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沈約蹲在別院門口,大聲喊道:“龍四,那你倒是取一套衣服給我!”

  不多時,從別院門口便飛出了一套質樸的麻衣。隱約伴隨著少女的怒吼,“給我滾!”

  兩個人才灰溜溜地往客房走去。

  洞庭龍宮的殿堂諸多,根據駿台公子的說法,洞庭龍府乃是上古神龍的么子的行宮,說起來,那位么子沈約還曾有過一面之緣。

  便是被龍四和龍君俱都稱之為爺爺的老者。

  傳說,如今的四海水族與洞庭支系,俱是同胞兄弟,原本乃是在大荒外海孕育的神明。

  隨後受人間感召,行雲布雨,保一方太平。

  於是成了如今這般模樣。

  上古神龍生有五子,唯獨對這位最小的太子極為寵愛,而四位兄長也十分珍重於他,神龍知四海不平,而內陸安逸富足,於是便親自賞賜並督造了洞庭水府。

  故而洞庭水府之豪華,猶在四海龍宮之上。

  只不過,四海龍王的子嗣眾多,各家又在海外開闢了水府,水府連水府,故而顯得浩大。

  而洞庭水族,則人丁不興,上代洪澤君一脈單傳,到了這一代才稍有起色,有了三位男丁,其中又有龍君這般人物,也算是中興洞庭了。

  而駿台公子他們家則在雲雨之鄉,若是聽名,倒是風雅得很。

  只不過,駿台每每說起此事,都要發不少牢騷。

  雲雨之鄉坐落於九嶷之上,極高之天,四處不毛,連年終雨而狂風。

  與風神倒是鄰居。

  駿台公子的言辭,無外乎:雨鄉一天到晚都在下雨,整個人都要被淋得發霉了。

  雨鄉豢養的一百八十頭雨生獸不少都得了病,什麼風濕關節炎,每年雨鄉的支出,都要為這兒掏出一大筆。

  沈約聽在耳里,權當耳邊風。

  一邊口中應著“是是是”。一邊忙不迭地吃著龍宮的珍饈。

  洞庭除了幾個子嗣所居的地方,還有不少行宮空落,駿台公子所在的,便是其中一間。

  名為“易水宮”。

  距離淮水宮反倒是更近,只不過,不知為何,駿台公子的侍從都醜陋無比。

  沈約曾私底下把這些滿目瘡疤的侍從與龜丞相比較,得出個結論,雖然龜丞相弔喪眉,死魚眼,但終究還是他可愛一點。

  兩人一路上倒是看到幾個不知何來的仙子,正躲在主殿之前,似是在探看什麼。

  “多半是趁著水府開放,來瞧龍君的,說來,你可能不知道,別看龍君這樣,在仙界逸士榜上可是榜上有名,僅僅屈居於東君之下,

  說到東君,你可能有所不知,東君是羲和他哥,不過,性格卻要好上許多。就連天帝都曾說‘溫潤如玉,謙謙君子’。真要說,就算在天界都是萬人迷。

  人嘛,長得倒是與龍君不相上下,卻要討人喜歡得很。”駿台公子像是個八卦愛好者一般喋喋不休。

  沈約托著腮問道:“那逸士榜上還有誰來著?我看你長得倒是錦繡皮囊……”

  駿台搖了搖頭說道:“我嗎?出生至今,還不足五百年,沒有一千歲的人可都上不了逸士榜的。

  其餘人呢,說起來,你也不認識。逸士榜第三位,便是西海神君孟章,他與龍君,東君不同,乃是靠著累累戰功躋身於逸士榜的。”

  沈約點了點頭,早聽說四海之外別有洞天,而如今的廟堂之上,領兵打仗的將領地位也高絕,與道門勢力,與文官勢力三足鼎立。

  想來若是天界如此,這位孟章公有此地位也不稀奇了。

  “其四,乃是一位散仙,只是這散仙早已作古,主持逸士榜之人,卻為他將位置留住,即無造像,又無生平。只空留一個第四,讓後人揣摩。”駿台吧唧了一下嘴,繼續說道。

  “說來我倒是問過我們家雨師老爺子,他平日裡口風緊的很,無論怎麼都不鬆口,直到有次和雷天君喝酒回來,這才說漏了嘴……”

  “駿台,沈約,上課了,別遲到啊。”忽然,一個矮小的少年一溜風地從兩個大談八卦的男子身邊飛也似地跑過。

  一邊還不忘朝兩人扮了個鬼臉。

  沈約笑了笑,說道:“後龍,你慢些走,別摔著了!”只是不知那個小胖子有沒有聽到。

  沈約雖是與不少人交惡,但仍是有許多人私底下與他關係尚好,後龍便是其中一位,他父親乃是執掌山嶽的神明。

  他自小生得矮胖,看起來吉祥,福祿壽三星曾輪流登門,言他可以繼承他們的道統。不過后土神明聽得此言,卻覺得晦氣,立馬把三個老頭兒掃地出門,不叫他們再來。

  ……

  淮水宮大殿之內,一片肅穆。

  唯獨只有龍君清潤的聲音,從前方傳來。

  今日龍君著了一件白衣,現在手上取了一卷書卷,正輕聲念叨:“道曰規,道始於一,一而不生,故分而為陰陽,陰陽合和而萬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他合上書卷,輕聲說道:“今日講到這裡,《天文訓》尚算簡單,多加溫習便可。”

  眾人默然。

  沈約寫了幾個字在空白的書頁上,不由得打了個哈欠。

  龍君望向諸人,似是發現了什麼,眉頭一皺,輕聲說道:“接下來的時間,便做道術演武,看諸位神色,想必都已經胸有成竹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