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頁
在伏念與李寬人馬的雙面夾擊下,賀湛的形勢一度急轉直下,然而安王旗幟一出現在戰場上,局勢再一次發生逆轉,江副將大吃一驚,還以為是賀湛與賀融早就知道他會在此伏擊,特地約好了唱雙簧的,一想到陰謀敗露,不由手腳慌亂,頓時不淡定了。
蕭重是蕭氏急先鋒,北方悍將,眾人只聞其名,卻很少與他打仗,他帶著士兵沖入戰場,猶如猛龍過江,瞬間打破了戰場格局,許多人猝不及防,直接被掀翻下馬,步兵躲閃不及,而被踩踏於馬蹄之下,賀湛正與江副將廝殺,冷不防背後長刀當頭砍來,眼看躲閃不及,就要削減當場,橫里卻忽然多出一支長槍,竟將伏念的刀直接格開。
伏念有點意外,他雖是突厥大汗,但打仗向來親自上陣,罕逢敵手,如今卻有人能接下他這一刀,怎能不令他吃驚?
“伏念!”蕭重一眼就認出他。
伏念橫刀掃向對方腰間,大怒道:“蕭重,我與你父有盟約!”
當年東突厥與蕭氏締結盟約,蕭豫娶了伏念的妹妹,雖說突厥女子不金貴,但有這一層聯姻在,那時候伏念又將目光放在西突厥與中原上,雙方關係的確十分緊密,蕭重押送聘禮去突厥時,還曾與伏念有過一面之緣。
蕭重冷笑:“時移世易,我不必再違心給蠻夷陪笑,痛快!”
伏念漢話說得極好,自然聽懂他在說什麼,當即大怒,怒吼一聲,長刀化為流光掠向對方。
他如今雖斷了一臂,但戰鬥力並未削減多少,也就是蕭重這等悍將還能與他在戰場上單打獨鬥,換作旁人,恐怕早已死在他的刀下。
那頭江副將與賀湛也廝殺正酣,因安王旗幟出現,賀湛下意識在茫茫人海中尋找那人的身影,難免分神片刻,被對方覷中空隙,一槍飛來,差點正中胸口。
幸而賀湛反應極快,身體往後一仰,槍頭擦著胸口堪堪掠過,但還是挑破了衣服,賀湛感覺胸口一陣刺痛,知道對方的槍頭應該是劃破自己的肌膚了。
但在戰場上,這點小傷根本算不了什麼,他索性借勢翻身下馬,長刀斬向對方的馬蹄。
馬嘶鳴著抬高前蹄,江副將不得不躍下馬,以免被掀翻摔落。
沒了胯下坐騎,兩人短兵相接,肉身相搏,此時長槍就有些施展不開,江副將一不留神被賀湛一刀划過臂膀,手臂微抖,長槍差點脫手。
賀湛步步緊逼,刀花若漫天飛舞,絢麗卻充滿殺氣,宛如修羅再世,氣勢逼人,逼得江副將步步敗退,最終失了兵器,賀湛趁其不備,用胳膊箍住對方脖頸一把往後拖,在對方還未來得及反應之前,長刀已經從背後貫穿他的前胸。
江副將睜大眼,看著鮮血從自己胸口狂噴出來,臉上表情依舊凝固在尚未來得及反應的震驚與恐懼之中。
賀湛眼也不眨,直接將對方頭顱砍下,然後隨手抓住自己身旁的一個突厥騎兵,將他扯落下來,然後擰住韁繩飛身上馬,將江副將的頭顱高高拋起,吼道:“江隆已經授首,還有誰想附逆?!安王興王皆在此,降者不殺!”
“安王興王皆在此,降者不殺!”
“安王興王皆在此,降者不殺!”
戰場上響起一聲又一聲,很快傳遍每個人的耳朵。
江副將麾下的人馬果然士氣動搖,很快有人喊道“我是朝廷的人,不打了”,直接將武器往地上一扔。
他們生怕不小心被安王或興王的人誤傷,所以趕忙丟下武器投降,卻忘了戰場上還有突厥人,混戰之中,那些殺紅了眼的突厥人,誰還記得江副將是過來幫他們的,當即就有不少投降的士兵死於突厥人的屠刀之下,剩下許多人都有些不知所措。
賀融沒有加入戰場,騎著馬離得不遠不近,見狀微微皺眉,向身旁的傳令官快速說了幾句。
幾名傳令官隨後領命,執令旗飛奔而去,大喊:“安王有命,殺突厥者,將功折罪,殺一抵百,既往不咎!”
賀湛聽見那句“安王有命”時,心中一動,差點中了敵人的偷襲,幸而他反應快,憑身體本能躲過。
那頭蕭重與伏念的打鬥還在繼續,蕭重沒有料到伏念失了一臂之後,竟還強悍如斯,兩人交戰數百回合,他已感覺有些疲憊,對方的力氣竟還似絲毫不減,非但沒有半分減弱,反倒越來越強,蕭重幾回差點接不住手,身上早已添了數道傷口,血一直沒幹過。
這才是突厥可汗的真正實力!
蕭重早就聽說伏念是曾是糙原上最厲害的勇士,當年在與他那些叔伯兄弟爭位的過程中,沒少親自動手,統一突厥時,更是親自帶兵西進,如旋風般席捲整個突厥,斬落西突厥最厲害的大將,突厥人崇拜強者,所以他能如此之快統一突厥,與他本身的悍勇也有很大關係。
但當伏念決定深入中原的那一刻,就犯了一個極其嚴重的錯誤。
這個問題,蕭重記得,安王曾與自己和嬴子瑜他們說過,伏念有入主中原的野心,也有與之相配的實力,卻唯獨少了一種最重要的東西:王道。
哪怕伏念的漢話說得再流利,他也從未站在中原的角度上思考,他所做的一切,全都出自突厥的利益,所以眼睛能看到的,自然也只有如何攫取中原利益給突厥。
而天下漢人是殺不盡的,如此一來,伏念所做的一切,即便沒有安王興王,遲早也會有別人起來反對,如今在北方洛陽等地揭竿而起的義軍,正是最好的說明,那些人固然也有自己的私心,但歸根結底,打的依舊是驅逐突厥的大義旗號,可見突厥人的所作所為,根本無法長久。
哪怕有李寬與之勾結,也無法改變伏念或遲或早,註定失敗的結局。
這些念頭從腦海里一閃而過,一道人影伏念背後從天而降,一刀劈向伏念。
後者正被蕭重死死纏住,根本脫不開身,即便感覺到背後的凜然殺氣,也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在短短瞬間作出判斷,右臂格擋住蕭重的攻勢,身體往側面傾斜,試圖避開身後的攻擊。
但他忘記了,自己已經沒了一條胳膊,失衡讓他根本控制不住身體,這一傾斜,反倒往蕭重的方向倒來。
蕭重看準時機,隨手將長槍拋開,抽出隨身短刀,挑向對方手腕,刀刃鋒利無比,蕭重去勢又快,竟將伏念一隻手齊腕斬斷。
那隻原本握住長刀的手霎時掉落在地上,與千千萬萬死在戰場上的普通士兵無異。
伏念慘叫出聲,雙目通紅,面容猙獰仿佛厲鬼,血從他的傷口噴出,霎時濺了蕭重滿頭滿臉。
“大汗!”
一匹快馬迎面飛掠而來,一把抓起伏念,將他安置在身前,幾乎不作提留,帶著他就往戰場外面飛奔。
其餘突厥騎兵似早有準備,紛紛簇擁過來,護著那一騎飛速撤退。
這一退,自然大勢已去,夕陽西下之時,突厥人以潰敗之勢結束了這場戰役。
賀融與賀湛的兵馬長途疲憊,追上去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所以賀湛下令收兵。
贏的人也並未見得多高興,這場仗本來不該發生,那些突厥人,早在雲州時就應該被攔下,會發展至今日,全因朝廷決策的失敗,一步錯,則步步錯,下棋滿盤皆輸,大不了重開一盤,但天下一輸,丟的卻是成千上萬人的性命。
譚今與蕭重雖然頭一回見面,但有賀融這一層關係,兩人也不算陌生,彼此見過禮之後,很有默契地將殘兵傷員匯聚成一處,再分批押送江副將底下的降兵入城。譚今不是不知道興王與安王如今關係有些古怪,但以他的立場,眼下說什麼都不合適,騎在馬上遙遙回頭看一眼,見兩人還留在城外,不由心生擔憂。
“先前,安王殿下吐血了。”蕭重忽然道。
譚今心中一抽:“怎麼回事?”
“你不是早該料到的嗎?因為興王的那封信!”蕭重沒好氣,即使他知道不該怪在對方頭上。
譚今苦笑:“當時長安淪陷,陛下駕崩的消息傳來,興王殿下悲痛欲絕,我們勸不住,也不敢勸。那封信……唉!”
哪怕安王的確有自己的私心,可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保存實力又有什麼錯誤?脫開朝廷臣子的立場,譚今曾在私底下與周翊議論過,都覺得安王所作所為,其實是能理解的,作為一個上位者,一個手握兵權的皇子,不管於公於私,安王要考慮的事情只多不少。
自然,站在興王的角度,同胞兄長橫死,親生父親駕崩,都城淪陷,家國幾乎不保,對安王的狠心絕情,難免會有怨憤。
但譚今和周翊並不希望這兩兄弟發生嫌隙,如今時局動盪,非有人出來力挽狂瀾不可,這個人選,不是安王,便是興王。他們更希望兩人能聯合起來,不管最後誰是問鼎的那一位,合總比分好。
蕭重是蕭氏急先鋒,北方悍將,眾人只聞其名,卻很少與他打仗,他帶著士兵沖入戰場,猶如猛龍過江,瞬間打破了戰場格局,許多人猝不及防,直接被掀翻下馬,步兵躲閃不及,而被踩踏於馬蹄之下,賀湛正與江副將廝殺,冷不防背後長刀當頭砍來,眼看躲閃不及,就要削減當場,橫里卻忽然多出一支長槍,竟將伏念的刀直接格開。
伏念有點意外,他雖是突厥大汗,但打仗向來親自上陣,罕逢敵手,如今卻有人能接下他這一刀,怎能不令他吃驚?
“伏念!”蕭重一眼就認出他。
伏念橫刀掃向對方腰間,大怒道:“蕭重,我與你父有盟約!”
當年東突厥與蕭氏締結盟約,蕭豫娶了伏念的妹妹,雖說突厥女子不金貴,但有這一層聯姻在,那時候伏念又將目光放在西突厥與中原上,雙方關係的確十分緊密,蕭重押送聘禮去突厥時,還曾與伏念有過一面之緣。
蕭重冷笑:“時移世易,我不必再違心給蠻夷陪笑,痛快!”
伏念漢話說得極好,自然聽懂他在說什麼,當即大怒,怒吼一聲,長刀化為流光掠向對方。
他如今雖斷了一臂,但戰鬥力並未削減多少,也就是蕭重這等悍將還能與他在戰場上單打獨鬥,換作旁人,恐怕早已死在他的刀下。
那頭江副將與賀湛也廝殺正酣,因安王旗幟出現,賀湛下意識在茫茫人海中尋找那人的身影,難免分神片刻,被對方覷中空隙,一槍飛來,差點正中胸口。
幸而賀湛反應極快,身體往後一仰,槍頭擦著胸口堪堪掠過,但還是挑破了衣服,賀湛感覺胸口一陣刺痛,知道對方的槍頭應該是劃破自己的肌膚了。
但在戰場上,這點小傷根本算不了什麼,他索性借勢翻身下馬,長刀斬向對方的馬蹄。
馬嘶鳴著抬高前蹄,江副將不得不躍下馬,以免被掀翻摔落。
沒了胯下坐騎,兩人短兵相接,肉身相搏,此時長槍就有些施展不開,江副將一不留神被賀湛一刀划過臂膀,手臂微抖,長槍差點脫手。
賀湛步步緊逼,刀花若漫天飛舞,絢麗卻充滿殺氣,宛如修羅再世,氣勢逼人,逼得江副將步步敗退,最終失了兵器,賀湛趁其不備,用胳膊箍住對方脖頸一把往後拖,在對方還未來得及反應之前,長刀已經從背後貫穿他的前胸。
江副將睜大眼,看著鮮血從自己胸口狂噴出來,臉上表情依舊凝固在尚未來得及反應的震驚與恐懼之中。
賀湛眼也不眨,直接將對方頭顱砍下,然後隨手抓住自己身旁的一個突厥騎兵,將他扯落下來,然後擰住韁繩飛身上馬,將江副將的頭顱高高拋起,吼道:“江隆已經授首,還有誰想附逆?!安王興王皆在此,降者不殺!”
“安王興王皆在此,降者不殺!”
“安王興王皆在此,降者不殺!”
戰場上響起一聲又一聲,很快傳遍每個人的耳朵。
江副將麾下的人馬果然士氣動搖,很快有人喊道“我是朝廷的人,不打了”,直接將武器往地上一扔。
他們生怕不小心被安王或興王的人誤傷,所以趕忙丟下武器投降,卻忘了戰場上還有突厥人,混戰之中,那些殺紅了眼的突厥人,誰還記得江副將是過來幫他們的,當即就有不少投降的士兵死於突厥人的屠刀之下,剩下許多人都有些不知所措。
賀融沒有加入戰場,騎著馬離得不遠不近,見狀微微皺眉,向身旁的傳令官快速說了幾句。
幾名傳令官隨後領命,執令旗飛奔而去,大喊:“安王有命,殺突厥者,將功折罪,殺一抵百,既往不咎!”
賀湛聽見那句“安王有命”時,心中一動,差點中了敵人的偷襲,幸而他反應快,憑身體本能躲過。
那頭蕭重與伏念的打鬥還在繼續,蕭重沒有料到伏念失了一臂之後,竟還強悍如斯,兩人交戰數百回合,他已感覺有些疲憊,對方的力氣竟還似絲毫不減,非但沒有半分減弱,反倒越來越強,蕭重幾回差點接不住手,身上早已添了數道傷口,血一直沒幹過。
這才是突厥可汗的真正實力!
蕭重早就聽說伏念是曾是糙原上最厲害的勇士,當年在與他那些叔伯兄弟爭位的過程中,沒少親自動手,統一突厥時,更是親自帶兵西進,如旋風般席捲整個突厥,斬落西突厥最厲害的大將,突厥人崇拜強者,所以他能如此之快統一突厥,與他本身的悍勇也有很大關係。
但當伏念決定深入中原的那一刻,就犯了一個極其嚴重的錯誤。
這個問題,蕭重記得,安王曾與自己和嬴子瑜他們說過,伏念有入主中原的野心,也有與之相配的實力,卻唯獨少了一種最重要的東西:王道。
哪怕伏念的漢話說得再流利,他也從未站在中原的角度上思考,他所做的一切,全都出自突厥的利益,所以眼睛能看到的,自然也只有如何攫取中原利益給突厥。
而天下漢人是殺不盡的,如此一來,伏念所做的一切,即便沒有安王興王,遲早也會有別人起來反對,如今在北方洛陽等地揭竿而起的義軍,正是最好的說明,那些人固然也有自己的私心,但歸根結底,打的依舊是驅逐突厥的大義旗號,可見突厥人的所作所為,根本無法長久。
哪怕有李寬與之勾結,也無法改變伏念或遲或早,註定失敗的結局。
這些念頭從腦海里一閃而過,一道人影伏念背後從天而降,一刀劈向伏念。
後者正被蕭重死死纏住,根本脫不開身,即便感覺到背後的凜然殺氣,也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在短短瞬間作出判斷,右臂格擋住蕭重的攻勢,身體往側面傾斜,試圖避開身後的攻擊。
但他忘記了,自己已經沒了一條胳膊,失衡讓他根本控制不住身體,這一傾斜,反倒往蕭重的方向倒來。
蕭重看準時機,隨手將長槍拋開,抽出隨身短刀,挑向對方手腕,刀刃鋒利無比,蕭重去勢又快,竟將伏念一隻手齊腕斬斷。
那隻原本握住長刀的手霎時掉落在地上,與千千萬萬死在戰場上的普通士兵無異。
伏念慘叫出聲,雙目通紅,面容猙獰仿佛厲鬼,血從他的傷口噴出,霎時濺了蕭重滿頭滿臉。
“大汗!”
一匹快馬迎面飛掠而來,一把抓起伏念,將他安置在身前,幾乎不作提留,帶著他就往戰場外面飛奔。
其餘突厥騎兵似早有準備,紛紛簇擁過來,護著那一騎飛速撤退。
這一退,自然大勢已去,夕陽西下之時,突厥人以潰敗之勢結束了這場戰役。
賀融與賀湛的兵馬長途疲憊,追上去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所以賀湛下令收兵。
贏的人也並未見得多高興,這場仗本來不該發生,那些突厥人,早在雲州時就應該被攔下,會發展至今日,全因朝廷決策的失敗,一步錯,則步步錯,下棋滿盤皆輸,大不了重開一盤,但天下一輸,丟的卻是成千上萬人的性命。
譚今與蕭重雖然頭一回見面,但有賀融這一層關係,兩人也不算陌生,彼此見過禮之後,很有默契地將殘兵傷員匯聚成一處,再分批押送江副將底下的降兵入城。譚今不是不知道興王與安王如今關係有些古怪,但以他的立場,眼下說什麼都不合適,騎在馬上遙遙回頭看一眼,見兩人還留在城外,不由心生擔憂。
“先前,安王殿下吐血了。”蕭重忽然道。
譚今心中一抽:“怎麼回事?”
“你不是早該料到的嗎?因為興王的那封信!”蕭重沒好氣,即使他知道不該怪在對方頭上。
譚今苦笑:“當時長安淪陷,陛下駕崩的消息傳來,興王殿下悲痛欲絕,我們勸不住,也不敢勸。那封信……唉!”
哪怕安王的確有自己的私心,可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保存實力又有什麼錯誤?脫開朝廷臣子的立場,譚今曾在私底下與周翊議論過,都覺得安王所作所為,其實是能理解的,作為一個上位者,一個手握兵權的皇子,不管於公於私,安王要考慮的事情只多不少。
自然,站在興王的角度,同胞兄長橫死,親生父親駕崩,都城淪陷,家國幾乎不保,對安王的狠心絕情,難免會有怨憤。
但譚今和周翊並不希望這兩兄弟發生嫌隙,如今時局動盪,非有人出來力挽狂瀾不可,這個人選,不是安王,便是興王。他們更希望兩人能聯合起來,不管最後誰是問鼎的那一位,合總比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