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頁
卻也有聰明的人靈光一閃,想起先帝那個號稱出家,一別無蹤的四皇子。
裴皇后抱著嬰兒,等他安靜下來,就交給邊上的侍女,然後問眾人:“你們想要擁立這個動輒哭鬧,連話都不會說的小兒?”
眾人一愣,不知如何接話。
“范昭說得不錯,當今天下亂局未定,正該有賢明之君主政,方能重振旗鼓,收拾河山,讓這樣一名小兒當皇帝,他諸事不懂,必然需要托政於旁人,又或讓我垂簾聽政,我自問見識有限,遠不如安王,諸位又是否能推舉出一個能耐遠勝安王的棟樑輔政之才?”裴皇后嘴角翹起,目光清亮,所有人的心思在她面前似乎無所遁形。
有人忍不住小聲道:“聽說張相淪於敵手,僥倖未死,等他回來,正可輔佐新君……”
裴皇后聽見了,冷笑一聲:“張嵩的確沒有大過,資歷也足夠,可他一無范懿寧折不彎,二無救國佐君之才,若是有,先帝又何至於被逼得匆匆南下,再說他現在還在逆賊手中,與否與逆賊有所勾連都不知曉,你這樣提議,卻是何居心?難不成是想為李賊安插耳目?!”
她將話說得這樣重,旁人自然不敢吱聲,連帶被李寬挾持南下的那一幫重臣,都不敢再提。
但裴皇后卻還未說完,她指著被侍女抱在懷裡的嬰兒道:“此小兒口不能言,稚嫩過甚,即便當上皇帝,也只能是個被人蒙蔽耳目的傀儡皇帝,它日天下局面,只會比現在更糟,而在場諸位,還有我,以及這小兒,就是千古罪人!若有誰想如此害我,倒不如我現在就直接將他摔死在這裡,也好圖個乾淨!”
這話說得疾言厲色,更是誅心,在場人人無不變色,忙俯身跪地連稱不敢。
誰也想不到裴皇后竟然狠心至此,為了不讓別人擁立自己的兒子,連親手摔死他的話都說出來了!
旁人若是知道自己的親生兒子能當皇帝,自己能當皇太后,不知多麼歡天喜地,裴皇后倒好,做事完全不按常理,令人無話可說。
事已至此,裴皇后態度鮮明如斯,眾人再有異心,也只能按下不說。
賀僖眼見裴皇后將這些人震得無話可說,不由大為驚嘆:“母后這一手,可謂釜底抽薪,那些人離開時的表情,真是一個賽一個的難看!”
他一會兒自稱貧僧,一會兒又稱母后,身邊的人早已習慣他這種顛三倒四的稱呼,明塵小和尚也只是默默看了他一眼,懶得糾正他了。
裴皇后笑了笑,道:“不說狠點,他們以為我欲迎還拒,以後更不得清淨。”
她原就誕育了嫡子,像陳籌所說,就算想要讓自己的兒子登基,也是名正言順,但古往今來,多少人就死在不自量力上,裴皇后能在如此巨大的誘惑之下,依舊保持清醒頭腦,和堅定支持賀融的立場,這讓賀僖十分佩服。
“但這些人心懷異念,會不會暗中作梗,與三哥過不去?”賀僖有點擔心。
他雖然不喜歡讀書,更沒想過上陣殺敵,或治國論政,但遊歷四海這些年,足夠讓一個毛毛躁躁的少年成長起來,賀僖同樣贊成裴皇后的觀點,當今天下,已經經不起第二回 動盪了,而放眼朝中內外,也只有賀融,才能應付這樣的局面。
裴皇后搖搖頭,她從少女時掌管府中家務,到後來成為六宮之主,一國皇后,對人心看得再明白不過。
“不會,他們不過是想投機掙個從龍之功罷了,見事不可為,自然會歇了那份心思,等三郎入京,恐怕上趕著趨奉的,也會是他們。”
正說著這話,外頭便有人來報,說安王距此不過十數里,很快就能入城了。
賀僖縮了縮脖子,方才在旁人面前,所有淡然出塵的高僧風範悉數煙消雲散。
“完了,我得找個地方躲躲,不然三哥見了我,肯定二話不說,先打我一頓!”
明塵撇撇嘴,沒出聲。
賀僖見狀,很是不滿地擰住他的臉頰:“快幫我想想法子!”
第165章
賀融入城時, 那些心思躁動的人已經被裴皇后悉數壓了下去。
宮城還未清理好,裴皇后派人將他請到秦國公府。
“你瘦了不少,等搬回宮裡之後,讓人給你好好補補吧。”
裴皇后見了他之後的第一句話, 沒有詢問戰況, 沒有提及政事,反倒是家長里短,徐徐道來,讓賀融心頭一暖。
“多謝母后關心, 母后這一路奔波, 實在是辛苦了, 幸而平安抵京!”
他將目光移向旁邊被侍女抱在懷中的嬰兒。
“這就是十一郎吧?”
嬰兒好奇地瞅著賀融,賀融一笑,解下腰間的寶紅穗子遞過去, 在他頭頂上搖晃, 嬰兒咯咯笑起來,伸出小胖手就要去抓, 幾回差點抓住, 更讓他興奮起來,還咿呀咿呀地叫。
裴皇后含笑看著這一幕, 年長的哥哥逗著弟弟,神情柔和而耐心。
兄弟倆年紀相差得很大,若無意外,這份情誼應該還能延續許多年, 更何況賀融心思通透,又有足夠肚量,真心為弟弟們著想,嚴厲不失疼愛,只要對方不觸碰他的底線,賀融就會是世上最好的哥哥。
裴皇后覺得自己並沒有看錯人。
假如她現在一意孤行,非要自己的兒子登基,固然可以拉攏起一批人馬,與賀融分庭抗禮,可最終她不一定能贏得過賀融,賀湛賀熙等人也都會站在賀融那一邊,最後她極有可能慘澹收場。
既然她打從一開始就已經為太子讓出一尺之地,如今再為賀融退讓,又有何不可?兒子尚在襁褓,根本看不出日後資質,若是如他父親一般,平庸優柔,以致於差點失了半壁河山,到時候就算登上皇位,卻坐不穩幾日,又有何用?
“母后,不知陛下生前,可曾留下遺言?”
賀融的詢問讓裴皇后回過神,搖首黯然道:“他自打南下,每日長吁短嘆,愁眉不展,身體一直就抱恙,但要說藥石罔醫也不至於,當時多虧遂安向我報信,我才能提前察知不妥,原想著李寬不敢殺陛下,估計也就是想要扣著他,好挾天子以令諸侯,卻沒想到,他竟直接就……”
嘉祐帝死得冤,更死得糊塗,他直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當年被廢為庶人,有李寬橫插的一槓子,也不知道太子之所以會急匆匆跑到雲州建功立業,也因李寬從中推波助瀾,更不知道李寬當了紀王的岳丈,表面上處處為女婿著想謀劃,實際上卻只不過將紀王當作過河的木板。
但糊塗又何嘗不是一種福氣,不知道那麼多,也就不會太痛苦。
裴皇后道:“諸皇子中,論才幹,論性情,當以你為首,哪怕當年太子與紀王俱在,亦是如此,只是當時長幼有序,不好亂來,如今太子與紀王既逝,理應由你來接下這個擔子。十一郎尚在稚齡,我又是女流之輩,恐怕還要你這個當哥哥的,多照拂一些了。”
換作旁人,估計還要謙讓推辭一番,但賀融卻是磊落坦然地一點頭:“母后放心,我當盡力。”
裴皇后一笑:“你素來是但凡開口,必定踐諾,我最是信你了,十一郎出世時,陛下已經駕崩,未來得及給他取大名,此事也有勞你了。”
此時亂糟糟的,宗正寺人去樓空,即便取了名也找不到人上譜牒,但賀融思忖片刻,目光落在笑得天真的幼弟身上,心底微微柔軟,便道:“那就叫賀曦吧,旭日東升,晨光熹微,十一郎生逢亂世,卻平安降生,以後也會是個有福氣的人。”
裴皇后笑道:“我只盼他平安健康,待人敦厚,便是福氣。”
賀融很是佩服裴皇后的心胸肚量,更佩服先帝為自己父親選妻的眼光,若沒有裴皇后,只怕早在長安立太子那會兒,就已平生波折,而他雖然最後也有把握掌控大局,卻也要多上許多麻煩。
裴皇后讓他給十一郎取名,不僅僅是因為嘉祐帝不在,更是因為往後就算十一郎犯下什麼過錯,只要不是謀逆造反,賀融怎麼也會看在裴皇后和為他取名的情分上網開一面。
他知道裴皇后這份心思,也很樂意成全。
這是對裴皇后識大體顧大局的感謝與感激。
賀融問:“不知二嫂可跟母后回來了?”
裴皇后道:“她助我出逃時,為了留住李寬追來的兵馬,以身為質,幫我們爭取了不少時間,如今恐怕還在李寬手中。”
賀融默然不語。
裴皇后對他們以往之事也略有耳聞,不願他心生歉疚,便笑道:“四郎與阿熙也都與我一道來了,我能平安誕下十一郎,也多虧了四郎的師弟,否則今日只怕是一屍兩命了。”
這話剛說完,賀僖就與賀熙聯袂而至。
賀融估摸著賀僖必然是在外頭偷聽他與裴皇后說話,拿捏著時辰才進來的,不由冷笑一聲。
裴皇后抱著嬰兒,等他安靜下來,就交給邊上的侍女,然後問眾人:“你們想要擁立這個動輒哭鬧,連話都不會說的小兒?”
眾人一愣,不知如何接話。
“范昭說得不錯,當今天下亂局未定,正該有賢明之君主政,方能重振旗鼓,收拾河山,讓這樣一名小兒當皇帝,他諸事不懂,必然需要托政於旁人,又或讓我垂簾聽政,我自問見識有限,遠不如安王,諸位又是否能推舉出一個能耐遠勝安王的棟樑輔政之才?”裴皇后嘴角翹起,目光清亮,所有人的心思在她面前似乎無所遁形。
有人忍不住小聲道:“聽說張相淪於敵手,僥倖未死,等他回來,正可輔佐新君……”
裴皇后聽見了,冷笑一聲:“張嵩的確沒有大過,資歷也足夠,可他一無范懿寧折不彎,二無救國佐君之才,若是有,先帝又何至於被逼得匆匆南下,再說他現在還在逆賊手中,與否與逆賊有所勾連都不知曉,你這樣提議,卻是何居心?難不成是想為李賊安插耳目?!”
她將話說得這樣重,旁人自然不敢吱聲,連帶被李寬挾持南下的那一幫重臣,都不敢再提。
但裴皇后卻還未說完,她指著被侍女抱在懷裡的嬰兒道:“此小兒口不能言,稚嫩過甚,即便當上皇帝,也只能是個被人蒙蔽耳目的傀儡皇帝,它日天下局面,只會比現在更糟,而在場諸位,還有我,以及這小兒,就是千古罪人!若有誰想如此害我,倒不如我現在就直接將他摔死在這裡,也好圖個乾淨!”
這話說得疾言厲色,更是誅心,在場人人無不變色,忙俯身跪地連稱不敢。
誰也想不到裴皇后竟然狠心至此,為了不讓別人擁立自己的兒子,連親手摔死他的話都說出來了!
旁人若是知道自己的親生兒子能當皇帝,自己能當皇太后,不知多麼歡天喜地,裴皇后倒好,做事完全不按常理,令人無話可說。
事已至此,裴皇后態度鮮明如斯,眾人再有異心,也只能按下不說。
賀僖眼見裴皇后將這些人震得無話可說,不由大為驚嘆:“母后這一手,可謂釜底抽薪,那些人離開時的表情,真是一個賽一個的難看!”
他一會兒自稱貧僧,一會兒又稱母后,身邊的人早已習慣他這種顛三倒四的稱呼,明塵小和尚也只是默默看了他一眼,懶得糾正他了。
裴皇后笑了笑,道:“不說狠點,他們以為我欲迎還拒,以後更不得清淨。”
她原就誕育了嫡子,像陳籌所說,就算想要讓自己的兒子登基,也是名正言順,但古往今來,多少人就死在不自量力上,裴皇后能在如此巨大的誘惑之下,依舊保持清醒頭腦,和堅定支持賀融的立場,這讓賀僖十分佩服。
“但這些人心懷異念,會不會暗中作梗,與三哥過不去?”賀僖有點擔心。
他雖然不喜歡讀書,更沒想過上陣殺敵,或治國論政,但遊歷四海這些年,足夠讓一個毛毛躁躁的少年成長起來,賀僖同樣贊成裴皇后的觀點,當今天下,已經經不起第二回 動盪了,而放眼朝中內外,也只有賀融,才能應付這樣的局面。
裴皇后搖搖頭,她從少女時掌管府中家務,到後來成為六宮之主,一國皇后,對人心看得再明白不過。
“不會,他們不過是想投機掙個從龍之功罷了,見事不可為,自然會歇了那份心思,等三郎入京,恐怕上趕著趨奉的,也會是他們。”
正說著這話,外頭便有人來報,說安王距此不過十數里,很快就能入城了。
賀僖縮了縮脖子,方才在旁人面前,所有淡然出塵的高僧風範悉數煙消雲散。
“完了,我得找個地方躲躲,不然三哥見了我,肯定二話不說,先打我一頓!”
明塵撇撇嘴,沒出聲。
賀僖見狀,很是不滿地擰住他的臉頰:“快幫我想想法子!”
第165章
賀融入城時, 那些心思躁動的人已經被裴皇后悉數壓了下去。
宮城還未清理好,裴皇后派人將他請到秦國公府。
“你瘦了不少,等搬回宮裡之後,讓人給你好好補補吧。”
裴皇后見了他之後的第一句話, 沒有詢問戰況, 沒有提及政事,反倒是家長里短,徐徐道來,讓賀融心頭一暖。
“多謝母后關心, 母后這一路奔波, 實在是辛苦了, 幸而平安抵京!”
他將目光移向旁邊被侍女抱在懷中的嬰兒。
“這就是十一郎吧?”
嬰兒好奇地瞅著賀融,賀融一笑,解下腰間的寶紅穗子遞過去, 在他頭頂上搖晃, 嬰兒咯咯笑起來,伸出小胖手就要去抓, 幾回差點抓住, 更讓他興奮起來,還咿呀咿呀地叫。
裴皇后含笑看著這一幕, 年長的哥哥逗著弟弟,神情柔和而耐心。
兄弟倆年紀相差得很大,若無意外,這份情誼應該還能延續許多年, 更何況賀融心思通透,又有足夠肚量,真心為弟弟們著想,嚴厲不失疼愛,只要對方不觸碰他的底線,賀融就會是世上最好的哥哥。
裴皇后覺得自己並沒有看錯人。
假如她現在一意孤行,非要自己的兒子登基,固然可以拉攏起一批人馬,與賀融分庭抗禮,可最終她不一定能贏得過賀融,賀湛賀熙等人也都會站在賀融那一邊,最後她極有可能慘澹收場。
既然她打從一開始就已經為太子讓出一尺之地,如今再為賀融退讓,又有何不可?兒子尚在襁褓,根本看不出日後資質,若是如他父親一般,平庸優柔,以致於差點失了半壁河山,到時候就算登上皇位,卻坐不穩幾日,又有何用?
“母后,不知陛下生前,可曾留下遺言?”
賀融的詢問讓裴皇后回過神,搖首黯然道:“他自打南下,每日長吁短嘆,愁眉不展,身體一直就抱恙,但要說藥石罔醫也不至於,當時多虧遂安向我報信,我才能提前察知不妥,原想著李寬不敢殺陛下,估計也就是想要扣著他,好挾天子以令諸侯,卻沒想到,他竟直接就……”
嘉祐帝死得冤,更死得糊塗,他直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當年被廢為庶人,有李寬橫插的一槓子,也不知道太子之所以會急匆匆跑到雲州建功立業,也因李寬從中推波助瀾,更不知道李寬當了紀王的岳丈,表面上處處為女婿著想謀劃,實際上卻只不過將紀王當作過河的木板。
但糊塗又何嘗不是一種福氣,不知道那麼多,也就不會太痛苦。
裴皇后道:“諸皇子中,論才幹,論性情,當以你為首,哪怕當年太子與紀王俱在,亦是如此,只是當時長幼有序,不好亂來,如今太子與紀王既逝,理應由你來接下這個擔子。十一郎尚在稚齡,我又是女流之輩,恐怕還要你這個當哥哥的,多照拂一些了。”
換作旁人,估計還要謙讓推辭一番,但賀融卻是磊落坦然地一點頭:“母后放心,我當盡力。”
裴皇后一笑:“你素來是但凡開口,必定踐諾,我最是信你了,十一郎出世時,陛下已經駕崩,未來得及給他取大名,此事也有勞你了。”
此時亂糟糟的,宗正寺人去樓空,即便取了名也找不到人上譜牒,但賀融思忖片刻,目光落在笑得天真的幼弟身上,心底微微柔軟,便道:“那就叫賀曦吧,旭日東升,晨光熹微,十一郎生逢亂世,卻平安降生,以後也會是個有福氣的人。”
裴皇后笑道:“我只盼他平安健康,待人敦厚,便是福氣。”
賀融很是佩服裴皇后的心胸肚量,更佩服先帝為自己父親選妻的眼光,若沒有裴皇后,只怕早在長安立太子那會兒,就已平生波折,而他雖然最後也有把握掌控大局,卻也要多上許多麻煩。
裴皇后讓他給十一郎取名,不僅僅是因為嘉祐帝不在,更是因為往後就算十一郎犯下什麼過錯,只要不是謀逆造反,賀融怎麼也會看在裴皇后和為他取名的情分上網開一面。
他知道裴皇后這份心思,也很樂意成全。
這是對裴皇后識大體顧大局的感謝與感激。
賀融問:“不知二嫂可跟母后回來了?”
裴皇后道:“她助我出逃時,為了留住李寬追來的兵馬,以身為質,幫我們爭取了不少時間,如今恐怕還在李寬手中。”
賀融默然不語。
裴皇后對他們以往之事也略有耳聞,不願他心生歉疚,便笑道:“四郎與阿熙也都與我一道來了,我能平安誕下十一郎,也多虧了四郎的師弟,否則今日只怕是一屍兩命了。”
這話剛說完,賀僖就與賀熙聯袂而至。
賀融估摸著賀僖必然是在外頭偷聽他與裴皇后說話,拿捏著時辰才進來的,不由冷笑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