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吃過的蛋炒飯都是雞蛋和飯粒分開的吧?那叫做‘碎金飯’。”姜山向徐麗婕解釋著其中的奧妙,“這種蛋漿均勻裹在飯粒上的,叫做‘金裹銀’。我也只是在傳說中聽聞有這樣的做法,沒想到今天在這裡開了眼界。老先生的廚藝,令人佩服。”

  老者客氣地擺了擺手:“哎,一點雕蟲小技,讓諸位見笑了。”

  “‘金裹銀’,好,這名字起得好,既大氣富貴,又生動形象。”沈飛一本正經地評論著,“可名字再好,也不如這鍋飯實際炒得好!色澤艷麗,香氣逼人,讓人一看,就忍不住……”

  徐麗婕笑著打斷他:“好了好了,你想吃就吃吧,拍那麼多馬屁幹什麼。”

  沈飛不屑地撇撇嘴:“瞧你說的。我再饞,尊老愛幼還是懂得的嘛。”說著,他盛起一碗“金裹銀”,恭恭敬敬地放在老者面前:“老伯,您先請。”

  老者頷首看著沈飛:“你就是‘一笑天’的沈飛?果然機靈懂事,是塊材料。徐老闆眼光不錯,只可惜你不務正業,枉費了他的一片苦心。”

  老者的語氣溫和,略含責備,但更多的是帶有規勸和勉勵之意。沈飛有些尷尬地撓著腦袋,似乎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

  “老先生,他們倆您都認識。我剛回揚州,又不是廚界的人,您應該不知道我是誰吧?”徐麗婕恰如其分地接過話茬,算是幫沈飛解了圍。

  老者微微一笑:“徐老闆的千金,雖然沒有見過,但也是早有耳聞的。”

  徐麗婕聽了這話,心中暗自高興。這老者和藹儒雅,言談舉止都頗有長者風範,讓人情不自禁地產生一種親近的感覺。

  這邊沈飛繼續盛飯,依次端給徐麗婕、姜山,最後才給自己盛了一碗。然後他笑呵呵地招呼著:“來,大家都動筷子吧。”那架勢倒似他成了主人一般。

  那“金裹銀”蛋蘇米韌,味道妙極,不用多說。眾人吃了幾口後,都止不住地連聲讚嘆。老者面色祥和,一副榮辱不驚地模樣。

  姜山見時機已合適,放下碗筷,試著把話頭引向今天的正題:“老先生既然知道我們三人是誰,那也應該知道我們是為何而來吧?”

  “你們為‘一刀鮮’而來。”老者直言不諱地說道,“只可惜,他早已不住在這裡了。”

  徐麗婕在一旁“哦”的一聲,顯得既詫異又失望。本來在心中,她已有七八分認定這個老者就是傳說中的“一刀鮮”,誰知並非如此。看對方的風度和神態,說的應該不是假話,如果他不是“一刀鮮”,怎麼會有這麼好的廚藝呢?

  姜山倒是不動聲色,繼續追問道:“這麼說,您認識‘一刀鮮’?”

  老者點點頭:“當初我和‘一刀鮮’做了三年的鄰居。這三年裡,我每日勤學苦練,終於從他手中學會了這一湯一飯的做法。”

  沈飛咂著舌頭,驚訝地說:“什麼?就只是這‘神仙湯’和‘金裹銀’,您便花了三年時間才學會?”

  “不錯。”老者的語氣象是在說一件極為平常的事情,“這還得歸功於‘一刀鮮’傳授有方,而我烹飪的天分也不算很差。”

  “嘖嘖嘖……”沈飛自嘲地感慨道,“看來我後來沒去做大廚,還真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姜山正色道:“飛哥太自謙了。以你的天賦,只要用心去學三年,便可以成為烹飪界數得上的頂尖高手。在這一點上,老先生和徐老闆想必也和我看法一致。以我們三人的眼光,應當不會看走眼吧?”

  見姜山言辭懇切,沈飛也收起了嘻笑的表情,認真地說:“多謝姜先生的誇獎。只是我在好幾年前就已拿定了主意,頂尖名廚也好,天下第一也好,都不如我快快活活地炸臭豆腐來得實在。”

  姜山知道自己和沈飛在某些觀念上相差太大,也不強求,轉過話題,又去問那老者:“老先生,那您和‘一刀鮮’應該很熟悉羅?”

  老者明白姜山的言下之意,不待他細問,笑著說道:“就是現在,也仍然常有聯繫。”

  姜山等的就是他這句話,當下便站起身,向老者行了個禮,用誠摯的語氣說:“麻煩老先生幫忙引見。”

  老者還沒來得及答話,院門處忽然傳來一個清脆的童聲:“爺爺,您平時常訓斥我,吃飯時不准說話。你們倒好,不光說個沒完,連屁股都不在凳子上了。”

  伴著這聲音,一個男孩蹦蹦跳跳地走進院子。只見他濃眉大眼,一臉精怪的表情,正是不久前三人在巷口遇見的那個大腦袋小身子的淘氣鬼。

  “沒大沒小!你跑哪兒去了?一沒人管你就瘋玩,到點也不知道回來吃飯。”老者言語雖然是在斥責,但臉上卻樂呵呵地充滿疼愛,隨即,他向那孩子招了招手,說道:“浪浪,過來見過這幾位客人。”

  浪浪答應了一聲,撒嬌似地撲過來,一頭扎在老者的懷裡,然後瞪著眼睛,目光從姜山三人身上依次掃過,神情極為專注,連眼皮都不眨一下。

  徐麗婕也看著他,笑吟吟地說:“小朋友,我們又見面羅。”

  浪浪嘟著嘴:“剛才本來能逮著一個大傢伙的,卻被你嚇跑了。”

  徐麗婕一愣,隨即想起他在巷子裡翻石頭的情形,不禁好奇地問道:“你還沒告訴我呢,你剛才在找什麼呀?”

  “就不告訴你。”浪浪頑皮地歪歪腦袋,然後轉過目光打量著姜山和沈飛,一本正經卻又稚聲稚氣地問:“你們倆哪一個是北京來的姜山姜先生呀?”

  沈飛見他有趣,忍不住要逗逗他:“我就是啊,你找我有事嗎?”

  浪浪眨了眨眼睛,說:“你騙我,你才不是呢。你向老太太問路的時候,揚州話說得那麼好,怎麼會是北京來的?”

  沈飛哈哈大笑了起來:“好小子,真是機靈,有出息,有出息!”

  浪浪不再理他,轉頭對姜山說:“剛才巷子裡有人給我一封信,說如果看到一個叫姜山姜先生的,就轉交給他。”

  “哦?”姜山此時已經坐下,他繞有興趣地看著對面的小孩,“信在哪兒呢。”

  “這裡呀?”浪浪揮了揮右手,果然拿著一封信箋,隨即他手一揚,把那封信丟在了桌子上。

  眾人原以為信到了這個古靈精怪的小孩手中,只怕不那麼容易拿到,誰知他卻痛痛快快地交了出來,反而都有些詫異。只見那信封並未封口,落款寫著“一笑天酒樓”。徐麗婕輕輕地“咦”了一聲,伸手便想把那信封撿起。

  指尖剛剛碰到信封,還未及使力,忽見那信封微微一顫,竟跳動起來。徐麗婕嚇得“啊”的一聲,觸電似地縮回了手。

  信封仍在桌面上不停地抖動,裡面傳出熙熙嗦嗦的摩擦聲,竟似關著活物,受到驚嚇後,拼命地想要脫困而出。

  老者臉稍稍一沉,責備道:“浪浪,你又淘氣了!這是不是你搞的鬼?”

  浪浪也不否認,眯起眼嘻嘻一笑:“他們都說姜先生廚藝了不起,我就想看看,他認不認識我這個東西。”

  姜山眉頭一皺。這彩衣巷作為“一刀鮮”的故地,果然藏龍臥虎,不僅這老者有一手絕活,連這個小小的頑童也給他出起了難題。

  一旁的沈飛和徐麗婕也禁不住替姜山捏了把汗。一個人再有本領,也練不出透視觀物的功夫。這隔著信封讓人猜測,實在有些強人所難。但對方是個小孩,你如果和他較真,又未免失了風度。

  院子裡的幾隻母雞似乎與浪浪頗為熟悉,從他一進院子開始,便前簇後擁地圍在他身邊。此時更是“咯咯咯”地歡叫著,甚是興奮。浪浪卻不領情,兩隻腳不耐煩地踢來踢去,嘴裡吆趕著:“去,去!”

  姜山看看那些母雞,眼中一亮,似乎已有了眉目。他微微一笑,說道:“沒想到小浪浪給我找來如此珍奇的美味,那我就不客氣了。老先生,還煩請您給我調些醬醋和薑末來。”

  老者應聲離去,不一會兒,一碗用醬油、香醋和薑末調成的佐汁便放在了姜山面前。徐麗婕隱隱猜到會發生什麼,既興奮又驚奇,瞪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姜山。

  只見姜山伸出兩個手指夾住封口,把信封輕輕拈到自己面前。封套內的活物似乎預感到了自己的命運,不停地扭曲掙扎,甩得皮紙啪啪作響。

  姜山用雙手得食指和拇指按住信封中部,然後分別往兩端一順,已將那活物擺直在封套內。隨即他右手拇指按住一頭,食指則輕輕一捻一轉,活物立刻停止了掙扎,料是被折斷頭頸,一命嗚呼了。

  姜山用拇指的指甲在原處來回划動,不一會兒,已在信封上拉出了一道兩三公分長的豁口。然後他把拇指和食指的指尖伸入豁口內,輕輕一拉,從信封內扯出一條十多公分處長的肉來。

  只見這條肉亮白晶瑩,質地與剝了殼的鮮蝦仿佛。姜山把肉浸了佐料,連著薑末一同吃進了口中。

  沈飛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咽咽口水,問了句:“味道怎麼樣?”

  姜山讚嘆道:“鮮滑細嫩,美味異常。”

  徐麗婕仍是一頭霧水:“你吃的這到底是什麼呀?”

  姜山笑而不答,只是舉著信封對浪浪說:“怎麼樣,我現在可以看信了吧?”

  “嗯~”浪浪扭著身體,一副不服氣但又無可奈何的樣子,哼哼了半天,最後仍只得說了句:“看吧。”

  姜山取出信箋,然後把信封口衝下輕輕一抖,只見一物輕飄飄地落在了地上。

  徐麗婕定睛一看,那東西細細長長,青體赤足,赫然是一條四五寸長的大蜈蚣!

  一直圍著桌邊打轉的母雞們此刻一窩蜂地衝過來,你爭我奪,頃刻間把可憐的蜈蚣啄了個七零八落,徐麗婕這才發現。蜈蚣體內空空蕩蕩,竟只剩下了一層空殼。她立刻明白姜山剛才吃的是什麼了,不由得頭皮一陣發麻。

  老者拍著浪浪的腦袋,笑著說:“你看看人家這隔封取肉的手法,比你平時生吞活剝的吃相可文雅多了。”

  浪浪畢竟年幼,嘟著嘴哼了兩聲後,又誕著臉求起了姜山:“叔叔,這招,你以後得教教我。”

  “沒問題。”姜山慡快地回答。




章節目錄