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彎腰,拿球——發現那球重得可以。然後用力把球甩出去。一甩出去,旁觀的同學一陣轟笑。老師說,“不對啦,再來一次。”

  我不知道什麼地方不對——不是叫我丟球嗎?於是回到圓圈內,彎腰,拿球,丟球。又是一陣轟然大笑。老師大聲喊,“不對啦,再來一次。”

  我不記得自己的眼淚有沒有憋住,只記得一旁的孩子們興奮莫名,沒想到今天的體育課那麼有娛樂性。

  回到圓圈,拿球,更用力地丟球。老師暴喝,“不對啦,哪個學校來的笨蛋,連丟鉛球都不會!”老師跨進圓圈,抓住我的肩膀,說,“笨蛋,球丟出以後身體不可以超過圓圈,你懂不懂?”

  城市的孩子們笑成一團;他們沒見過不會丟鉛球的人。

  十四歲的MM,不見得知道所謂“在人生競爭的跑道上,跑得不夠快就會被淘汰”,但是城鄉差距、貧富不均是什麼意思,永遠不會忘記。有意思的是,這次的“失敗啟蒙”教給我的,不是“你以後一定要做那城市裡的人”,而是,“你以後一定不能忍受城鄉差距、貧富不均所帶來的不公平”。也就是說,“失敗啟蒙”給我的教訓,不是打入“成功者”的行列,而是,你要去挑戰、去質疑“成功者”的定義。

  在哪一條跑道上

  我收到很多讀者來信。有些,我還能簡單地回覆一兩句自己認為可能不是完全沒意義的話,更多的,除了謝謝之外,只能謙卑、沉默。生命的重,往往超乎我們的想像,說什麼都可能是虛矯的、致命的。下面是幾封信,與安德烈分享。

  MM稍微敢回覆的:

  龍教授,

  讀了你的《現實的一代》,很激動。

  我試著回答你問安德烈的問題:你將來要做什麼?我會說:不知道啊。而我有台灣大學碩士學位,也到美國留過學,而且,現在有工作。

  但我深深感覺自己的“平庸”。我的同學或同事們,幾乎都比我年輕,比我優秀,比我積極地追求“卓越”。在我工作的公司里,我像一個隱形人——我個子矮矮的,在一群人里,人家絕對看不見我。我的長相平常,任何人看過我就不會記得。在工作表現上,永遠是最看不出成績的一個,沒有長官會嘉獎我,沒有同仁會羨慕我。別人看我一眼就得到一個印象:這人沒個性。同事們說我是個溫和的好人什麼的,可是沒人會對我有任何印象,也不會有興趣對我多知道一點,而我也不覺得我有什麼值得人家有興趣的地方。對,我就是這樣一個沒有任何特色的人。

  你問我有沒有壓力?有啊,我感覺到別人都在盡力表現,拼命向前。人生顯然就是適者生存的競爭跑道,我覺得很害怕。我還很年輕,前面的路看起來很長,所有的人都在快跑,你一個人慢慢走,感覺很寂寞,心也很慌,好像隨時會被淘汰、丟棄。我也想變成眾人的一分子,跟著大家的速度跑步,可是……我很平庸,沒有自信……寫這封信,都讓我顫抖。

  PM

  PM,

  設想一個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衝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那跑五千米的人,看見那跑百米的人全身緊張、滿面通紅,心裡會“顫抖”嗎?不會的,因為他知道自己是跑五千米的。

  那清晨散步遛狗的人,看見那跑五千米的人氣呼呼地追過來了,他會因而恐懼,覺得自己要被“淘汰”了嗎?不會的,因為他知道自己是來散步的。

  你真的“平庸”嗎?其實要看你讓自己站在哪一條跑道上。如果你決定作那清晨散步的人,怎麼會有“平庸”的問題呢?會不會你的氣定神閒,你的溫和內斂,你的沉靜謙遜,反而就是你最“傑出”的人格特質呢?

  MM

  MM其實不敢回覆的:

  龍博士,

  我是香港人,今年二十五歲。

  最近讀到你給安德烈的信,《給河馬刷牙》,帶給了我難以撫平的思想震撼。你說給安德烈的說話,就像對著我說的一樣,我就像被當頭棒打,從混亂中突然清醒下來,回頭一看自身,頓時頹然……就像自己以往一直向著錯的方向走,雖然沒有因挫折而放棄自己的人生,卻是越走越錯。

  “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這句話刺傷了我那潛藏的傷口,我正是每天在“被迫謀生”的痛苦中掙扎的人。

  還不到十八歲的我,因為家庭環境不好,就輟學到一間小公司工作。數年之後,就是我媽媽過身的那年,我半工半讀考上了一所學院,可惜最終因為實在太累而放棄了。二十三歲的時候,我結婚了,我是為愛而結婚的,渴望擁有自己的家庭,而且以為,只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扛起一個家是沒有問題的。可是,現在我才真正體會到現實生活的沉重,壓得我透不過氣,抬不起頭,簡直無法呼吸。為了生活,所有的理想都不得不放棄,想再讀書,也只是一場虛妄的夢。我認識到自己的卑微、失敗,而且似乎將是永遠的失敗。

  到今天才發現自己的將來沒什甚麼希望!叫我要怎麼面對自己,我還有希望嗎?希望在哪裡呢?

  SS

  SS,

  大樹,有大樹的長法;小草,有小草的長法。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小草。你不是孤獨的。

  MM

  MM,

  我讀了《給河馬刷牙》邊讀邊哭,足足哭了三分鐘。我不可克制地在檢查自己的靈魂:我每天在想什麼,在做什麼,說什麼,夢什麼,我所有的憤怒、挫折,我的傷心和失望……好些年了,我覺得我一直沒法找到一種語言去表達或者釋放積壓在我心裡的感受,我覺得我一直在絕對的孤獨里跟自己掙扎——一直到我讀了你的《給河馬刷牙》。

  你對“平庸”的說法,使我心中湧上一股痛苦的感激。我是一個結了婚的三十歲的女人。婚姻生活並沒有讓我覺得幸福,反而使我緊張、暴躁、不安。家務事瑣碎複雜,想到要生孩子更讓我充滿恐懼。丈夫回家往往累得倒頭就睡,我一個人要面對生活中所有的問題。我常覺得,我不是他的妻,我是要承擔一切重擔的媽。

  我發現自己每天都在一種緊張、混亂、無助、激動的情緒里。對丈夫我不是在吼叫就是在哭。最好笑的是,我自己是一個社會工作者,專門協助情緒不穩定的兒童,輔導他們理解自己的情緒,調節自己的情感表達,可是我對自己的挫折,那麼無助。我很想、很想知道,比我年長的女性如你,是不是也經過這個階段?二十一世紀的新女性,在她三十歲的時候,要怎麼做人生的種種決定?

  婷婷

  婷婷,

  如果我說,是的,MM也經過這樣的痛苦和迷茫,你是否會覺得多一點力量呢?是的,我經過過。而且,很多我的女性朋友們,不論她們現在如何“成功”,也都走過這樣的黑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