。她樓下的一對夫妻孩子不舒服因沒什麼症狀就沒重視,等覺得不對時,再送到醫院,人就沒了。

  此時醫館除了這對母女已經沒什麼病人了,於是陳省之和葛麻子兩人都湊了上來。

  「小葛大夫,這病人看著不對啊。」

  那姑娘精神萎靡,已經趴在葛如沫的案桌上閉上了眼睛。

  陳省之給她把了脈,葛麻子也默默上手試了下。

  病人臉色赤紅,身體發熱。可仔細觀察,她的嘴角發青,四肢厥冷。而且她的手有時還不自覺地放在腹部上,雙眉蹙起,想來是有腹痛之症。這是極不正常的。

  他的話,惹來葛麻子的側目,心中不禁暗嘆,跟在名師身邊,果然能讓人進步神速。以前陳省之的醫術雖然高於他,可也沒有現在這種精於觀察見微知著的本事。如今可真是長本事了,其實不止他,醫館的另外兩位大夫在醫術上都或多或少有所進益。

  「嗯,病人這是少陰寒化症,且已經到了陰盛格陽的地步了。」葛如沫一邊寫著方子一邊說。

  「陰盛格陽?」這幾個字是葛麻子說的。

  「嗯,其實這是一種寒熱不兩立的症狀。當寒邪偏盛至極,壅閉於內時,就會迫使熱往外走,浮越於外。表象看著是熱,內里其實已經寒冷無比。」寫完後,她將方子給阿南,示意那位大娘隨他前去交錢再拿藥。

  而他們的談話也在繼續。

  葛如沫方才的話很好理解,也形象。

  「小葛大夫說的是真寒外有假熱之症吧?」陳省之說道。

  葛如沫點頭。

  「這——」葛麻子蹙著眉頭,不解。這真真假假的都把老頭子給繞暈過去了。

  而陳省之也是有些摸到了點門道,但還是不得其法的感覺,話雖如此,可怎麼判斷呀。不由自主地,他把心底的疑問在說了出來。

  「其實這個很好判斷,里有真寒的表現有三方面:下利清谷是一個,手足厥逆是一個,脈微欲絕是一個,這些都是陽衰陰盛證的臨床表現。」

  兩人聞言都很用心地記下這些話,或許有些他們還無法理解透徹,但記下來,慢慢地總會吃透的。

  「所以說少陰病是個麻煩病,少陰陽虛最輕的是脈沉,陽氣虛不能夠溫通四周,所以陽氣閉在體內,所以最輕的是脈沉;其次是脈微細;再重的是脈微欲絕。最重的是脈沉伏不出,或者說脈不出,摸不到脈,這是陽氣虛,鼓動無力的表現。」

  「有醫家說過,『少溫急溫如救逆然,陽明急下如救焚然』,少陰病見到陽虛的苗頭就要積極主動的及時地用溫法,如同救溺水之人,慢不得。而後一句則非常形象地比喻陽明燥熱內盛容易下灼肝腎之陰,輕瀉陽明就像救火,要果斷,要迅速,要超前。」

  為引起他們的重視,葛如沫把話說得很細,就希望這世間能多添幾位良醫,能少一些因延誤治療而造成的悲劇。

  「這麼熱的天,能得這病,也是反常了。」陳省之嘀咕。

  近日很多來看病的,多是溫熱病,這麼嚴重的傷寒還真挺少見的。

  六淫邪氣,即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有明顯的季節性。原先的世界因為空調的原因,濕邪寒邪在夏季也頗為多見,這寒病濕病也變得不那麼有季節性。

  「還好,都是前幾天那場大雨的原因。」他們這裡靠山,晝夜溫差挺大的,一場雨也會導致氣溫急驟降低。體質差點的人得病也不奇怪。

  此時阿南領著那位大娘回來,手上還拿著剛才的方子,想來了交完錢了。

  阿南把方子遞給葛麻子讓他去抓藥,陳省之借著便利接過掃了一眼才遞給他。

  「病人的情況很危急,麻子叔你先去給她抓藥,然後讓阿南送到煎藥房去。」葛如沫交待好了,對那大娘說道,「這位大娘——」

  「小婦人夫家姓周,家就住在隔壁的周家坳。」

  葛如沫意會,點了點頭,「周大嬸,你女兒的病情很嚴重,我建議你第一副藥就在醫館服用了吧。」

  「行行,她現在根本走不動路,回去還得耽擱時間耽誤病情,先謝謝你啊。」周大嬸滿心的感謝,「我先去把煎藥費給交了吧。」

  「去吧,孩子在這丟不了。」

  「小葛大夫,你剛才開的方子我看了,那藥方和你先前在汝陰縣衙給那侍女治病時提到的回陽救逆的基礎方好像,那方子好像是叫四逆湯對嗎?只不過這次的方子姜附的用量更大。」陳省之把自己的疑惑提了出來。

  「嗯,這方子叫通脈四逆湯。和之前用過的參附湯一樣,是在四逆湯這個基礎湯方上有所加減而成。」

  「病人如今陰盛於里格陽於外,陰陽相阻隔,內里陰寒太盛,所以要破陰;陽氣衰亡,所以要回陽。此方子加重附子和乾薑的用量,意在破陰回陽,交通內外。以此平衡體內陰陽。」

  陳省之點頭,小五曾說過,他們治病,其實就是調和陰陽的過程,病人體內陰陽平衡了,病自然就好了。

  當然,葛如沫沒說的是,這是有前提的。若體內有痰濕水飲等物,病情嚴重的,自然得將之清除後再調和陰陽。若病情輕微,直接調和陰陽即可,人體自身也有一定的自我修復功能,只不過需要的過程比直接用藥時間要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