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好大的魚頭啊!”徐麗婕驚嘆道,“這麼大的魚頭,整條魚會有一米多長吧?”

  “那倒不至於。”段雪明很有禮貌地解釋說,“徐小姐大概對這種魚不是很了解。這種鰱魚,本地人俗稱‘大頭鰱子’。其特點便是頭部碩大,大概能占到身體總長的三分之一左右。我們這邊有句俗語說得好:‘鰱魚吃頭,青魚吃尾,鴨子吃大腿。’雖然話語直白樸素,但對這三種烹飪原料的點評卻是一針見血,準確得很。具體說來,今天我們選用的是產於揚州一帶江水中的大花鰱,與尋常的塘鰱相比,不但更加肥美,而且絕無河塘中的泥土氣。”

  沈飛饞饞地添了添嘴唇,有些悻悻地問道:“這道菜該怎麼吃啊?又要出題過關嗎?”

  段雪明笑了笑:“不必了。這道菜請諸位即刻品嘗,最好不要有半點拖延。因為這魚頭一涼,便會有腥氣,越是滾燙時,滋味才越美。”

  沈飛哈哈一笑:“這就好,這才能吃得痛快嘛。這燴魚頭湯汁最是鮮美了,來,先給大家每人盛上一小碗。”他大咧咧地向身後陪侍的女子招呼著,似乎他倒成了今天的主人一樣。

  在座的眾人知道沈飛性格一向如此,倒也都不在意。待陪侍的女子盛好湯汁後,諸人手捧湯碗,各自小口輕喥。

  九人中,唯有徐麗婕是第一次品嘗這道“拆燴鰱魚頭”,這一口魚湯下去,她立刻體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奇妙感覺。原來那湯汁不僅極香極鮮,而且濃厚無比,以至於口唇接觸湯汁之後,竟有微微有些發黏,互相間輕輕一碰,幾乎便要粘在一起了。

  卻見姜山輕輕咂了咂舌頭,贊道:“棒骨底湯,雙髓相融,這種口感,用‘絕妙’兩個字形容毫不為過。”

  徐麗婕用胳膊肘捅了捅身邊的沈飛,悄悄地問:“他說的前半句話是什麼意思?”

  “燴制魚頭的時候,用的可不是普通的白水,而是上好的鮮湯,這種湯俗稱底湯。一般來說,大多數人都會選用雞湯為底,不過這份魚頭,選用的底湯卻是用豬棒骨熬成的,因為棒骨種富含骨髓,所以這種骨頭湯本身就已經十分濃稠,再加入魚頭燴制,大量的膠蛋白又融於湯中,這才使得最後的湯汁如此濃厚,要是稍微涼一涼,只怕會凍在一起呢。”沈飛說完,又接連喝了好幾口魚湯,然後閉眼輕嘆,一副無窮享受的模樣。

  段雪明看看徐麗婕,笑著說:“徐小姐,這道菜不僅滋味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尤其是這魚頭中的眼膏,具有養顏美容的奇效,你不妨嘗嘗看。”

  徐麗婕欣然點頭。身後的陪侍女子隨即上前,手持一個小勺,輕輕從魚頭的眼窩部位探了進去。那魚頭看起來極為柔軟,一觸即陷,小勺立刻沒入其中。

  徐麗婕“咦”了一聲,詫異地說:“怎麼這魚頭就像沒長骨頭一樣?”

  “不是沒長骨頭,而是骨頭在燴制前就已被去除了。”一旁的凌永生向她解釋著,“這道菜在製作時,首先把鰱魚頭去鱗、去鰓,清水洗淨後,用刀在下腰進刀劈成兩爿,放入鍋內,先加清水淹沒魚頭,放入蔥結、薑片紹酒等去腥的調料,用旺火燒開,續小火燜十分鐘,然後用漏勺撈人冷水中稍浸一下,冷卻後用左手托住魚頭,魚面朝下,右手則在水下將魚骨一塊塊拆去。這個步驟對手法要求極高,操作者無須目視,僅憑觸感拆骨,且每塊骨頭拆除先後順序不得有絲毫錯誤,否則便會劃傷魚肉,造成最後上桌的魚頭形容不整。將魚骨完全除去後,這才加入底湯和各種調料,進行最後的燴制。因此這道菜才會叫做‘拆燴鰱魚頭’。”

  徐麗婕一邊津津有味地聽著,一邊想像著廚師水下拆魚骨的情形,必定是五指靈巧,技藝嫻熟,幾乎可與昔日“庖丁解牛”的功夫相媲美。

  此時那女子已從眼窩處剜出了一勺膠狀物質,放在了徐麗婕的餐碟中。只見那勺膠質又白又嫩,呈半透明狀,宛若凝脂,尚在微微顫動著,想必就是段雪明所說的眼膏了。

  徐麗婕將小勺送入口中,那團凝脂到了唇齒之中,未及咀嚼,只是輕觸了一下,便立刻柔柔地化開了,一股濃郁的鮮香隨即泛遍了口舌間的每個角落,久久不散。

  “太棒了!”徐麗婕由衷地讚嘆著,“你們都該嘗一嘗啊。”

  主座上的老者微微一笑,說道:“這魚頭雖大,眼膏卻只有很少的一勺,不是人人都有口福嘗到的。”

  “啊?”徐麗婕吐了吐舌頭,“那不是變成我一個人獨美了?真是不好意思……”

  “不妨的。這‘三頭宴’上歷來的規矩,魚頭中的眼膏都是給來客中的女賓享用,今天除了你,別無二人。”老者對徐麗婕說完,又把目光轉向了姜山,“姜先生,這魚唇具有補腎強體的作用,對男兒大有益處,你貴為主客,自當獨享,就不必推辭了。”

  一旁早有侍女將魚唇部分夾下,送入了姜山碟中。姜山點頭以示答謝,輕輕夾起那片魚唇,送入口中細細品嘗。

  與眼膏的細嫩不同,這魚唇卻是既脆又韌,頗有嚼頭。且悠繞反覆,鮮香的滋味越嚼越濃,幾乎令人捨不得下咽。

  “姜先生,這魚唇的滋味如何?”“一刀鮮”在屏風後沙著嗓子問道。

  姜山抬起頭,略想了一會,給出了自己的評價:“這魚唇的來源雖然極為普通,但其滋味和口感,卻可與粵菜中華貴的魚翅一較高下。”

  “說得好!”沈飛一拍巴掌,“我對這道菜也極為偏愛,原因就是‘來源普通’這四個字。鰱魚是魚中的下品,在菜場中價格極為便宜。古人甚至有雲‘買魚得妨,不如啖茹’,這裡的‘妨’指的就是鰱魚,意思是說買鰱魚吃還不如吃蔬菜呢。可就是這種肉質粗松的鰱魚,其頭部經過高廚的烹製,卻是處處為寶,這才能顯出淮揚廚藝的精妙。對我來說,買菜時也是心情愉快,這麼個大魚頭,十元左右便可拿下,嘿嘿,想想烹出的美味,真是物超所值啊。”

  沈飛這一番話說得頗有道理,令在座的眾廚均微微點頭。淮揚菜素以重選料而聞名,不過其追求的是精細而非華貴。能以普通的原料做出精緻高雅的菜餚,正是淮揚菜系的一大特色。

  “這魚頭的選料如此低賤,那這道菜能夠流傳下來,其中是不是也有什麼故事呀?”徐麗婕突然想到這個疑問,當下便提了出來。

  “你還真問著了。”馬雲呵呵地笑著,“我就給你講講有關這道‘拆燴鰱魚頭’的傳說。相傳在清末年間,揚州城郊有一個財主,雇用民工為其建造樓房。這個財主為人苛刻,自己整天大魚大肉,給民工的一日三餐卻質量極差。民工營養不足,又被逼迫限期完工,生活苦不堪言。財主家的廚師看在眼裡,於心不忍,就想了一個方法。他每天買來大鰱魚,剮成魚片或製成魚丸供財主食用,魚頭則加到財主家吃剩的鮮湯中,煮了以後給民工食用。為了怕財主發現,他都把魚骨事先拆掉,這樣民工把湯喝完後便可不留痕跡。這種湯做出後,民工都覺得極為鮮美,連連稱讚廚師手藝高超。而且營養充足,幹活也有了力氣。後來廚師回到店裡,繼續用鰱魚頭做菜,在選料和製法上加以改進,在店裡掛牌供應‘拆燴鰱魚頭’。顧客品嘗後都是讚不絕口。不久各家菜館紛紛模仿製作,該菜由此名揚全城,成為淮揚地區最著名的菜餚之一。”

  聽完馬雲的講述,沈飛嘖嘖地嘆了兩聲,頗帶幾分羨慕地說道:“如果每天都能吃到這樣的美味,那就是讓我去當民工也願意呀。”

  “既然如此,那就請多吃一點吧。來,大家都不要客氣,儘管自己動手,趁熱吃。”在老者熱情的招呼下,眾人紛紛舉筷。魚頭的其他部位與眼膏和魚唇相比,雖然略有遜色,但也都肉質腴嫩,慡滑可口。品者無不交口稱讚,沈飛更是左一筷,右一筷,吃了個酣暢淋漓,不亦樂乎。

  徐麗婕見沈飛吃起個沒完,忍不住拉拉他的衣角,沖他使了個眼色,提醒道:“你少吃點,別吃撐著了,還有一道大菜沒上來呢。”

  沈飛得意地咧了咧嘴:“嘿嘿,你放心吧,我這個肚皮是橡皮做的,容量大著呢。”

  話雖這麼說,沈飛還是暫且放下了筷子,拿起一張紙巾,愜意地擦了擦,然後問徐麗婕:“你知不知道這第三道大菜是什麼?”

  “這個嘛,既然叫‘三頭宴’,那肯定都是和頭有關的。雞頭?鴨頭?或是羊頭?牛頭?”徐麗婕一邊胡亂猜測著,一邊用目光觀察著沈飛的表情,見對方始終一副似笑非笑、布置可否的模樣,她乾脆放棄了努力,“哎呀,這做菜的原料那麼多,我一時哪猜得出是什麼頭?不猜了,不猜了。”

  “徐小姐不用心急,一會這菜上了桌,你自然就知道了。”段雪明說完,做了個走菜的手勢,諸女子會意,或換碟,或上茶,或前往後廚端菜,各自忙碌了起來。

  沈飛卻不甘心以這種方式揭曉答案,他看了徐麗婕一眼,提示說:“你再想想看,其實這道菜,你是已經吃過一次的。”

  “我吃過?”徐麗婕蹙起眉頭,努力回想著,這幾天來各種美食佳肴嘗了不殺,可確實沒印象吃過什麼“頭”啊?正迷惑間,只聽得端菜女子的腳步聲漸行漸近,同時一股似曾相識的香味悠悠地飄了過來。

  徐麗婕聞到這股香味,腦中立刻就像打開了一扇竅門,脫口而出:“是獅子頭!”幾乎同時,段雪明也報出了菜名:“‘三頭宴’第三款,清蒸獅子頭!”

  聽著那熟悉的菜名,徐麗婕心中一動,竟微微有些發酸。她想到回揚州的第一天,父親便是做了一道清蒸四鮮獅子頭為自己接風。當時父女重逢,那副感慨萬千卻又其樂融融的場景歷歷如在眼前。今天又見到這道菜,可父親卻不在自己身邊。究其原因,固然可說是他對“一刀鮮”和姜山比試的結果信心不足,可自己昨天做出的那個決定,至少看起來是導致父親稱病不出的最直接因素。昨晚她也想了很多,毫無疑問,父女倆的關係出現了一些裂痕,想來想去,她始終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可越是如此,她也越覺得無奈和迷茫。

  一隻大砂鍋已經端上了桌,砂鍋中團簇著九隻獅子頭,粉嫩圓潤,看著便讓人喜歡。徐麗婕一手托著腮,怔怔地看著,心緒愈發起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