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搴趕緊安慰馬大爺:「大爺。老天有眼。貴族的先人有靈,鬼子們囂張不了多久。」

  「是呀!所以昨晚……三寶大人才在山上對我們顯靈!我們才找上門來示警的!」江龍插話。

  二老聞言眼珠子張得斗大,又是詫異又是驚喜,張搴便將昨夜山上撥雲見月一段告訴二老,但他刻意隱去了祈求古玉的那段;為了是希望兩位主人相信他倆的拜訪是先人的神跡指示,而不是他個人的運氣。

  大爺、大娘聽完張搴的陳述後更是驚訝激動。馬大爺緊握住張搴雙手,語氣哽咽自責:「原來,是先人示意。老朽真是胡塗、胡塗啊!得罪,得罪二位!」

  老先生話才說完,噗咚一聲,向二名外客跪地叩首行禮致歉。張搴和江龍大吃一驚,趕緊飛步向前將老人家扶起。老人不依,硬是磕了三個響頭後才如願起身。一番坦誠相告後,馬大爺態度更形友善恭敬,更對兩位善意示警的訪客充滿感佩。順了順氣繼續開口:「張先生。你所說的『內承運庫』數據,到底是什麼的東西?方便告訴我?讓我瞧瞧嗎?」

  「當然方便。可惜遠道而來沒帶在身上。那是把龍造型的鑰匙、一張古地圖和一隻古羅盤,大小、尺寸大概是這個樣子……」

  儘管沒抱多大希望,張搴還是煞有其事般向馬大爺詳加解釋,並掏出隨身筆記本,當場便在上頭畫了起來。不想,這番禮貌描述,竟得來石破天驚的回應。

  老先生閉眼思索了片刻,然後開口。

  「龍鑰匙、古地圖,我從沒見過。不過……張先生你說的羅盤,我,倒是見過。」

  張搴喜出望外,問得急切。

  「大爺,你在那見過?」

  老人眼珠子一眨,目光一閃,開口道:「就在這屋裡!」

  「這屋裡?」

  張搴簡直不敢相信耳中所聞,這會像是中了頭彩一般意外狂喜。

  「是!我這便去拿給你瞧瞧。二位稍候。」

  老先生做勢要張搴和江龍待在原地,起身後在大娘攙扶下步入室內。不一會,拿了個扁平黑色的木盒子出來,放在茶几上。方一打開木盒,張搴差點沒失聲叫了出來。裡頭果然是同樣一隻木底銅盤、上頭刻印雲朵圖案及天干、地支等字樣的古羅盤。

  「沒錯。就是這羅盤。一模一樣的羅盤。」

  看著張搴欣喜若狂的表情。二老也深受感染,馬大爺有感而發:「看來張先生真是受先人所託的「有緣之人」!」

  原本只想著善意趕來通知鄭家後人避開災禍。結果竟陰錯陽差尋得寶貴的相關線索,鬼使神差般的巧遇發展叫張搴和江龍都覺得不可思議,連聲驚嘆。

  「既是二位是受先人指示而來,此物對爾等應會有所幫助,那……便送予二位足下。也當是答謝二位一番盛情好意卻叫我這個老糊塗誤會受委屈的補償!」

  馬大爺的大禮叫張搴意外且頓時有些不知所措,但卻沒沖昏了頭。

  「大爺。您的大禮我實在……受不起。這羅盤是您家的寶貝,應該留給您家後人。我瞧瞧便是心滿意足。往後若有須要,再來向您就教。」

  儘管是份價值千金的重禮,可張搴向來不愛奪人所愛,更何況是這等傳家的寳貝。馬大爺見張搴誠意推辭,也沒有堅持。對於眼前遠道來客更增添幾許敬佩。

  「也好。拿去看吧。」

  張搴立即自盒中取出,開始詳細端察。果然和奧斯汀的羅盤幾乎是如出一轍,二十四方位、雲朵圖示、就連上頭的文字字樣、大小全如同一個模子造出。張搴將羅盤躺放在桌子,正反查看。但唯獨少了「禁宮內承運庫」的幾個字樣,結果叫張搴略感失落。

  「大爺。請問這羅盤來歷?」

  老太爺微笑應道:「我就知道你會這麼問。這羅盤不是皇家之物。各家族長都有一個。鄭家沖的族長也有一個。據說是先人追隨鄭和下西洋時,仿艦隊官用的羅盤所制。當然沒有官方的字樣……要不,私造官家公物可是殺頭大罪。但這幾百年來,一直被視為先公真品待之,要我們後世子孫莫忘先人七下西洋的豐功偉業!」

  老先生停下,又喝了口茶,續道:「所以,我這個是仿品。你的那個……才是“真品”,是皇家、官家之物。」

  老先生的解釋叫張搴整個心頭全在顫抖。見張搴模樣,主人接口又問:「現在,我也要問你個問題。張先生,你那隻羅盤的來歷?」

  張搴將實情從頭開始一五一十告知馬大爺和大娘。二老聞言更是嘖嘖稱奇,連聲驚呼。

  大爺放下手中茶杯,閉目抬頭,長嘆:「張先生。看來,你就是這檔子事的“真命天子”。希望你能幫……我們鄭家、馬家後人,把這事情弄得水落石出。我這就給你叩頭……」

  老先生撐起身子,噗咚一聲又跪了下來。張搴大驚,趕忙一個箭步向前欲扶起老人家。但老人家倔強得很,又連磕了三聲響頭方才止住起身。剎時張搴直感千斤重擔加身,差點有點喘不過氣來。

  「一定。一定。君子一諾,千金不改。」

  自是馬大爺與兩名外客敞開心胸相談甚歡,時間不知過了多久。江龍漸不敵睡意頻打哈欠,二人這才起身向二老告別。

  「老太爺。雖說日本人可能查不到線索,不過你們還是小心些。祝你們長命百歲,福與天齊,早日合家團圓。」

  二老聽著張搴連番吉祥話。笑容滿面,頻頻道謝。

  「謝謝!你們也是!」

  張搴、江龍二人告別兩老,便離開馬府。

  抽絲剝繭

  南京 1940年

  回程途中,走著走著江龍忽對著張搴開口:「插mp,你相信馬大爺的話?」

  「相信。我相信,他已經將他所知道的事告訴我們。怎麼,難道你懷疑馬大爺的話?」

  「沒得事。只是想聽聽你這專家的看法。」

  「所以,墓穴裡頭真有鄭和的真體?!」

  江龍好奇的眼珠子張得像初升的太陽般斗大。

  張搴沉默了片刻,回應:「可能是吧!」

  江龍當然聽得出同伴口氣中的不確定,接口又問:「可能是?難道……那老頭說的不是真話?」

  張搴搖頭。

  「我是說:『我相信,馬大爺他已經將他所知道的事……全告訴我們。』而馬大爺所知的也是先人口述傳下來的。口述歷史是……相當重要的資料沒錯,但……也不能盡信!」

  江龍聽了張搴的解說,反是更加迷惑不解。

  「為啥不能全信?」

  「口述歷史有相當的局限性和主觀性……往往只是事情的一面……當事人一方的說法……且多半是對自己有利的一面……不一定是全盤宏觀的角度。再說……代代相傳下來……難免有些遺漏……添油加料……甚至……張冠李戴……那白話三國演義和正史的三國志不也有不少出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